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票房口碑雙豐收,除了陳凱歌其他六位導演都獲得了高度讚揚。按理來說陳凱歌作為總導演,又有多年的大片執導經驗,他拍出來的《白晝流星》在七個單元排到前三不是問題。可事實卻是如此殘酷,《白晝流星》成了墊底的存在,還被許多人吐槽看不懂。
如果把《我和我的祖國》七個單元拆分來看,你會發現《白晝流星》是最難拍攝的,陳凱歌也很有道義,身為總導演攬下了這部最難的電影。
為什麼《白晝流星》最難拍攝?
用心觀影的觀眾會發現《白晝流星》和其他六個單元有本質上的區別。祖國成立、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女排奪冠、香港回歸、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70周年閱兵式,這六個事件全部屬於已經發生過的事件。從觀眾的現場反應也能看出來,激動自豪是這六個單元帶給大家的直觀感受。
主題是脫貧的《白晝流星》卻正好相反,雖然全國各地早已開展扶貧工作,可在廣袤無垠的土地上,還是有小部分貧困地區,所以《白晝流星》比其他六個單元更難體現其寓意。看不太懂的觀眾會覺得拍攝的毫無邏輯,想體現祖國的強大卻加入了扶貧劇情,想表達扶貧卻加入了神舟十一號著陸,兩者之間似乎風馬牛不相及,難懂的劇情成了最大的槽點。
陳凱歌對脫貧看法
脫貧是《白晝流星》唯一的寓意,不同於其他六個已發生事件,這部影片的內涵需要具體分析才能明了。從貧困兄弟返鄉遇到扶貧主任老李開始,陳凱歌一直都在表達自己對脫貧的看法。
當老李見到兩兄弟衣衫襤褸蓬頭垢面的時候,提出了要他們換一身乾淨衣服打理好頭髮的要求。兩兄弟理好發,然後把衣服反著穿,表面上確實顯得整潔了不少,可實際上衣服還是很邋遢,於是有了帶貧困兄弟回家管吃管穿的劇情。
這個鏡頭表達了陳凱歌對脫貧的看法,管吃管穿真的有用嗎?答案顯而易見,形象上的轉變不等同於內心的轉變。老李對兩兄弟那麼好,還是被偷走了救命錢,還被質疑錢的來路不正。
脫貧最重要的是心理上的轉變
影片中面對扶小羊的貧困弟弟,老李說了一句話「你扶它立住,能扶多久」,這個鏡頭寓意深刻。想脫貧需要靠自己,靠他人幫助是不現實的,沒有誰能照顧你一輩子。外在的改變治標不治本,心理上的轉變才能真正脫貧。
神舟十一號成功著陸與脫貧的關聯
許多人對《白晝流星》加入神舟十一號著陸劇情看不懂,其實這是陳凱歌用電影表達自己對脫貧的答案。白晝和流星共存是美好的願景,但是隨著祖國的強大,已經能用科技力量製造出白晝流星的場景。結合之前的兩個觀點,陳凱歌覺得想脫貧必須先改變心理,要相信自己強大的祖國能帶領自己走向富裕,連白晝流星都能人為製造,脫貧的日子近在咫尺。
陳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難以評價,對比其他六個單元,《白晝流星》內涵寓意更深刻。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陳凱歌想表達的寓意又太過深奧難懂,以至於一部好作品被打上了爛片的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