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新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這樣的著陸方式適用於登月嗎

2020-05-08 猩猩科學頻道

大家好,我是小猩猩

在2020年5月5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首次飛行任務中,成功將重達20多噸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送上了地球軌道。經過2天多的在軌飛行,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在2020年5月8日下午順利返回了地面。

剛剛,新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這樣的著陸方式適用於登月嗎

​作為新一代飛船試驗艙,自然是比上一代神舟系列飛船更加先進,有更多突出的優點。和神舟相比,新一代飛船尺寸更大,長度大約達到9米,最粗可以達到4.5米,重量超過20噸。新飛船的尺寸更大,意味著太空人可以有一個更加舒適的環境,除此之外,還能搭載更多的太空人,一次最多可以運送6-7名航天員。

剛剛,新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這樣的著陸方式適用於登月嗎

新一代飛船將會可重複使用

相信很多朋友指出也看到了很多關於重複使用的運載火箭、飛船的消息,我們新一代飛船的返回艙也是採用了可重複使用的設計,大量貴重設備都集成到返回艙中,這些設備都可以隨著返回艙返回地球。返回艙僅需要更換新的防熱結構,就可以投入到新的飛行任務,這樣的情況,是否有點類似於當年太空梭的場景呢?可重複使用的設計,意味著我們可以有效提高飛船的重複使用的效率,大大地減少飛船的製造成本。

剛剛,新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這樣的著陸方式適用於登月嗎

可重複使用的飛船,對於我們未來載人航天來說,或許是一個趨勢。因為我們未來不僅僅會打造軌道空間站,還會實現載人登陸月球。當未來空間站建成投入使用以後,意味著我們經常會往返於地球與空間站之間,飛船除了需要負責搭載太空人往返地球與空間站以外,還需要對空間站進行補給,所以飛船的發射次數也會比之前會更多。相信很多朋友也經常看到俄羅斯發射聯盟號飛船給國際空間站進行補給的消息,在未來,為空間站進行補給,也會是我們的「常態」。可重複使用飛船的誕生,可以極大地減少了飛船製造等方面的成本。

剛剛,新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這樣的著陸方式適用於登月嗎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的著陸方式,可適用於登陸月球嗎

由於飛船在軌道上飛行的速度非常快,所以飛船在返回地球的過程中,需要經過減速的過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返回地球的過程中,使用到了群傘氣動減速和氣囊著陸緩衝技術,也就是說,傘降和氣囊緩衝兩種方式相結合。當返回艙進入大氣層以後,達到指定的高度,減速傘就會打開,讓飛船返回艙的速度下降到與汽車市區行駛的速度相當。隨後在即將降落到地面之前,底部的6個氣囊就會打開,讓返回艙穩穩地軟著陸到地球表面。

剛剛,新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這樣的著陸方式適用於登月嗎

其實,不管是著陸到地球,還是著陸到月球、火星等星球的表面,飛船在著陸前都有一個共同的步驟,那就是減速,將飛船從極高的飛行速度降至0。既然我們未來也會展開載人登陸月球,那我們新一代飛船試驗艙返回艙的著陸方式,是否可以適用於未來著陸月球的階段呢?

剛剛,新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這樣的著陸方式適用於登月嗎

新一代飛船返回艙之所以採用「傘降」的方式返回地球,是因為地球有濃密的大氣層,打開減速傘以後,飛船可以有效的降低飛行速度。但是這樣的方法並不適用於登陸月球,因為月球並沒有濃密的大氣層,意味著傘降的方式在登陸月球的過程中起不了作用。

剛剛,新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這樣的著陸方式適用於登月嗎

相信大家還記得,在2019年,印度發射的月船2號探測器釋放了「維克拉姆」號著陸器,當時這個著陸器在著陸過程中,啟動了反推裝置進行減速。遺憾的是,這個著陸器並沒有成功軟登陸到月球表面,印度首次登月以失敗告終。其實,不管是印度登月,還是我們國家的嫦娥登月,還是阿波羅飛船登月,在著陸階段,使用的方法都是啟動類似的反推裝置進行減速,而不是傘降的方式。

相關焦點

  • 剛剛,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美麗的降落傘碩大的氣囊返回艙離地面越來越近5月8日13時49分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安全回歸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來源:人民日報圖為返回艙著陸現場。汪江波攝(新華社發)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試驗船於5月5日18時從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在軌飛行2天19小時,完成了多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驗證了新一代載人飛船高速再入返回防熱、控制、群傘回收及部分重複使用等關鍵技術。
  •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研製畫面首度公開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13時49分,試驗船返回艙安全著陸。搜救分隊第一時間發現目標併到達著陸現場開展處置,經現場確認,艙體結構完好。
  • 現場畫面: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著陸全過程
    北京時間5月8日13時49分,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12時21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控制試驗船完成返回制動,進入返回軌道。13時33分,服務艙與返回艙成功分離。13時49分,試驗船返回艙安全著陸。搜救分隊第一時間發現目標併到達著陸現場開展處置,經現場確認,艙體結構完好。
  • 新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上面竟用了神舟十一號上的「老設備」
    在三朵巨大紅白傘花的拖曳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於今天13點49分成功著陸在東風著陸場新飛船試驗船飛行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在被長徵五號B火箭託舉入軌多次軌道控制一路爬升成功完成首次太空3D列印成功試驗太空千兆區域網
  • 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餘波蕩漾滿人間
    2020年5月8日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在我們中國人民喜慶自己這一面向載人月球探測、空間站運營等任務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天地往返飛行器試驗成功的時候,這一事件在國際上的震動與反響絲毫不亞於國內。
  • 成功著陸!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返回艙凱旋歸來,技術領先收穫多多
    據央視等媒體報導: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返回艙成功著陸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新飛船試驗船飛行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2020年5月5日,我國長徵五號B型火箭發射上天並取得圓滿成功,其載荷主要是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一個柔性空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兩者進入一定軌道後,負責於5月6日下午返回地球,但是返回過程中「出現異常」,說明該裝置和技術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 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返回艙著陸表現讓人振奮,專家:滿分
    據央視軍事5月10日報導,當地時間5月8日,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返回艙準確返回酒泉東風著陸場。在試驗船抵達預定地點後,搜索回收分隊第一時間利用蟒式全地形履帶車,連夜將返回艙運出沙漠;工作人員在戈壁灘露宿一夜後,將返回艙吊裝至運輸車上,火速運抵酒泉廠房,展開後續的工作。值得注意的是,試驗船項目負責人表示此次成功著陸,還透露出了一個細節讓人振奮!
  • 新飛船太空打水漂!返回艙一身焦黑落地,目標:實現載人登月任務
    自從「長徵5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入軌後,其能否順利返回地面便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近日據航天部門消息稱,經過67小時的在軌飛行,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在預定區域,從現場照片看,返回艙整體焦黑一片,這說明它的任務是要實現後續載人登月的偉大目標。
  •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太空食譜」再添新品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而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為全面實現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發展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
  • 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新華社北京11月18日電(李國利、郭心濱)記者從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總指揮部了解到,18日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身體狀態良好,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試驗船上太空帶了啥?
    ——深度解讀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搭載項目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微信公眾號「中國載人航天」消息,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試驗船於5月5日18時從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在軌飛行2天19小時,驗證了新一代載人飛船高速再入返回防熱、控制、群傘回收及部分重複使用等關鍵技術。
  • 神舟十一號返回艙成功著陸
    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 學術頭條:新冠或最早始於去年10月,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雄激素剝奪療法可助男性降低感染新冠風險對義大利威尼託地區的4532名男性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那些接受雄激素剝奪療法(ADT)治療的前列腺癌患者不太可能患上新冠肺炎,而且就算感染也不會嚴重發病。這項研究今天剛剛發表在國際知名癌症期刊《腫瘤學年鑑》(Annals of Oncology)上。
  • 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2名航天員安全返回
    vid=397383  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新華網北京11月18日電(於子茹)記者今天從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獲悉,北京時間11月18日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身體狀態良好,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新一代飛船試驗船順利返回,我國已有3種飛船,13次發射全部成功
    在經歷了5月7日一次小小的波折之後,8日下午13點30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順利返回東風著陸場,此次發射和飛行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次長徵5B運載火箭太空之旅,一次發射,兩次返回,創造了我國航天史上的新記錄。除了被大家稱為「高達墊」的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返航時出現了偏差之外,此次任務堪稱完美。
  •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成功返回
    新華社酒泉5月8日電(李國利、鄧孟)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8日13時49分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12時21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控制試驗船完成返回制動,進入返回軌道。13時33分,服務艙與返回艙成功分離。13時49分,試驗船返回艙安全著陸。搜救分隊第一時間發現目標併到達著陸現場開展處置,經現場確認,艙體結構完好。
  • 攜嫦娥五號大勝之威,航天員何時登月?雙重防護載人登月艙亮相
    航天科技五院總體設計部發布新年賀詞載人登月飛船與嫦娥五號一樣都需要四大艙體,即前文提到的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就包含了軌道器與返回器,即服務艙與載人返回艙,該型飛船是人類21世紀服務載人登月用途率先實施完整版構型首飛任務的飛船
  •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大底框架結構
    南極熊導讀:這次長徵五號B火箭成功發射的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其返回艙防熱大底框架原來是3D列印出來的——雷射沉積金屬3D列印技術!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
  • 全金屬3D列印製造,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大底框架結構
    南極熊導讀:這次長徵五號B火箭成功發射的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其返回艙防熱大底框架原來是3D列印出來的——雷射沉積金屬3D列印技術!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新一代載人飛船是面向我國載人月球探測、空間站運營等任務需求而論證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運輸飛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