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到地球!新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上面竟用了神舟十一號上的「老設備」

2020-05-08 阿基米德FM

歡迎回到地球!

歡迎回到地球!新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上面竟用了神舟十一號上的「老設備」

在三朵巨大紅白傘花的拖曳下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

於今天13點49分

成功著陸在東風著陸場

新飛船試驗船飛行試驗任務

取得圓滿成功

在被長徵五號B火箭託舉入軌

多次軌道控制一路爬升

成功完成首次太空3D列印

成功試驗太空千兆區域網

……

歡迎回到地球!新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上面竟用了神舟十一號上的「老設備」

圓滿完成各項試驗任務之後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

北京時間今天中午

從約8000公裡軌道高度

踏上了回家之路

12時21分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

通過地面測控站向試驗船發出返回指令

13時33分

服務艙與返回艙成功分離

歡迎回到地球!新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上面竟用了神舟十一號上的「老設備」

此後,試驗船返回艙姿控發動機點火

建立再入姿態

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11.2km/s)的高速

進入地球大氣層

摩擦、摩擦……劇烈的燒蝕

使其化身為一顆飛火流星

……

歡迎回到地球!新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上面竟用了神舟十一號上的「老設備」

當它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

群傘打開 緩緩下降

接近地面 氣囊彈出

如同一套精彩的體操動作

平穩的下法是成功的標誌

歡迎回到地球!新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上面竟用了神舟十一號上的「老設備」

相比於神舟飛船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返回

有哪些不同之處?

技術含量體現在哪兒?

看點一:東風著陸場

你注意到了嗎?無論是之前的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還是今天的新飛船試驗船,預定著陸地點都是東風著陸場。而神舟系列飛船的著陸地位於內蒙古的四子王旗,兩地相隔千裡。

歡迎回到地球!新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上面竟用了神舟十一號上的「老設備」

東風著陸場的地理位置接近東風航天城,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它地處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帶,這裡地域遼闊而且人煙稀少,此前一直作為四子王旗的備用著陸場。

專業人士介紹,新飛船試驗船選擇著陸「東風」,可能的一個考慮是這裡的地形足夠開闊,對於採用比較新的再入控制方式,著陸精度較難精準把握的任務來說,更為適合。此前,有兩次太空飛行器返回的任務,為新飛船試驗船此次返回奠定了基礎。

歡迎回到地球!新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上面竟用了神舟十一號上的「老設備」

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

2014年11月1日,被譽為嫦娥5號探路尖兵的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這是我國第一個從月球附近返回的太空飛行器,返回時的速度首次接近第二宇宙速度。這樣的速度一頭扎進大氣層,太空飛行器極有可能被直接燒毀。

因此這次任務精心規劃了進入大氣層的角度,太空飛行器就像「打水漂」一樣,進入大氣層後,往裡面扎一點,又「漂」起來了,通過「彈跳」進行減速,然後再入大氣層。

歡迎回到地球!新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上面竟用了神舟十一號上的「老設備」

太空「打水漂」示意圖

專家介紹:「這一跳是生死攸關的一跳!如果跳不起來,'嫦娥'就會一頭栽下摔個粉身碎骨,如果跳過了,'嫦娥'就會逃離大氣層,無法二次再入。」

另一返回任務是2016年6月26日,長徵七號火箭首飛搭載的多用途飛船縮比返回艙,成功著陸「東風」,這也是東風著陸場在我國載人航天任務中首次使用。

歡迎回到地球!新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上面竟用了神舟十一號上的「老設備」

縮比返回艙

縮比返回艙是新飛船返回艙的縮小版,高度約2.3米,最大外徑2.6米,總質量約2.6噸,首次採用彈道方式返回——指揮控制中心不對返回艙進行控制,返回艙依靠分離時的速度和姿態返回著陸。「相當於我們扔一塊石頭,從手裡扔出後的石頭的落地方式。」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介紹,此次新飛船試驗船返回艙的再入返回階段,通過新型返回制導策略控制再入飛行過程。

看點二:群傘+氣囊

與神舟飛船著陸時,一個大大降落傘在空中搖曳不同。新飛船返回艙減速靠的是群傘,也就是一組降落傘。

歡迎回到地球!新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上面竟用了神舟十一號上的「老設備」

單傘變群傘,最主要的原因是能裝六名航天員,「一個頂倆」的新飛船返回艙個頭大、分量重,單靠一個傘拖不住了。神舟返回艙的質量在3.5噸左右,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8所此前介紹,該所研製的大型群傘系統和大載重著陸緩衝系統結合,可將回收重量增加到7噸以上,與美國新一代獵戶座飛船達到同一水平。

歡迎回到地球!新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上面竟用了神舟十一號上的「老設備」

508所此前通過直升機外掛投放7噸級模型的方式,成功進行我國首次大型群傘系統及大載重著陸緩衝系統空投試驗,對多項載人航天領域關鍵技術進行了考核驗證。

歡迎回到地球!新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上面竟用了神舟十一號上的「老設備」

專家介紹,群傘系統由2頂減速傘、3頂主傘組成。減速傘主要用於太空飛行器再入返回時的初級減速。此次驗證的減速傘為全新研製產品,承載能力較傳統產品有質的提升,同時傘型設計也兼顧了高阻力性能和一定的穩定性。主傘在摺疊包裝、拉直開傘及充氣展開環節進行了優化設計,保證各傘之間充氣的一致性和同步性,以滿足群傘系統的工作特性。

大載重無損著陸回收對著陸緩衝系統提出了更高要求。神舟飛船落地前最後一刻採用的著陸反推發動機只能一次性使用,為了滿足返回艙重複使用的要求,新飛船的返回艙採用了氣囊緩衝。

歡迎回到地球!新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上面竟用了神舟十一號上的「老設備」

508所依託太空飛行器無損著陸技術實驗室創新平臺,科研團隊突破了多氣囊組合緩衝動力學建模與仿真、複雜氣囊結構設計、多層多體氣囊複合工藝、氣囊主動排氣控制等多項關鍵技術。如同汽車上的安全氣囊,關鍵時刻及時彈出,給返回艙以最大程度的緩衝保護。

看點三:設備重複使用已經安排上了

重複使用是降低探索太空成本的關鍵,也是全球航天技術發展的大勢所趨。

新一代載人飛船返回艙的設計目標,是實現十次左右的重複使用。要實現這一目標,有兩個關鍵點在於,一是返回艙的總體結構能夠扛得住,通過更換可拆卸的防熱材料,能夠再次經受「烈火燒蝕」;二是高價值的設備得足夠耐用,經過上天、落地的考驗,依然能夠穩定地工作。

歡迎回到地球!新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上面竟用了神舟十一號上的「老設備」

中國航天在這兩方面都在進行深入的探索。話匣君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了解到,在此次新飛船產品配套中就有兩個老面孔,一個是返回艙攝像機、一個是著陸搜尋信標機。這兩臺設備是與景海鵬、陳冬一起遨遊太空30多天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件。

歡迎回到地球!新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上面竟用了神舟十一號上的「老設備」

原先神舟載人飛船返回後,所有的返回件均會拆下運回產品承制單位進行性能和功能檢查。根據多發產品返回後檢查的結果,產品性能穩定,功能齊全,各項指標依然滿足飛行任務要求,上海航天804所研製團隊大膽提出返回件重複利用的方案,不僅降低了成本,也實現了首次在載人航天工程中重複使用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的飛行產品。這既是對自己研製產品的可靠性有信心,也是對高效完成任務有決心。

歡迎回到地球!新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上面竟用了神舟十一號上的「老設備」

壯觀的升空 輕盈的落地

長徵五號B火箭首發的「主線任務」

均已圓滿完成

雖然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

在返回過程中出現異常

但「支線任務」的挫折

我們大可不必太灰心

歡迎回到地球!新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上面竟用了神舟十一號上的「老設備」

動漫迷們都說了

機動戰士高達中的橋段

哪是那麼容易夢想成真的

歡迎回到地球!新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上面竟用了神舟十一號上的「老設備」

有消息顯示

今天上午

遠望21號火箭運輸船

已動身前往天津港

歡迎回到地球!新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上面竟用了神舟十一號上的「老設備」

昨天下午

其姐妹船——遠望22號

已經靠泊天津

目的地顯示:文昌清瀾港

顯然,又一次長徵即將啟動!

(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等)

相關焦點

  • 剛剛,新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這樣的著陸方式適用於登月嗎
    大家好,我是小猩猩在2020年5月5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首次飛行任務中,成功將重達20多噸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送上了地球軌道。經過2天多的在軌飛行,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在2020年5月8日下午順利返回了地面。
  • 神舟十一號返回艙成功著陸
    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 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新華社北京11月18日電(李國利、郭心濱)記者從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總指揮部了解到,18日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身體狀態良好,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剛剛,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為了它的成功返回研發人員給新飛船的安全性加持了很多優點比如穿上新型輕質防熱結構與材料再入返回地球時在不到1分鐘的時間內就能降到汽車在市區內的行駛速度6個柔軟的大型氣囊使新飛船試驗船落地時候就像掉在大的席夢思床上一樣舒服
  • 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2名航天員安全返回
    vid=397383  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新華網北京11月18日電(於子茹)記者今天從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獲悉,北京時間11月18日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身體狀態良好,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激動||神舟十一號返回艙成功著陸!無人機首次投入航天搜救任務
    11月18日下午,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安全降落於位於內蒙古四子王旗大草原的落區,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凱旋!他們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工作生活了30天,創造了中國航天員太空駐留時間的新紀錄!慶祝英雄凱旋,點讚中國航天!值得一提的是搜救用上了無人機!
  • 神舟十一號返回艙順利著陸 33天太空之旅全回顧
    中新網11月18日電 神舟十一號返回艙於今日(18日)下午順利著陸。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則將繼續在軌運行、開展有關實驗。神舟十一號任務是中國第6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總飛行時間33天,是中國目前為止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載人飛行任務。
  • 神舟十一號今日返回地球 進入大氣層將被火焰包圍
    昨天中午12點41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實施分離,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即將踏上返回之旅。離開天宮二號前,景海鵬、陳冬向地面科技人員和關心支持航天事業的人們表達了感謝和敬意。 隨後,兩名航天員身著艙內航天服,回到神舟十一號返回艙,關閉返回艙艙門,進行返回前各項準備工作。兩個太空飛行器分離後,神舟十一號首先撤離至120米停泊點保持位置,狀態確認正常後,在地面指令控制下逐漸遠離天宮二號。
  • 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
    中國網: 2016年11月17日12時41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實施分離,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踏上返回之旅。返回艙將帶著景海鵬、陳冬兩位航天員返回地球。已經進入我們祖國的上空了。2016-11-18 13:37:49中國網: 北京飛控中心是神舟十一號返回過程中的指揮樞紐。指揮大廳中,工作人員嚴陣以待,個個神情專注。曾執行神舟九號載人飛船任務的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也來到飛控中心。
  • 神舟十一號,歡迎回家!
    北京時間今天(11月18日)14時03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身體狀態良好。
  • 神舟十一號飛船撤離天宮二號 航天員踏上返回之旅
    隨後,2名航天員身著艙內航天服,回到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關閉返回艙艙門,進行返回前各項準備工作。兩個太空飛行器分離後,神舟十一號飛船首先撤離至120米停泊點保持位置,狀態確認正常後,在地面指令控制下逐漸遠離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一天後,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將首次從高度約393公裡的軌道上返回,考核從空間站運行軌道返回的相關技術。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將繼續在軌運行、開展有關科學實驗,於明年4月接受天舟一號飛船的訪問。
  • 揭秘:神舟十一號返回艙曾「消失」2.7秒(圖)
    如果把火箭沖天的壯美瞬間比作「太空大戲」的序幕,那麼這部劇的結尾高潮,則由某基地著陸場站的官兵上演。幾十年來,他們用匠心般的追求,完成了11艘神舟飛船的搜救回收任務,書寫了「功勳著陸場站」的傳奇。2016年11月18日,在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主著陸場,我們見證了他們又一次完美表現。今天,讓我們走近其中幾位普通士兵,一起分享他們紮根草原、追星攬舟的精彩航天故事。
  • 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開艙,帶回了什麼?
    醫學實驗生物樣本、太空實驗裝置、特色農作物和藥材種子(種苗)、紀念哈達、濰坊風箏、中國青年志願者旗幟……在11月22日下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在京舉行的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開艙儀式上
  • 新一代飛船試驗船順利返回,我國已有3種飛船,13次發射全部成功
    在經歷了5月7日一次小小的波折之後,8日下午13點30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順利返回東風著陸場,此次發射和飛行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次長徵5B運載火箭太空之旅,一次發射,兩次返回,創造了我國航天史上的新記錄。除了被大家稱為「高達墊」的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返航時出現了偏差之外,此次任務堪稱完美。
  • 陳凱歌用鏡頭重現神舟十一號著陸
    《白晝流星》由陳凱歌執導,以大氣魄、大情懷真實還原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的壯闊場面。電影將鏡頭對準劉昊然和陳飛宇飾演的一對少年流浪兄弟,迷茫落魄的二人在遇到田壯壯飾演的退休扶貧辦主任後,生活悄然發生了變化,更見證了神舟十一號飛船成功著陸這一重大歷史瞬間,內心受到了極大衝擊和洗禮。為更好融入角色,劉昊然、陳飛宇在片中顛覆光鮮帥氣形象,衣著破舊、灰頭土臉。
  •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太空食譜」再添新品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而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為全面實現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發展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
  •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回家啦!
    北京時間11月18日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在完成了一個月的太空生活後順利回到地球。至此,中國空間探索歷史上的裡程碑式「33天徵途」完美收官。昨天上午,兩位航天員就開始忙著為回家做最後的準備。
  • 返回艙開艙了!神舟十一號飛船帶回了什麼?
    醫學實驗生物樣本、太空實驗裝置、特色農作物和藥材種子(種苗)、紀念哈達、濰坊風箏、中國青年志願者旗幟……在11月22日下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在京舉行的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開艙儀式上,這些剛剛完成太空遊的「寶貝」一一亮相,現場的掌聲和快門聲此起彼伏。
  • 神舟11號返回著陸時間地點 主著陸場資料介紹
    據央視新聞消息,我國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將於近日結束30多天的「太空之旅」,兩位航天員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中的任務也已經接近尾聲,17日,景海鵬和陳冬將開始進行撤離天宮二號的準備工作,並進入神舟飛船,之後將返回地面。  按計劃,神舟十一號返回艙將著陸在位於內蒙古四子王旗的主著陸場區。
  • 你想看的神舟十一號航天員出艙畫面來了!
    ——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影像記   ■本報記者 李三紅 朱金平 鄒維榮 通訊員 王泗江 楊亞洲 攝影報導   11月18日,初冬的內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碧空如洗。這塊在蒙古語中意為「平安」的土地,正敞開懷抱,等待執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