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動||神舟十一號返回艙成功著陸!無人機首次投入航天搜救任務

2021-01-11 環球無人機

11月18日下午,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安全降落於位於內蒙古四子王旗大草原的落區,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凱旋!他們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工作生活了30天,創造了中國航天員太空駐留時間的新紀錄!慶祝英雄凱旋,點讚中國航天!

值得一提的是搜救用上了無人機!解讀神舟十一號返回搜救四大環節:1.第一個環節:跟蹤測控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搜救任務包括4個環節。據西安衛星測控中心主著陸場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神舟十一號飛船太空啟動制動返回程序後,經過約30分鐘進入主著陸場設備跟蹤範圍。測控設備主要有雷達和光學設備兩類。位於主著陸場區的白雲鄂博雷達站捕獲到返回艙信號後,迅速測量出返回艙出黑障區前後的軌道;測控設備捕獲目標後,向返回艙發送遙控指令。這次任務,新增了性能更加先進的光學設備,保證不間斷拍攝返回艙在黑障區前後及開傘著陸的實況景象,並實時傳輸至指揮部。2.第二個環節:返回艙搜索尋找返回艙的搜索尋找主要依靠空中搜救分隊。較以往的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這次新增了2架無人機。這使得空中搜尋的視場更大、效率更高。5架直升機在返回艙著陸前,就在以著陸點為中心的36公裡 36公裡的區域上空四角待命。返回艙出黑障區後,艙上的信標機開機,向直升機發送信號,直升機則開始定向搜索。2架無人機在核心著陸場區西北側和東南側空域待命飛行,利用光學吊艙輔助進行視頻搜尋,同時1架運輸機在著陸場上空搜索返回艙信標機發出的信號,將相關數據發回指揮部,輔助提供搜索定向信息。在確定了返回艙的準備位置後,直升機將立即前往,並同時通報地面分隊。

3.第三個環節:航天員救援當搜救隊伍抵達返回艙著陸點後,首先要進行返回艙外觀檢查,在確認著陸姿態正常,沒有燃料洩漏等異常情況後,再由搜救隊員打開艙門。隨後,醫監醫保人員進入艙內,對航天員進行血壓測量、心跳測量、外傷檢查等常規查體。這個過程大約持續20分鐘。在確認航天員身體狀況良好後,將其轉運至醫監醫保直升機。轉運航天員所用的是一個半躺式的座椅。考慮到天氣寒冷,航天員出艙後將為其添置保暖型睡袋和蓋毯。重力適應過程由以往的在艙內進行改至在直升機上進行,適應過程需大約80分鐘。在重力適應之後,直升機從著陸現場起飛,前往機場,再轉運至等候在那裡的航天員專機將他們送往北京。4.第四個環節:返回艙處置回收在航天員進行醫監醫保程序後,搜救隊員會進入返回艙內,將有效載荷儘快取出,移交給相關科研單位。這些有效載荷將隨航天員專機一道返回北京。

相關焦點

  • 神舟十一號今日返回地面 無人機首次投入航天搜救任務
    神舟十一號今日返回地面 無人機首次投入航天搜救任務 2016-11離開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前,景海鵬、陳冬向地面科技人員和關心支持航天事業的人們表達了感謝和敬意。  隨後,兩名航天員身著艙內航天服,回到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關閉返回艙艙門,進行返回前各項準備工作。兩個太空飛行器分離後,神舟十一號飛船首先撤離至120米停泊點保持位置,狀態確認正常後,在地面指令控制下逐漸遠離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
  • 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新華社北京11月18日電(李國利、郭心濱)記者從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總指揮部了解到,18日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身體狀態良好,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2名航天員安全返回
    vid=397383  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新華網北京11月18日電(於子茹)記者今天從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獲悉,北京時間11月18日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身體狀態良好,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神舟十一號返回艙成功著陸
    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 揭秘:神舟十一號返回艙曾「消失」2.7秒(圖)
    如果把火箭沖天的壯美瞬間比作「太空大戲」的序幕,那麼這部劇的結尾高潮,則由某基地著陸場站的官兵上演。幾十年來,他們用匠心般的追求,完成了11艘神舟飛船的搜救回收任務,書寫了「功勳著陸場站」的傳奇。2016年11月18日,在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主著陸場,我們見證了他們又一次完美表現。今天,讓我們走近其中幾位普通士兵,一起分享他們紮根草原、追星攬舟的精彩航天故事。
  • 神舟十一號返回艙順利著陸 33天太空之旅全回顧
    中新網11月18日電 神舟十一號返回艙於今日(18日)下午順利著陸。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則將繼續在軌運行、開展有關實驗。神舟十一號任務是中國第6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總飛行時間33天,是中國目前為止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載人飛行任務。
  • 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
    中國網: 2016年11月17日12時41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實施分離,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踏上返回之旅。景海鵬:已順利返回,景海鵬感覺良好。 陳冬:感覺良好。2016-11-18 14:37:30中國網: 中央軍委委員、任務總指揮長、軍委裝備發展部部長張又俠宣布: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神舟十一號飛船撤離天宮二號 航天員踏上返回之旅
    截至目前,他們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已工作生活了30天,創造了中國航天員太空駐留時間的新紀錄。組合體分離前,航天員在地面科技人員的配合下,撤收了天宮二號艙內的有關試驗裝置和重要物品,放置到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中。離開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前,景海鵬、陳冬向地面科技人員和關心支持航天事業的人們表達了他們的感謝和敬意。
  • 張高麗觀看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實況並宣讀賀電
    新華社北京11月18日電 18日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身體狀態良好,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指揮中心觀看飛船返回實況並宣讀了賀電。  神舟十一號飛船於10月17日7時30分,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在軌飛行期間,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行了一次自動交會對接,2名航天員在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組合體內開展了為期30天的駐留,創造了中國航天員太空駐留時間的新紀錄,完成了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 神舟十一號今日返回地球 進入大氣層將被火焰包圍
    離開天宮二號前,景海鵬、陳冬向地面科技人員和關心支持航天事業的人們表達了感謝和敬意。 隨後,兩名航天員身著艙內航天服,回到神舟十一號返回艙,關閉返回艙艙門,進行返回前各項準備工作。兩個太空飛行器分離後,神舟十一號首先撤離至120米停泊點保持位置,狀態確認正常後,在地面指令控制下逐漸遠離天宮二號。
  • 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著陸有哪些難點?
    中青在線四子王旗11月17日電(楊亞洲)不久前,我國成功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並與天宮二號順利完成交會對接,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史上又一重大突破。按照計劃,航天員在太空遨遊33天後,將在位於內蒙古四子王旗的主著陸場區返回祖國懷抱。主著陸場系統作為此次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哪些任務,面臨什麼樣的挑戰,又是如何有效應對的?
  •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回家啦!
    北京時間11月18日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在完成了一個月的太空生活後順利回到地球。至此,中國空間探索歷史上的裡程碑式「33天徵途」完美收官。昨天上午,兩位航天員就開始忙著為回家做最後的準備。
  • 神舟11號返回著陸時間地點 主著陸場資料介紹
    據央視新聞消息,我國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將於近日結束30多天的「太空之旅」,兩位航天員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中的任務也已經接近尾聲,17日,景海鵬和陳冬將開始進行撤離天宮二號的準備工作,並進入神舟飛船,之後將返回地面。  按計劃,神舟十一號返回艙將著陸在位於內蒙古四子王旗的主著陸場區。
  • 新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上面竟用了神舟十一號上的「老設備」
    在三朵巨大紅白傘花的拖曳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於今天13點49分成功著陸在東風著陸場新飛船試驗船飛行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在被長徵五號B火箭託舉入軌多次軌道控制一路爬升成功完成首次太空3D列印成功試驗太空千兆區域網
  • 神舟十一號成功著陸,巡天英雄歸來;運城航天公園共賀凱旋,河東父老歡聲一片
    上圖為景海鵬家鄉運城市市民在航天公園內收看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的電視直播。薛俊攝山西日報記者 李寧波 王荔報導:11月18日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神舟系列飛船著陸大事記:十七年來均實現順利返回
    神舟五號著陸點。2003年10月15日,我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器神舟五號,將航天員楊利偉送入太空。在飛行了21小時28分14圈後,神舟五號飛船於10月16日6時28分降落在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實際著陸點與理論著陸點相差4.8公裡,返回艙完好無損。
  •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重溫航天英雄的「太空日記」
    中共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向勝利完成這次任務的航天員,向參加這次任務的全體科技工作者、幹部職工、解放軍指戰員,表示熱烈的祝賀和親切的慰問!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首次實現了我國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並開展一批體現國際科學前沿和高新技術發展方向的空間科學與應用任務,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進展。
  • 五當山|「神舟十一號」成功背後的「絕密」!
    新華社記者李剛 攝為滿足本次任務要求,「神舟十一號」飛船能夠適應本次任務交會對接軌道和返回軌道高度由343公裡提高到393公裡,這主要是為了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發展戰略的第三步——建造空間站做準備,因為這與未來空間站的軌道高度基本相同,飛行也更加接近未來空間站要求。
  • 神舟系列飛船著陸大事記:17年來均實現順利返回
    【神舟一號】  1999年11月21日3時41分神舟一號實驗飛船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安全著陸,它檢驗了神舟飛 船的返回艙性能,完全能夠滿足需要。神舟一號發射任務的圓滿完成,標誌著中國航天事業邁出重要步伐,是中國航天史上的重要裡程碑。
  • 科技日曆|三年前,「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 中國航天邁入重要階段
    本來,經歷了「神舟五號」到「神舟十號」的多次任務,中國人對「上天」之後已經習以為常,不復一開始的激動。但是,這次任務加上1個月前的「天宮二號」上天,又引發了一波關注,因為這意味著,我國的空間探索即將進入下一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