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歌《白晝流星》寓意,心理上需要轉變,脫貧得靠自己

2020-12-08 騰訊網

《我和我的祖國》票房口碑雙豐收,除了陳凱歌其他六位導演都獲得了高度讚揚。按理來說陳凱歌作為總導演,又有多年的大片執導經驗,他拍出來的《白晝流星》在七個單元排到前三不是問題。可事實卻是如此殘酷,《白晝流星》成了墊底的存在,還被許多人吐槽看不懂。

如果把《我和我的祖國》七個單元拆分來看,你會發現《白晝流星》是最難拍攝的,陳凱歌也很有道義,身為總導演攬下了這部最難的電影。

為什麼《白晝流星》最難拍攝?

用心觀影的觀眾會發現《白晝流星》和其他六個單元有本質上的區別。祖國成立、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女排奪冠、香港回歸、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70周年閱兵式,這六個事件全部屬於已經發生過的事件。從觀眾的現場反應也能看出來,激動自豪是這六個單元帶給大家的直觀感受。

主題是脫貧的《白晝流星》卻正好相反,雖然全國各地早已開展扶貧工作,可在廣袤無垠的土地上,還是有小部分貧困地區,所以《白晝流星》比其他六個單元更難體現其寓意。看不太懂的觀眾會覺得拍攝的毫無邏輯,想體現祖國的強大卻加入了扶貧劇情,想表達扶貧卻加入了神舟十一號著陸,兩者之間似乎風馬牛不相及,難懂的劇情成了最大的槽點。

陳凱歌對脫貧看法

脫貧是《白晝流星》唯一的寓意,不同於其他六個已發生事件,這部影片的內涵需要具體分析才能明了。從貧困兄弟返鄉遇到扶貧主任老李開始,陳凱歌一直都在表達自己對脫貧的看法。

當老李見到兩兄弟衣衫襤褸蓬頭垢面的時候,提出了要他們換一身乾淨衣服打理好頭髮的要求。兩兄弟理好發,然後把衣服反著穿,表面上確實顯得整潔了不少,可實際上衣服還是很邋遢,於是有了帶貧困兄弟回家管吃管穿的劇情。

這個鏡頭表達了陳凱歌對脫貧的看法,管吃管穿真的有用嗎?答案顯而易見,形象上的轉變不等同於內心的轉變。老李對兩兄弟那麼好,還是被偷走了救命錢,還被質疑錢的來路不正。

脫貧最重要的是心理上的轉變

影片中面對扶小羊的貧困弟弟,老李說了一句話「你扶它立住,能扶多久」,這個鏡頭寓意深刻。想脫貧需要靠自己,靠他人幫助是不現實的,沒有誰能照顧你一輩子。外在的改變治標不治本,心理上的轉變才能真正脫貧。

神舟十一號成功著陸與脫貧的關聯

許多人對《白晝流星》加入神舟十一號著陸劇情看不懂,其實這是陳凱歌用電影表達自己對脫貧的答案。白晝和流星共存是美好的願景,但是隨著祖國的強大,已經能用科技力量製造出白晝流星的場景。結合之前的兩個觀點,陳凱歌覺得想脫貧必須先改變心理,要相信自己強大的祖國能帶領自己走向富裕,連白晝流星都能人為製造,脫貧的日子近在咫尺。

陳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難以評價,對比其他六個單元,《白晝流星》內涵寓意更深刻。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陳凱歌想表達的寓意又太過深奧難懂,以至於一部好作品被打上了爛片的標籤。

相關焦點

  • 解讀《我和我的祖國》之陳凱歌《白晝流星》
    其實陳凱歌這次真的很用心了,執導的《白晝流星》本應是七個單元中最具有深度的,但是在某些地方卻沒有處理好。七個故事中,只有《白晝流星》將故事定在了祖國偏遠地帶,其他六個故事全發生在大城市。一邊是航天英雄從太空歸來,一邊是貧窮少年從少管所出來。
  • 陳凱歌的白晝流星厲害在哪裡?
    今天,身邊好幾位朋友都在吐槽十一大片《我和我的祖國》中陳凱歌拍的《白晝流星》,把這位大導演貶的一無是處。 雖然政事堂不是影評人,也沒看過陳導的幾部片子,不過從電影院走出來後,還是想替這位理想主義的導演說兩句公道話。
  • 「影評」《白晝流星》何以在祖國中墊底?說說陳凱歌的超現實主義表達
    所以本文將只聚焦於這部短片,集中說說為什麼大家普遍給《白晝流星》差評,而我為什麼說這是陳凱歌的【超現實主義表達】。截止到10月7日,《我和我的祖國》票房已輕鬆突破22億人民幣,豆瓣評分也高達8.0分,但是其實如果去看一下具體的短評,會發現很多人都認為陳凱歌的《白晝流星》拍得最差。
  • 我們都誤會陳凱歌了,《白晝流星》你真的看懂了嗎?
    我看了一下網上的留言,最喜歡的片段形形色色,各種各樣,但是最不喜歡的大部分網友都選擇了陳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陳導作為《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的總導演,而他導的《白晝流星》又榮獲觀眾最不喜歡片段,自然導演本人也受到了很多非議。
  • 《白晝流星》看不懂?騎上駿馬追趕時代,陳凱歌的解讀太浪漫!
    不過,相對其他六個故事,大家比較公認的是陳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有點難懂。在這個小故事裡,陳凱歌的鏡頭依然非常華麗,雖然劉昊然和陳飛宇兩個英俊少年都塗上厚厚的黑粉來扮醜,可他們策馬揚鞭追逐「白晝流星」的畫面還是震撼了無數人。可是故事本身呢?
  • 《白晝流星》的失敗和陳凱歌的尷尬
    目前來看,陳凱歌的《白晝流星》是七部短片中評價最差的一部。當然,作為中國導演唯二最具有解讀意義的導演(另一位是姜文),已經有很多影評公眾號,對《白晝流星》進行了解讀,為陳凱歌進行了辯護,比如「幕味兒」公眾號的《陳凱歌真的老了嗎?》、「MOVIE木衛」公眾號的《關於陳凱歌,我有話要說》、「電影幕後故事」的《我為什麼喜歡<白晝流星>》。
  • 《白晝流星》:陳凱歌的少年志與英雄夢
    《白晝流星》單元由陳凱歌執導,講述見證了神州十一號著陸事件的流浪兄弟倆重新生活的故事。許多網友在觀影后都對七個故事做過排名,不少人覺得《白晝流星》拖了後腿,其實不然。純真坦然的少年信念早年看《無極》,不知所云,被網友戲稱「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
  • 白晝流星:陳飛宇三個高光時刻,導演陳凱歌有偏心嫌疑,父愛如山
    《我和我的祖國》由7個小故事按照時間線串聯在一起,一個故事只有30多分鐘,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樣的電影不好拍啊,由陳凱歌導演執導的《白晝流星》,由文牧野執導的《護航》爭議最大,普遍覺得最後面兩個故事不好看。
  • 陳凱歌《白晝流星》:依舊熱愛,依舊少年
    《白晝流星》構思精巧,應該分兩面來看:一面是見證了神舟十一號飛船成功著陸這一重大歷史瞬間,展現了氣勢恢宏的視聽格局。另一面是,聚焦兩個叛逆少年的轉變與成長,這深深地打動了每一個觀眾。為了真實還原神舟十一號著陸的重大歷史時刻。
  • 《白晝流星》經典還是敗筆?「時長」很關鍵,陳凱歌是一言難盡
    眾多大咖明星齊上陣,七位導演風格迥異,將自己的特色發揮的淋漓盡致,這不僅僅是獻給祖國的高光一刻,更是諸位導演大展才華,一決雌雄的「擂臺」。在《我和我的祖國》7個短片中,陳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被公認是最尷尬的一個。一方面片名取得與眾不同,初看時讓人一臉懵逼,滿頭的黑人問號,看完後恍然大悟原來講的是神舟十一號返回地球,但還是有些不明就裡。
  • 《白晝流星》口碑崩盤,陳凱歌成眾矢之的,可你真的看懂了嗎
    七個故事,口碑有好有壞,觀眾喜歡的也不同,而這七個故事中,目前來看口碑最差的,大概就是陳凱歌執導的《白晝流星》。也是因為《白晝流星》的口碑太差,導致陳凱歌成為眾矢之的。可是,這電影大家真的看懂了嗎?對此,我在另外一篇文章中,稍微提到了一些,但是沒有說得太具體。今天,就來和大家具體地聊一下《白晝流星》這個單元。
  • 陳凱歌新作出現跟《白晝流星》同樣的問題,郭敬明給差評
    《演員請就位》真的讓陳凱歌圈粉太多!溫文儒雅點評客觀,給演員指出表演問題但懂得循循善誘。陳凱歌在節目中就像一個表演教授,深得演員嘉賓的尊敬和喜愛。居然自己買下楊迪房子,然後讓薇薇慢慢還錢!而牛駿峰這樣做,是要搭上自己的店面的!
  • 陳凱歌的詩意,劉昊然陳飛宇的爛漫,《白晝流星》是那顆最亮的星
    而要論其中最具有浪漫情懷與人生詩意的故事,納蘭大概會首推陳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他們被世代的窮苦所打壓,完全不相信能夠憑藉自己的力量改變命運。直到他們遇見紮根於這片窮困土地上扶貧的寬厚長者、以及從天而降的航天英雄,原本茫然四顧而無方向的兄弟倆第一次有了人生的坐標——追隨著李叔的腳步,留在這片養育自己的土地之上完成精準脫貧的目標。
  • 二刷《我和我的祖國》,我才讀懂陳凱歌的「白晝流星」
    看完電影他發了一條微博,寫道:我們香港需要一個「李伯伯」!李伯伯正是《白晝流星》裡的扶貧幹部老李(田壯壯 飾)。這個故事有些網友覺得沒太懂,為什麼兩個失足青年看到神舟回歸之後就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呢。當其他六個導演都不約而同選擇用記敘文表達自己觀點的時候,唯獨陳凱歌選擇了寫詩。首先題材上,扶貧就比其他幾個故事要難拍,觀眾很難產生共鳴。其次,這個故事發生在中國的邊陲,觀眾對此感到陌生,代入故事不容易。為什麼陳凱歌要選一個硬骨頭來啃?
  • 陳凱歌的白晝與流星,第五代導演的高光與錯位
    有意思的是,在剛剛過去甚至餘溫未退的國慶檔,因擔任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總導演並親自操刀了其中一部短片《白晝流星》,陳凱歌被推上風口浪尖:喜歡的人稱《白晝流星》為當代電影的一首抒情詩,不喜歡的人卻直呼它邏輯上失控、脫離現實。
  • 陳凱歌新作出現跟《白晝流星》同樣的問題,郭敬明:失真,像小品
    《演員請就位》真的讓陳凱歌圈粉太多!溫文儒雅點評客觀,給演員指出表演問題但懂得循循善誘。陳凱歌在節目中就像一個表演教授,深得演員嘉賓的尊敬和喜愛。大師級別的陳凱歌,不僅懂得導戲更懂得表演,而且還會創作劇本。最新一期節目中賽制發生變化,陳凱歌跟李少紅組隊,為了迎戰趙薇郭敬明,陳凱歌力求拍出精品,所以連劇本都是自己寫的。
  • 陳凱歌自導《白晝流星》力捧兒子,陳飛宇卻反被爹「坑」?
    值得一提的是,由著名導演陳凱歌拍攝的《白晝流星》一段,不僅委任妻子陳紅作為製片人,同時還讓自己的兒子陳飛宇與劉昊然同臺搭戲,真可謂是「上陣父子兵」,一家子忙活得不可開交。當然陳凱歌的意圖也無可厚非,畢竟是親兒子,當爸的總想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為陳飛宇多提供一些機會。更何況陳飛宇今年才19歲,能讓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並不算多,可謂是初出茅廬,確實需要得到更多的角色,在良好的環境條件中去證明自己。
  • 《白晝流星》口碑兩極化,是陳凱歌徒有虛名,還是觀眾自以為是
    《白晝流星》口碑兩極化,是陳凱歌徒有虛名,還是觀眾自以為是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播出之後獲得了極高的讚譽,之中的七個故事也都各自有人喜歡,有的人喜歡徐崢導演的《奪冠》,有的人喜歡管虎導演的《前夜》。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片段,自然,這些事情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不能強求。整部電影七個故事,基本都受到好評,但是只有一個故事卻口碑不一,喜歡它的非常喜歡,不喜歡它的認為它幾乎毀了這部電影,這就是由總導演陳凱歌導演的片段《白晝流星》。
  • 《白晝流星》成為「眾矢之的」,陳凱歌拍了一部口碑兩極的片子?
    《白晝流星》成為「眾矢之的」,為什麼又是陳凱歌拍了一部口碑兩極的片子?豆瓣網討論專區,《白晝流星》故事引起的爭議也是最大。「陳飛宇人設比劉昊然好、臺詞更多」「導演夾帶私貨捧兒子」「精準扶貧混搭航天事業邏輯不通」「不良少年醒悟得太突兀」……原本在播前讓觀眾期待值極高的《白晝流星》,在大眾口碑裡竟成了「拖後腿」的那一個。
  • 流水的喜歡,鐵打的《白晝流星》,陳凱歌導演總是被低估!
    咱們先來說說吐槽最多的《白晝流星》吧,陳凱歌的作品一向是抽象的浪漫的元素很多,人們卻更喜歡簡單明了的表達方式,這就導致信息傳遞效果不是很好。其實這七個片段不只是還原了祖國的七個值得銘記的瞬間,他也是七個故事,故事就會有寓意有精神。《白晝流星》以16年神舟一號飛船在內蒙古中部安全著陸事件為背景,講述了兩個不良少年遇到了「白晝流星」,從而幡然醒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