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一號返回艙成功著陸

2021-01-11 中國政府網

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11月18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員在工作。記者從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總指揮部了解到,11月18日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身體狀態良好,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11月18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員在工作。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這是11月18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屏幕拍攝的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內的畫面。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11月18日,工作人員在對返回艙進行處置。新華社記者 任軍川 攝


  11月18日,工作人員在對返回艙進行處置。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11月18日,工作人員在對返回艙進行處置。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相關焦點

  • 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新華社北京11月18日電(李國利、郭心濱)記者從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總指揮部了解到,18日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身體狀態良好,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2名航天員安全返回
    vid=397383  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新華網北京11月18日電(於子茹)記者今天從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獲悉,北京時間11月18日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身體狀態良好,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激動||神舟十一號返回艙成功著陸!無人機首次投入航天搜救任務
    11月18日下午,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安全降落於位於內蒙古四子王旗大草原的落區,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凱旋!他們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工作生活了30天,創造了中國航天員太空駐留時間的新紀錄!慶祝英雄凱旋,點讚中國航天!值得一提的是搜救用上了無人機!
  • 神舟十一號返回艙順利著陸 33天太空之旅全回顧
    中新網11月18日電 神舟十一號返回艙於今日(18日)下午順利著陸。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則將繼續在軌運行、開展有關實驗。神舟十一號任務是中國第6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總飛行時間33天,是中國目前為止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載人飛行任務。
  • 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
    中國網: 2016年11月17日12時41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實施分離,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踏上返回之旅。2016-11-18 13:36:31中國網: 神舟十一號報告飛船狀態正常,航天員身體狀況良好。2016-11-18 13:36:54中國網: 推進艙與返回艙順利分離。
  • 揭秘:神舟十一號返回艙曾「消失」2.7秒(圖)
    如果把火箭沖天的壯美瞬間比作「太空大戲」的序幕,那麼這部劇的結尾高潮,則由某基地著陸場站的官兵上演。幾十年來,他們用匠心般的追求,完成了11艘神舟飛船的搜救回收任務,書寫了「功勳著陸場站」的傳奇。2016年11月18日,在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主著陸場,我們見證了他們又一次完美表現。今天,讓我們走近其中幾位普通士兵,一起分享他們紮根草原、追星攬舟的精彩航天故事。
  • 陳凱歌用鏡頭重現神舟十一號著陸
    《白晝流星》由陳凱歌執導,以大氣魄、大情懷真實還原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的壯闊場面。電影將鏡頭對準劉昊然和陳飛宇飾演的一對少年流浪兄弟,迷茫落魄的二人在遇到田壯壯飾演的退休扶貧辦主任後,生活悄然發生了變化,更見證了神舟十一號飛船成功著陸這一重大歷史瞬間,內心受到了極大衝擊和洗禮。為更好融入角色,劉昊然、陳飛宇在片中顛覆光鮮帥氣形象,衣著破舊、灰頭土臉。
  • 新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上面竟用了神舟十一號上的「老設備」
    在三朵巨大紅白傘花的拖曳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於今天13點49分成功著陸在東風著陸場新飛船試驗船飛行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在被長徵五號B火箭託舉入軌多次軌道控制一路爬升成功完成首次太空3D列印成功試驗太空千兆區域網
  • 張高麗觀看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實況並宣讀賀電
    新華社北京11月18日電 18日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身體狀態良好,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指揮中心觀看飛船返回實況並宣讀了賀電。  神舟十一號飛船於10月17日7時30分,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在軌飛行期間,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行了一次自動交會對接,2名航天員在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組合體內開展了為期30天的駐留,創造了中國航天員太空駐留時間的新紀錄,完成了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 神舟十一號飛船撤離天宮二號 航天員踏上返回之旅
    軍報記者北京11月17日電(記者韓阜業、段江山)北京時間11月17日12時41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實施分離,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即將踏上返回之旅。截至目前,他們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已工作生活了30天,創造了中國航天員太空駐留時間的新紀錄。組合體分離前,航天員在地面科技人員的配合下,撤收了天宮二號艙內的有關試驗裝置和重要物品,放置到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中。離開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前,景海鵬、陳冬向地面科技人員和關心支持航天事業的人們表達了他們的感謝和敬意。
  • 返回艙開艙了!神舟十一號飛船帶回了什麼?
    醫學實驗生物樣本、太空實驗裝置、特色農作物和藥材種子(種苗)、紀念哈達、濰坊風箏、中國青年志願者旗幟……在11月22日下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在京舉行的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開艙儀式上,這些剛剛完成太空遊的「寶貝」一一亮相,現場的掌聲和快門聲此起彼伏。
  • 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開艙,帶回了什麼?
    醫學實驗生物樣本、太空實驗裝置、特色農作物和藥材種子(種苗)、紀念哈達、濰坊風箏、中國青年志願者旗幟……在11月22日下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在京舉行的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開艙儀式上
  • 神舟11號返回著陸時間地點 主著陸場資料介紹
    據央視新聞消息,我國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將於近日結束30多天的「太空之旅」,兩位航天員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中的任務也已經接近尾聲,17日,景海鵬和陳冬將開始進行撤離天宮二號的準備工作,並進入神舟飛船,之後將返回地面。  按計劃,神舟十一號返回艙將著陸在位於內蒙古四子王旗的主著陸場區。
  • 神舟十一號今日返回地球 進入大氣層將被火焰包圍
    昨天中午12點41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實施分離,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即將踏上返回之旅。 發布 航天員撤離天宮 昨天,組合體分離前,航天員在地面科技人員的配合下,撤收了天宮二號艙內的有關試驗裝置和重要物品,放置到神舟十一號返回艙中。
  • 五當山|「神舟十一號」成功背後的「絕密」!
    任何事情的成功背後都隱藏著一些「秘密」,那麼「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順利完成:為「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考核驗證空間站運行軌道的交會對接和載人飛船返回技術;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對接形成組合體,進行航天員中期駐留,考核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
  • 神舟十一號今日返回地面 無人機首次投入航天搜救任務
    截至目前,他們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已工作生活了30天,創造了中國航天員太空駐留時間的新紀錄。  在軌期間,他們還專門為全國青少年小朋友錄製了一堂「太空科普課」,與地面上的航天員王亞平一起客串「太空科普老師」,這種天地航天員聯手講課的方式以前還沒有過。  組合體分離前,航天員在地面科技人員的配合下,撤收了天宮二號艙內的有關試驗裝置和重要物品,放置到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中。
  •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回家啦!
    北京時間11月18日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在完成了一個月的太空生活後順利回到地球。至此,中國空間探索歷史上的裡程碑式「33天徵途」完美收官。昨天上午,兩位航天員就開始忙著為回家做最後的準備。
  • 《我和我的祖國》曝「白晝流星」預告,陳凱歌還原神舟十一號著陸
    《白晝流星》由陳凱歌執導,以大氣魄、大情懷真實還原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的壯闊場面。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由陳凱歌任總導演,黃建新任總製片人,陳凱歌、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文牧野七位導演共同執導。
  • 與神舟十一號相關的11個細節
    ­  細節一:飛得更高——393公裡軌道高度的對接與運行­  神舟十一號充分繼承了神舟十號的技術狀態,同時為了適應本次任務要求而進行了多項技術改進。­  「為滿足本次任務要求,調整了軌道控制策略和飛行程序,使神舟十一號飛船能夠適應本次任務交會對接軌道和返回軌道高度由343公裡提高到393公裡的要求。」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說。
  • 神舟系列飛船著陸大事記:十七年來均實現順利返回
    航天英雄楊利偉自主出艙,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神舟六號】神舟六號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神舟六號飛船,搭載費俊龍、聶海勝執行"多人多天"任務,返回時氣象難以準確預測,大風氣象對返回艙的降落安全影響很大,為此地面共設置了13個著陸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