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實驗生物樣本、太空實驗裝置、特色農作物和藥材種子(種苗)、紀念哈達、濰坊風箏、中國青年志願者旗幟……在11月22日下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在京舉行的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開艙儀式上,這些剛剛完成太空遊的「寶貝」一一亮相,現場的掌聲和快門聲此起彼伏。
紅白相間的巨型降落傘前,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端坐」在寬敞的展廳裡,層層相機的閃光燈圍繞著它不停閃爍。
隨著開艙指令的下達,緩緩升起的高空作業車將工作人員送上返回艙頂部,工作人員熟練地擰動一把特殊「鑰匙」,人們的目光緊緊盯著鑰匙的移動。
返回艙打開了!一瞬間,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工作人員進入艙體,陸續取出搭載的物品包,交由公證人員檢視,選擇性拆包。
此次移交的搭載物,既有搭乘神舟十一號飛船飛行的物品,也有跟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飛行、由神舟十一號航天員帶回的物品。
現場移交的搭載物品包括:解放軍總醫院科研團隊的醫學實驗生物樣本,香港特別行政區中學生設計的太空實驗裝置,雲南、寧夏、陝西等省區的特色農作物和藥材種子(種苗),西藏的紀念哈達,山東濰坊的風箏等。
儀式上還展示了共青團中央搭載的,由全國優秀志願者代表共同繡制,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508所專門製作的中國青年志願者旗幟。
北京市方圓公證處對開艙儀式進行了現場公證。
那麼神舟十一號返回,除了這些搭載物品之外,還有哪些是要帶回和銷毀的呢?
帶回什麼?
17號,航天員在完成了天宮二號內部的檢查之後,返回神舟十一號飛船。與他們同行的,還有在這30多天裡進行的多項空間科學實驗成果。
除了尿液唾液等生理樣品,帶回的物品中有此前引人關注的蠶寶寶、太空種植的生菜,還有特別重要的是一些空間材料實驗樣品和高等植物培育樣本。
此次天宮二號特別搭載了18種特殊材料,科學家們嘗試通過在低重力環境下的高溫加熱,來進行多種材料的相關探索,這其中大部分都將帶回地面。
航天員隨神舟十一號飛船帶回的12個科學實驗的樣品中,包括半導體光電子材料、納米及其複合材料、金屬單晶生長等材料。另外6個樣品留軌,為科研人員理解空間和地面的熱傳導等特性提供基本的技術數據。
別看這些材料的名字稀奇古怪,其實它們都是材料領域未來的「潛力股」。當這些材料在經過微重力條件下的培養加工後回到地面,科研人員們能更好地對其進行研究掌握,從而服務於我們未來的生產生活。
此外,還有一些航天員入住天宮二號時帶進去的生活用品和健身器具等,比如鍛鍊用的自行車,也要打包帶回。
先打包後銷毀的是什麼?
殘餘食品垃圾、衛生用品垃圾,還有在軌實驗產生的一些垃圾,比如電池、電極,都要打包後放入軌道艙,然後隨軌道艙墜入大氣層銷毀。
🚗:微博@觀察者網每月有不可描述活動,老司機請提高警惕⚠️
轉載規範請後臺回覆:轉載
合作/廣告/投放/溝通
✉️:pr@guancha.cn
👉:QQ 2920915625
微信上看不到的,觀察者網App上都有!
如何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