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的喜歡,鐵打的《白晝流星》,陳凱歌導演總是被低估!

2020-11-29 菁菁四處觀察

原創|流水的喜歡,鐵打的《白晝流星》,陳凱歌導演總是被低估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國慶七天假已經結束了,大家也都回到了公司或者學校,那麼同學同事們湊在一起一定會討論這幾天的愜意時光,而在討論話題中,一定有《我和我的祖國》。今年是新中國70周年,加上三部國慶主旋律電影的渲染,這個國慶好像更有味道。

《我和我的祖國》上映九天票房已突破20億,可以說是電影中的一匹黑馬,也是大家這兩天討論最多的話題。而圍繞著這部電影討論最多的就是七個片段的各種排名,每個人對一個片段都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出現了各種褒貶不一的評價。而小編看了網上大部分的留言,最喜歡的各種各樣《奪冠》《北京你好》《相遇》《前夜》《護航》《回歸》都有,而最不喜歡的大部分是《白晝流星》。

小編看了這樣的評價也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不得不說七位導演的風格差異太明顯了,這些老戲骨、小戲骨、青年演員也都非常棒,而這部國慶主旋律真是太可了!咱們先來說說吐槽最多的《白晝流星》吧,陳凱歌的作品一向是抽象的浪漫的元素很多,人們卻更喜歡簡單明了的表達方式,這就導致信息傳遞效果不是很好。

其實這七個片段不只是還原了祖國的七個值得銘記的瞬間,他也是七個故事,故事就會有寓意有精神。《白晝流星》以16年神舟一號飛船在內蒙古中部安全著陸事件為背景,講述了兩個不良少年遇到了「白晝流星」,從而幡然醒悟的故事。影片一開始,兩個衣衫襤褸的少年從少管所出來,短短幾年的時間,外面的世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條通往遠方的馬路橫空出世。

這就是祖國的飛速發展,以兩個從少管所帶過幾年的少年角度來宏觀地看祖國對偏遠地區的支持。小編曾經去過新疆北部的一個小鎮上,那裡的、醫院、學校、馬路甚至是居民自己住的房子都是國家給建起來的,一系列的人口引進產業引進的政策非常好,當地的居民對待外地人也非常地熱情。

國家可以把各種設施建好、政策設定好,給偏遠地區一個發展的基礎,而深入的發展,更具體的工作就需要一些扶貧工作者了。故事中的李叔就是一名扶貧工作者,他所做的就是從思想上讓人們富起來,兩個少年就是被「扶」者的代表。在李叔讓他們剪指甲的時候,他們甚至是用的菜刀,這種原始化的生活方式,是物質上的匱乏同時也是精神上的缺失。李叔把兩個少年帶到家裡,為兩個少年剃去長發換掉衣裳,教他們用剪指甲刀修剪指甲。而這些就像傳統意義上的扶貧,經過這些事情後,少年還是偷了李叔救命的錢,吃好喝好拿著錢就想跑。這不是農夫與蛇的故事,李叔心裡也很清楚,他們缺失的是一種精神,因此在警察來的時候李叔還是為兩位少年辯駁。

影片中少年扶著李叔家剛生下來的小羊羔,李叔的一句話點醒了小編「你扶它立住,能扶多久啊」,真正的扶貧就是從精神上讓人站起來,不是給一盤餃子讓他吃飽那麼簡單的事情。我們坐在高大的寫字樓裡,穿梭在人來人往的地鐵上,而他們還需要一盤餃子,需要一個剪指甲刀,需要看到這個世界的光芒,看到未來的希望。

最讓人吐槽的畫面就是兩個少年騎著馬和越野車直升機一起追逐神舟十一號飛船落地的畫面,如果按照邏輯來說,這是很難實現的事情。陳凱歌用浪漫的表現手法讓理想和現實出現在同一畫面內,兩個少年騎著馬奔馳在一望無垠的戈壁上,追逐著屬於他們自己的白晝流星。親眼看到如此震撼的景象,加之前一晚上李叔對兩位少年的「救贖」,這對他們的心靈是一種洗滌。這畫面絢爛的可以當桌面壁紙了,可是大家好像並不買帳,不得不承認紀實的東西表達得比較直白,而這種抽象的表達經過時間的沉澱後會非常耐人尋味。

與《白晝流星》評價完全相反的《北京你好》備受好評,小編也折服於葛優的演技之下,不愧是國家一級演員。到了張北京和四川男孩被抓進警局,前一秒張北京玩輪椅的場景還讓小編捧腹大笑,直到小男孩說出來他的父親已經去世了,小編收住了笑容,當小男孩平靜的描述出自己來北京只是想摸一摸父親生前修的欄杆,小編一下子哭了出來。

相信很多網友都對那一年都有深刻的印象,那一年,不止有人們期待已久的北京奧運會,還有突如其來的汶川大地震。人們對於沒有親眼目睹,沒有親身參與的事情總是沒有一個抽象的概念,所以相比於神舟十一號飛船返航事件,這個片段就很真實。加之這個片段詼諧幽默的敘事方式,和其中摻雜著真實的父子關係,備受大家的好評。

這部影片的整體基調就是大事件下的小人物,兩個普通的少年和萬眾矚目的太空人也可以發生碰撞,對於太空人來說他們可能是匆匆而過的一面之緣,而對於兩個少年來說那是值得永生銘記的時刻。這部電影的其他片段也都是如此,這些祖國大事記對於中華五千年歷史長河來說,可能只是一個發展進步的歷程,可是對於每一個經歷過這些大事件的人們來說,那是可以影響一生的事情。

本文原創,未經作者允許,嚴禁一切行為的抄襲和轉載

相關焦點

  • 陳凱歌的白晝與流星,第五代導演的高光與錯位
    有意思的是,在剛剛過去甚至餘溫未退的國慶檔,因擔任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總導演並親自操刀了其中一部短片《白晝流星》,陳凱歌被推上風口浪尖:喜歡的人稱《白晝流星》為當代電影的一首抒情詩,不喜歡的人卻直呼它邏輯上失控、脫離現實。
  • 《白晝流星》的失敗和陳凱歌的尷尬
    《我和我的祖國》作為一部由七位導演執導的七部短片的合集,必然會被人拿來進行比較。目前來看,陳凱歌的《白晝流星》是七部短片中評價最差的一部。當然,作為中國導演唯二最具有解讀意義的導演(另一位是姜文),已經有很多影評公眾號,對《白晝流星》進行了解讀,為陳凱歌進行了辯護,比如「幕味兒」公眾號的《陳凱歌真的老了嗎?》
  • 好導演什麼標準?《白晝流星》我們真的誤會陳凱歌了
    而國慶檔《我和我的祖國》裡的小章節《白晝流星》,被大多數人認為是陳凱歌有史以來最差的一部,一舉有趕超《無極》的態勢!《我和我的祖國》裡面章節很多,在我看來故事最出彩的當屬《前夜》那一段;真實事件改編,以開國大典上升國旗著眼,描寫幕後人員的默默奉獻,說實話這段歷史對於九零猴來講,特別新奇。
  • 陳凱歌《白晝流星》:深情款款,氣勢磅礴
    在這次不一樣的主旋律創作中,每位導演都在故事中或多或少地展露出了個人特色或極具辨識度的特點,除《前夜》、《奪冠》、《北京你好》外,由陳凱歌執導的《白晝流星》也是我最喜歡的故事之一,本片無論是影像質感,場面調度,還是對主題的巧妙契合,在全片中都是拔尖的,在文本性層面甚至是最深邃、最豐富的一部。
  • 《白晝流星》:陳凱歌的少年志與英雄夢
    其中,《我和我的祖國》由七位導演聯合創作,講述新時代的七段故事。《白晝流星》單元由陳凱歌執導,講述見證了神州十一號著陸事件的流浪兄弟倆重新生活的故事。許多網友在觀影后都對七個故事做過排名,不少人覺得《白晝流星》拖了後腿,其實不然。
  • 陳凱歌的白晝流星厲害在哪裡?
    今天,身邊好幾位朋友都在吐槽十一大片《我和我的祖國》中陳凱歌拍的《白晝流星》,把這位大導演貶的一無是處。 雖然政事堂不是影評人,也沒看過陳導的幾部片子,不過從電影院走出來後,還是想替這位理想主義的導演說兩句公道話。
  • 陳凱歌《白晝流星》:依舊熱愛,依舊少年
    祖國七十華誕,《我和我的祖國》集合七位導演,共敘七彩華章。但作為一部電影,要有一脈相承的氣質和一以貫之的主題,才能顯得分而不斷,散而不亂。總導演陳凱歌,便是這其中把控大局的人。在七位導演中論資排輩,陳凱歌做總導演實至名歸,他是國內第五代導演的靈魂人物,也是享譽國際的電影大師。在《我和我的祖國》中,陳凱歌執導了全片的靈魂部分《白晝流星》。
  • 《白晝流星》口碑兩極化,是陳凱歌徒有虛名,還是觀眾自以為是
    《白晝流星》口碑兩極化,是陳凱歌徒有虛名,還是觀眾自以為是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播出之後獲得了極高的讚譽,之中的七個故事也都各自有人喜歡,有的人喜歡徐崢導演的《奪冠》,有的人喜歡管虎導演的《前夜》。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片段,自然,這些事情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不能強求。整部電影七個故事,基本都受到好評,但是只有一個故事卻口碑不一,喜歡它的非常喜歡,不喜歡它的認為它幾乎毀了這部電影,這就是由總導演陳凱歌導演的片段《白晝流星》。
  • 陳凱歌《白晝流星》堪稱最佳,劉昊然陳飛宇演技巔峰,語意豐富
    文/馬慶雲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十一檔期熱映,七位導演的七部電影作品引發影迷熱議。不少影迷更是為七部作品的質量進行各自觀影感受之後的排名。陳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在影迷的排名當中,有「兩極分化」的意思。喜歡的,認為這部作品當屬第一。
  • 流水的第一名,鐵打的白晝流星——觀看《我和我的祖國》有感!
    七個故事,有六個故事拍得非常成功,僅《白晝流星》讓觀眾失望。網絡有言「流水的第一名,鐵打的白晝流星」,意思是七個故事,六個故事不分伯仲,皆可放在第一名,唯有《白晝流星》百分之百是倒數第一名。其原因除去劇本作者駕馭題材的能力外,主要問題是寫獻禮片的「高大全」思維未改,不知道人民群眾真正地想看什麼,心中喜愛什麼。儘管瑕不掩瑜,對比之下可以看出中國在拍攝獻禮片類的電影進程中的屐痕與發展。
  • 白晝流星:陳飛宇三個高光時刻,導演陳凱歌有偏心嫌疑,父愛如山
    《我和我的祖國》由7個小故事按照時間線串聯在一起,一個故事只有30多分鐘,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樣的電影不好拍啊,由陳凱歌導演執導的《白晝流星》,由文牧野執導的《護航》爭議最大,普遍覺得最後面兩個故事不好看。
  • 陳凱歌導演《白晝流星》,張藝謀導演國慶晚會,馮小剛去哪兒了?
    《我和我的祖國》由陳凱歌做總導演,並且單獨導演了其中的《白晝流星》篇章。《白晝流星》這個短片的爭議最大,有彈有贊。另一位著名導演張藝謀也沒有閒著,導演了令人驚嘆的國慶晚會。歷來這種大場面,也就只有張藝謀能hold得住。因此,張藝謀也有「國師」的稱號。
  • 《白晝流星》成為「眾矢之的」,陳凱歌拍了一部口碑兩極的片子?
    《白晝流星》成為「眾矢之的」,為什麼又是陳凱歌拍了一部口碑兩極的片子?如今《我和我的祖國》七個故事同題競賽,偏偏又是《白晝流星》被評為「最差一環」,令很多觀眾更加不解——怎麼陳凱歌又拍了一部口碑兩極的影片?
  • 談談陳凱歌我和我的祖國之白晝流星
    這部影片是是由七個小故事組成的,包括講述新中國成立第一次升旗的《前夜》、第一顆原子彈引爆成功的《相遇》、女排第一次奪冠的《奪冠》、香港回歸交接儀式的《回歸》、第一次舉辦奧運會的《北京你好》、神舟十一號返回艙著陸的《白晝流星》,以及15年空軍閱兵的《護航》,這幾個單元的導演、管虎、張一白、徐崢、薛曉路、寧浩、陳凱歌、文牧野,哪一個都有響噹噹的名號,而總導演陳凱歌作為其中的元老級人物,作品更是受人期待,
  • 拍《白晝流星》的陳凱歌有多任性
    但陳凱歌就是沒有辦法從這副桎梏中解脫出來。到最新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國》,還有人拿《霸王別姬》戳他心窩子。享盡最高榮譽的《霸王別姬》成了陳凱歌的原罪。不過這次,還不光是《霸王別姬》那點事。尷尬局面在,陳凱歌是電影總導演,七位導演裡,金棕櫚獎導演無疑是C位。可打開豆瓣熱評,大量打四五星的觀眾評價,「竟然超出預期,竟然陳凱歌最差」。
  • 陳凱歌直面爭議,十二字總結《白晝流星》,會繼續創作電影
    ,難免會被觀眾比較,電影上映後,爭議最大的是總導演陳凱歌,以及他導演的單元《白晝流星》,甚至有不少網友直接批評《白晝流星》最差,也有扶貧幹部寫長文批評作品離現實太遠等等。而陳凱歌對《我和我的祖國》(下文簡稱《祖國》)以及《白晝流星》的解讀,其實就是最好的回應。下面來看一下陳凱歌對電影的解讀。
  • 《祖國》裡《白晝流星》好在哪?陳凱歌拍出了溫暖和善良
    但是,看電影是很個人的事情,觀眾會基於自己的喜好、生活經歷等因素來評價電影的好壞,不考慮時長,七個單元每一個都是一部電影,其中我看之前最期待、看之後最喜歡的是陳凱歌的《白晝流星》。期待源自我對陳凱歌作品的喜歡以及對他的信任。
  • 陳凱歌《白晝流星》寓意,心理上需要轉變,脫貧得靠自己
    《我和我的祖國》票房口碑雙豐收,除了陳凱歌其他六位導演都獲得了高度讚揚。按理來說陳凱歌作為總導演,又有多年的大片執導經驗,他拍出來的《白晝流星》在七個單元排到前三不是問題。可事實卻是如此殘酷,《白晝流星》成了墊底的存在,還被許多人吐槽看不懂。
  • 《白晝流星》爛透了?那是因為你不懂,陳凱歌的浪漫
    《白晝流星》爛透了?那是因為你不懂,陳凱歌的浪漫。七位導演,七部短篇集,同樣的命題作文,難免不會被人暗中排序,比拼才華與人氣。作為總導演陳凱歌的短片《白晝流星》,沒想到卻是最被詬病的一個。有人說他江郎才盡,有人說沒看懂故事,有人說導演太老了不了解年輕人的觀影口味,還有人說這是個啥完全睡過去了;這樣的結果倒是出人意料。就像王菲獻唱的開場曲一般,明明充滿期待,等揭開面紗,竟覺得大失所望。
  • 陳凱歌的《白晝流星》你真看懂了嗎?史航怒斥:有人只能白日見鬼
    其中,總導演陳凱歌的《白晝流星》題目最為詩意和抓人眼球,講的是,神舟十一號著陸返鄉時,白晝看到了流星後,不良少年劉昊然和陳飛宇的成長和涅盤。這原本是七個故事中,觀眾期待值很高的一個。然而,點映反饋很多人把它排在了最後,就目前觀眾口碑來看,大家口耳相傳的最好的故事,也幾乎看不到這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