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當山|「神舟十一號」成功背後的「絕密」!

2021-01-12 求是網



 


北京時間2016年10月17日早晨7點30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神舟十一號」是中國建造並發射的第11艘太空飛船,也是中國第6艘載人飛船,它由「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搭乘景海鵬和陳冬兩名男性航天員,將與上個月發射的「天宮二號」對接。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開展地球觀測和空間地球系統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空間技術和航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和試驗。



就問你驕傲不驕傲?每每看到祖國蒸蒸日上,外國人一片驚嘆的時候,有沒有滿足你內心小小的虛榮心和大大的愛國情。任何事情的成功背後都隱藏著一些「秘密」,那麼「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順利完成:


為「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考核驗證空間站運行軌道的交會對接和載人飛船返回技術;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對接形成組合體,進行航天員中期駐留,考核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開展有人參與的航天醫學實驗、空間科學實驗、在軌維修等技術試驗,以及科普活動。


 

這三大項任務的「秘密」是什麼呢?

先別急,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整個「神舟」系列飛船:

 


「神舟」載人飛船是我國自行研製的,用於天地往返運輸人員和物資的載人太空飛行器,利用了國際第三代載人飛船技術,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及鮮明的中國特色。「神舟」載人飛船可一船多用,既可留軌觀測又可作為交會對接飛行器,滿足天地往返的需求。


「神舟」號飛船採用「三艙一段」,即由返回艙、軌道艙、推進艙和附加段構成,包括13個分系統,與國外第三代飛船相比,具有起點高、具備留軌利用能力等特點。神舟系列載人飛船由專門為其研製的「長徵二號」火箭發射升空,發射基地都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神舟一號」和「神舟二號」飛船都是無人飛船,「神舟一號」是中國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飛行試驗,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而「神舟二號」在「神舟一號」的基礎上,首次在飛船上進行了微重力環境下的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空間天文和物理等領域的實驗。「神舟三號」和「神舟四號」均屬於正樣無人飛船,即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狀態完全一致,為以後載人飛船發射做準備。


「神舟五號」是我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主要是考察航天員在太空環境中的適應性。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隨「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也成為中國人心目中的航天英雄。


 從「神舟六號」飛船開始,我國的「神舟」飛船已經具有承載3名航天員的能力;「神舟七號」飛船實現了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神舟八號」飛船是我國的標準型空間渡船,與「天宮一號(微博)」於在我國甘肅、陝西上空進行了對接。「神舟九號」飛船也同天宮一號實施了自動交會對接,這是中國實施的首次載人空間交會對接,並且在此次任務中,中國首位女太空人劉洋進入太空。「神舟十號」飛船也成功與「天宮一號」進行交會對接成功,標誌著中國已經基本掌握了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將對後續的「天宮二號」、即第二代空間實驗室的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神舟十號」船箭組合體從垂直組裝廠房運出。圖片來源: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



1992年9月21日,我國的載人航天工程正式啟動,制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研製載人飛船,實現我國載人航天的歷史性突破。這已通過「神舟五號」、「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完成。



突破和掌握航天員太空行走、空間交會對接兩項關鍵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和貨運飛船,這是建造空間站的前提。這也已通過「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進行太空行走拉開序幕,並分兩階段實施:第一階段,通過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和「神舟八號」無人飛船實現了自控交會對接;通過分別發射「神舟九號」、「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實現了自控和手控對接,這標誌著我國獨立掌握了空間交會對接技術。此後,我國載人航天進入第二步第二階段,在2016年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還將在2017年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主要任務是驗證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技術、在軌加注技術和未來空間站的部分新技術。



在2020年左右建成長期載人的大型空間站,將在軌運營10年以上,成為我國空間科學和新技術研究試驗以及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
 


如今我們即將完成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第二步」,想必完成「第三步」也不會遠。那麼,完成「三步走」戰略的「壓軸大戲」,「神舟十一號」究竟靠什麼贏得了國際太空競爭的勝利呢?
 

 

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出徵。新華社記者李剛 攝



為滿足本次任務要求,「神舟十一號」飛船能夠適應本次任務交會對接軌道和返回軌道高度由343公裡提高到393公裡,這主要是為了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發展戰略的第三步——建造空間站做準備,因為這與未來空間站的軌道高度基本相同,飛行也更加接近未來空間站要求。



神舟十一號入軌後經過兩天獨立飛行,完成與天宮二號自動對接形成組合體,完成組合體30天中期駐留任務後,與天宮二號分離,在一天內返回內蒙古主著陸場,神舟十一號任務結束。  



太空中陽光照射強度是地球上的三到五倍,很容易「亮瞎」飛行器的「雙眼」,就像開車時被對面來車晃了大燈,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視力,因此以往交會對接要選擇光線合適的時機進行。與天宮一號上運用的一代產品相比,升級版敏感器的太陽雜光抑制能力、識別目標敏感度均大幅提升,即使被晃了眼,視力恢復時間也能從原來的十秒縮短到幾百毫秒。



在此次空間實驗室任務中,對接軌道和返回軌道高度比以前增加了50公裡,神舟十一號任務將首次考核驗證空間站階段的交會對接和載人飛船返回技術,還將首次考核航天員中期駐留能力,通過驗證航天員駐留能力,為航天員空間站階段長期在軌考核奠定基礎。



神舟十一號在浩瀚的宇宙遨遊過程中,會周期性地經過地球陰影區,此時會經歷很長時間的黑暗,影響在軌任務的順利完成。飛船艙內照明設備和交會對接照明設備,不僅為航天員提供了艙內工作、生活照明,還為載人飛船與空間實驗室在陰影區的交會對接提供了攝像輔助照明。



「神舟十一號在太空中飛行,最關鍵的是航天員安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神舟十一號發射場熱控分系統負責人付楊說,確保航天員在太空中的生活舒適安全,須為航天員營造一個類似於地面一樣的「家」——有適宜人類生存生活的溫度、氧氣等,而這要靠熱控分系統和環控生保系統來提供:熱控分系統的作用是使飛船內保持一定的溫度溼度,環控生保系統是為航天員創造合適的艙內生存環境條件,保障航天員在空間飛行的特殊環境下安全生活和正常工作,為航天員營造一個溫暖如春的居住環境。



航天員在太空飛行多天,期間要經歷多次穿艙活動,需要打開和關閉艙門;航天員在艙內時,維持其正常生活的氣體不能洩漏,艙門是否密封良好具有決定性作用,因此精準快速檢測艙門的密封性至關重要。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510所研發的艙門快速檢漏儀,實現對艙門和對接面的快速、準確檢漏。艙門快速檢漏儀能夠做到在8分鐘內快速給出測試結果,堪稱載人飛船的「小門神」。



飛船上儀表類器件通過液晶屏和航天員完成人機互動工作,作為高精科技代表的儀表類器件往往比較脆弱,而發射過程中火箭的瞬時快速加速會引起飛船艙內設備的劇烈振動,如果無法很好的隔離、衰減發射時的衝擊振動,很可能導致飛船儀表損壞、飛行任務失敗。
 

此時,神舟系列飛船儀錶板減振器肩負起了為整個飛船儀表減振的重任,安裝在儀錶板四個安裝點上的金屬橡膠減振器將儀表和船體隔離了開來,並通過振動過程中金屬絲之間不斷互相摩擦消耗了大量能量,這部分能量最終變成熱能消失在了周圍介質中。專家指出,金屬橡膠減振器完美扮演了神舟飛船儀表類器件「救生衣」的角色,確保了歷次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 



神舟十一號運行在距離地球表面約400公裡高度的軌道上,在那裡會受到太陽的輻射、地球-大氣的輻射和反照,還會受到許多游離在空間的高能粒子影響。在這樣的環境中,飛船該怎樣更好地保護自己?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的研究人員為軌道艙設計了一套厚度約2釐米的外衣,能高效隔離空間環境與軌道艙艙壁之間的換熱,外衣表面還有一層華麗的複合膜,來提高飛船對軌道原子氧等粒子的防護能力;在返回艙外表面,噴塗了特殊設計的有機熱控塗層,為保證在軌期間的返回艙溫度條件提供有力支持。在推進艙的底部,為有效抑制發動機點火後的高溫對推進艙內的影響,這一重點區域運用了多層隔熱材料,能夠隔離的最高溫度達900℃。



看過神舟飛船發射的人們會注意到,火箭頂端有個類似避雷針的尖塔狀裝置,這就是由航天科技集團四院自主研製,被稱為航天員「生命之塔」的逃逸救生系統。逃逸系統承擔著航天員安全救生使命,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必須突破的三大技術難關之一。航天科技集團四院人克服困難成功研製的逃逸救生系統,為航天員放心巡天提供了安全保障。 



回收著陸是載人航天活動的最後步驟,也是決定航天員能否安全回家的最後一棒。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神舟飛船副總設計師榮偉說,五院508所肩負神舟飛船回收著陸系統研製,先後攻克了特大型降落傘、著陸緩衝、靜壓開傘高度控制、多模式回收程序控制、非電傳爆彈蓋開傘等關鍵技術,研製了目前國內回收質量最大、著陸速度最低、可靠性安全性最高、系統最複雜的一套太空飛行器回收著陸系統。

 

他說,神舟十一號回收著陸的亮點明顯,一是全國首創特大型降落傘。其中主傘1200平方米,能鋪滿一個足球場。二是著陸緩衝技術提升乘坐舒適度。經過與空氣的「軟」摩擦之後,飛船返回艙進入著陸緩衝環節,這最後一步是硬碰硬的撞擊。為了讓飛船在「落腳」的一瞬依然保持航天員良好的乘坐體驗,研究人員將著陸緩衝技術應用於神舟飛船返回艙的著陸緩衝系統,從而實現返回艙「軟著陸」。

 


通過以上各項技術可以看出,「神舟十一號」飛船的成功要歸功於中國航天人突破了一項又一項科技難題,掌握了一項又一項航天科技的「核心」技術,抓住了進行航天事業的重點,抓住了取得航天科研事業勝利的「關鍵」。

 

「神舟十一號」取得成功的「絕密」就是靠突出重點,抓住關鍵的這一辦事方法。

 

無獨有偶,按照突出重點、抓住關鍵這一「秘訣」取得成功的不僅僅是我國的航天領域。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這兩部黨內法規也特色鮮明地突出了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這個重點,強調「新形勢下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重點是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關鍵是高級幹部特別是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黨內監督的重點對象是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通過突出重點、抓住關鍵這一方法對領導幹部特別是對高級幹部提出了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

 


突出抓好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這個「關鍵少數」應該怎麼做呢?



「子帥以正,孰敢不正?」這是中國傳統的治國理政的政治智慧,強調的就是以上率下。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中國工人階級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決定了黨的領導幹部必須發揮帶頭作用,這是我們黨的重要政治優勢和重要領導方式。在革命戰爭年代,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我們的黨員幹部總是衝鋒在前,不顧槍林彈雨,一聲「同志們,跟我上」的勇敢擔當,匯聚起了戰勝敵人的滾滾洪流。社會主義建設年代和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也正是有了黨的領導幹部在各個方面帶頭示範作用的發揮,有了這種推動社會歷史前進「火車頭」的帶動,才匯聚起建設和改革開放的磅礴偉力。



這一我們黨的傳統優勢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進程中日益發揚光大,成為鮮明特色。黨中央反覆強調中央委員會要自覺做堅定理想信念的表率、自覺做認真學習實踐的表率、自覺做堅持民主集中制的表率、自覺做弘揚優良作風的表率,強調高級幹部要對黨忠誠、落實管黨治黨責任、守住紀律底線,為全黨作出表率,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集中整飭黨風,嚴厲懲治腐敗,淨化黨內政治生態,黨內政治生活展現新氣象,贏得了黨心民心,為開創黨和國家事業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證。



十八大剛剛落下帷幕,就針對中央政治局委員提出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習近平總書記外出考察率先不封路、不清場;明確提出中央政治局發揮領導作用的一項基本要求,就在於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絕對不做。這次全會體現了十八大以來的一貫要求和風格。全會制定的《準則》《條例》「都強調以高級幹部為重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黨的建設必須抓好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而抓好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的組成人員是關鍵。把這部分人抓好了,能夠在全黨作出表率,很多事情就好辦了。因此,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內監督,必須首先從這部分人抓起。」



之所以強調要從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做起,這是由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執掌重要權力的特殊地位所決定的,也是由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發揮示範作用的特殊職責所要求的。高級幹部在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管好班子、帶好隊伍方面起著關鍵作用。高級幹部隊伍是否過硬,關係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的貫徹落實,關係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放鬆或忽視高級幹部隊伍建設,必然會嚴重影響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從落馬的高級幹部的諸多案例中可以發現,「上梁不正下梁歪」,一名高級幹部一旦落入貪腐深淵,往往會帶壞其所在部門或地區的風氣,使得一大批人受到不良影響。


周永康、薄熙來、郭伯雄、徐才厚、令計劃等不僅經濟上貪婪、道德上墮落、生活上腐化,而且政治上變質,政治野心膨脹、權欲薰心,搞陽奉陰違、結黨營私、團團夥夥、拉幫結派、謀取權位等政治陰謀活動。這些人的問題,嚴重侵蝕黨的思想道德基礎,嚴重破壞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嚴重損害黨內政治生態和黨的形象,嚴重影響黨和人民事業發展。中央下決心查處這些「大老虎」,清除了黨內政治隱患,顯示了黨中央反腐敗的堅強決心,大快黨心軍心民心。



從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和教訓可以看出,突出抓好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就抓住了全面從嚴治黨的「牛鼻子」。高級幹部要清醒認識自己的崗位對黨和國家的特殊重要性,清醒認識自身的一言一行、所作所為對全體黨員幹部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特殊影響,從嚴治黨要善於從自己做起,嚴格監督要敢拿自己開刀。


要始終高度自覺地向中央看齊,向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向習近平總書記這個核心看齊,職位越高越要自覺按照黨提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越要做到黨性堅強、黨紀嚴明,做到對黨絕對忠誠、永不叛黨。必須保持理想信念的堅定執著,必須堅決捍衛和全面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必須堅決聽從黨中央號令、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必須加強道德修養、模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必須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必須持之以恆反對「四風」,必須同特權思想、特權現象作鬥爭,必須注重家風建設、教育管理好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必須誠懇接受各方面監督。


當然,僅僅管住自己還算不上完全稱職的領導幹部,明哲保身更是不負責的表現。高級幹部發揮好示範表率作用,還要認真履行管黨治黨責任,在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內監督各個環節敢抓敢管,做到職責範圍內的問題及時發現,發現的問題能及時有效解決。



人不率則不從,身不先則不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作出樣子,下面就會跟著來、照著做。」黨的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必須增強自律意識、標杆意識、表率意識,做到黨性堅強、黨紀嚴明,以令人信服的表率作用,推動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推動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的深入貫徹落實,努力開創全面從嚴治黨新局面。

(以上內容綜合自:《求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新華網、科普中國)

相關焦點

  • 神舟十一號返回艙成功著陸
    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 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新華社北京11月18日電(李國利、郭心濱)記者從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總指揮部了解到,18日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身體狀態良好,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神舟天宮對接成功-神舟十一號成功牽手天宮二號
    在凌晨,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經多次變軌,成功尋找到了天宮二號,並在自主導引控制下來到距離天宮二號5公裡的地方。
  • 神舟十一號太空之旅
    10月份的大漠寒意襲人,但昨夜今晨,戈壁灘上的東風航天城度過了一個令人激動的不眠夜,今晨7點30分28秒,迎著朝陽,神舟十一號飛船載著兩名航天員景海鵬、陳冬成功飛向太空。
  • 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太空人太空食譜曝光
    神舟十一號飛船將於今天早上7時30分發射,太空人景海鵬、陳冬將執行中國史上最長33天的太空駐留任務。因此,航天員們的飲食起居也成為人們所關心的內容。據航天員中心航天營養與食品研究室副主任曹平說,這次33天的飛行任務中,航天員的食品在種類上比之前的神舟九號、神舟十號更加豐富,有100多種。在神舟十一號自主飛行段,航天員可能食慾不佳,所以會配備粥等清淡的食物。等正式入駐天宮二號後,航天員就可以享受到如同在家裡生活一樣的一日三餐的待遇了。
  • 「高大上」的「大國神器」,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
    7時49分,執行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任務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後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2名航天員景海鵬、陳冬送上太空!正在印度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八次會晤的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第一時間發來賀電。  習近平在賀電中表示,欣聞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我謹向全體參研參試人員和航天員們表示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
  •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資料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是誰?在今天早上我國的神舟十一號進行的升空,這是我國的航天領域的有一次突破。不少網友還不清楚本次的航天員是誰,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神舟十一號航天員的資料吧~  神舟十一號飛船是指中國於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的神舟載人飛船,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開展地球觀測和空間地球系統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空間技術和航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和試驗。神舟十一號由長徵二號FY11運載火箭發射。
  • 神舟十一號,歡迎回家!
    北京時間今天(11月18日)14時03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身體狀態良好。
  • 天宮一號與神舟十一號今早在太空對接成功
    天宮一號與神舟十一號今早在太空對接成功 中新網 發表於 2016-10-19 08:37:23   10月19日,神舟十一號飛船於北京時間19日凌晨與天宮二號成功實施自動交會對接。
  • 2016年10月17日 「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
    2016年10月17日 「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2017-10-17 08:42 來源: 科普中國 2016年10月17日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按照計劃,「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在軌飛行期間將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交會對接,兩名航天員也將進駐到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並開展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飛船在發射升空後準確進入了預定軌道,之後按照程序,首先進行了大約兩天時間的獨立飛行,然後在距離地面393公裡的近圓對接軌道高度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行了自動交會對接。這個軌道比之前的神舟飛行任務的軌道高度高出了50公裡。
  • 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
    中國網: 2016年11月17日12時41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實施分離,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踏上返回之旅。2016-11-18 13:37:49中國網: 北京飛控中心是神舟十一號返回過程中的指揮樞紐。指揮大廳中,工作人員嚴陣以待,個個神情專注。曾執行神舟九號載人飛船任務的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也來到飛控中心。
  • 與神舟十一號相關的11個細節
    ­  10月17日7時30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搭載著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飛向浩瀚宇宙,將與等候在太空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行交會對接。­  神舟十一號本次飛行有哪些特點?「神舟」到底「神」在何處?對此,相關專家向記者講述了與神舟十一號相關的11個細節。
  • 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 《兵王2》國戰顯實力
    昨天清晨7時30分搭載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徵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在江西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點火升空,這也就意味著中國第六次載人航天飛船的大成功。在飛船成功的背後,是國力的強盛,國家的興盛。
  • [海峽新幹線]中國載人航天飛船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
    [海峽新幹線]中國載人航天飛船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 中國載人航天飛船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
  • 神舟十一號飛船成功發射全程動圖:我們徵途是星辰大海
    中新網酒泉10月17日電(記者 張素) 10月17日7時30分,搭載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徵二號F 遙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575秒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景海鵬、陳冬2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 揭秘神舟十一號「黑科技」
    今天清晨,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是我國組織實施的第6次載人航天飛行,也是改進型神舟載人飛船和改進型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組成的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第二次應用性飛行。那麼,神舟十一號作為改進型的神舟載人飛船,究竟有哪些改進之處?又有什麼「黑科技」?
  • 今天,一起回顧4年前神舟十一號成功發射的精彩瞬間
    【今天,一起回顧4年前神舟十一號成功發射的精彩瞬間】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神舟十一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在軌飛行期間,2名航天員在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組合體內開展了為期30天的駐留,完成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11月18日成功返回。
  • 科技日曆|三年前,「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 中國航天邁入重要階段
    科技日曆|三年前,「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 中國航天邁入重要階段  黃琨 • 2019-10-17 15:06:06
  • 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後 火箭墜落殘骸已找到!掉在這裡了!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於昨日早晨7時30分從酒泉基地順利發射入軌,將於19日追上已在太空中等待的天宮二號,並實施對接。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後 火箭墜落殘骸已找到!掉在這裡了!航天迷們在慶祝髮射成功的同時,也對飛船發射飛行過程中分離脫落的設備殘骸墜落地點充滿好奇。
  • 追隨神舟飛船軌跡:神舟十一號邁入第四階段
    寫在前面  10月17日7時30分,一聲驚雷響徹戈壁,長徵二號F型火箭運載著神舟十一號飛船,掙脫大地的束縛,直衝天際。自此,神舟家族又多了一名新成員。從1999年11月神舟一號誕生到此次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該家族一共產生了11代成員,它們一脈相承,卻又代代出新,正是這個家族成員的不斷更替反映出我國航天事業的進步與發展。  在新成員誕生之際,本版編輯帶領大家走進它們的世界,盤點一下這個家族中的每一位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