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飛船載著2名太空人順利升空。本來,經歷了「神舟五號」到「神舟十號」的多次任務,中國人對「上天」之後已經習以為常,不復一開始的激動。但是,這次任務加上1個月前的「天宮二號」上天,又引發了一波關注,因為這意味著,我國的空間探索即將進入下一個階段。
2016年10月17日7:30,搭載「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徵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575秒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2名航天員送入太空。
本次任務的航天員採用「老帶新」的陣容,已經有過「神舟七號」、「神舟九號」飛天經驗的景海鵬擔任指令長,帶著新航天員陳冬。
發射2天後的10月19日1:11,「神舟十一號」在多次變軌後,開始以自主控制狀態飛向「天宮二號」。經過2個小時的準備和調整,3:24,「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對接環接觸,在按程序順利完成一系列技術動作後,對接機構鎖緊,兩個飛行器建立剛性連接,形成組合體。
6:30,景海鵬打開「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對接艙門,率先進入「天宮二號」。大約半小時後,陳冬也「飄」了進來,2人共同對著「天宮二號」內的攝像頭敬了個禮,宣告未來30天的空間實驗室駐留任務開始,也標誌著本次任務最重要的目標達成。
按照既定的任務流程,2016年11月18日13:11,地球上的控制中心向「神舟十一號」發送了返航指令,2個飛行器順利脫離。13:59,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安全著陸。
在前幾次「神舟」任務中,中國太空人已經達成了從載人航天到出艙行走的成就,中國人對太空已不再陌生。但他們自始至終沒有在大氣層外停留太久,匆匆上去又匆匆回來,對於宇宙來說,仍然是個過客,這是遠不能滿足探索星辰大海的目標的。
「神舟十一號」的重要意義在於,它的發射代表著中國的空間探索進入了下一個階段——空間站建設。
按照20年前的載人航天「三步走」計劃,第1步艙外行走已經在「神七」實現,第2步「神八」無人對接成功,第3步「神九」也完成了手控對接。無疑,下一階段的計劃就要被提上檯面,當「神十」順利完成無人對接後,有人對接任務順理成章地登臺亮相。
從這一意義出發,「神舟十一號」飛船被賦予了2項核心任務。
一是實現與當年9月升天的「天宮二號」對接。在這個過程中,航天員和地面科學家克服了中長期定軌預報精度要求高、對接軌道遠導控制策略設計難度大、短弧段快速測定軌要求高等困難,順利完成返回前快速軌道的控制和伴星飛越觀測及駐留軌道控制的任務。
二是向「天宮二號」送人。當然,「送人」只是簡單說法,考慮到未來建設空間站的需要。把人送上去之後,還需要配套體系,保證航天員能駐留在空間站進行科學研究。本次任務就在太空醫療保障、失重生理效應防護、保證航天員營養食物供應等考驗了中國科學家們。
隨著「神舟十一號」任務的順利完成,前期準備工作基本已經辦妥。未來中國航天最終的目標是建立一座軌道空間站,由1個核心艙和2個實驗艙構成,總質量接近100噸。
根據最新消息,我國空間站研製建設正穩步推進,計劃2020年執行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場區合練及首飛任務,瞄準2022年前後建成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