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國發射任務: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號10月發射

2021-01-08 閩南網

  據新華社電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9日安全運抵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標誌著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進入實施階段。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是7月7日從北京啟運的。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介紹,天宮二號按流程完成了出廠前所有研製工作,經鐵路運輸,於9日安全運抵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開展發射場區總裝和測試工作。

  據了解,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裝載了空間冷原子鐘、空地量子密鑰分配試驗等14項空間應用載荷,同時搭載了香港中學生太空科技設計大賽獲獎的3個實驗項目,計劃在太空開展科普實驗活動。

  目前,發射場設施設備狀態良好,各項準備工作正按計劃有序進行。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長徵二號F T2火箭,以及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徵二號F遙十一火箭,將於8月上旬運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已完成出廠測試,執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已完成定選,正在進行任務強化訓練。

  按計劃,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將於2016年9月中旬發射,之後開展在軌測試並建立自主運行模式,做好迎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訪問的準備。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

設計在軌壽命 2年

  主要任務

  ·接受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訪問

  ·考核驗證航天員中期駐留

  ·推進劑補加等空間站工程相關關鍵技術

  ·並開展航天醫學、空間科學實驗和空間應用技術試驗

  ·在軌維修試驗和空間站技術驗證試驗

組成

  採用實驗艙和資源艙兩艙構型

載荷

  裝載了空間冷原子鐘、空地量子密鑰分配試驗等14項空間應用載荷

在太空進行14項實驗

  天宮二號上要進行的各類實驗達到了史無前例的14項,同時搭載了香港中學生太空科技設計大賽獲獎的3個實驗項目,計劃在太空開展科普實驗活動,堪稱中國載人航天最忙碌的空間實驗室。內容涉及微重力基礎物理,空間材料科學,空間生命科學等多個領域。其中,有兩項需要航天員直接參與操作。有一項是國際合作聯合研究的項目。天宮二號將為我國建造空間站提前開展相關技術驗證。

全球首臺空間冷原子鐘

  天宮二號將搭載全球第一臺冷原子鐘升空,利用太空微重力條件,穩定度將高達10的負16次方。

  超高精度的原子鐘,是衛星導航等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衛星導航的基本原理是,精確測量微波信號從衛星到達目標所用的時間,可得衛星和目標之間的準確距離。因此,測量時間的精度,直接影響定位準確度。

  目前GPS和北鬥上使用的原子鐘,精度僅到納秒(10的負9次方秒)級,故民用GPS的導航精度在十幾米左右。「空間冷原子鐘」試驗若成功,可以將太空飛行器自主守時精度提高兩個數量級,或將使「北鬥導航」的精度達到釐米級。

空地量子密鑰分發試驗

  今年8月,我國將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並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一個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

  量子通信的核心環節:密鑰(加密、解密的鑰匙)傳輸實驗,將搭乘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上天展開實驗。這意味著,世界上首封絕對不會被截、被破、被複製的密信,將要誕生。

  量子通信方式,從原理上確保身份認證、傳輸加密以及數字籤名等的無條件安全,可從根本上、永久性解決信息安全問題。

  神舟十一號飛船將載2名男航天員,與天宮二號完成對接,並在太空駐留30天;選擇水稻和擬南芥,進行「從種子到種子」的植物全生育發展過程實驗;搭載中瑞研製的伽馬暴探測設備,量宇宙伽馬暴射線和散射狀態,研究宇宙起源;材料製備試驗,研究納米複合光學材料、高性能熱電轉換材料、高性能合金材料等;同天宮二號一起升空的伴飛小衛星,還將對分離釋放過程進行近距離成像觀測······

  這些試驗不僅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更有可能在未來對我國的航天技術帶來新的推動

  解密

  「天宮二號」被稱為是我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那麼,它與我國2011年發射的「天宮一號」有什麼不同?又有哪些技術上的突破呢?

天宮一號VS天宮二號

天宮二號計劃9月中旬升空

任務不同

載荷不同

  按計劃,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將於今年9月中旬發射,之後開展在軌測試並建立自主運行模式,做好迎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訪問的準備。計劃2018年前後發射空間站核心艙進行實驗工作,2022年前後完成空間站建設工作。2020年之前,中國計劃初步完成空間站建設。

天宮一號

  是目標飛行器,主要是和載人飛船配合完成空間交會對接實驗任務

  我國第一個低軌道、長壽命的大型載人太空飛行器,設計壽命為2年。整個飛行器重8噸多,總長度10.4米,艙體結構最大直徑3.35米,分兩艙結構,兩個艙段分別稱為實驗艙、資源艙,也稱為前艙和後艙

今年我國的發射任務

  是我國第一個具備太空補加功能的載人航天實驗室,將驗證航天員中期駐留等空間站建造與運營的關鍵技術,突破和掌握貨運飛船交會對接以及推進劑補加等技術,並為系統開展空間科學實驗提供更強的載荷支持能力。還將開展太空維修實驗,為未來的空間站運營維護提供經驗

  外形上看和「天宮一號」差不多,還是以資源艙和實驗艙組成的兩艙結構,但它裡面的內容變化很大。相對於「天宮一號」,「天宮二號」上搭載了全新配套的空間應用系統載荷設備,無論配套設備數量還是安裝複雜度均創造了歷次載人太空飛行器任務之最

  6月25日

  中國長徵七號運載火箭

  9月中旬

  天宮二號

  9月底至10月初

  中國長徵五號運載火箭

  10月中旬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

  天宮二號

  ·首次搭建了液體迴路驗證系統,將驗證空間站維修技術

  ·首次搭載了機械臂操作終端試驗器,將第一次開展我國人機協同太空在軌維修試驗,為以後空間站任務提供技術儲備

  ·首次系統設計模塊化,也就是說它出現問題時可以快速更換和在軌維修

  整理/周炬 製圖/喻峰 段莉莉

相關焦點

  •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載人飛船 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搭載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徵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神舟二號2001年1月10日1點,神舟二號飛船由長二F火箭成功發射升空。1月16日19點,飛船在軌飛行近7天後返回地面。神舟二號是我國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技術狀態與實際使用的載人飛船基本一致。
  • 關於10月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 這幾個問題你應該知道
    周末第一天,當你從工作的倦怠中醒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已經離開北京到了酒泉,開始它新的使命。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透露,按流程完成出廠前所有研製工作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8月13日從北京空運至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開展發射場區總裝和測試工作。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計劃於10月中旬實施發射。
  •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10月發射 這幾個問題你肯定想知道
    周末第一天,當你從工作的倦怠中醒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已經離開北京到了酒泉,開始它新的使命。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透露,按流程完成出廠前所有研製工作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8月13日從北京空運至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開展發射場區總裝和測試工作。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計劃於10月中旬實施發射。
  • 中國神舟十一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環球網綜合報導】2016年10月17日早晨7點30分28秒,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船神舟十一號由長徵2F遙十一火箭發射升空。這是中國自2013年完成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之後,時隔三年再次進行載人航天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任務總指揮張又俠宣布: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 天文歷史上的今天: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於北京時間2016年10月17日07時30分31秒409毫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九十一號發射陣地發射升空,返回時間為2016年11月18日13時59分38秒896毫秒,返回地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任務時間為33天(30天駐留+3天飛行),載人成員為2人。
  • 今年將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 2020年將建成載人空間站
    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對接(模擬資料圖)浩瀚太空將在今年迎來不少中國的「客人」。記者昨天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我國今年將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長徵五號和長徵七號運載火箭也將進行首飛,這一年我國的宇航發射次數將首次突破20次。在2016年的宇航發射任務中,有15次為重大專項任務或首飛任務。載人航天工程要完成長徵七號首飛、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發射任務,備受各方矚目。
  • 中國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明日將發射
    【TechWeb報導】根據今天早上的報導,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宣布,10月17日也就是明天的
  •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直播特別節目》
    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我國自主研發的神舟十一號飛船在長徵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的搭載下成功發射,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華語環球廣播對此進行了現場直播。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因為它的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航空航天技術的再一次突破,意味著我國自主生產發射空間站的目標指日可待。
  •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航天員將在太空生活33天
    TechWeb報導 10月17日消息,據央視報導,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今天早上7點30分發射,使用長徵二號F Y11運載火箭成功進入預定軌道。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搭載了景海鵬和陳冬兩名男航天員,發射該飛船的目的是,進一步考核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功能和性能,特別是空間站運行軌道的交會對接和載人飛船返回技術。
  •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重溫航天英雄的「太空日記」
    中共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向勝利完成這次任務的航天員,向參加這次任務的全體科技工作者、幹部職工、解放軍指戰員,表示熱烈的祝賀和親切的慰問!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首次實現了我國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並開展一批體現國際科學前沿和高新技術發展方向的空間科學與應用任務,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進展。
  •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明天7點30分發射 本次任務細覽
    央廣網酒泉10月16日消息(記者王亮 劉禕辰 張棉棉)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今天,在酒泉衛星發射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辦公室召開發布會,公布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將在明天早上7點30分發射升空,本次任務有哪些特殊的地方?接下來,神舟十一號又將如何與早已等候多時的天宮二號見面?
  •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 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 神舟十一號飛船,是中國於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二號FY11運載火箭發射的載人飛船,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開展地球觀測和空間地球系統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空間技術和航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和試驗。
  • 中國神舟11號載人飛船今年將發射
    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對接昨天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我國今年將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長徵五號和長徵七號運載火箭也將進行首飛,這一年我國的宇航發射次數將首次突破20次。在2016年的宇航發射任務中,有15次為重大專項任務或首飛任務。載人航天工程要完成長徵七號首飛、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發射任務,備受各方矚目。
  • 中國空間實驗室任務公布:2016年發射神舟十一號(1)
    為此,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新研製了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長徵七號運載火箭和貨運飛船,新建了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計劃組織實施4次發射飛行任務。兩年四射!我國制定今明兩年太空發射計劃①將由2名航天員組成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乘組,航天員正在進行任務訓練;②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以及配套的2枚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正在進行總裝測試;③全新研製的長徵七號運載火箭,正在進行總裝;④貨運飛船已經基本完成研製工作,正在進行第一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的總裝測試。
  • 過去五年間我國為什麼沒有再進行載人航天發射任務?
    載人飛船發射成功,中國順利掌握載人航天、載人航天返回開始,到後面的長徵十一號載人飛船的歷次發射中,我國在神舟載人航天發射中也從之前的單人、短時間在軌運行,逐步提升到多人、多日在軌運行,並在此期間驗證了包括航天員出艙活動
  • 神舟十一號發射過程視頻 神舟11號發射精彩瞬間回顧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過程視頻:  2016年10月17日早晨7點30分,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船神舟十一號由長徵2F遙十一火箭發射升空。這是中國自2013年完成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之後,時隔三年再次進行載人航天發射。
  •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明天發射!航天員首次亮相
    據央視新聞報導,今天上午,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宣布,瞄準10月17日7時30分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乘組由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組成,景海鵬擔任指令長。據了解,航天員景海鵬參加過神舟七號、神舟九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陳冬是首次參加載人飛行任務。
  • 神州十一號載人飛船今日發射 說說濟源與航天的故事
    天宮一號、神舟九號載人飛船、神舟十號載人飛船、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實現第200次發射、長徵七號運載火箭首飛等,阿毛的相機裡記錄了7次我國太空飛行器發射的瞬間。 收穫 拍攝火箭發射這麼多年,他的自豪感與日俱增 2003年10月15日9時,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成功發射升天,航天員楊利偉被送入太空,同年10月16日6時23分成功返回。 雖然沒能親赴現場觀看拍攝,但阿毛對中國航天事業有了更深的熱愛。
  • 重磅: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明早發射!航天員是誰?看點有哪些?
    明天(10月17日)早晨7時30分,將會發射神州十一號載人飛船!   飛行乘組由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組成,景海鵬擔任指令長。  今天(10月16日)上午,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在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
  • 神舟十一號發射目的:為天宮二號提供運輸服務
    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今天在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透露,神舟十一號發射任務的主要目的:一是為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考核驗證空間站運行軌道的交會對接和載人飛船返回技術;二是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對接形成組合體,進行航天員中期駐留,考核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