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曆|三年前,「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 中國航天邁入重要階段

2020-11-29 前瞻網

科技日曆|三年前,「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 中國航天邁入重要階段

 黃琨 • 2019-10-17 15:06:06 來源:前瞻網 E2070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飛船載著2名太空人順利升空。本來,經歷了「神舟五號」到「神舟十號」的多次任務,中國人對「上天」之後已經習以為常,不復一開始的激動。但是,這次任務加上1個月前的「天宮二號」上天,又引發了一波關注,因為這意味著,我國的空間探索即將進入下一個階段。

2016年10月17日7:30,搭載「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徵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575秒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2名航天員送入太空。

本次任務的航天員採用「老帶新」的陣容,已經有過「神舟七號」、「神舟九號」飛天經驗的景海鵬擔任指令長,帶著新航天員陳冬。

發射2天後的10月19日1:11,「神舟十一號」在多次變軌後,開始以自主控制狀態飛向「天宮二號」。經過2個小時的準備和調整,3:24,「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對接環接觸,在按程序順利完成一系列技術動作後,對接機構鎖緊,兩個飛行器建立剛性連接,形成組合體。

6:30,景海鵬打開「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對接艙門,率先進入「天宮二號」。大約半小時後,陳冬也「飄」了進來,2人共同對著「天宮二號」內的攝像頭敬了個禮,宣告未來30天的空間實驗室駐留任務開始,也標誌著本次任務最重要的目標達成。

按照既定的任務流程,2016年11月18日13:11,地球上的控制中心向「神舟十一號」發送了返航指令,2個飛行器順利脫離。13:59,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安全著陸。

在前幾次「神舟」任務中,中國太空人已經達成了從載人航天到出艙行走的成就,中國人對太空已不再陌生。但他們自始至終沒有在大氣層外停留太久,匆匆上去又匆匆回來,對於宇宙來說,仍然是個過客,這是遠不能滿足探索星辰大海的目標的。

「神舟十一號」的重要意義在於,它的發射代表著中國的空間探索進入了下一個階段——空間站建設。

按照20年前的載人航天「三步走」計劃,第1步艙外行走已經在「神七」實現,第2步「神八」無人對接成功,第3步「神九」也完成了手控對接。無疑,下一階段的計劃就要被提上檯面,當「神十」順利完成無人對接後,有人對接任務順理成章地登臺亮相。

從這一意義出發,「神舟十一號」飛船被賦予了2項核心任務。

一是實現與當年9月升天的「天宮二號」對接。在這個過程中,航天員和地面科學家克服了中長期定軌預報精度要求高、對接軌道遠導控制策略設計難度大、短弧段快速測定軌要求高等困難,順利完成返回前快速軌道的控制和伴星飛越觀測及駐留軌道控制的任務。

二是向「天宮二號」送人。當然,「送人」只是簡單說法,考慮到未來建設空間站的需要。把人送上去之後,還需要配套體系,保證航天員能駐留在空間站進行科學研究。本次任務就在太空醫療保障、失重生理效應防護、保證航天員營養食物供應等考驗了中國科學家們。

隨著「神舟十一號」任務的順利完成,前期準備工作基本已經辦妥。未來中國航天最終的目標是建立一座軌道空間站,由1個核心艙和2個實驗艙構成,總質量接近100噸。

根據最新消息,我國空間站研製建設正穩步推進,計劃2020年執行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場區合練及首飛任務,瞄準2022年前後建成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追隨神舟飛船軌跡:神舟十一號邁入第四階段
    從1999年11月神舟一號誕生到此次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該家族一共產生了11代成員,它們一脈相承,卻又代代出新,正是這個家族成員的不斷更替反映出我國航天事業的進步與發展。  在新成員誕生之際,本版編輯帶領大家走進它們的世界,盤點一下這個家族中的每一位成員。
  • 「高大上」的「大國神器」,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
    神舟十一號飛船發射升空   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是中國航天又一裡程碑性事件!神舟十一號為什麼倍受關注?「高大上」的「大國神器」將給你我生活帶來哪些改變?景海鵬和陳冬將在軌飛行30天  此次神舟十一號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為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考核驗證空間站運行軌道的交會對接和載人飛船返回技術。  據介紹,執行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的各系統已完成綜合演練,航天員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前各項準備已基本就緒。
  • [海峽新幹線]中國載人航天飛船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
    [海峽新幹線]中國載人航天飛船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 中國載人航天飛船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
  • 熱烈祝賀神舟十一號飛船發射成功 北京羅麥科技集團觀摩發射
    北京羅麥科技集團董事長、中國航天基金會名譽理事長汪靜女士攜羅麥集團高管、羅麥科技高級經銷商委員會副秘書長及公司員工代表到場觀摩了發射全過程。  神舟系列飛船是中國自行研製,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達到或優於國際第三代載人飛船技術的飛船。
  • 科技日曆|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中國首次「太空漫步」成功!
    科技日曆|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中國首次「太空漫步」成功!發射成功後,三名太空人翟志剛(指令長)、劉伯明(操作手)和景海鵬(實驗員)發回信號,揮舞著國旗畫面的那一刻至今讓很多人印象深刻。9月27日16點45分,翟志剛在太空邁出第一步,開始太空行走。在16點59分結束太空行走,返回軌道艙,成功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太空漫步」。
  • 尖叫吧,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這「神器」為我們帶來這些改變......
    神舟十一號飛船發射升空   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是中國航天又一裡程碑性事件!神舟十一號為什麼倍受關注?「高大上」的「大國神器」將給你我生活帶來哪些改變?景海鵬和陳冬將在軌飛行30天  此次神舟十一號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為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考核驗證空間站運行軌道的交會對接和載人飛船返回技術。  據介紹,執行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的各系統已完成綜合演練,航天員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前各項準備已基本就緒。
  • 神舟十一號發射過程視頻 神舟11號發射精彩瞬間回顧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過程視頻:  2016年10月17日早晨7點30分,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船神舟十一號由長徵2F遙十一火箭發射升空。這是中國自2013年完成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之後,時隔三年再次進行載人航天發射。
  • 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新華社北京11月18日電(李國利、郭心濱)記者從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總指揮部了解到,18日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身體狀態良好,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五當山|「神舟十一號」成功背後的「絕密」!
    「神舟十一號」是中國建造並發射的第11艘太空飛船,也是中國第6艘載人飛船,它由「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搭乘景海鵬和陳冬兩名男性航天員,將與上個月發射的「天宮二號」對接。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開展地球觀測和空間地球系統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空間技術和航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和試驗。就問你驕傲不驕傲?
  •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天舟一號,中國航天飛船都在這裡
    神舟三號在軌運行7天,各系統工作正常,運行狀態良好,完成了預定的全部科學實驗和探測任務,取得了圓滿成功。這次發射成功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要進展,為把中國的航天員送上太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時10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新型長徵二號F遙七火箭發射,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3名航天員搭乘神舟七號飛船進入太空,實現了航天員出艙活動和小衛星伴飛,成功完成了多項技術試驗,開啟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新篇章。
  • 中國神舟十一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環球網綜合報導】2016年10月17日早晨7點30分28秒,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船神舟十一號由長徵2F遙十一火箭發射升空。這是中國自2013年完成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之後,時隔三年再次進行載人航天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任務總指揮張又俠宣布: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 神舟十一號發射引熱潮 盤點全世界著名航天基地
    神舟十一號飛船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李剛 攝    10月17日早晨7時30分,神舟十一號飛船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人類自古就嚮往太空,神舟十一號飛船進一步引發了國人對航天探索的熱潮,讓普通人眼中神秘的航天基地也受到關注。其實,國內的酒泉、西昌、文昌等航天發射基地已經部分對外開放,而像美國的甘迺迪航天中心、休斯頓太空中心、法屬蓋亞那的蓋亞那太空中心更是一直受到遊客的青睞。本期,我們就趁著神舟十一發射成功的熱潮,盤點這些世界著名航天基地。
  •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來看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如何一路走來
    伴隨著神舟十一號返回艙於11月18日13時59分成功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身體狀態良好,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中國載人航天的腳步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摘星攬月上九天。
  • 參考日曆 | 「神舟號」發射成功後,境外媒體這些預言都成為現實
    證明實力 弘揚國威對於神舟號的升空,境外媒體首先注意到的是中國航天的快速發展。當年埃菲社就指出,神舟飛船的成功發射是中國載人航天技術的重大突破,也是中國航天史上的一個裡程碑。日本《讀賣新聞》則表示,神舟號的成功發射標誌著中國的航天計劃進入了新的階段,這是一項旨在增強國威的國家工程,目的是為了確立中國在21世紀的大國地位。為美國太空梭計劃工作了22年的專家奧伯格,在美聯社的採訪中說:「這基本證明中國人的空間技術能力已經達到世界一流水平。」不僅如此,神舟一號的成功升空除了充分證明了中國的航天實力,也令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 參考日曆|「神舟號」發射成功後,境外媒體這些預言都成為現實
    日本《讀賣新聞》則表示,神舟號的成功發射標誌著中國的航天計劃進入了新的階段,這是一項旨在增強國威的國家工程,目的是為了確立中國在21世紀的大國地位。為美國太空梭計劃工作了22年的專家奧伯格,在美聯社的採訪中說:「這基本證明中國人的空間技術能力已經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 航天科技天宮二號神舟十一號團隊獲評2016年度科技人物
    12月8日,由《中國新聞周刊》評選的「影響中國」2016年度人物榮譽盛典在北京舉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航天任務研製團隊獲得年度科技人物,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為團隊頒獎。 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雷凡培出席頒獎典禮並為年度學者獲得者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李稻葵頒獎。 2016年,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航天任務研製團隊一次次圓滿地完成任務。
  • 俄媒體盛讚神舟十一號返航和中國航天成就
    新華社莫斯科11月18日電(記者欒海)在中國神舟十一號飛船18日順利著陸後,俄羅斯媒體紛紛報導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相關消息,並認為中國正在航天領域快速發展。  俄羅斯的塔斯社、俄新社、國際文傳電訊社、《俄羅斯報》等傳統媒體以及知名網絡媒體「聯邦政治新聞網」、「生活新聞網」等都報導了相關消息,介紹了神舟十一號飛船、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以及景海鵬和陳冬在天宮二號內工作生活30天的經歷,並配發了兩位中國航天員在天宮二號內敬禮和飛船著陸場景等照片。
  • 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今年發射 兩名航天員將在太空中期駐留
    昨天,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對外發布,我國將分別於今年第三和第四季度,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和神舟十一號飛船。其間,神舟十一號飛船將搭乘兩名航天員,與天宮二號對接,進行人在太空中期駐留試驗。另外,中國第一艘貨運飛船正測試,將於2017年在海南文昌發射,並將於2020年前後完成中國空間站建造任務。
  • 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太空人太空食譜曝光
    神舟十一號飛船將於今天早上7時30分發射,太空人景海鵬、陳冬將執行中國史上最長33天的太空駐留任務。因此,航天員們的飲食起居也成為人們所關心的內容。據航天員中心航天營養與食品研究室副主任曹平說,這次33天的飛行任務中,航天員的食品在種類上比之前的神舟九號、神舟十號更加豐富,有100多種。在神舟十一號自主飛行段,航天員可能食慾不佳,所以會配備粥等清淡的食物。等正式入駐天宮二號後,航天員就可以享受到如同在家裡生活一樣的一日三餐的待遇了。
  • 揭秘神舟十一號「黑科技」
    今天清晨,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是我國組織實施的第6次載人航天飛行,也是改進型神舟載人飛船和改進型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組成的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第二次應用性飛行。那麼,神舟十一號作為改進型的神舟載人飛船,究竟有哪些改進之處?又有什麼「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