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裡《白晝流星》好在哪?陳凱歌拍出了溫暖和善良

2020-11-29 孤煙

在上映之前,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在全國範圍內舉行了多場點映,本以為這部向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獻禮的主旋律電影不會激起太大水花,沒想到觀眾反饋非常熱烈。我自己在數百人的深圳大學禮堂裡看完了整部影片,結束後同學們自發響起熱烈的掌聲,大家在電影裡都收穫了感動和共鳴。

看過電影就會發現,有這樣的結果並不意外。《我和我的祖國》是很特別的主旋律電影,沒有說教、也沒有用常規的宏觀視角去展現七個經典瞬間,七個單元構思巧妙、視角獨特,拍攝過程中,每個單元對應的導演都全力以赴,他們都有很大的創作自由度,將自己的導演風格注入到電影中,所以說,無論是導演還是七個單元的作品都不相伯仲、難分優劣。

但是,看電影是很個人的事情,觀眾會基於自己的喜好、生活經歷等因素來評價電影的好壞,不考慮時長,七個單元每一個都是一部電影,其中我看之前最期待、看之後最喜歡的是陳凱歌的《白晝流星》。

期待源自我對陳凱歌作品的喜歡以及對他的信任。從第一部聚焦農村的《黃土地》到呈現大唐盛世的《妖貓傳》,陳凱歌一直堅持探索多元化的題材,其中《搜索》是現實主義題材,陳凱歌對網際網路表現出了精準的洞察力,把聚焦網絡暴力的故事講得帶勁兒且引人深思;《刺秦》讓我看到了極致的人物塑造,每一個人物每一句臺詞都擲地有聲;《和你在一起》我流著淚看完,陳凱歌用音樂和人物關係調動觀眾的共情和感動。

喜歡《白晝流星》,是因為陳凱歌在極為有限的篇幅裡融入了自己的創作特點,作品在各個方面都表現出色,有很高的完成度。

首先,故事的立意特別好。《我和我的祖國》的七個單元有統一的方向,即展現七十年來普通百姓和這些重要時刻息息相關的故事。我不知道這個大的創作方向是不是總導演陳凱歌確定的,但《白晝流星》是最契合這個方向的一個單元。

神舟十一號返回艙成功著陸其實距離生活很遙遠,我們只能通過新聞去了解。那怎樣和老百姓聯繫到一起呢?影片中塑造了兩個迷失人生方向的少年,讓他們見證了返回艙這顆「流星」的滑落,在那一刻心靈被震撼,找到了活著的意義,完成了兩個普通少年和航天事業最可貴的聯繫和相遇。

特別的是,和陳凱歌導演的其他電影不同,《白晝流星》的劇本迴避了戲劇性,沒有設計精巧的起承轉合,而是像影片中出現的人物一樣樸實無華,劇情的推進完全跟著人物動機走,最後和返回艙相遇也順理成章,從中觀眾能體會到現實主義的力量和共鳴。

第二點,《白晝流星》是一則令人回味悠長的寓言,且飽含人性觀照,從頭到尾都寫滿善意,這方面是觸動我的部分。電影裡田壯壯飾演的老李是當地負責扶貧的幹部,他話不多,但每一句都有無形的力量,令人回味。影片中有一段是陳飛宇飾演的少年看到羊圈裡有一個沒法站起來的小羊崽,他本能地想把小羊崽扶起來,這時老李說「你能扶它一輩子嗎?」這句話太有哲理了,應該是一個扶貧幹部工作多年的心得,小羊羔不能靠扶,需要自己站起來,扶貧也是這樣,你能幫一時不能幫一世,「扶」是讓人有活下去的能力和勇氣。對於兩個少年,老李要做的就是幫助他們找到人生的方向,所以他才帶著兩個少年去看「流星」,他知道這或許能讓兩個孩子重新站起來,堂堂正正的活。

電影中充滿善意,讓我數次感動。陳飛宇和劉昊然飾演的兩個孩子闖再大的禍還是一直被關照著,如果他們的叔叔沒把他送到老李那,如果老李沒給他們吃熱氣騰騰的餃子,如果他們偷了錢之後老李把他們交給警察,如果最後沒有帶他們去看神舟十一號返回艙,每一個「如果」被改寫,兩個孩子的前途就被斷送了。但每一次他們都得到了寬容和關照,老李最後的那一點時間沒有留給家人,而是留給了他們兩個,看到最後忍不住流淚了。

第三點,《白晝流星》的拍攝很用心,陳凱歌沒有看輕這個20分鐘的小故事,保持了自己一貫創作水準。為了拍這個作品,陳凱歌應該是帶領拍攝團隊到了蒙古,以求場景上的真實還原,電影裡看到的田地、羊圈、民房,以及三個人在沙漠上縱馬奔馳都非常真實,每一次轉場置景都很到位。

演員的服裝和化妝都很帶感,陳飛宇和劉昊然剛出場時都沒敢認。美術和後期調色都很棒,《白晝流星》在七個單元裡最具電影質感。

讓我意外的是,景海鵬和陳冬從返回艙出來的那場戲,看上去應該真的是把兩個人請到了電影裡,如果這樣的話那個返回艙難道也是專門為電影製作的道具嗎?本來以為會以視頻資料的方式來展現這部分,很想請教一下導演。

相關焦點

  • 《白晝流星》成為「眾矢之的」,陳凱歌拍了一部口碑兩極的片子?
    《白晝流星》成為「眾矢之的」,為什麼又是陳凱歌拍了一部口碑兩極的片子?如今《我和我的祖國》七個故事同題競賽,偏偏又是《白晝流星》被評為「最差一環」,令很多觀眾更加不解——怎麼陳凱歌又拍了一部口碑兩極的影片?
  • 二刷《我和我的祖國》,我才讀懂陳凱歌的「白晝流星」
    10月2日,香港光頭警長受邀觀看國慶檔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看完電影他發了一條微博,寫道:我們香港需要一個「李伯伯」!李伯伯正是《白晝流星》裡的扶貧幹部老李(田壯壯 飾)。我看第一遍的時候也不太懂,但二刷之後才恍然大悟——《白晝流星》《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好比是一個命題作文比賽。每個導演自己找選題和體裁進行創作。
  • 談談陳凱歌我和我的祖國之白晝流星
    陳凱歌任總導演的《我的我的祖國》上映至今已經創下了26.72億的票房,當數國慶檔中最熱門的影片之一。這部影片是是由七個小故事組成的,包括講述新中國成立第一次升旗的《前夜》、第一顆原子彈引爆成功的《相遇》、女排第一次奪冠的《奪冠》、香港回歸交接儀式的《回歸》、第一次舉辦奧運會的《北京你好》、神舟十一號返回艙著陸的《白晝流星》,以及15年空軍閱兵的《護航》,這幾個單元的導演、管虎、張一白、徐崢、薛曉路、寧浩、陳凱歌、文牧野,哪一個都有響噹噹的名號,而總導演陳凱歌作為其中的元老級人物,作品更是受人期待,
  • 《白晝流星》的失敗和陳凱歌的尷尬
    《我和我的祖國》作為一部由七位導演執導的七部短片的合集,必然會被人拿來進行比較。目前來看,陳凱歌的《白晝流星》是七部短片中評價最差的一部。當然,作為中國導演唯二最具有解讀意義的導演(另一位是姜文),已經有很多影評公眾號,對《白晝流星》進行了解讀,為陳凱歌進行了辯護,比如「幕味兒」公眾號的《陳凱歌真的老了嗎?》
  • 陳凱歌的白晝流星厲害在哪裡?
    今天,身邊好幾位朋友都在吐槽十一大片《我和我的祖國》中陳凱歌拍的《白晝流星》,把這位大導演貶的一無是處。 雖然政事堂不是影評人,也沒看過陳導的幾部片子,不過從電影院走出來後,還是想替這位理想主義的導演說兩句公道話。
  • 解讀《我和我的祖國》之陳凱歌《白晝流星》
    《我和我的祖國》七個單元,很多觀眾都表示,《白晝流星》沒看懂、或似懂非懂,給人很懵的感覺,不知道具體在表達什麼,進而被評判為七個故事中最差的一個。其實陳凱歌這次真的很用心了,執導的《白晝流星》本應是七個單元中最具有深度的,但是在某些地方卻沒有處理好。七個故事中,只有《白晝流星》將故事定在了祖國偏遠地帶,其他六個故事全發生在大城市。一邊是航天英雄從太空歸來,一邊是貧窮少年從少管所出來。
  • 陳凱歌《白晝流星》:依舊熱愛,依舊少年
    在七位導演中論資排輩,陳凱歌做總導演實至名歸,他是國內第五代導演的靈魂人物,也是享譽國際的電影大師。在《我和我的祖國》中,陳凱歌執導了全片的靈魂部分《白晝流星》。時代進程中的大事件下,小人物和國家之間的距離看似遙遠,實則有著極為密切的關聯,這也喚醒了全球華人共同回憶。縱觀全片,《白晝流星》是《我和我的祖國》的情感縮影,也是全片主題最為深邃的靈魂所在。
  • 「影評」《白晝流星》何以在祖國中墊底?說說陳凱歌的超現實主義表達
    我想大多數人都沒有料到國慶檔最大的贏家會是主旋律味道最重的拼盤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吧,而一樣沒有料到的則是這7個短片中口碑最差的卻是年紀最大名聲也最大的總導演陳凱歌拍的《白晝流星》。所以本文將只聚焦於這部短片,集中說說為什麼大家普遍給《白晝流星》差評,而我為什麼說這是陳凱歌的【超現實主義表達】。截止到10月7日,《我和我的祖國》票房已輕鬆突破22億人民幣,豆瓣評分也高達8.0分,但是其實如果去看一下具體的短評,會發現很多人都認為陳凱歌的《白晝流星》拍得最差。
  • 《白晝流星》:陳凱歌的少年志與英雄夢
    電影市場上出現了《紅海行動》《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等佳作。其中,《我和我的祖國》由七位導演聯合創作,講述新時代的七段故事。《白晝流星》單元由陳凱歌執導,講述見證了神州十一號著陸事件的流浪兄弟倆重新生活的故事。許多網友在觀影后都對七個故事做過排名,不少人覺得《白晝流星》拖了後腿,其實不然。
  • 《我和我的祖國》你看不懂陳凱歌的《白晝流星》?這篇文章告訴你
    國慶檔,電影院瘋狂地擠滿了人,《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中國機長》三部影片以驕人的電影票房成績讓人們再次驚呼國慶檔的魅力。這其中《我和我的祖國》是最熱之作,以陳凱歌和其他六位著名導演的合作以及眾星雲集讓這部電影以8.2分的豆瓣評分獲得廣大觀眾的喜愛。截至發文,《我和我的祖國》已經22.3億票房。
  • 陳凱歌《白晝流星》:深情款款,氣勢磅礴
    在這次不一樣的主旋律創作中,每位導演都在故事中或多或少地展露出了個人特色或極具辨識度的特點,除《前夜》、《奪冠》、《北京你好》外,由陳凱歌執導的《白晝流星》也是我最喜歡的故事之一,本片無論是影像質感,場面調度,還是對主題的巧妙契合,在全片中都是拔尖的,在文本性層面甚至是最深邃、最豐富的一部。
  • 好導演什麼標準?《白晝流星》我們真的誤會陳凱歌了
    知乎上曾經說過,陳凱歌靠一部《霸王別姬》,能吃三輩子。並且有人感覺這部電影都不像他拍的,把功勞歸結於編劇。兩位編劇確實在影視上戰果纍纍,尤其是編劇「蘆葦」。以初中學歷,寫出了《活著》、《霸王別姬》和《白鹿原》這樣的劇本。
  • 拍《白晝流星》的陳凱歌有多任性
    浪尖上的那些問題已經成了老生常談,「陳凱歌為什麼再也拍不出《霸王別姬》那樣的電影」「這個陳凱歌還是《霸王別姬》的陳凱歌嗎」。因為《道士下山》的爭議,還有媒體還專門做了整版頁面,分正反兩方進行辯論,「我們委屈陳凱歌了嗎」,參照物也是牛逼閃閃的《霸王別姬》。
  • 陳凱歌名氣這麼大,《我和我的祖國》白晝流星單元卻不被看好
    提起陳凱歌這位導演很多觀眾都非常熟悉,在娛樂圈的名氣非常大,但是似乎沒有太過於出彩的作品。無論《道士下山》還是《妖貓傳》觀眾的反響都是非常一般,就連前一段時間上映《我和我的祖國》其中的《白晝流星》單元也是遭到了觀眾的質疑。
  • 我和我的祖國:陳凱歌執導概念大片《白晝流星》,田壯壯全場最佳
    在《我和我的祖國》7個篇章中,由陳凱歌執導,劉昊然、陳飛宇、田壯壯主演的《白晝流星》將精準扶貧與2016年神州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相關聯,呈現出了最為疏離並極具概念性的意識流大片,也因此成為觀眾爭議較多的一個篇章。
  • 陳凱歌《白晝流星》寓意,心理上需要轉變,脫貧得靠自己
    《我和我的祖國》票房口碑雙豐收,除了陳凱歌其他六位導演都獲得了高度讚揚。按理來說陳凱歌作為總導演,又有多年的大片執導經驗,他拍出來的《白晝流星》在七個單元排到前三不是問題。可事實卻是如此殘酷,《白晝流星》成了墊底的存在,還被許多人吐槽看不懂。
  • 《我和我的祖國》曝「白晝流星」預告,陳凱歌還原神舟十一號著陸
    由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領銜出品的國慶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以七個故事回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普通人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歷程。近日片方以回溯歷史的順序,曝光了故事發生時間最近的《白晝流星》的預告片,並發布影片的故事海報和四位主演劉昊然、陳飛宇、田壯壯、江珊的角色海報。
  • 陳凱歌自導《白晝流星》力捧兒子,陳飛宇卻反被爹「坑」?
    而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更是成為了其中的一大亮點,預售之時便取得了票房破億的好成績,不出一周,總票房突破20億,成為了年度最為賣座的國產片之一。該片不僅深入淺出地傳遞著新中國成立70年來,背後那些不為人知卻又與大家息息相關的愛國故事,更凝聚著7位重量級導演和眾多電影人的心血。
  • 陳凱歌直面爭議,十二字總結《白晝流星》,會繼續創作電影
    截止到10月11,國慶檔上映的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票房超過24億,同檔期遙遙領先。豆瓣評分也穩定在8.0,在國產劇情片範圍裡排名上遊,說明觀眾對電影是非常滿意的。
  • 二刷《我和我的祖國》後,我喜歡上了《白晝流星》
    《白晝流星》無論是一刷,還是二刷,《白晝流星》帶給我的感受都迥異於另外六部作品。回歸前的摩登香港、奧運氛圍下的首都北京、出國潮下的魔都上海,《我和我的祖國》中大城市、小市民佔據了大部分戲份。但能碰到葛大爺般善良的司機太少了,能夠有幸進入鳥巢見證奧運的人更是少之又少。《白晝流星》則不然,浩瀚的西北原野,只要你抬頭仰望,便能發現璀璨星空。流星、彗星、宇宙飛船,只要有心,你總能在靜謐夜色中感受到他們一閃而過的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