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刷《我和我的祖國》,我才讀懂陳凱歌的「白晝流星」

2020-11-29 無尾電影

10月2日,香港光頭警長受邀觀看國慶檔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

看完電影他發了一條微博,寫道:

我們香港需要一個「李伯伯」!

李伯伯正是《白晝流星》裡的扶貧幹部老李(田壯壯 飾)。

這個故事有些網友覺得沒太懂,為什麼兩個失足青年看到神舟回歸之後就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呢。

我看第一遍的時候也不太懂,但二刷之後才恍然大悟——

《白晝流星》

《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好比是一個命題作文比賽。

每個導演自己找選題和體裁進行創作。

當其他六個導演都不約而同選擇用記敘文表達自己觀點的時候,唯獨陳凱歌選擇了寫詩。

首先題材上,扶貧就比其他幾個故事要難拍,觀眾很難產生共鳴。

其次,這個故事發生在中國的邊陲,觀眾對此感到陌生,代入故事不容易。

為什麼陳凱歌要選一個硬骨頭來啃?

他在採訪裡說過:

我在成長過程中,真正見過窮人的日子是什麼樣,在黨的十八大之後,國家重點部署了扶貧攻堅的工作,我從心底裡深受觸動。我們不應該只關注發達地區的生活,更應該關注祖國的邊遠地區,因為再偏遠的地方也是中國的土地,再貧窮的孩子也是中華兒女。

52年出生的陳凱歌,見證著新中國幾十年來的風雨兼程。

14歲的時候,陳凱歌經歷了《相遇》裡《人民日報》號外漫天飛舞的情景。他將其形容為「一生中最激動的一次經歷」。

後來陳凱歌被派去上山下鄉,到了雲南插隊,他在那裡真正目睹了底層百姓的現實生活。

此去經年,如今拍《白晝流星》,依然延續著陳凱歌的土地情懷。

你可以吐槽《白晝流星》劇情的硬傷,但你無法否定陳凱歌的拍攝技法。

單是策馬揚沙那一幕,就足夠彰顯大師風範。

長河落日,茫茫孤城,踏馬西去,瀟瀟黃土。

劍走偏鋒,浪漫放肆,卻又直擊人心。

陳凱歌的作品從來不缺意境。

但他的作品卻一直飽受爭議。

《霸王別姬》作為陳凱歌事業生涯的最高傑作,但在上映之初有很多學者和教授認為陳凱歌退步了。

他們在《霸王別姬》身上看不到早年《黃土地》、《荊軻刺秦王》那般前所未有的視聽語言。

《無極》就更不用說了,口碑票房雙失敗,成了陳凱歌走下神壇的拐點。

連惡搞它本身的短片《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都比電影本身還要火。

陳凱歌當時曾經放話,十年後你才能看懂《無極》。

十年之後,豆瓣評分悄然出現變化,雖然分數變化不大,從最初的4.2上升到5.3。

但也說明已經開始有人看懂它的好。

《無極》講了一個關於「俄狄浦斯王」式的宿命論故事。

電影裡的所有人都想擺脫自己的命運,最後發現還是一步一步走向屬於自己的命運。

電影雖然是發生在一個架空的世界,卻處處映射現實。

《無極》的核心思想是表達渴望和追求。

作為一個東方魔幻,浪漫且帶點自說自話的故事,《無極》天然不會適合所有人。

陳凱歌電影裡的人物都充滿了宿命意味。

一生坎坷的程蝶衣(《霸王別姬》)、命運早已註定的傾城(《無極》)、遭受網絡暴力的葉藍秋(《搜索》)、入世無門的何安下(《道士下山》)。

今年67歲的陳凱歌,早已過了偏執的年紀,但心中仍然有少年氣,這一次他不再想探討宿命。

他想要探討改變,想要探討希望。

扶貧和航天究竟有什麼關係?

這還得從故事的發生地四子王旗說起。

四子王旗,在40年前是鮮為人知的,在中國地圖上很難找到這個地方。

但是,自從我國在四子王旗建立了航天著陸場後,當地的情況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神舟飛船的一次次降落使這裡享譽全國。

現在神舟文化已成為這裡獨有的文化旅遊資源,到四子王旗除了陸場草原旅遊區「牧家樂」外,航天科普遊也成了一大亮點。

可以說中國航天業的發展為當地的扶貧攻堅找到了新的思路。

所以,扶貧和航天放到一起,並不生硬且合情合理。

你再回想一下劉昊然和陳飛宇第一次出現時的對話:

是不是走錯了,走的時候還沒有路。

這句話從側面反映出國家經濟發展的日新月異,扶貧工作在當地已經去到了成效,從前黃沙飛舞的馬路變成了嶄新的柏油路。

扶貧,應該怎麼做?

最初,老李讓沃德勒和哈扎布回家把指甲剪乾淨;之後,讓他們洗澡,換上乾淨衣服。

這一步是要讓他們認識何謂乾淨何謂髒。

第二步,給他們吃飽飯,讓他們認識溫飽。

第三步,老李明知他們偷了錢卻選擇不告發,是想教會他們可謂羞恥。

但是扶貧光是物質上的支持就足夠了嗎?

扶貧最重要的是先扶志。

就像小羔羊要自己站起來,才能活下去,靠人去扶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兩個少年想改變,也只能靠他們自己站起來。

白晝流星在兩個少年的眼中是一個寓言:

要是有一天,人們能夠從白晝裡看到夜晚的流星的時候,這片窮土才會被改變。

因此,老李才會帶著他們去見證「神跡」,並對他們說:孩子們,那是你們的星星。

有人認為他們兩人騎馬去追逐神舟十一號的劇情太不合邏輯,一個高度機密,怎麼可以讓普通老百姓知道呢。

其實早在2003年神州五號落地之後,最先發現的人是當地的牧民。

半個小時之後,大批的車隊才找到具體的位置。據說是因為當時還沒有完全掌握航天飛船的著陸地點的確認技術。

陳凱歌以這個故事作為藍本進行了藝術加工,包括後來他們兩兄弟越過眾人上前接過椅子。

很多觀眾會詫異他們怎麼能輕易就參與到其中而沒有人阻攔。

但很多人忽略了此時的畫面已經轉變成了黑白。

個人傾向於認為這是兩兄弟看到神舟十一號降落時,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和鼓舞,從而產生的一種心靈上的蛻變。

陳凱歌設計兩人上去扶椅子是這種心靈蛻變的具象化體現。

就好像我們在面對一些震撼場面的時候也能產生這樣一種共情感。

這一段處理得亦真亦幻,無不散發著浪漫氣息。

白晝流星在這個故事中有著三重含義。

第一重含義是兩兄弟曾經相信的寓言;

第二重含義是意指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

第三重含義是他們明白老李才是兩兄弟的流星,才是這片貧瘠土地的流星。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老李是所有基層扶貧幹部的縮影。白晝流星是他們給出的最好答卷。

他用古老傳說和現代航天科技對接,完成精神上的扶貧,救人救心。

一窮二白的少年們終於明白擺脫貧困不是逃避,而是希望。

他們荒蕪的人生得到了救贖,生命有了力量,有了夢想。

《白晝流星》看似文不對題,東扯一點,西扯一點,實則形散而神不散。

從小人物的視角出發,勾勒出祖國發展和個人命運交織的全景圖。

流星給了少年希望,而少年又是祖國未來的希望。

整個故事有力量、有溫度、有深度。

其他六個故事容易引起你的共鳴,但只有這個故事會引起你的思考。

雖然時代已經不是那個時代,但陳凱歌還是陳凱歌。

相關焦點

  • 二刷《我和我的祖國》後,我喜歡上了《白晝流星》
    三部之中,尤以《我和我的祖國》氣勢最盛。雄居票房榜榜首半月,擠入華語電影票房榜TOP10,豆瓣評分過8,總票房突破26億。上映半月,日票房仍能保持3000萬+。可謂口碑、票房雙開花。令人意外的是,五代導演領軍人物、名揚海內的大導陳凱歌成了大V口中「成績墊底」的那一個。《白晝流星》也成了七部之中最差的那一部。WTF?
  • 解讀《我和我的祖國》之陳凱歌《白晝流星》
    《我和我的祖國》七個單元,很多觀眾都表示,《白晝流星》沒看懂、或似懂非懂,給人很懵的感覺,不知道具體在表達什麼,進而被評判為七個故事中最差的一個。其實陳凱歌這次真的很用心了,執導的《白晝流星》本應是七個單元中最具有深度的,但是在某些地方卻沒有處理好。七個故事中,只有《白晝流星》將故事定在了祖國偏遠地帶,其他六個故事全發生在大城市。一邊是航天英雄從太空歸來,一邊是貧窮少年從少管所出來。
  • 陳凱歌名氣這麼大,《我和我的祖國》白晝流星單元卻不被看好
    提起陳凱歌這位導演很多觀眾都非常熟悉,在娛樂圈的名氣非常大,但是似乎沒有太過於出彩的作品。無論《道士下山》還是《妖貓傳》觀眾的反響都是非常一般,就連前一段時間上映《我和我的祖國》其中的《白晝流星》單元也是遭到了觀眾的質疑。
  • 我和我的祖國:陳凱歌執導概念大片《白晝流星》,田壯壯全場最佳
    在《我和我的祖國》7個篇章中,由陳凱歌執導,劉昊然、陳飛宇、田壯壯主演的《白晝流星》將精準扶貧與2016年神州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相關聯,呈現出了最為疏離並極具概念性的意識流大片,也因此成為觀眾爭議較多的一個篇章。
  • 《我和我的祖國》曝「白晝流星」預告,陳凱歌還原神舟十一號著陸
    由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領銜出品的國慶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以七個故事回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普通人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歷程。近日片方以回溯歷史的順序,曝光了故事發生時間最近的《白晝流星》的預告片,並發布影片的故事海報和四位主演劉昊然、陳飛宇、田壯壯、江珊的角色海報。
  • 談談陳凱歌我和我的祖國之白晝流星
    陳凱歌任總導演的《我的我的祖國》上映至今已經創下了26.72億的票房,當數國慶檔中最熱門的影片之一。這部影片是是由七個小故事組成的,包括講述新中國成立第一次升旗的《前夜》、第一顆原子彈引爆成功的《相遇》、女排第一次奪冠的《奪冠》、香港回歸交接儀式的《回歸》、第一次舉辦奧運會的《北京你好》、神舟十一號返回艙著陸的《白晝流星》,以及15年空軍閱兵的《護航》,這幾個單元的導演、管虎、張一白、徐崢、薛曉路、寧浩、陳凱歌、文牧野,哪一個都有響噹噹的名號,而總導演陳凱歌作為其中的元老級人物,作品更是受人期待,
  • 《我和我的祖國》你看不懂陳凱歌的《白晝流星》?這篇文章告訴你
    國慶檔,電影院瘋狂地擠滿了人,《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中國機長》三部影片以驕人的電影票房成績讓人們再次驚呼國慶檔的魅力。這其中《我和我的祖國》是最熱之作,以陳凱歌和其他六位著名導演的合作以及眾星雲集讓這部電影以8.2分的豆瓣評分獲得廣大觀眾的喜愛。截至發文,《我和我的祖國》已經22.3億票房。
  •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曝「白晝流星」預告
    由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領銜出品的國慶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以七個故事回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普通人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歷程。近日片方以回溯歷史的順序,曝光了故事發生時間最近的《白晝流星》的預告片,並發布影片的故事海報和四位主演劉昊然、陳飛宇、田壯壯、江珊的角色海報。
  • 我和我的祖國白晝流星看不懂什麼意思?白晝流星劇情解讀
    《我和我的祖國》白晝流星劇情解讀 主演陳飛宇劉昊然由陳凱歌任總導演、黃建新任總製片人、張一白任總策劃,陳凱歌、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文牧野七位導演聯手打造的國慶檔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正在影院熱映,其中《白晝流星》的00後主演陳飛宇表現亮眼很受關注。
  • 我和我的祖國《白晝流星》,迷茫時,所有的微光都是希望
    「我對土地有一種特殊的情感,特別是對遼闊的土地。我們中國是一個疆域廣大的國家,有土地才有人民,才有國土這個概念。」從昨天上映到目前,電影《我和我的祖國》關注度還在持續上漲。從票房數字和觀眾口碑不難看出,《我和我的祖國》將會成為國慶檔的票房冠軍。
  • 《我和我的祖國》白晝流星劇情解讀 主演陳飛宇劉昊然
    《我和我的祖國》白晝流星劇情解讀 主演陳飛宇劉昊然  由陳凱歌任總導演、黃建新任總製片人、張一白任總策劃,陳凱歌、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文牧野七位導演聯手打造的國慶檔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正在影院熱映,其中《白晝流星》的00後主演陳飛宇表現亮眼很受關注。
  • 《我和我祖國》陳凱歌「白晝流星」成最差:藝術不該脫離了生活!
    《我和我的祖國》如今的票房已經破了十五億了,對於這個結果很多人都覺得很正常,畢竟這部電影作為獻禮片,一直都被人所期待著,很多的小學生也會去觀看。 可是有一個篇章大家卻褒貶不一,就是陳凱歌的《白晝流星》,其實網友們也知道,陳凱歌的作品一直以來都備受人的爭議
  • 陳凱歌,對不起,你的《白晝流星》我看不懂
    又去電影院二刷了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再次熱淚盈眶。七個故事中六個我都感同身受,只有一個故事《白晝流星》似乎我看不懂。主角視角《白晝流星》這個故事似乎從一開始主角的視角就有一些問題。這是我以為故事的發展,然而看完整個故事以後,我發現是我想多了。這個故事的方向發展有些偏了。原本有些勵志的故事情節,硬生生地將「白晝流星」的傳說與太空人返航著陸聯繫在了一起。太空人返航似乎跟著兩個少年關係並不大。難道是導演想要表達的意思是看了太空人返航,兩個少年振奮了,然後迷途知返。似乎這樣的劇情有些牽強吧。
  • 陳凱歌《白晝流星》最差?劇透《我和我的祖國》,從故事找原因
    作為國慶檔最為備受矚目的三強之首《我和的我祖國》,其關注度和熱度遠遠超過了二弟和三弟,一度被觀眾稱為「國慶檔必看電影之一」在國慶檔開啟,《我和我的祖國》正式開畫之後,已經達到了2.58的票房,其排片更是給到了34.1%,上座率的高達45%,實打實的位居國慶檔票房榜首。
  • 《我和我的祖國》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影片賞析之《白晝流星》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在國慶檔大放異彩,3天的票房破10億,這也是2019年第七部超過10億的國產大片。這也說明了這些年中國電影業的發展,國人對國產電影的支持,再加上正值祖國七十周年,中國人的強烈的愛國心,這部電影不火也不行呀。
  • 《我和我的祖國》豆瓣評分下降 白晝流星差評最多 卻有特殊含義
    青年須有好的信仰,才不會誤入歧途,才能成為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我和我的祖國》熱映,上映3天,就破9億,在10月2日的19時23分,觀影人數更是達到2614.9萬,累計票房已破10億。對祖國70周年華誕,也是送上一份極具情懷,溫馨感人的豪華大禮。很多觀眾對電影中的7個短片,各自給出了自己的排名,基本都認為陳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最差,不符合邏輯,過於浪漫主義。
  • 為何三刷「祖國」之後,《白晝流星》成了心頭好?
    七位風格迥異的導演,七個完全獨立的故事,《我和我的祖國》激發出觀眾強烈的家國情懷與觀影熱情,不僅面臨著和其他主旋律電影的比較,其實內部的角逐才是最激烈的。觀眾從影廳裡出來時,都會忍不住誇電影,再琢磨就都不約而同開始給七個故事排個順序了,心中都會有不同的高低評判。從高校路演、超前點映到正式上映,前前後後三刷了《我和我的祖國》,這才過了癮。
  • 《我和我的祖國》裡的《白晝流星》,真有那麼差嗎?
    我倆仿佛是隔時空的交流,我活在科技發達的21世紀,看液晶電視,聽MP3,開始見識萬千世界的光怪陸離;而他還停留在舊時代迷霧的籠罩下,告訴我這個地方原本的樣子,有皇帝、有壓迫、有饑荒、還有希望。於是,當我看到白晝流星的時候,我隱隱約約能懂得陳凱歌想說的是一件怎樣的事情。那兩位少年大概就是當年的我吧,先從老人的傳統意識裡受到震撼,而後被祖國的偉大震撼。
  • 《白晝流星》的失敗和陳凱歌的尷尬
    《我和我的祖國》作為一部由七位導演執導的七部短片的合集,必然會被人拿來進行比較。目前來看,陳凱歌的《白晝流星》是七部短片中評價最差的一部。當然,作為中國導演唯二最具有解讀意義的導演(另一位是姜文),已經有很多影評公眾號,對《白晝流星》進行了解讀,為陳凱歌進行了辯護,比如「幕味兒」公眾號的《陳凱歌真的老了嗎?》
  • 《我和我的祖國》「白晝流星」爛?為何我看到的是滿滿的正能量?
    《我和我的祖國》無疑是今年國慶檔最火爆的一部電影。電影中的六個故事都獲得了廣大觀眾的好評,唯有《白晝流星》這個故事受到了很多爭議。 很多人噴《白晝流星》不配與其他六個故事放在一起,原因也是千奇百怪,有說導演陳凱歌帶兒子拍戲的,有說因為陳飛宇是美國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