載人飛船的「鍋底」竟是3D列印製造?聽第一院士講硬核科技!

2021-01-08 騰訊網

一個其貌不揚的箱子,卻能夠變出12平方米的大零件,最神奇的是,這些大零件還能「上天入海」?

這便是金屬3D印表機。普通人眼中的神秘魔盒,專家眼中的硬核技術!

- 自豪·技術突破 -

衝破傳統製造技術「天花板」

何為金屬3D列印?作為我國金屬3D列印技術領域的第一位院士,王華明教授在過去二十多年裡,帶領團隊為實現金屬3D列印技術展開了一次又一次的科研攻關。

來聽聽王院士的權威解答吧!

3D列印的核心是,利用計算機數控技術,把模型在計算機裡面切成無窮多的薄片,進行層層堆積,從而生產出所需要的目標物。

金屬3D列印則從材料入手,瞄準重大裝備。大型金屬構件是製造重大裝備的基礎部件,但傳統技術無法克服生產過程中物理冶金和鍛造成形的原理性制約。例如,採用世界最大的8萬噸液壓鍛造機,鍛造鈦合金零件,其最大尺寸也不超過5平方米。

金屬構件的大小,直接影響著航空航天等重大裝備製造,如何突破傳統製造技術天花板?這成為公認的世界性難題。

金屬3D列印另闢蹊蹺,從突破材料天花板入手,通過熔化凝固,讓金屬晶體變得細小、緻密、沒有孔洞。再製造出成分均勻的大型金屬構件。

我們可以自豪地說,金屬3D列印技術,為中國的超級裝備打造了另一張名片。

- 驚喜·實際應用 -

助力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飛行

中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能夠利用金屬3D列印技術製造重大裝備中主要承力結構件,並實現工程應用的國家。

伴隨著科技飛速發展,這一技術也經歷著不斷的改進和突破。越來越多的國之重器,都為它留下了一席之地。

2020年5月8日,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飛行任務試驗取得圓滿成功。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零件,就是王院士的團隊採用金屬3D列印技術製造的。

圖|像鍋底的鈦合金框架零件

這個看著像鍋底的零件,其實是鈦合金框架。整個載人飛船要進入地球的時候,需穿過稠密的大氣,經歷幾千度的高溫,鈦框架的作用就是支撐防熱結構。如果這個框架不夠結實,氣動的壓力就會把防熱結構壓得支離破碎,影響飛船返回。

金屬3D列印技術不僅滿足了航天事業發展的需求,同時,也標誌著我國在控制系統、材料工藝等關鍵技術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圖|前期大載重氣囊緩衝技術試驗

- 動容·科研精神 -

一生磨一劍,未必能磨成

技術突破背後是科研工作者艱辛而漫長的探索。

2007年春節,王教授與團隊研究人員在經歷了無數個日日夜夜的艱苦奮戰後,終於在除夕夜,利用列印技術完成了一個大型零件製造。

然而,喜悅是短暫的。大年初一早上,王教授趕往實驗室,卻發現零件已裂成幾塊。這意味著整個團隊耗費2年多時間解決的問題以失敗告終。

由此,王華明教授忠告科研工作者:「做科研,心理素質要非常高,否則無法經受起這種失敗」,「都說科研十年磨一劍,然而,可能一生磨一劍,也未必能磨成。但必須要有這種科研精神,能夠執著於解決問題。」

從神奇的3D列印,到衝破傳統製造技術天花板的變革性優勢,金屬3D列印在一直不斷地拓展人類的想像空間和活動範圍。

而與技術進步相比,更讓人動容的是背後的故事,是科研團隊為實現技術創新突破流過的汗水和淚水。

●嫦娥五號奔月「挖土」,嫦娥八號有望在月球測試3D列印房子

●火箭也能3D列印?我國超重型火箭核心設備亮相,載重超「胖五」5倍

●大國重器!中國造出世界最大3D砂型印表機,猜猜它究竟能幹啥?

● 關注我們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載人飛船的「鍋底」竟是金屬3D列印製造?聽王華明教授講硬核科技
    作為我國金屬3D列印技術領域的第一位院士王華明教授在過去二十多年裡帶領團隊為實現金屬3D列印技術展開了一次又一次的科研攻關聽聽來自王院士的權威解答吧!- 驚喜·實際應用 -助力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飛行中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
  • 全金屬3D列印製造!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大底框架結構
    南極熊導讀:這次長徵五號B火箭成功發射的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其返回艙防熱大底框架原來是3D列印出來的——雷射沉積金屬3D列印技術!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
  • 全金屬3D列印製造,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大底框架結構
    南極熊導讀:這次長徵五號B火箭成功發射的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其返回艙防熱大底框架原來是3D列印出來的——雷射沉積金屬3D列印技術!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新一代載人飛船是面向我國載人月球探測、空間站運營等任務需求而論證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運輸飛行器。
  • 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恆:湖南率先探索「3D列印+精準醫療」
    星辰全媒體記者 黃超 攝製)星辰在線11月29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黃超)11月29日,2020長沙網絡安全·智能製造大會——增材製造產業發展與技術應用高峰論壇舉行。增材製造行業的院士、專家,還有航空航天、裝備、材料、檢測等龍頭企業的代表,共同探討了增材製造技術的前景及發展趨勢。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恆圍繞「3D列印+」作主題發言。
  • 3D列印新應用!NASA飛船將使用3D列印部件 比原來輕一半
    中國搜索訊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獵戶座飛船將於明年發射升空,進行繞月飛行。這也將是第一次使用3D列印部件建造的深空飛船。美國財經媒體CNBC網站4月17日發表題為《NASA首次在太空使用3D列印部件》的文章,對此進行了報導,現編譯如下:獵戶座飛船是NASA研製的新一代載人太空飛船,預計將於明年發生升空,進行繞月飛行。這將是第一次使用3D列印部件建造的深空飛船。NASA想要進行一系列新的月球項目,還希望探索包括火星在內的其他目的地。
  • 3D列印神助攻!
    此次載人龍飛船執行的任務為何有如此高的關注度?載人航天相比普通火箭發射的難點在哪裡?中國載人航天的未來規劃是什麼?太空旅遊離我們還有多遠?SpaceX的龍太空船。美國獵戶座載人飛船返回艙新一代載人飛船返回艙的金屬結構與防熱結構分開俄羅斯鷹飛船美國星際線飛船剛剛,人類商業載人航天的全新篇章正式開啟。
  • 中國成功完成首次太空「3D列印」 它在飛船上列印了什麼?
    央視網消息,此次在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上還搭載了一臺「3D印表機」,這是我國首次太空3D列印實驗,也是國際上第一次在太空中開展連續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的3D列印實驗。那麼它在飛船上列印了什麼?此次在試驗船上搭載了一臺我國自主研製的「複合材料空間3D列印系統」,科研人員將這臺「3D印表機」安裝在了試驗船返回艙之中,飛行期間該系統自主完成了連續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的樣件列印,並驗證了微重力環境下複合材料3D列印的科學實驗目標。
  • 近距離了解含100個3D列印零件的「獵戶座」飛船
    當3D列印的高性能零件似乎還沒有來到我們的生活中的時候,這一技術卻已經創建效率更高的太空飛行器,「獵戶座」飛船,是NASA的新型宇宙飛船。是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負責設計和建造的飛船。實際上由兩個飛行器構成,它們分別是:載人探測飛船(CEV)和貨物運載火箭(CLV)。
  • 坪山舉辦2020年院士大講堂 盧秉恆院士開講「智能製造與3D列印」
    ,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恆作題為「智能製造與3D列印」的專題輔導報告,區相關單位負責人、深圳技術大學師生代表以及轄區企業代表參加了此次講座。在本次講座中,盧秉恆院士圍繞「中國製造2025」,就中國製造的發展歷程、現狀以及未來路線做了深入淺出、高屋建瓴的介紹。盧秉恆院士特別介紹了3D列印在航空航天、汽車、IT、醫療、新材料、生命科學等領域的應用。
  • 美國SpaceX載人飛船成功返航!落入大海,用的竟是60年前的老技術
    據了解,太空探索技術公司&34;飛船與2日返回地球,成功搭載兩名美國太空人落入大海,完成了首次載人試飛任務。&34;飛船的首次試航&34;飛船是由美國太空民企SpaceX公司牽頭研發,是全球屈指可數的商用太空飛船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一艘私人公司研發的飛船。
  • 新飛船搭載「3D印表機」我國成功完成首次太空「3D列印」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本月5日首飛成功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上,搭載著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船上還搭載了一臺「3D印表機」。這是我國首次太空3D列印實驗,也是國際上第一次在太空中開展連續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的3D列印實驗。
  •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製造微型樂高式「骨磚」
    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hsu)的研究人員擁有3d的微型樂高式「骨磚」,可以治癒骨折。 研究人員的微型空心磚只有跳蚤的大小,可以用作支架,硬和軟組織都可以再次生長。此外,模塊的可堆疊性使它們能夠像玩具磚一樣進行交互,提供可伸縮性和數千個潛在的幾何配置。最終,俄勒岡小組的目標是擴大技術和使用微型籠子生產實驗室製造的器官代替人類移植。
  • 西安鐘樓,出現3D列印盧秉恆院士大幅廣告牌
    想不到可以是院士代言製造業和經濟發展。其實,盧秉恆是3D列印增材製造領域的首個院士,還曾經給李總理上過「國課」。他已經是3D列印領域的一個符號和權威,經常受邀到各大相關論壇進行演講,是整個行業的座上賓。
  • 3d列印價格為何這麼高
    因此3d列印的高價格是導致其面世以來廣受阻礙的原因。但是3d列印的高價格也是不得已為之的,以下我將分述幾個方面的原因以說明為什麼3d列印的價格如此高。   第一,3d列印的原材料的資源十分有限。再加之3d列印需要機器長時間使用,機器的啟動和預熱都是需要時間的,機器的這些中間過程也是需要很多成本的。這兩者的疊加增加了3d列印的成本,這就體現在3d列印的價格上。  第三,3d印表機器的自身價格也比較高。3d列印是從國外引進的,因此再加上從國外到國內的各種稅之後,3d印表機器的價格在國內也是比較昂貴的。
  • 中國載人航天大事記-載人飛船 神舟 載人航天工程 交會對接 航天...
    第二步,在第一艘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後,突破載人飛船和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並利用載人飛船技術改裝、發射一個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第三步,建造載人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目前,工程已完成了第一步任務和第二步任務第一階段的七次飛行任務,正在集中力量突破載人飛船和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為實施第三步戰略任務做準備。
  • 今日科技話題:新快速射電暴、個性化3D列印骨盆重建、載人飛船試驗船、新冠病毒疫苗、類壁虎腳材料
    ——中國新聞網3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汪江波攝(新華社發)5月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試驗船於5月5日18時從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在軌飛行2天19小時,完成了多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驗證了新一代載人飛船高速再入返回防熱、控制、群傘回收及部分重複使用等關鍵技術。
  • 什麼是3D列印?3D列印能幹什麼?
    《國家增材製造產業發展推進計劃(2015-2016年)》根據所用耗材和成形原理的差異,將主流的3D列印技術分為金屬和非金屬增材製造工藝兩類,分別對應不同的列印原理和技術。金屬3D列印工藝原理主要分為粉末床選區熔化和定向能量沉積兩大類別,採用這兩類工藝原理的金屬3D列印技術都可以製造達到鍛件標準的金屬零件。
  • 進無止境,太空3D列印探索未知宇宙奧秘
    運用3D列印技術來製造桌椅、房屋、手辦、首飾,如今在各國越來越風靡。隨著探月計劃的逐步推進,3D列印、5G等新一代技術在外太空的應用價值也引起了各國研究人員的重視。其藉助了俄羅斯研究人員製造的一套磁懸浮裝置,能夠從一些分離的細胞中製造出人類的軟骨。這項成功的實驗,意味著在無支架和無毒釓離子水平的環境下製造3D列印人體組織研究方面又向前踏出了一步。   在太空中開展3D列印實驗項目,近年已經成為各國共識。
  • 歐洲航天局為NASA載人登月飛船製造服務艙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歐洲航天局(ESA)消息,歐洲航天局與空客公司籤署合同,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計劃於2024年升空的載人登月飛船製造專用服務艙。消息中說:「2024年太空人前往月球時,他們將乘坐歐洲研製的服務艙登陸月球。
  • 3D列印,解密未來製造業的「潛力股」
    2019年聖誕節,諾丁漢大學工程學院的研究生製作了200多個3d雪花送給本科大三的學弟學妹們。每一片雪花都是由我們目前正在攻讀增材製造與3d列印碩士學位(additive manufacturing and 3d printing msc)增材製造和3d列印碩士專業的學生親手製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