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於北京時間2016年10月17日07時30分31秒409毫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九十一號發射陣地發射升空,返回時間為2016年11月18日13時59分38秒896毫秒,返回地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任務時間為33天(30天駐留+3天飛行),載人成員為2人。
概述神舟十一號
神舟十一號是中國神舟計劃的載人航天飛行,於2016年10月17日(10月16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這是中國第六次載人航天任務。發射兩天後,神舟十一號與2016年9月15日發射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對接。
圖解:神舟十一號的任務徽章,圖:WJ百科
機組人員
機組人員由兩名太空人組成,分別是指揮官景海鵬(第三次航天飛行)和第二名船員陳冬(第一次航天飛行)。該任務選擇了兩名船員而不是三名船員來擴大供應,原因是可以增加他們長期逗留的任務時長。
任務
神舟11號於北京時間2016年10月17日07:30(10月16日23:30 UTC)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徵2F發射火箭發射升空。
該任務的主要目標是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交會和對接,並獲得30天駐紮的經驗,以及用於測試其生命支持系統。天舟一號無人貨運飛船也將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對接並運送物資。
在發射後的兩天內,神舟十一號五次改變軌道才到達距離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52公裡的地方。北京時間2016年10月19日凌晨3:24神舟十一號與天宮2號自主交會對接成功,同時兩艘太空飛行器都在393公裡(244英裡)的高度上。
雖然神舟十一號載有兩名太空人,但對接完全是自動化的。
景海鵬和陳冬很快的進入到了天宮二號內,然後在軌道實驗室中呆上30天。兩名太空人正在執行中國有史以來最長的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兩名太空人於10月17日(星期一)升空,按計劃進行,他們將在軌道上飛行33天。
天宮二號長10.4米並於9月15日發射入軌道。天宮二號9.5噸重,是中國第二個空間實驗室。 第一個是天宮一號,於2011年9月發射到太空,並在今年3月結束其使用壽命之前,進行了三次對接任務 - 其中兩次涉及到神舟號飛船。
神舟十一號是三年多來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 2013年6月,神舟十號的最近一次這樣的努力將三名太空人派往到天宮一號。神舟十號機組人員在太空中度過了14天 - 這是景海鵬和陳冬準備打破的中國航天飛行記錄。
在2016年11月18日的33天任務後,機組人員成功著陸。神舟十一號飛船的再入艙在11月17日離開空間實驗室後於下午2:15(北京時間)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
圖解:神舟十一號交會對接模擬,圖:Godai
為什麼神舟十一號只攜帶兩名太空人進入太空?
為什麼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隻載兩名太空人進入太空?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載人航天系統首席設計師張柏楠表示,稱他們受到生命支持系統能力的限制,所以數量必須是有限的。 必須減少太空人,以延長太空人在太空中的停留時間。
該計劃引起了外國專家和媒體的一些猜測。 澳大利亞航天專家莫裡斯·瓊斯發表了一篇文章,指出最近中國載人航天飛行任務每次都有三名太空人進入太空。 由於神舟十一號太空船比俄羅斯聯盟號宇宙飛船大,可輕鬆容納三名太空人,瓊斯問為什麼中國會減少神舟十一號太空任務的乘客人數。
張柏楠表示,神舟十一號任務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進行中長期居住試驗。 因此需要故意延長了駐留時間。
此前,中國在太空中駐留時間最長的是神舟十號的太空人。 那次任務持續了近15天。 根據神舟十一號的計劃,太空人將在軌道上完成一個為期30天的住所。
2016年,美國和俄羅斯的太空人結束了一年的太空駐留,從國際空間站返回地球。 張柏楠說,中國的太空實驗室沒有可再生的生命支持系統。 與天宮一號相比,天宮二號的支援能力沒有大幅提升。 與國際空間站的情況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中國未來的空間站也將採用可再生的生命支持系統,」 張柏楠補充說。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零度星系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