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曝「白晝流星」預告,陳凱歌還原神舟十一號著陸

2020-12-04 貓眼電影

由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領銜出品的國慶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以七個故事回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普通人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歷程。近日片方以回溯歷史的順序,曝光了故事發生時間最近的《白晝流星》的預告片,並發布影片的故事海報和四位主演劉昊然、陳飛宇、田壯壯、江珊的角色海報。《白晝流星》由陳凱歌執導,以大氣魄、大情懷真實還原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的壯闊場面。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由陳凱歌任總導演,黃建新任總製片人,陳凱歌、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文牧野七位導演共同執導。

陳凱歌大氣魄重現神舟十一號著陸

航天英雄加盟共同禮讚祖國70華誕

2016年11月18日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宛若白晝中的流星,震撼了戈壁和守候在屏幕前的每個人。為了真實還原神舟十一號著陸的重大歷史時刻,陳凱歌前所未有地邀請到當時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參與電影拍攝。片中為兩位開啟艙門的開艙手,現實中曾為多個返回艙開啟艙門,其他參演的航天工作人員也都參與了當年的搜索工作。不僅如此,劇組更做到了道具真實,不僅特種車輛、返回艙降落傘是當時的實物,連片中兩位航天員的太空衣亦是當年穿過的。

為此,陳凱歌調用戈壁灘工作車、道具車加上軍車共百餘輛,浩浩蕩蕩在戈壁上建起劇組。工作人員組成「影視科研小組」,觀看大量素材,熟悉返回艙不同的狀態,同時多次前往國家航天博物館進行測算。最終,這群充滿熱忱的創作者和當時事件的親歷者一道,在蒼茫的敦煌戈壁上1:1還原出當時的盛況。

劉昊然陳飛宇為角色變身「土味兄弟」

見證歷史瞬間觸發內心蛻變

《白晝流星》將鏡頭對準劉昊然和陳飛宇飾演的一對少年流浪兄弟,迷茫落魄的二人在遇到田壯壯飾演的退休扶貧辦主任後,生活悄然發生了變化,更見證了神舟十一號飛船成功著陸這一重大歷史瞬間,見到了草原寓言中的「白晝流星」,內心受到了極大衝擊和洗禮。

為了更好融入角色,劉昊然、陳飛宇在片中顛覆光鮮帥氣形象,衣著破舊、灰頭土臉。關於他們造型的討論更是登上微博熱搜榜第六,網友紛紛調侃「土味十足」。敦煌片場的風沙也令二人印象深刻,「每天吃風吃土吃沙,每天開工是一個樣子,回來是另一個樣子」。

十八大以來改善的是生活更是精神面貌

這一次讓主旋律更有溫度

影片此次發布的預告片從「天·地·人」三個維度展開故事鋪陳。「天」是神舟十一號飛船,也是數十年來航天工作者和全國人民的航天夢。故事發生的「地」是飛船著陸的祖國邊陲貧困地區。十八大以來,中央的精準扶貧政策也在悄然改變著這片土地。而「天」與「地」間的「人」,是田壯壯和這對兄弟,也是無數扶貧幹部和貧困少年的縮影,少年們被改變的不只有生存狀態,還有精神狀態。從迷惘落魄到重新找到生活的目標,流浪兄弟的轉變在神州大地不斷發生著。《我和我的祖國》不只是一部記錄了祖國七十年發展變遷的獻禮片,更反映了普通人的生活景況,勾連全民的共同記憶。這一次的主旋律將會更有溫度。

作為2019年中宣部國家電影局推出的頭部電影項目之一,電影《我和我的祖國》集結華語電影最強實力與資源,組建前所未有的「中國電影夢之隊」,陳凱歌、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文牧野七位著名導演強強聯袂,數十位優秀演員鼎力加盟,禮讚祖國母親七十華誕。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由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領銜出品,將在2019年10月1日與全國觀眾見面。

相關焦點

  •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曝「白晝流星」預告
    《白晝流星》由陳凱歌執導,以大氣魄、大情懷真實還原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的壯闊場面。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由陳凱歌任總導演,黃建新任總製片人,陳凱歌、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文牧野七位導演共同執導。
  • 陳凱歌用鏡頭重現神舟十一號著陸
    該片由陳凱歌、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文牧野七位導演聯袂,數十位優秀演員鼎力加盟,禮讚新中國成立七十華誕。 《我和我的祖國》由華夏電影公司出品,以七個故事回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普通人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歷程。
  • 二刷《我和我的祖國》,我才讀懂陳凱歌的「白晝流星」
    10月2日,香港光頭警長受邀觀看國慶檔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看完電影他發了一條微博,寫道:我們香港需要一個「李伯伯」!李伯伯正是《白晝流星》裡的扶貧幹部老李(田壯壯 飾)。這個故事有些網友覺得沒太懂,為什麼兩個失足青年看到神舟回歸之後就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呢。我看第一遍的時候也不太懂,但二刷之後才恍然大悟——《白晝流星》《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好比是一個命題作文比賽。
  • 我和我的祖國《白晝流星》,迷茫時,所有的微光都是希望
    「我對土地有一種特殊的情感,特別是對遼闊的土地。我們中國是一個疆域廣大的國家,有土地才有人民,才有國土這個概念。」從昨天上映到目前,電影《我和我的祖國》關注度還在持續上漲。從票房數字和觀眾口碑不難看出,《我和我的祖國》將會成為國慶檔的票房冠軍。
  • 我和我的祖國:陳凱歌執導概念大片《白晝流星》,田壯壯全場最佳
    在《我和我的祖國》7個篇章中,由陳凱歌執導,劉昊然、陳飛宇、田壯壯主演的《白晝流星》將精準扶貧與2016年神州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相關聯,呈現出了最為疏離並極具概念性的意識流大片,也因此成為觀眾爭議較多的一個篇章。
  • 談談陳凱歌我和我的祖國之白晝流星
    陳凱歌任總導演的《我的我的祖國》上映至今已經創下了26.72億的票房,當數國慶檔中最熱門的影片之一。這部影片是是由七個小故事組成的,包括講述新中國成立第一次升旗的《前夜》、第一顆原子彈引爆成功的《相遇》、女排第一次奪冠的《奪冠》、香港回歸交接儀式的《回歸》、第一次舉辦奧運會的《北京你好》、神舟十一號返回艙著陸的《白晝流星》,以及15年空軍閱兵的《護航》,這幾個單元的導演、管虎、張一白、徐崢、薛曉路、寧浩、陳凱歌、文牧野,哪一個都有響噹噹的名號,而總導演陳凱歌作為其中的元老級人物,作品更是受人期待,
  • 陳凱歌《白晝流星》:依舊熱愛,依舊少年
    在七位導演中論資排輩,陳凱歌做總導演實至名歸,他是國內第五代導演的靈魂人物,也是享譽國際的電影大師。在《我和我的祖國》中,陳凱歌執導了全片的靈魂部分《白晝流星》。《白晝流行》主要講述2016年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的故事,並將鏡頭對準劉昊然和陳飛宇飾演的一對少年流浪兄弟。時隔兩年,大銀幕上再見陳凱歌。不禁令人感慨:他仍是那個滿懷熱情、又純真浪漫的少年。1、誰是陳凱歌?
  • 我和我的祖國白晝流星看不懂什麼意思?白晝流星劇情解讀
    《我和我的祖國》白晝流星劇情解讀 主演陳飛宇劉昊然由陳凱歌任總導演、黃建新任總製片人、張一白任總策劃,陳凱歌、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文牧野七位導演聯手打造的國慶檔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正在影院熱映,其中《白晝流星》的00後主演陳飛宇表現亮眼很受關注。
  • 《祖國》裡《白晝流星》好在哪?陳凱歌拍出了溫暖和善良
    喜歡《白晝流星》,是因為陳凱歌在極為有限的篇幅裡融入了自己的創作特點,作品在各個方面都表現出色,有很高的完成度。首先,故事的立意特別好。《我和我的祖國》的七個單元有統一的方向,即展現七十年來普通百姓和這些重要時刻息息相關的故事。我不知道這個大的創作方向是不是總導演陳凱歌確定的,但《白晝流星》是最契合這個方向的一個單元。
  • 《我和我的祖國》白晝流星劇情解讀 主演陳飛宇劉昊然
    《我和我的祖國》白晝流星劇情解讀 主演陳飛宇劉昊然  由陳凱歌任總導演、黃建新任總製片人、張一白任總策劃,陳凱歌、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文牧野七位導演聯手打造的國慶檔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正在影院熱映,其中《白晝流星》的00後主演陳飛宇表現亮眼很受關注。
  • 《我和我的祖國》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影片賞析之《白晝流星》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在國慶檔大放異彩,3天的票房破10億,這也是2019年第七部超過10億的國產大片。這也說明了這些年中國電影業的發展,國人對國產電影的支持,再加上正值祖國七十周年,中國人的強烈的愛國心,這部電影不火也不行呀。
  • 陳凱歌《白晝流星》:深情款款,氣勢磅礴
    同樣是名導加盟+群星陣容加持,國慶檔獻禮大片《我和我的祖國》與此前《建國》三部曲等主旋律電影不同的是,本片視角從小人物或集體中平凡一員的視角出發,強調觀眾的參與感,你我都是偉大歷史的見證者。在這次不一樣的主旋律創作中,每位導演都在故事中或多或少地展露出了個人特色或極具辨識度的特點,除《前夜》、《奪冠》、《北京你好》外,由陳凱歌執導的《白晝流星》也是我最喜歡的故事之一,本片無論是影像質感,場面調度,還是對主題的巧妙契合,在全片中都是拔尖的,在文本性層面甚至是最深邃、最豐富的一部。
  • 陳凱歌《白晝流星》寓意,心理上需要轉變,脫貧得靠自己
    《我和我的祖國》票房口碑雙豐收,除了陳凱歌其他六位導演都獲得了高度讚揚。按理來說陳凱歌作為總導演,又有多年的大片執導經驗,他拍出來的《白晝流星》在七個單元排到前三不是問題。可事實卻是如此殘酷,《白晝流星》成了墊底的存在,還被許多人吐槽看不懂。
  • 解讀《我和我的祖國》之陳凱歌《白晝流星》
    《我和我的祖國》七個單元,很多觀眾都表示,《白晝流星》沒看懂、或似懂非懂,給人很懵的感覺,不知道具體在表達什麼,進而被評判為七個故事中最差的一個。其實陳凱歌這次真的很用心了,執導的《白晝流星》本應是七個單元中最具有深度的,但是在某些地方卻沒有處理好。七個故事中,只有《白晝流星》將故事定在了祖國偏遠地帶,其他六個故事全發生在大城市。一邊是航天英雄從太空歸來,一邊是貧窮少年從少管所出來。
  • 《白晝流星》我們真的誤會陳凱歌了
    《趙氏孤兒》、《道士下山》和《貓妖傳》都屬于于快節奏下的犧牲品,而頗具議論的作品還是那部「十年之內,無人能懂的電影」——《無極》。而國慶檔《我和我的祖國》裡的小章節《白晝流星》,被大多數人認為是陳凱歌有史以來最差的一部,一舉有趕超《無極》的態勢!
  • 《我和我的祖國》之《白晝流星》:愈華麗而愈樸實的中國夢境
    國慶節期間上映的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很巧妙地將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間分別發生的7個歷史大事件與7組普通老百姓所經歷的鮮為人知的故事相互結合,給觀眾們顯示了在祖國大歷史事件背後的那些普通人的高光時刻。在這七個故事中,陳凱歌導演的故事名為《白晝流星》,與其他導演《回歸》《奪冠》《護航》這些乾脆、直接的片名不同,凱歌導演的故事名從表象上很難看出這是一部講述什麼內容的電影,光看片名就充滿了濃重的藝術色彩,但是當你看過這個故事之後,你會恍然大悟的發現這個故事卻是再現實不過了,並且相當接地氣。
  • 白晝流星:陳飛宇三個高光時刻,導演陳凱歌有偏心嫌疑,父愛如山
    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備受期待票房穩居榜首,以絕對優勢碾壓《中國機長》和《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國》由7個小故事按照時間線串聯在一起,一個故事只有30多分鐘,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樣的電影不好拍啊,由陳凱歌導演執導的《白晝流星》,由文牧野執導的《護航》爭議最大,普遍覺得最後面兩個故事不好看。
  • 《我和我的祖國》7個故事組成,白晝流星最有爭議,它最精彩的!
    對於《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是今年國慶的獻禮片之一。講述的就是建國70周年以來,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改編成這一部電影。在當時上映時,有很多人都去電影支持了,反響都還非常的好。
  • 陳凱歌名氣這麼大,《我和我的祖國》白晝流星單元卻不被看好
    提起陳凱歌這位導演很多觀眾都非常熟悉,在娛樂圈的名氣非常大,但是似乎沒有太過於出彩的作品。無論《道士下山》還是《妖貓傳》觀眾的反響都是非常一般,就連前一段時間上映《我和我的祖國》其中的《白晝流星》單元也是遭到了觀眾的質疑。
  • 《白晝流星》的失敗和陳凱歌的尷尬
    《我和我的祖國》作為一部由七位導演執導的七部短片的合集,必然會被人拿來進行比較。目前來看,陳凱歌的《白晝流星》是七部短片中評價最差的一部。當然,作為中國導演唯二最具有解讀意義的導演(另一位是姜文),已經有很多影評公眾號,對《白晝流星》進行了解讀,為陳凱歌進行了辯護,比如「幕味兒」公眾號的《陳凱歌真的老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