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下午,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安全降落於位於內蒙古四子王旗大草原的落區,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凱旋!他們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工作生活了30天,創造了中國航天員太空駐留時間的新紀錄!慶祝英雄凱旋,點讚中國航天!
值得一提的是搜救用上了無人機!解讀神舟十一號返回搜救四大環節:1.第一個環節:跟蹤測控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搜救任務包括4個環節。據西安衛星測控中心主著陸場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神舟十一號飛船太空啟動制動返回程序後,經過約30分鐘進入主著陸場設備跟蹤範圍。測控設備主要有雷達和光學設備兩類。位於主著陸場區的白雲鄂博雷達站捕獲到返回艙信號後,迅速測量出返回艙出黑障區前後的軌道;測控設備捕獲目標後,向返回艙發送遙控指令。這次任務,新增了性能更加先進的光學設備,保證不間斷拍攝返回艙在黑障區前後及開傘著陸的實況景象,並實時傳輸至指揮部。2.第二個環節:返回艙搜索尋找返回艙的搜索尋找主要依靠空中搜救分隊。較以往的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這次新增了2架無人機。這使得空中搜尋的視場更大、效率更高。5架直升機在返回艙著陸前,就在以著陸點為中心的36公裡 36公裡的區域上空四角待命。返回艙出黑障區後,艙上的信標機開機,向直升機發送信號,直升機則開始定向搜索。2架無人機在核心著陸場區西北側和東南側空域待命飛行,利用光學吊艙輔助進行視頻搜尋,同時1架運輸機在著陸場上空搜索返回艙信標機發出的信號,將相關數據發回指揮部,輔助提供搜索定向信息。在確定了返回艙的準備位置後,直升機將立即前往,並同時通報地面分隊。
3.第三個環節:航天員救援當搜救隊伍抵達返回艙著陸點後,首先要進行返回艙外觀檢查,在確認著陸姿態正常,沒有燃料洩漏等異常情況後,再由搜救隊員打開艙門。隨後,醫監醫保人員進入艙內,對航天員進行血壓測量、心跳測量、外傷檢查等常規查體。這個過程大約持續20分鐘。在確認航天員身體狀況良好後,將其轉運至醫監醫保直升機。轉運航天員所用的是一個半躺式的座椅。考慮到天氣寒冷,航天員出艙後將為其添置保暖型睡袋和蓋毯。重力適應過程由以往的在艙內進行改至在直升機上進行,適應過程需大約80分鐘。在重力適應之後,直升機從著陸現場起飛,前往機場,再轉運至等候在那裡的航天員專機將他們送往北京。4.第四個環節:返回艙處置回收在航天員進行醫監醫保程序後,搜救隊員會進入返回艙內,將有效載荷儘快取出,移交給相關科研單位。這些有效載荷將隨航天員專機一道返回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