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到底「神」在哪?——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相關的11個細節

2020-12-02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甘肅酒泉10月17日電 題:「神舟」到底「神」在哪?——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相關的11個細節

  新華社記者劉詩平、李國利、陳曦

  10月17日7時30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搭載著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飛向浩瀚宇宙,將與等候在太空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行交會對接。

  神舟十一號本次飛行有哪些特點?「神舟」到底「神」在何處?對此,相關專家向記者講述了與神舟十一號相關的11個細節。

  細節一:飛得更高——393公裡軌道高度的對接與運行

  神舟十一號充分繼承了神舟十號的技術狀態,同時為了適應本次任務要求而進行了多項技術改進。

  「為滿足本次任務要求,調整了軌道控制策略和飛行程序,使神舟十一號飛船能夠適應本次任務交會對接軌道和返回軌道高度由343公裡提高到393公裡的要求。」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說。

  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對接時,軌道高度是343公裡。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對接時的軌道高度是393公裡,比過去高了50公裡,為何要高出50公裡?航天科技集團五院GNC分系統指揮羅谷清說,主要是為了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發展戰略的第三步——建造空間站做準備,因為這與未來空間站的軌道高度基本相同,飛行也更加接近未來空間站要求。

  細節二:時間更長——33天的太空旅程

  神舟十一號入軌後經過兩天獨立飛行,完成與天宮二號自動對接形成組合體,完成組合體30天中期駐留任務後,與天宮二號分離,在一天內返回內蒙古主著陸場,神舟十一號任務結束。在太空時間長,如何保障航天員太空工作生活和執行任務的能力,怎樣提高飛船的可靠性?

  神舟十一號的技術改進,很重要的一個創新亮點,是新配備了寬波束中繼通信終端設備。

  「為進一步提高安全性可靠性,新配備了寬波束中繼通信終端設備,顯著擴大了測控覆蓋範圍,提升了飛船姿態快速變化時的天地通信保障能力,從而提高了航天員的安全性和飛船的可靠性。」武平說。

  細節三:升級光學成像敏感器——完成高難度「太空之吻」

  「為驗證未來航天技術,滿足未來空間站交會測量設備長壽命使用要求,對神舟十一號的交會測量設備進行了升級換代。」武平說。

  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的交會對接,是搭建太空之家的重要一步,尤其是兩者從相距120米到最終完成對接的階段,難度最大、風險最高。為了讓它們能在以8倍於子彈的速度下毫釐不差地對接在一起,技術人員對光學成像敏感器實現了升級。

  神舟十一號交會對接光學成像敏感器主任設計師龔德鑄說,太空中陽光照射強度是地球上的三到五倍,很容易「亮瞎」飛行器的「雙眼」,就像開車時被對面來車晃了大燈,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視力,因此以往交會對接要選擇光線合適的時機進行。

  與天宮一號上運用的一代產品相比,升級版敏感器的太陽雜光抑制能力、識別目標敏感度均大幅提升,即使被晃了眼,視力恢復時間也能從原來的十秒縮短到幾百毫秒。由此,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可以實現準全天候實時對接,可保障太空飛行器突發維修補給或航天員應急救生。

  細節四:首次考核航天員中期駐留能力

  「此次任務目的是進一步對改進型載人飛船功能進行全面驗證,為後續載人任務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此外,通過多項在軌試驗,將進一步驗證飛船設計功能,獲取和積累載人環境相關的飛行試驗數據。」神舟十一號飛船總設計師張柏楠說。

  在此次空間實驗室任務中,對接軌道和返回軌道高度比以前增加了50公裡,神舟十一號任務將首次考核驗證空間站階段的交會對接和載人飛船返回技術,還將首次考核航天員中期駐留能力,通過驗證航天員駐留能力,為航天員空間站階段長期在軌考核奠定基礎。

  細節五:照明設備點亮「飛天之路」

  神舟十一號在浩瀚的宇宙遨遊過程中,會周期性地經過地球陰影區,此時會經歷很長時間的黑暗,影響在軌任務的順利完成。飛船艙內照明設備和交會對接照明設備,不僅為航天員提供了艙內工作、生活照明,還為載人飛船與空間實驗室在陰影區的交會對接提供了攝像輔助照明。

  「在太空,如果直接採用生活中常用的白熾燈、節能燈,估計在飛船上還沒用幾天就熄火了。飛船上究竟採用了什麼光源?神舟十一號飛船艙內照明設備(近距離泛光照明)和交會對接照明設備(遠距離投光照明)使用LED光源,也就是固態照明光源。」承擔這一設備研製任務的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10所產品主管設計師楊軍說。

  他指出,載人飛船有了艙內照明設備和交會對接照明設備後,當飛船進入地球陰影區時,航天員在艙內仍然可以正確判讀儀表,手動操作各種開關,再也不會誤打誤撞了,飛船與空間實驗室交會對接也多了一份成功的保障。

  細節六:熱控系統為「太空之家」保駕護航

  「神舟十一號在太空中飛行,最關鍵的是航天員安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神舟十一號發射場熱控分系統負責人付楊說,確保航天員在太空中的生活舒適安全,須為航天員營造一個類似於地面一樣的「家」——有適宜人類生存生活的溫度、氧氣等,而這要靠熱控分系統和環控生保系統來提供:熱控分系統的作用是使飛船內保持一定的溫度溼度,環控生保系統是為航天員創造合適的艙內生存環境條件,保障航天員在空間飛行的特殊環境下安全生活和正常工作,為航天員營造一個溫暖如春的居住環境。

  他說,熱控分系統和環控生保系統,分別位於載人飛船的推進艙和軌道艙的艙壁內。環控、熱控分系統主要採用流體換熱技術進行溫度控制,通過流體流動將船上產生的熱量傳遞給外部輻射器,再通過輻射器將熱量輻射到太空中。

  細節七:艙門快速檢漏儀——載人飛船的「小門神」

  航天員在太空飛行多天,期間要經歷多次穿艙活動,需要打開和關閉艙門;航天員在艙內時,維持其正常生活的氣體不能洩漏,艙門是否密封良好具有決定性作用,因此精準快速檢測艙門的密封性至關重要。

  早期的飛船採用整艙加壓,通過監測艙壓的變化來檢測艙門的密封性,這種方法準確、可靠,但耗時較長,對載人飛船的航天員來說影響較大,會浪費大量時間,因此需改進檢測手段,縮短檢測時間。

  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510所研發的艙門快速檢漏儀,實現對艙門和對接面的快速、準確檢漏。艙門在關閉後,門體上的兩道密封圈與門框之間會形成一個小空間。檢漏儀利用艙門的特有結構,在工作時向小空間內充入一定量的檢測氣體,通過監測小空間內壓力的變化來判斷艙門的密封情況。如果發生洩漏,艙門快速檢漏儀會立刻發出報警指示。航天員對艙門進行處理,經過再次檢漏合格後,才能順利入住艙內。

  「艙門快速檢漏儀能夠做到在8分鐘內快速給出測試結果,堪稱載人飛船的『小門神』。」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510所產品主管設計師董義鵬說。

  細節八:儀錶板減振器——飛船儀表的「救生衣」

  飛船上儀表類器件通過液晶屏和航天員完成人機互動工作,作為高精科技代表的儀表類器件往往比較脆弱,而發射過程中火箭的瞬時快速加速會引起飛船艙內設備的劇烈振動,如果無法很好的隔離、衰減發射時的衝擊振動,很可能導致飛船儀表損壞、飛行任務失敗。

  此時,神舟系列飛船儀錶板減振器肩負起了為整個飛船儀表減振的重任,安裝在儀錶板四個安裝點上的金屬橡膠減振器將儀表和船體隔離了開來,並通過振動過程中金屬絲之間不斷互相摩擦消耗了大量能量,這部分能量最終變成熱能消失在了周圍介質中。

  專家指出,金屬橡膠減振器完美扮演了神舟飛船儀表類器件「救生衣」的角色,確保了歷次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

  細節九:載人飛船的神奇「外衣」

  神舟十一號運行在距離地球表面約400公裡高度的軌道上,在那裡會受到太陽的輻射、地球-大氣的輻射和反照,還會受到許多游離在空間的高能粒子影響。在這樣的環境中,飛船該怎樣更好地保護自己?

  付楊說,他們為飛船設計的神奇「外衣」就像人類的衣服一樣,天冷時能保暖,太陽照射時能防曬,同時衣服還能隔離灰塵、霧霾等有害因素對皮膚的傷害。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的研究人員為軌道艙設計了一套厚度約2釐米的外衣,能高效隔離空間環境與軌道艙艙壁之間的換熱,外衣表面還有一層華麗的複合膜,來提高飛船對軌道原子氧等粒子的防護能力;在返回艙外表面,噴塗了特殊設計的有機熱控塗層,為保證在軌期間的返回艙溫度條件提供有力支持。

  在推進艙的底部,為有效抑制發動機點火後的高溫對推進艙內的影響,這一重點區域運用了多層隔熱材料,能夠隔離的最高溫度達900℃。

  細節十:逃逸發動機——航天員巡天的「定心丸」

  看過神舟飛船發射的人們會注意到,火箭頂端有個類似避雷針的尖塔狀裝置,這就是由航天科技集團四院自主研製,被稱為航天員「生命之塔」的逃逸救生系統。

  航天科技集團四院逃逸發動機總指揮餘海林說,逃逸系統承擔著航天員安全救生使命,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必須突破的三大技術難關之一。四院人克服困難成功研製的逃逸救生系統,為航天員放心巡天提供了安全保障。

  據餘海林介紹,逃逸塔性能特殊,技術複雜,國際上只有美國和俄羅斯掌握了這項技術。

  細節十一:飛船安全返航的法寶

  回收著陸是載人航天活動的最後步驟,也是決定航天員能否安全回家的最後一棒。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神舟飛船副總設計師榮偉說,五院508所肩負神舟飛船回收著陸系統研製,先後攻克了特大型降落傘、著陸緩衝、靜壓開傘高度控制、多模式回收程序控制、非電傳爆彈蓋開傘等關鍵技術,研製了目前國內回收質量最大、著陸速度最低、可靠性安全性最高、系統最複雜的一套太空飛行器回收著陸系統。

  他說,神舟十一號回收著陸的亮點明顯,一是全國首創特大型降落傘。降落傘系統是飛船返回階段的重要氣動力減速裝置,它可以將進入大氣層的飛船返回艙從高鐵速度降到普通人慢跑的速度。系統由7000多個零部件組成,是目前我國太空飛行器回收降落傘中結構最龐大和最複雜的系統。其中主傘1200平方米,能鋪滿一個足球場。二是著陸緩衝技術提升乘坐舒適度。經過與空氣的「軟」摩擦之後,飛船返回艙進入著陸緩衝環節,這最後一步是硬碰硬的撞擊。為了讓飛船在「落腳」的一瞬依然保持航天員良好的乘坐體驗,研究人員將著陸緩衝技術應用於神舟飛船返回艙的著陸緩衝系統,從而實現返回艙「軟著陸」。


點擊查看專題

相關焦點

  • 與神舟十一號相關的11個細節
    ­  10月17日7時30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搭載著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飛向浩瀚宇宙,將與等候在太空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行交會對接。­  神舟十一號本次飛行有哪些特點?「神舟」到底「神」在何處?對此,相關專家向記者講述了與神舟十一號相關的11個細節。
  •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載人飛船 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搭載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徵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任務期間神舟十一號要進行4項在軌試驗項目:寬波束中繼在軌驗證試驗、變軌控制驗證試驗、帆板任意偏置角跟蹤太陽功能驗證試驗和微生物控制試驗。通過這些試驗進一步驗證飛船設計功能,獲取和積累載人環境相關的飛行試驗數據。 時間更長,是因為此次任務中,航天員需完成組合體30天中期駐留任務,比神十的15天翻了一倍。
  • 天文歷史上的今天: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於北京時間2016年10月17日07時30分31秒409毫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九十一號發射陣地發射升空,返回時間為2016年11月18日13時59分38秒896毫秒,返回地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任務時間為33天(30天駐留+3天飛行),載人成員為2人。
  • 中國神舟十一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環球網綜合報導】2016年10月17日早晨7點30分28秒,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船神舟十一號由長徵2F遙十一火箭發射升空。這是中國自2013年完成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之後,時隔三年再次進行載人航天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任務總指揮張又俠宣布: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 中國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明日將發射
    7點30分將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景海鵬曾參加過神舟七號、神舟九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陳冬是首次參加載人飛行任務。而且,航天員景海鵬將在太空度過他的50歲生日。一是為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考核驗證空間站運行軌道的交會對接和載人飛船返回技術。
  • 親身體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升空,正確姿勢在這裡!
    北京時間今天早上7點30分,備受矚目的神舟十一號飛船載著兩名航天員在酒泉發射中心發射場騰空而起,在晨風中直入蒼穹。
  •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航天員將在太空生活33天
    TechWeb報導 10月17日消息,據央視報導,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今天早上7點30分發射,使用長徵二號F Y11運載火箭成功進入預定軌道。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搭載了景海鵬和陳冬兩名男航天員,發射該飛船的目的是,進一步考核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功能和性能,特別是空間站運行軌道的交會對接和載人飛船返回技術。
  • 遠離地球33天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有哪些神奇之處?
    &nbsp&nbsp&nbsp&nbsp失重33天—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11個神奇之處&nbsp&nbsp&nbsp&nbsp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搭載著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飛向浩瀚宇宙,與等候在太空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行交會對接
  • 關於10月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 這幾個問題你應該知道
    周末第一天,當你從工作的倦怠中醒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已經離開北京到了酒泉,開始它新的使命。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透露,按流程完成出廠前所有研製工作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8月13日從北京空運至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開展發射場區總裝和測試工作。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計劃於10月中旬實施發射。
  •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10月發射 這幾個問題你肯定想知道
    周末第一天,當你從工作的倦怠中醒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已經離開北京到了酒泉,開始它新的使命。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透露,按流程完成出廠前所有研製工作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8月13日從北京空運至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開展發射場區總裝和測試工作。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計劃於10月中旬實施發射。
  •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明天7點30分發射 本次任務細覽
    央廣網酒泉10月16日消息(記者王亮 劉禕辰 張棉棉)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今天,在酒泉衛星發射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辦公室召開發布會,公布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將在明天早上7點30分發射升空,本次任務有哪些特殊的地方?接下來,神舟十一號又將如何與早已等候多時的天宮二號見面?
  •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直播特別節目》
    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我國自主研發的神舟十一號飛船在長徵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的搭載下成功發射,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華語環球廣播對此進行了現場直播。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因為它的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航空航天技術的再一次突破,意味著我國自主生產發射空間站的目標指日可待。
  •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重溫航天英雄的「太空日記」
    賀 電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總指揮部並參加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的各參研參試單位和全體同志: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獲得圓滿成功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首次實現了我國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並開展一批體現國際科學前沿和高新技術發展方向的空間科學與應用任務,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進展。這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的最新成果,是中國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最新成就。
  •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背後的內蒙古牧民們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今日7時30分在內蒙古額濟納旗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出徵。這是我國第6次載人飛行任務,也是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太空翱翔30天,等你們平安歸來!
  •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明天發射!航天員首次亮相
    據央視新聞報導,今天上午,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宣布,瞄準10月17日7時30分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乘組由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組成,景海鵬擔任指令長。據了解,航天員景海鵬參加過神舟七號、神舟九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陳冬是首次參加載人飛行任務。
  • 今年將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 2020年將建成載人空間站
    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對接(模擬資料圖)浩瀚太空將在今年迎來不少中國的「客人」。記者昨天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我國今年將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長徵五號和長徵七號運載火箭也將進行首飛,這一年我國的宇航發射次數將首次突破20次。在2016年的宇航發射任務中,有15次為重大專項任務或首飛任務。載人航天工程要完成長徵七號首飛、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發射任務,備受各方矚目。
  • 中國神舟11號載人飛船今年將發射
    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對接昨天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我國今年將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長徵五號和長徵七號運載火箭也將進行首飛,這一年我國的宇航發射次數將首次突破20次。在2016年的宇航發射任務中,有15次為重大專項任務或首飛任務。載人航天工程要完成長徵七號首飛、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發射任務,備受各方矚目。
  • 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中共中央國務院...
    11月18日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身體狀態良好,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致電祝賀。
  • 重磅: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明早發射!航天員是誰?看點有哪些?
    明天(10月17日)早晨7時30分,將會發射神州十一號載人飛船!   飛行乘組由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組成,景海鵬擔任指令長。  今天(10月16日)上午,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在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
  • 2016年我國發射任務: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號10月發射
    據新華社電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9日安全運抵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標誌著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進入實施階段。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是7月7日從北京啟運的。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介紹,天宮二號按流程完成了出廠前所有研製工作,經鐵路運輸,於9日安全運抵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開展發射場區總裝和測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