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晝流星》:陳凱歌的少年志與英雄夢

2020-11-29 城市青年的怪奇物娛

2019即將過去,今年國產電影的最大勝利是在主旋律電影上的成功探索。電影市場上出現了《紅海行動》《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等佳作。其中,《我和我的祖國》由七位導演聯合創作,講述新時代的七段故事。

《白晝流星》單元由陳凱歌執導,講述見證了神州十一號著陸事件的流浪兄弟倆重新生活的故事。許多網友在觀影后都對七個故事做過排名,不少人覺得《白晝流星》拖了後腿,其實不然。

純真坦然的少年信念

早年看《無極》,不知所云,被網友戲稱「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到了《白晝流星》這裡,陳導再次讓觀眾抓耳撓腮,流浪兄弟跟神舟著陸有啥關聯?看到「白晝流星」就能獲得幸福,這都什麼年代了,還這麼天真?

劉昊然 飾 沃德樂

連孩子都天真不了,我們的生活得多鬱悶?

少年相信「白晝流星」的故事,就像小時候你相信童話一樣。有一天,你會覺得它不真實,但相信的時候它就是真實的。「少年不識愁滋味」,我們在自以為的「真實」裡活得太久了,其實是把純真丟了。

現代人總會感慨一句「那時年少」,陳凱歌在電影裡也許一直年少。《妖貓傳》裡白龍和丹龍的出現,讓整個極樂之宴不再只有奢華,更多了一種純粹的美。

白龍和丹龍

《白晝流星》裡,沃德樂和哈扎布兄弟的轉變,也讓神舟著陸的歷史事件增添了少年信念的意味。少年們自此相信,自己不再是被命運拋棄的人,坦然承認錯誤,相信自己能夠獲得幸福。

理想的平民英雄夢

很多人看到《白晝流星》裡的老李,都覺得這老頭太傻,這年頭還有這麼不計回報的好人?偏偏陳凱歌就喜歡寫這樣的人,因為這個時代需要「平民英雄」。

田壯壯 飾 老李

陳凱歌在綜藝《演員請就位》裡也寫了平民英雄。牛駿峰的表演片段《我想有個家》中,就飾演一位理想主義的賣房中介。他想讓房子變成溫暖的家,而不只是冷冰冰的賺錢工具,這樣賣房子當然賣不去。

牛俊峰

我們都知道,工作沒有業績人就沒有生活。可是,我們真的不希望生活裡有這樣的人嗎?

老李也一樣,他不指望兄弟倆能有多大出息,但希望他倆能從心底看得起他們自己。「精神扶貧」才是老李最大的理想。

我們不一定需要「鋼鐵俠」和「蜘蛛俠」,有個街道模範足矣。平民英雄,才是我們最需要的。

爭議中的率性導演

陳凱歌從拍《無極》開始,大眾的批評就不絕於耳。後來的《梅蘭芳》終於贏回些許口碑,《趙氏孤兒》的劇情又爭議不斷。

從2012年的《搜索》到2015年的《道士下山》,對於陳凱歌這位「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大家是越來越看不懂了。

陳凱歌沒實力嗎?《霸王別姬》至今都是中國電影的標杆作品之一,是藝術與商業都大獲成功的典例。可《無極》的劇情空洞、《道士下山》的文化價值觀被聲討,這些都讓新一代年輕人漸漸疏離這位曾經的「大導演」。

《妖貓傳》劇照

終於,在《妖貓傳》上映後,陳凱歌對「美」的表達重新籠絡了年輕人的心,但這可不是陳凱歌的目的。陳導現如今的創作早已不在乎大眾看法,選演員也好,編劇本也罷,能表達自己的心意想法最重要。

總有人說,陳導活在烏託邦裡。可烏託邦裡的故事,你真的不愛聽嗎?

這是一個關注城市青年人生活娛樂的怪奇物娛號。青年人每天都有許多奇奇怪怪的想法。

相關焦點

  • 陳凱歌《白晝流星》:依舊熱愛,依舊少年
    總導演陳凱歌,便是這其中把控大局的人。在七位導演中論資排輩,陳凱歌做總導演實至名歸,他是國內第五代導演的靈魂人物,也是享譽國際的電影大師。在《我和我的祖國》中,陳凱歌執導了全片的靈魂部分《白晝流星》。「人」是田壯壯和一對兄弟,他們也是無數扶貧幹部和貧困少年的縮影,少年們被改變的不只有生存狀態,更有精神狀態。《白晝流星》構思精巧,應該分兩面來看:一面是見證了神舟十一號飛船成功著陸這一重大歷史瞬間,展現了氣勢恢宏的視聽格局。
  • 《白晝流星》的失敗和陳凱歌的尷尬
    目前來看,陳凱歌的《白晝流星》是七部短片中評價最差的一部。當然,作為中國導演唯二最具有解讀意義的導演(另一位是姜文),已經有很多影評公眾號,對《白晝流星》進行了解讀,為陳凱歌進行了辯護,比如「幕味兒」公眾號的《陳凱歌真的老了嗎?》、「MOVIE木衛」公眾號的《關於陳凱歌,我有話要說》、「電影幕後故事」的《我為什麼喜歡<白晝流星>》。
  • 陳凱歌的白晝流星厲害在哪裡?
    今天,身邊好幾位朋友都在吐槽十一大片《我和我的祖國》中陳凱歌拍的《白晝流星》,把這位大導演貶的一無是處。 雖然政事堂不是影評人,也沒看過陳導的幾部片子,不過從電影院走出來後,還是想替這位理想主義的導演說兩句公道話。
  • 《白晝流星》爛透了?那是因為你不懂,陳凱歌的浪漫
    《白晝流星》爛透了?那是因為你不懂,陳凱歌的浪漫。作為總導演陳凱歌的短片《白晝流星》,沒想到卻是最被詬病的一個。有人說他江郎才盡,有人說沒看懂故事,有人說導演太老了不了解年輕人的觀影口味,還有人說這是個啥完全睡過去了;這樣的結果倒是出人意料。就像王菲獻唱的開場曲一般,明明充滿期待,等揭開面紗,竟覺得大失所望。可好電影像酒,進嘴辛辣細品濃醇。
  • 陳凱歌《白晝流星》:深情款款,氣勢磅礴
    在這次不一樣的主旋律創作中,每位導演都在故事中或多或少地展露出了個人特色或極具辨識度的特點,除《前夜》、《奪冠》、《北京你好》外,由陳凱歌執導的《白晝流星》也是我最喜歡的故事之一,本片無論是影像質感,場面調度,還是對主題的巧妙契合,在全片中都是拔尖的,在文本性層面甚至是最深邃、最豐富的一部。
  • 陳凱歌的白晝與流星,第五代導演的高光與錯位
    有意思的是,在剛剛過去甚至餘溫未退的國慶檔,因擔任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總導演並親自操刀了其中一部短片《白晝流星》,陳凱歌被推上風口浪尖:喜歡的人稱《白晝流星》為當代電影的一首抒情詩,不喜歡的人卻直呼它邏輯上失控、脫離現實。
  • 我和我的祖國:陳凱歌執導概念大片《白晝流星》,田壯壯全場最佳
    在《我和我的祖國》7個篇章中,由陳凱歌執導,劉昊然、陳飛宇、田壯壯主演的《白晝流星》將精準扶貧與2016年神州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相關聯,呈現出了最為疏離並極具概念性的意識流大片,也因此成為觀眾爭議較多的一個篇章。
  • 陳凱歌,對不起,你的《白晝流星》我看不懂
    而《白晝流星》的視角是從兩個少年的角度,硬生生地將太空人著陸,兩個少年抬太空人等情節加入了其中,顯得有些不倫不類。這兩個少年只是單純的看到了太空人落地的景象,並沒有參與其中。雖然也是生活中的小人物,但是並非貢獻自己力量的參與者。似乎很難引起大家的共鳴吧。
  • 《白晝流星》口碑兩極化,是陳凱歌徒有虛名,還是觀眾自以為是
    《白晝流星》口碑兩極化,是陳凱歌徒有虛名,還是觀眾自以為是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播出之後獲得了極高的讚譽,之中的七個故事也都各自有人喜歡,有的人喜歡徐崢導演的《奪冠》,有的人喜歡管虎導演的《前夜》。整部電影七個故事,基本都受到好評,但是只有一個故事卻口碑不一,喜歡它的非常喜歡,不喜歡它的認為它幾乎毀了這部電影,這就是由總導演陳凱歌導演的片段《白晝流星》。
  • 《白晝流星》成為「眾矢之的」,陳凱歌拍了一部口碑兩極的片子?
    《白晝流星》成為「眾矢之的」,為什麼又是陳凱歌拍了一部口碑兩極的片子?如今《我和我的祖國》七個故事同題競賽,偏偏又是《白晝流星》被評為「最差一環」,令很多觀眾更加不解——怎麼陳凱歌又拍了一部口碑兩極的影片?
  • 《我和我的祖國》你看不懂陳凱歌的《白晝流星》?這篇文章告訴你
    但好多人表示,陳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好差,不知道在講什麼。今天,阿喜發現帶領大家一起來探討陳凱歌《白晝流星》的內涵。首先,你可以表示劇情上你可能沒能一下子看懂,因為其他幾個篇章一件事平鋪直敘,容易理解,但《白晝流星》確實比較晦澀。
  • 陳凱歌《白晝流星》堪稱最佳,劉昊然陳飛宇演技巔峰,語意豐富
    陳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在影迷的排名當中,有「兩極分化」的意思。喜歡的,認為這部作品當屬第一。不喜歡的,則把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放在第七位置。個人而言,我更願意將《白晝流星》這個作品放在七個作品當中的第一位置。其它幾個作品在「語意豐富」這個層面上,與陳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還是略有差距的。其它六個作品,通過一個巧妙的角度,想要表達的主題也非常明確。
  • 陳凱歌的《白晝流星》,七個最差?劉Sir的點評很到位
    在七位導演中,陳凱歌是比較受爭議的一個了。很多觀眾甚至說,他的《白晝流星》是七個故事中最差的一個,而陳凱歌用兒子陳飛宇更是電影的一大敗筆。對於沃德樂兄弟倆去抬景海鵬的部分,的確很超現實。在現實的情況下,別說讓沃德樂兄弟去抬航天員了,就是像沃德樂他們那樣騎馬追迎接他們的車隊,估計都不可能!
  • 《白晝流星》經典還是敗筆?「時長」很關鍵,陳凱歌是一言難盡
    在《我和我的祖國》7個短片中,陳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被公認是最尷尬的一個。一方面片名取得與眾不同,初看時讓人一臉懵逼,滿頭的黑人問號,看完後恍然大悟原來講的是神舟十一號返回地球,但還是有些不明就裡。特別是在陳凱歌的短片作品前面,其他作品都是很「頂」的。
  • 《祖國》裡《白晝流星》好在哪?陳凱歌拍出了溫暖和善良
    但是,看電影是很個人的事情,觀眾會基於自己的喜好、生活經歷等因素來評價電影的好壞,不考慮時長,七個單元每一個都是一部電影,其中我看之前最期待、看之後最喜歡的是陳凱歌的《白晝流星》。期待源自我對陳凱歌作品的喜歡以及對他的信任。
  • 解讀《我和我的祖國》之陳凱歌《白晝流星》
    《我和我的祖國》七個單元,很多觀眾都表示,《白晝流星》沒看懂、或似懂非懂,給人很懵的感覺,不知道具體在表達什麼,進而被評判為七個故事中最差的一個。其實陳凱歌這次真的很用心了,執導的《白晝流星》本應是七個單元中最具有深度的,但是在某些地方卻沒有處理好。七個故事中,只有《白晝流星》將故事定在了祖國偏遠地帶,其他六個故事全發生在大城市。一邊是航天英雄從太空歸來,一邊是貧窮少年從少管所出來。
  • 二刷《我和我的祖國》,我才讀懂陳凱歌的「白晝流星」
    此去經年,如今拍《白晝流星》,依然延續著陳凱歌的土地情懷。你可以吐槽《白晝流星》劇情的硬傷,但你無法否定陳凱歌的拍攝技法。單是策馬揚沙那一幕,就足夠彰顯大師風範。長河落日,茫茫孤城,踏馬西去,瀟瀟黃土。
  • 《白晝流星》: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面對愛國這樣如此主旋律的龐大主題,總導演陳凱歌偏偏精雕細琢,通過選取七個發生在平凡人物身上的動人故事,極大地激發了觀眾內心的強烈歸屬感和深切愛國情:「我的祖國和我,就是這樣息息相關,就是這樣一刻也不能分割。」
  • 為什麼陳凱歌執導的《白晝流星》口碑這麼差?到底差在了哪裡?
    雖然沒有觀眾最不喜歡的單元投票,但就目前的口碑來看,陳凱歌執導的《白晝流星》當選最差絕對當仁不讓。《白晝流星》主要講述2016年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的故事。按照短片內容,陳導是想要表現出那種追趕流星,追趕時代的荒涼戈壁灘上的希望之感,用現實主義的表達,達到高於現實主義的目的。老李有段臺詞意思大概是這樣:只要在白天看到流星,那麼未來就會有希望,就不會再貧窮。指的就是短片標題「白晝流星」。
  • 我們都誤會陳凱歌了,《白晝流星》你真的看懂了嗎?
    我看了一下網上的留言,最喜歡的片段形形色色,各種各樣,但是最不喜歡的大部分網友都選擇了陳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陳導作為《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的總導演,而他導的《白晝流星》又榮獲觀眾最不喜歡片段,自然導演本人也受到了很多非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