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神舟十一號相關的11個細節

2021-01-12 閩南網

­  10月17日7時30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搭載著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飛向浩瀚宇宙,將與等候在太空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行交會對接。

­  神舟十一號本次飛行有哪些特點?「神舟」到底「神」在何處?對此,相關專家向記者講述了與神舟十一號相關的11個細節。

­  細節一:飛得更高——393公裡軌道高度的對接與運行

­  神舟十一號充分繼承了神舟十號的技術狀態,同時為了適應本次任務要求而進行了多項技術改進。

­  「為滿足本次任務要求,調整了軌道控制策略和飛行程序,使神舟十一號飛船能夠適應本次任務交會對接軌道和返回軌道高度由343公裡提高到393公裡的要求。」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說。

­  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對接時,軌道高度是343公裡。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對接時的軌道高度是393公裡,比過去高了50公裡,為何要高出50公裡?航天科技集團五院GNC分系統指揮羅谷清說,主要是為了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發展戰略的第三步——建造空間站做準備,因為這與未來空間站的軌道高度基本相同,飛行也更加接近未來空間站要求。

­  細節二:時間更長——33天的太空旅程

­  神舟十一號入軌後經過兩天獨立飛行,完成與天宮二號自動對接形成組合體,完成組合體30天中期駐留任務後,與天宮二號分離,在一天內返回內蒙古主著陸場,神舟十一號任務結束。在太空時間長,如何保障航天員太空工作生活和執行任務的能力,怎樣提高飛船的可靠性?

­  神舟十一號的技術改進,很重要的一個創新亮點,是新配備了寬波束中繼通信終端設備。

­  「為進一步提高安全性可靠性,新配備了寬波束中繼通信終端設備,顯著擴大了測控覆蓋範圍,提升了飛船姿態快速變化時的天地通信保障能力,從而提高了航天員的安全性和飛船的可靠性。」武平說。

­  細節三:升級光學成像敏感器——完成高難度「太空之吻」

­  「為驗證未來航天技術,滿足未來空間站交會測量設備長壽命使用要求,對神舟十一號的交會測量設備進行了升級換代。」武平說。

­  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的交會對接,是搭建太空之家的重要一步,尤其是兩者從相距120米到最終完成對接的階段,難度最大、風險最高。為了讓它們能在以8倍於子彈的速度下毫釐不差地對接在一起,技術人員對光學成像敏感器實現了升級。

­  神舟十一號交會對接光學成像敏感器主任設計師龔德鑄說,太空中陽光照射強度是地球上的三到五倍,很容易「亮瞎」飛行器的「雙眼」,就像開車時被對面來車晃了大燈,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視力,因此以往交會對接要選擇光線合適的時機進行。

­  與天宮一號上運用的一代產品相比,升級版敏感器的太陽雜光抑制能力、識別目標敏感度均大幅提升,即使被晃了眼,視力恢復時間也能從原來的十秒縮短到幾百毫秒。由此,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可以實現準全天候實時對接,可保障太空飛行器突發維修補給或航天員應急救生。

­  細節四:首次考核航天員中期駐留能力

­  「此次任務目的是進一步對改進型載人飛船功能進行全面驗證,為後續載人任務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此外,通過多項在軌試驗,將進一步驗證飛船設計功能,獲取和積累載人環境相關的飛行試驗數據。」神舟十一號飛船總設計師張柏楠說。

­  在此次空間實驗室任務中,對接軌道和返回軌道高度比以前增加了50公裡,神舟十一號任務將首次考核驗證空間站階段的交會對接和載人飛船返回技術,還將首次考核航天員中期駐留能力,通過驗證航天員駐留能力,為航天員空間站階段長期在軌考核奠定基礎。

­  細節五:照明設備點亮「飛天之路」

­  神舟十一號在浩瀚的宇宙遨遊過程中,會周期性地經過地球陰影區,此時會經歷很長時間的黑暗,影響在軌任務的順利完成。飛船艙內照明設備和交會對接照明設備,不僅為航天員提供了艙內工作、生活照明,還為載人飛船與空間實驗室在陰影區的交會對接提供了攝像輔助照明。

­  「在太空,如果直接採用生活中常用的白熾燈、節能燈,估計在飛船上還沒用幾天就熄火了。飛船上究竟採用了什麼光源?神舟十一號飛船艙內照明設備(近距離泛光照明)和交會對接照明設備(遠距離投光照明)使用LED光源,也就是固態照明光源。」承擔這一設備研製任務的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10所產品主管設計師楊軍說。

­  他指出,載人飛船有了艙內照明設備和交會對接照明設備後,當飛船進入地球陰影區時,航天員在艙內仍然可以正確判讀儀表,手動操作各種開關,再也不會誤打誤撞了,飛船與空間實驗室交會對接也多了一份成功的保障。

­  細節六:熱控系統為「太空之家」保駕護航

­  「神舟十一號在太空中飛行,最關鍵的是航天員安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神舟十一號發射場熱控分系統負責人付楊說,確保航天員在太空中的生活舒適安全,須為航天員營造一個類似於地面一樣的「家」——有適宜人類生存生活的溫度、氧氣等,而這要靠熱控分系統和環控生保系統來提供:熱控分系統的作用是使飛船內保持一定的溫度溼度,環控生保系統是為航天員創造合適的艙內生存環境條件,保障航天員在空間飛行的特殊環境下安全生活和正常工作,為航天員營造一個溫暖如春的居住環境。

­  他說,熱控分系統和環控生保系統,分別位於載人飛船的推進艙和軌道艙的艙壁內。環控、熱控分系統主要採用流體換熱技術進行溫度控制,通過流體流動將船上產生的熱量傳遞給外部輻射器,再通過輻射器將熱量輻射到太空中。

­  細節七:艙門快速檢漏儀——載人飛船的「小門神」

­  航天員在太空飛行多天,期間要經歷多次穿艙活動,需要打開和關閉艙門;航天員在艙內時,維持其正常生活的氣體不能洩漏,艙門是否密封良好具有決定性作用,因此精準快速檢測艙門的密封性至關重要。

­  早期的飛船採用整艙加壓,通過監測艙壓的變化來檢測艙門的密封性,這種方法準確、可靠,但耗時較長,對載人飛船的航天員來說影響較大,會浪費大量時間,因此需改進檢測手段,縮短檢測時間。

­  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510所研發的艙門快速檢漏儀,實現對艙門和對接面的快速、準確檢漏。艙門在關閉後,門體上的兩道密封圈與門框之間會形成一個小空間。檢漏儀利用艙門的特有結構,在工作時向小空間內充入一定量的檢測氣體,通過監測小空間內壓力的變化來判斷艙門的密封情況。如果發生洩漏,艙門快速檢漏儀會立刻發出報警指示。航天員對艙門進行處理,經過再次檢漏合格後,才能順利入住艙內。

­  「艙門快速檢漏儀能夠做到在8分鐘內快速給出測試結果,堪稱載人飛船的"小門神"。」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510所產品主管設計師董義鵬說。

­  細節八:儀錶板減振器——飛船儀表的「救生衣」

­  飛船上儀表類器件通過液晶屏和航天員完成人機互動工作,作為高精科技代表的儀表類器件往往比較脆弱,而發射過程中火箭的瞬時快速加速會引起飛船艙內設備的劇烈振動,如果無法很好的隔離、衰減發射時的衝擊振動,很可能導致飛船儀表損壞、飛行任務失敗。

­  此時,神舟系列飛船儀錶板減振器肩負起了為整個飛船儀表減振的重任,安裝在儀錶板四個安裝點上的金屬橡膠減振器將儀表和船體隔離了開來,並通過振動過程中金屬絲之間不斷互相摩擦消耗了大量能量,這部分能量最終變成熱能消失在了周圍介質中。

­  專家指出,金屬橡膠減振器完美扮演了神舟飛船儀表類器件「救生衣」的角色,確保了歷次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

­  細節九:載人飛船的神奇「外衣」

­  神舟十一號運行在距離地球表面約400公裡高度的軌道上,在那裡會受到太陽的輻射、地球-大氣的輻射和反照,還會受到許多游離在空間的高能粒子影響。在這樣的環境中,飛船該怎樣更好地保護自己?

­  付楊說,他們為飛船設計的神奇「外衣」就像人類的衣服一樣,天冷時能保暖,太陽照射時能防曬,同時衣服還能隔離灰塵、霧霾等有害因素對皮膚的傷害。

­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的研究人員為軌道艙設計了一套厚度約2釐米的外衣,能高效隔離空間環境與軌道艙艙壁之間的換熱,外衣表面還有一層華麗的複合膜,來提高飛船對軌道原子氧等粒子的防護能力;在返回艙外表面,噴塗了特殊設計的有機熱控塗層,為保證在軌期間的返回艙溫度條件提供有力支持。

­  在推進艙的底部,為有效抑制發動機點火後的高溫對推進艙內的影響,這一重點區域運用了多層隔熱材料,能夠隔離的最高溫度達900℃。

­  細節十:逃逸發動機——航天員巡天的「定心丸」

­  看過神舟飛船發射的人們會注意到,火箭頂端有個類似避雷針的尖塔狀裝置,這就是由航天科技集團四院自主研製,被稱為航天員「生命之塔」的逃逸救生系統。

­  航天科技集團四院逃逸發動機總指揮餘海林說,逃逸系統承擔著航天員安全救生使命,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必須突破的三大技術難關之一。四院人克服困難成功研製的逃逸救生系統,為航天員放心巡天提供了安全保障。

­  據餘海林介紹,逃逸塔性能特殊,技術複雜,國際上只有美國和俄羅斯掌握了這項技術。

­  細節十一:飛船安全返航的法寶

­  回收著陸是載人航天活動的最後步驟,也是決定航天員能否安全回家的最後一棒。

­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神舟飛船副總設計師榮偉說,五院508所肩負神舟飛船回收著陸系統研製,先後攻克了特大型降落傘、著陸緩衝、靜壓開傘高度控制、多模式回收程序控制、非電傳爆彈蓋開傘等關鍵技術,研製了目前國內回收質量最大、著陸速度最低、可靠性安全性最高、系統最複雜的一套太空飛行器回收著陸系統。

­  他說,神舟十一號回收著陸的亮點明顯,一是全國首創特大型降落傘。降落傘系統是飛船返回階段的重要氣動力減速裝置,它可以將進入大氣層的飛船返回艙從高鐵速度降到普通人慢跑的速度。系統由7000多個零部件組成,是目前我國太空飛行器回收降落傘中結構最龐大和最複雜的系統。其中主傘1200平方米,能鋪滿一個足球場。二是著陸緩衝技術提升乘坐舒適度。經過與空氣的「軟」摩擦之後,飛船返回艙進入著陸緩衝環節,這最後一步是硬碰硬的撞擊。為了讓飛船在「落腳」的一瞬依然保持航天員良好的乘坐體驗,研究人員將著陸緩衝技術應用於神舟飛船返回艙的著陸緩衝系統,從而實現返回艙「軟著陸」。

相關焦點

  • 「神舟」到底「神」在哪?——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相關的11個細節
    ——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相關的11個細節  新華社記者劉詩平、李國利、陳曦  10月17日7時30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搭載著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飛向浩瀚宇宙,將與等候在太空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行交會對接。  神舟十一號本次飛行有哪些特點?「神舟」到底「神」在何處?對此,相關專家向記者講述了與神舟十一號相關的11個細節。
  • 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
    中國網: 2016年11月17日12時41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實施分離,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踏上返回之旅。2016-11-18 13:37:49中國網: 北京飛控中心是神舟十一號返回過程中的指揮樞紐。指揮大廳中,工作人員嚴陣以待,個個神情專注。曾執行神舟九號載人飛船任務的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也來到飛控中心。
  •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資料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是誰?在今天早上我國的神舟十一號進行的升空,這是我國的航天領域的有一次突破。不少網友還不清楚本次的航天員是誰,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神舟十一號航天員的資料吧~  神舟十一號飛船是指中國於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的神舟載人飛船,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開展地球觀測和空間地球系統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空間技術和航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和試驗。神舟十一號由長徵二號FY11運載火箭發射。
  • 神舟十一號發射過程視頻 神舟11號發射精彩瞬間回顧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過程視頻:  2016年10月17日早晨7點30分,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船神舟十一號由長徵2F遙十一火箭發射升空。這是中國自2013年完成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之後,時隔三年再次進行載人航天發射。
  •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回家啦!
    北京時間11月18日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在完成了一個月的太空生活後順利回到地球。至此,中國空間探索歷史上的裡程碑式「33天徵途」完美收官。昨天上午,兩位航天員就開始忙著為回家做最後的準備。
  • 神舟十一號,歡迎回家!
    北京時間今天(11月18日)14時03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身體狀態良好。
  • 追隨神舟飛船軌跡:神舟十一號邁入第四階段
    寫在前面  10月17日7時30分,一聲驚雷響徹戈壁,長徵二號F型火箭運載著神舟十一號飛船,掙脫大地的束縛,直衝天際。自此,神舟家族又多了一名新成員。從1999年11月神舟一號誕生到此次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該家族一共產生了11代成員,它們一脈相承,卻又代代出新,正是這個家族成員的不斷更替反映出我國航天事業的進步與發展。  在新成員誕生之際,本版編輯帶領大家走進它們的世界,盤點一下這個家族中的每一位成員。
  • 揭秘神舟十一號「黑科技」
    和此前神舟飛船所帶的太陽能帆板不同,神舟十一號的太陽能帆板是第一次採用國產太陽翼結構。    這一結構由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508所研製。根據該所的說法,此次,神舟十一號太陽翼連接架百分之百國產化,基板國產化率達93%,說明該所複合材料專業能力,達到了國內同類複合材料產品的國產化率最高水平。
  •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是誰?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資料簡介(圖/視頻)
    經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瞄準10月17日7時30分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這是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今天在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透露的。【附:神舟十一號發射直播地址入口】  飛行乘組由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組成,景海鵬擔任指令長。
  • 神舟十一號返回艙成功著陸
    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 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新華社北京11月18日電(李國利、郭心濱)記者從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總指揮部了解到,18日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身體狀態良好,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神舟11號什麼時候返回?神舟11號航天員明天回家!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神舟十一號發射視頻直播  爽不爽?爽!神舟11號航天員艙內私房話首次曝光  =====全文閱讀=====  至誠財經網(www.zhicheng.com)11月16日訊  10月17日一早,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搭乘神舟十一號飛船進入太空
  • 神舟十一號太空之旅
    10月份的大漠寒意襲人,但昨夜今晨,戈壁灘上的東風航天城度過了一個令人激動的不眠夜,今晨7點30分28秒,迎著朝陽,神舟十一號飛船載著兩名航天員景海鵬、陳冬成功飛向太空。
  • 神舟十一號飛船帶回了什麼?
    醫學實驗生物樣本、太空實驗裝置、特色農作物和藥材種子(種苗)、紀念哈達、濰坊風箏、中國青年志願者旗幟……在11月22日下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在京舉行的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開艙儀式上,這些剛剛完成太空遊的「寶貝」一一亮相,現場的掌聲和快門聲此起彼伏。
  • 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開艙,帶回了什麼?
    醫學實驗生物樣本、太空實驗裝置、特色農作物和藥材種子(種苗)、紀念哈達、濰坊風箏、中國青年志願者旗幟……在11月22日下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在京舉行的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開艙儀式上
  •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出艙瞬間畫面曝光
    視頻:實拍神舟11號兩名航天員出艙 招手示意狀態非常好,時長約3分25秒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身體狀態良好,順利出倉。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有關負責人表示,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
  • 張高麗觀看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實況並宣讀賀電
    新華社北京11月18日電 18日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身體狀態良好,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神舟十一號飛船於10月17日7時30分,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在軌飛行期間,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行了一次自動交會對接,2名航天員在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組合體內開展了為期30天的駐留,創造了中國航天員太空駐留時間的新紀錄,完成了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 陳凱歌用鏡頭重現神舟十一號著陸
    《我和我的祖國》由華夏電影公司出品,以七個故事回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普通人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歷程。8月8日,片方曝光了《白晝流星》預告片,並發布影片的故事海報和四位主演劉昊然、陳飛宇、田壯壯、江珊的角色海報。
  •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天舟一號,中國航天飛船都在這裡
    北京時間1999年11月21日凌晨3時41分,神舟一號飛船順利降落在內蒙古中部地區的著陸場。飛船在太空中共飛行了21個小時。神舟一號試驗飛船的成功發射與回收,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獲得了新的重大突破。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空間出艙關鍵技術的國家。
  • 揭秘神舟十一號的神秘乘客:含農作物、藥材種子等
    揭秘神舟十一號的神秘乘客:含農作物、藥材種子等 2016-11-23在軌飛行33天後,於本月18號順利返回,並帶回了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搭載的有關物品。  昨天下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在京舉行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開艙儀式。這些搭載在飛船上的「神秘乘客」究竟都是什麼?一起來了解!  神舟十一號搭載物品五花八門  下午3點,開艙儀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