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2016-11-22 19:44 來源:澎湃新聞
央視新聞客戶端11月22日消息,10月17日,航天員景海鵬、陳冬,駕乘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開始太空之旅。在軌飛行33天後,於本月18號順利返回,並帶回了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搭載的有關物品。今天下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在京舉行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開艙儀式。
下午3點,開艙儀式開始。隨著開艙指令的下達,工作人員使用開艙「鑰匙」打開返回艙,陸續取出搭載的物品並進行移交。
此次移交的搭載物品,既有搭乘神舟十一號飛船飛行33天的物品,也有跟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飛行66天、由神舟十一號航天員帶回的物品。其中包括,解放軍總醫院交接搭載的空間微生物菌種樣本;香港中學生設計搭載的太空實驗產品——蠶繭和水膜;雲南、寧夏、陝西等搭載的特色農作物和藥材種子、種苗,西藏和山東搭載的紀念哈達、濰坊風箏等。儀式上還展示了共青團中央搭載的、由全國優秀志願者代表共同繡制的中國青年志願者旗幟。
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副秘書長 薛剛:像枸杞這種種子在太空遊歷了一段時間之後,它會進行變異,進行育種這樣意義就非常重大了。
來自香港的代表現場展示了從太空帶回來的蠶繭。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總裁 麥鄧碧儀:證明就是在微重力下面,(蠶)吐絲還是有影響的。我們有陸路的絲綢之路、有海的絲綢之路,有太空的絲綢之路,這個很有意義的。
天宮二號是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兩名航天員在天宮二號中圓滿完成各項實驗任務,也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進入應用發展新階段。
中國載人航天辦公室副主任 楊利偉:利用這個平臺去供我們的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為我們人類服務。那麼隨著我們空間站的建設會有更多的東西為我們人類去服務為我們國家的經濟建設和人民的健康來服務。
(原題為《神舟十一號返回艙今日開艙 太空蠶寶寶吐的絲長啥樣?》)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神舟十一號,太空蠶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