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即將過去,今年國產電影的最大勝利是在主旋律電影上的成功探索。電影市場上出現了《紅海行動》《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等佳作。其中,《我和我的祖國》由七位導演聯合創作,講述新時代的七段故事。
《白晝流星》單元由陳凱歌執導,講述見證了神州十一號著陸事件的流浪兄弟倆重新生活的故事。許多網友在觀影后都對七個故事做過排名,不少人覺得《白晝流星》拖了後腿,其實不然。
純真坦然的少年信念
早年看《無極》,不知所云,被網友戲稱「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到了《白晝流星》這裡,陳導再次讓觀眾抓耳撓腮,流浪兄弟跟神舟著陸有啥關聯?看到「白晝流星」就能獲得幸福,這都什麼年代了,還這麼天真?

連孩子都天真不了,我們的生活得多鬱悶?
少年相信「白晝流星」的故事,就像小時候你相信童話一樣。有一天,你會覺得它不真實,但相信的時候它就是真實的。「少年不識愁滋味」,我們在自以為的「真實」裡活得太久了,其實是把純真丟了。
現代人總會感慨一句「那時年少」,陳凱歌在電影裡也許一直年少。《妖貓傳》裡白龍和丹龍的出現,讓整個極樂之宴不再只有奢華,更多了一種純粹的美。

《白晝流星》裡,沃德樂和哈扎布兄弟的轉變,也讓神舟著陸的歷史事件增添了少年信念的意味。少年們自此相信,自己不再是被命運拋棄的人,坦然承認錯誤,相信自己能夠獲得幸福。
理想的平民英雄夢
很多人看到《白晝流星》裡的老李,都覺得這老頭太傻,這年頭還有這麼不計回報的好人?偏偏陳凱歌就喜歡寫這樣的人,因為這個時代需要「平民英雄」。

陳凱歌在綜藝《演員請就位》裡也寫了平民英雄。牛駿峰的表演片段《我想有個家》中,就飾演一位理想主義的賣房中介。他想讓房子變成溫暖的家,而不只是冷冰冰的賺錢工具,這樣賣房子當然賣不去。

我們都知道,工作沒有業績人就沒有生活。可是,我們真的不希望生活裡有這樣的人嗎?
老李也一樣,他不指望兄弟倆能有多大出息,但希望他倆能從心底看得起他們自己。「精神扶貧」才是老李最大的理想。
我們不一定需要「鋼鐵俠」和「蜘蛛俠」,有個街道模範足矣。平民英雄,才是我們最需要的。
爭議中的率性導演
陳凱歌從拍《無極》開始,大眾的批評就不絕於耳。後來的《梅蘭芳》終於贏回些許口碑,《趙氏孤兒》的劇情又爭議不斷。
從2012年的《搜索》到2015年的《道士下山》,對於陳凱歌這位「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大家是越來越看不懂了。
陳凱歌沒實力嗎?《霸王別姬》至今都是中國電影的標杆作品之一,是藝術與商業都大獲成功的典例。可《無極》的劇情空洞、《道士下山》的文化價值觀被聲討,這些都讓新一代年輕人漸漸疏離這位曾經的「大導演」。

終於,在《妖貓傳》上映後,陳凱歌對「美」的表達重新籠絡了年輕人的心,但這可不是陳凱歌的目的。陳導現如今的創作早已不在乎大眾看法,選演員也好,編劇本也罷,能表達自己的心意想法最重要。
總有人說,陳導活在烏託邦裡。可烏託邦裡的故事,你真的不愛聽嗎?
這是一個關注城市青年人生活娛樂的怪奇物娛號。青年人每天都有許多奇奇怪怪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