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金屬3D列印製造,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大底框架結構

2020-12-07 南極熊3D列印網

南極熊導讀:這次長徵五號B火箭成功發射的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其返回艙防熱大底框架原來是3D列印出來的——雷射沉積金屬3D列印技術!

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

新一代載人飛船是面向我國載人月球探測、空間站運營等任務需求而論證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運輸飛行器。此次試驗船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已具備雛形,也標誌著艙體結構、材料、控制系統等領域一大批新技術取得了重要突破。

其中重要的技術突破之一,是由航天五院總體部設計的返回艙防熱大底框架結構,全部採用金屬3D列印工藝製造,成功實現了減輕重量、縮短周期、降低成本等目標。也標誌著,大型關鍵結構件整體3D列印技術通過大考。

金屬3D列印的返回艙防熱大底框架結構

防熱大底框架的設計師馬斌表示,該結構用於飛船返回過程中保護返回艙底部,在進入大氣層後起到隔熱和承力的作用。其直徑較大,使用傳統鍛造工藝造價極高。同時由於設計方案需要不斷調整和迭代,使得原本就異常緊張的研製周期變得捉襟見肘。

馬斌為首的設計團隊果斷決定嘗試採用雷射沉積3D列印技術來實現「好、快、廉」的設計目標,一方面加速了設計方案的優化和迭代,另一方面同步開展了對雷射沉積3D列印工藝的力學性能試驗。試驗結果表明,雷射沉積3D列印技術可以勝任防熱大底框架的製造,並可以在提高經濟性和周期性前提下,高效配合設計迭代。

據南極熊了解,鑫精合雷射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承擔該防熱大底框架增材製造工作的一家民營企業,集團董事長李澄介紹,高性能大型關鍵金屬結構件製造可以說是金屬3D列印技術的「鬼門關」,一方面由於零件尺寸過大,內部熱應力也呈指數級上升,變形甚至開裂就成了金屬增材製造技術的夢魘;另一方面凝固過程、冷卻過程控制不住就會產生冶金缺陷,對於關鍵結構件來講,冶金缺陷是絕不能容許的問題。

經過多年的摸索和積累,鑫精合在雷射沉積製造金屬3D列印技術已經取得了完整突破,本次成功列印返回艙防熱大底結構,與其從設備研發生產到材料工藝參數研發的全面自主可控密切相關。列印過程中,鑫精合充分挖掘了自主研製的LiM-S2510設備的工藝潛力,配合強大的工藝設計和後處理能力,最終實現了大型結構的無缺陷製造。其自主研製的工藝控制軟體也在本項目的工藝實現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天津鐳明雷射科技有限公司研製的LiM-S2510 金屬3D印表機

目前,雷射沉積金屬3D列印製造技術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多。增材製造技術不斷發展,我國金屬製造業將會發生本質性的變革:

①材料冶金技術將發生變革,體現在材料的製備及性能將擺脫傳統冶金過程的原理性約束,實現非平衡、梯度、難熔等高性能新材料的智能製備,達到製造過程即是冶金過程的新境界。

②重大裝備結構和性能將發生變革,結構件的輕量化、整體化等都將會達到新的水平。

③大型產品製造模式將發生變革,因零件尺寸原因帶來的生產準備投入高、周期長等限制已獲得突破,大型新產品的研製將可以實現快速、低成本、數位化/智能化製造。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新一代載人飛船返回艙的平穩著陸,意味著不計其數的新技術、新工藝正在中國人民的雙手中蓬勃發展,意味著「中國製造」將進入「中國創造」的全新時代,更意味著任何困難也不能阻止中華民族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徵程!

相關焦點

  • 全金屬3D列印製造!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大底框架結構
    南極熊導讀:這次長徵五號B火箭成功發射的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其返回艙防熱大底框架原來是3D列印出來的——雷射沉積金屬3D列印技術!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
  • 剛剛,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美麗的降落傘碩大的氣囊返回艙離地面越來越近5月8日13時49分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安全回歸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13時33分,服務艙與返回艙成功分離。13時49分,試驗船返回艙安全著陸。搜救分隊第一時間發現目標併到達著陸現場開展處置,經現場確認,艙體結構完好。
  •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來源:人民日報圖為返回艙著陸現場。汪江波攝(新華社發)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試驗船於5月5日18時從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在軌飛行2天19小時,完成了多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驗證了新一代載人飛船高速再入返回防熱、控制、群傘回收及部分重複使用等關鍵技術。
  •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研製畫面首度公開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13時49分,試驗船返回艙安全著陸。搜救分隊第一時間發現目標併到達著陸現場開展處置,經現場確認,艙體結構完好。
  • 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試驗船上太空帶了啥?
    ——深度解讀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搭載項目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微信公眾號「中國載人航天」消息,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試驗船於5月5日18時從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在軌飛行2天19小時,驗證了新一代載人飛船高速再入返回防熱、控制、群傘回收及部分重複使用等關鍵技術。
  • 載人飛船的「鍋底」竟是金屬3D列印製造?聽王華明教授講硬核科技
    作為我國金屬3D列印技術領域的第一位院士王華明教授在過去二十多年裡帶領團隊為實現金屬3D列印技術展開了一次又一次的科研攻關聽聽來自王院士的權威解答吧!金屬3D列印另闢蹊蹺從突破材料天花板入手通過熔化凝固讓金屬晶體變得細小、緻密、沒有孔洞再製造出成分均勻的大型金屬構件我們可以自豪地說金屬3D列印技術為中國的超級裝備打造了另一張名片
  •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太空食譜」再添新品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而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為全面實現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發展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
  • 現場畫面: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著陸全過程
    北京時間5月8日13時49分,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12時21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控制試驗船完成返回制動,進入返回軌道。13時33分,服務艙與返回艙成功分離。13時49分,試驗船返回艙安全著陸。搜救分隊第一時間發現目標併到達著陸現場開展處置,經現場確認,艙體結構完好。
  • 載人飛船的「鍋底」竟是3D列印製造?聽第一院士講硬核科技!
    作為我國金屬3D列印技術領域的第一位院士,王華明教授在過去二十多年裡,帶領團隊為實現金屬3D列印技術展開了一次又一次的科研攻關。 來聽聽王院士的權威解答吧!
  •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返回艙凱旋歸來,技術領先收穫多多
    據央視等媒體報導: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返回艙成功著陸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新飛船試驗船飛行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2020年5月5日,我國長徵五號B型火箭發射上天並取得圓滿成功,其載荷主要是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一個柔性空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兩者進入一定軌道後,負責於5月6日下午返回地球,但是返回過程中「出現異常」,說明該裝置和技術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 新載人飛船返回艙黑匣子公開!海外網友:中國航天實力已超乎想像
    圖為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2020年5月5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次飛行,搭載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成功進入預定軌道。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成功返回
    新華社酒泉5月8日電(李國利、鄧孟)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8日13時49分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12時21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控制試驗船完成返回制動,進入返回軌道。13時33分,服務艙與返回艙成功分離。13時49分,試驗船返回艙安全著陸。搜救分隊第一時間發現目標併到達著陸現場開展處置,經現場確認,艙體結構完好。
  • 航天時事丨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運抵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5月15日,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順利運抵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並在此舉行了歡迎及交接儀式。後續,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技術人員將對返回艙試驗艙帶回的相關數據及空間實驗成果開展進一步採集和研究分析。(圖片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載人航天」)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開發和製造的面向中國空間站運營及未來載人探月需求而研發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運輸器
  • 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返回艙著陸表現讓人振奮,專家:滿分
    據央視軍事5月10日報導,當地時間5月8日,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返回艙準確返回酒泉東風著陸場。在試驗船抵達預定地點後,搜索回收分隊第一時間利用蟒式全地形履帶車,連夜將返回艙運出沙漠;工作人員在戈壁灘露宿一夜後,將返回艙吊裝至運輸車上,火速運抵酒泉廠房,展開後續的工作。值得注意的是,試驗船項目負責人表示此次成功著陸,還透露出了一個細節讓人振奮!
  • 剛剛,新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這樣的著陸方式適用於登月嗎
    大家好,我是小猩猩在2020年5月5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首次飛行任務中,成功將重達20多噸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送上了地球軌道。經過2天多的在軌飛行,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在2020年5月8日下午順利返回了地面。
  • 成功返回!新一代飛船開啟載人航天新篇章,向世界一流前行
    返回艙平穩著陸的那一刻,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大廳裡,熱烈的掌聲頓時響徹整個大廳。5月8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抓總研製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返回艙成功降落在酒泉東風回收著陸場預定區域,這標誌著試驗船飛行試驗任務圓滿成功,也意味著中國載人航天事業開啟了新的篇章。
  • 新飛船搭載「3D印表機」我國成功完成首次太空「3D列印」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本月5日首飛成功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上,搭載著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船上還搭載了一臺「3D印表機」。這是我國首次太空3D列印實驗,也是國際上第一次在太空中開展連續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的3D列印實驗。
  • 新飛船太空打水漂!返回艙一身焦黑落地,目標:實現載人登月任務
    自從「長徵5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入軌後,其能否順利返回地面便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近日據航天部門消息稱,經過67小時的在軌飛行,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在預定區域,從現場照片看,返回艙整體焦黑一片,這說明它的任務是要實現後續載人登月的偉大目標。
  • 最新捷報,新型載人飛船試驗船在軌正常,一掃貨運返回艙異常陰霾
    5月6日晚,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5月6日晚最新消息顯示,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在搭乘長徵五號B火箭入軌後,各項指標正常,已按照既定計劃完成了太陽帆板展開及捕獲太陽、中繼天線展開並建立中繼通信鏈路和四次自主軌控等一系列工作。如不出意外,該飛船將在8日正式返回地球。
  • 中國載人飛船返回艙返回地球,科研人員一陣歡呼
    據環球時報5月8日報導,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成功穿越大氣層返回地球,準確返回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意味著新飛船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國各地人民紛紛在網上留下賀電,這對於國人來說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