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我國自主研發的神舟十一號飛船在長徵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的搭載下成功發射,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華語環球廣播對此進行了現場直播。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因為它的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航空航天技術的再一次突破,意味著我國自主生產發射空間站的目標指日可待。發射成功之後,正在印度出訪的國家主席習近平第一時間發來賀電,直播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次直播具有如下特點:
(一)內容緊扣主題,展現航天科技新突破
本次直播節目,通過主持人與演播室專家,以及特派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前方記者的連線,生動展現飛船發射之前緊張而有序的準備環節,扣人心弦的點火發射瞬間,升空之後的緊張期待,以及飛船發射成功後國家領導人在第一時間發來的賀電。整個直播過程,在為受眾做好介紹與解讀工作的同時,積極呈現神舟十一號任務作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任務的第三次發射任務,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更好地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實現航天員中期駐留,開展地球觀測和空間地球系統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空間技術和航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和試驗。
(二)重點發射環節把握到位,直播過程自然流暢
作為中國重大載人航天發射活動,吸引著海外受眾的極大關注,但是,可視性較強的發射環節用廣播形式展現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難度。主創團隊精心策劃,與前方特派記者密切溝通,並特邀長三甲系列運載火箭總體設計師胡煒走進直播間,對重點發射過程的技術環節等進行解讀,主持人解說、專家解讀、前方記者適時報導、現場聲音展現等各種手段協調配合,使得飛船發射環節把握準確到位,在主持人的整體把控下,整個直播過程自然流暢,可聽性強。
(三)現場音響生動豐富,專家解讀深入淺出
直播過程中,一開始加入了此前一天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航天員乘組出徵儀式的錄音報導,使得受眾對本次發射的意義以及航天員的個人形象等有了深入的了解;在發射之前、點火倒計時、發射之後、現場宣布發射成功、宣讀領導人賀電等多個環節,經驗豐富的主持人將現場發射音響、發射畫面解說、前方記者報導等自然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同時專家的解讀更多考慮海外受眾,做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展現得恰到好處。
(四)展現中國「航天夢」,國際傳播效果突出
本次直播將中國國家領導人、航天科技人以及普通百姓的「航天夢」、「中國夢」有機地呈現,顯示出中國航天事業蓬勃發展的力量。
節目播出落地方面:本次直播通過國際臺中文環球等頻率播出。
媒體融合報導方面:直播還通過國際在線中文網、華語廣播網進行音頻直播。
直播節目播出後,連續收到我臺海外受眾通過電話、電郵、微信等對中國航天科技事業發展的積極評價,國際傳播效果突出:
美國休斯頓華人聽眾美齊女士收聽完直播節目之後在發來的微信中表示,聆聽神舟十一號飛船發射直播,仿佛在國內現場感受到緊張激動的那一刻。中國太空探索頻頻傳來好消息,這是中國航天科技水平不斷提升、走向成熟的標誌,更是中國綜合國力邁上新臺階的體現。
美國波特蘭州立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終身教授李斧在給節目組的留言中說:你們的直播通過主持人、專家以及前方記者的介紹,使得專業的航天發射知識變得通俗易懂,仿佛把大家都帶到了發射的現場,中國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也反映出國家穩步前進的步伐。
美國舊金山國際臺聽友會總召集人招思虹女士在聽完節目後打來電話說,浩渺宇宙又增添了來自中國的一顆新星,神舟十一號遨遊太空,發射成功的那一刻讓全球華人都感到更加自豪和自信。當宣布發射成功、宣讀習主席賀信的同時,自己忍不住鼓起掌來。
雪梨聽眾王然先生發來電子郵件表示,通過直播與國內聽友同步感受神舟十一號發射的激動時刻,身為海外華人倍感榮耀。整個發射過程堪稱完美,能夠感受到中國從領導人到科技工作者到普通民眾對航天科技發展的支持。「為中國航天發展點讚!」
紐西蘭奧克蘭華人聽友胡楊女士在打來的電話中說,一直在關注飛船發射的直播,整個過程令人興奮,中國航天科技水平位於世界前列,更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真實寫照。「相信在太空探索的道路上中國會帶給世界更多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