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看的神舟十一號航天員出艙畫面來了!

2021-01-12 人民網

  11月18日13時許,直升機起飛搜尋。

  歸來,平安!

  ——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影像記

  ■本報記者 李三紅 朱金平 鄒維榮 通訊員 王泗江 楊亞洲 攝影報導

  11月18日,初冬的內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碧空如洗。這塊在蒙古語中意為「平安」的土地,正敞開懷抱,等待執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歸來。他們已在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組合體內駐留了30天時間,一直牽繫著全國人民的心。

  13時許,空中搜救分隊直升機開始緩緩離地上升,緊接著,第一批搜索直升機也相繼騰空而起,轟鳴著向遠處飛去。

  13時20分,從直升機前部參試人員手中傳來一張寫有「到達待命空域」字樣的小紙條。飛船返回艙即將著陸!此刻,我們集中所有精力,手中的相機鏡頭始終緊抵著舷窗不停地搜尋。

  13時43分,直升機上的定向儀收到返回艙信標機傳來的信號。

  「快看!快看!」機艙裡不知是誰最先發現飛船返回艙,忍不住歡呼起來。

  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從太空回到地球家園。

  這個時刻,他們完成了生平走得最遠的一次旅程,創造了中國航天員太空駐留時間的新紀錄。

  此刻,從高空俯瞰,只見返回艙呈傾倒狀態,距它不遠的地方,靜臥著一個巨大的紅白條紋的降落傘,像一朵美麗的蓮花,綻放在遼闊的草原上。

  很快,8架直升機相繼降落在著陸點附近,搜救人員第一時間奔向返回艙。

  「歡迎你們回到祖國大地!」被譽為「神舟開艙手」的搜救隊員李濤在返回艙旁向兩位航天員送上了第一聲問候,著陸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艙門打開後,航天員救生系統技術組組長吳元亮最先進入艙內。他對兩位航天員進行了初步生理狀況檢查,詢問他們的感覺和身體情況。吳元亮向指揮長報告:航天員健康狀況良好,可以出艙。

  隨後,身著白色太空衣的景海鵬、陳冬從返回艙中依次出艙。他們面帶微笑,向大家揮手致意。

  這個時刻,永遠定格,載入史冊。

  (《解放軍報》2016年11月21日 05版)

來源:

解放軍報

  2016年11月21日08:34

相關焦點

  •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出艙瞬間畫面曝光
    視頻:實拍神舟11號兩名航天員出艙 招手示意狀態非常好,時長約3分25秒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身體狀態良好,順利出倉。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有關負責人表示,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
  •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回家啦!
    ……「神舟十一號,返回制動開始!」飛船推進艙噴出耀眼的火焰,開始減速,沿著預定的返回軌道直奔地球而來。此時,天鏈一號01星成功與直升機機載中繼終端建立通信鏈路,屏幕上出現搜救直升機起飛的畫面。13時17分,發動機關機,飛船進入返回軌道。「航天員身體狀況良好。」「神舟十一號報告飛船狀態正常。」
  •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是誰?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資料簡介(圖/視頻)
    經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瞄準10月17日7時30分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這是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今天在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透露的。【附:神舟十一號發射直播地址入口】  飛行乘組由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組成,景海鵬擔任指令長。
  • 「神舟七號」:航天員出艙在太空行走
    「神舟七號」:航天員出艙在太空行走  2008年9月25日,中國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七號」成功發射,三名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順利升空。  「神舟七號」飛船載有三名太空人分別為翟志剛(指令長)、劉伯明和景海鵬。「神舟七號」飛船候補梯隊航天員分別為陳全(指令長)、費俊龍、聶海勝。主要任務是實施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同時開展衛星伴飛、衛星數據中繼等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  27日,翟志剛身著中國研製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在身著俄羅斯「海鷹」艙外航天服的劉伯明的輔助下,進行了19分35秒的出艙活動。
  • 「神七」航天員出艙先揮舞國旗的經典畫面,其實源自一個錯誤警報
    翟志剛覺得自己的頭髮瞬間豎了起來,如果飛船著火,則意味著神舟七號乘組無法返回。頂住巨大壓力,神舟七號的航天員們迅速做出決策——景海鵬繼續操作飛船,劉伯明和翟志剛臨時調整實驗順序,先把五星紅旗帶出艙外。直播畫面顯示,劉伯明上身探出艙門,將國旗遞給翟志剛。
  •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資料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是誰?在今天早上我國的神舟十一號進行的升空,這是我國的航天領域的有一次突破。不少網友還不清楚本次的航天員是誰,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神舟十一號航天員的資料吧~  神舟十一號飛船是指中國於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的神舟載人飛船,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開展地球觀測和空間地球系統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空間技術和航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和試驗。神舟十一號由長徵二號FY11運載火箭發射。
  • 五星紅旗太空飄揚——神舟七號航天員太空出艙記
    歷史一刻定格在2008年9月27日,圍繞地球飛行了29圈的神舟七號飛船,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這一圈,中國航天員的身影首次進入茫茫太空,中國載人航天發展迎來一個新的歷史時刻    15時,我們走進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大廳。
  • 浙江硬核女航天工程師: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
    小時人物,給你奉上與眾不同的人物故事。在這裡,讀懂世相。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曦易欣在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的飛控現場。晚上6點,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易欣匆忙扒了兩口飯,趕回機房繼續加班。
  • 神舟十一號飛船撤離天宮二號 航天員踏上返回之旅
    截至目前,他們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已工作生活了30天,創造了中國航天員太空駐留時間的新紀錄。組合體分離前,航天員在地面科技人員的配合下,撤收了天宮二號艙內的有關試驗裝置和重要物品,放置到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中。離開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前,景海鵬、陳冬向地面科技人員和關心支持航天事業的人們表達了他們的感謝和敬意。
  • 追隨神舟飛船軌跡:神舟十一號邁入第四階段
    寫在前面  10月17日7時30分,一聲驚雷響徹戈壁,長徵二號F型火箭運載著神舟十一號飛船,掙脫大地的束縛,直衝天際。自此,神舟家族又多了一名新成員。  神舟三號  發射時間:2002年3月25日22時15分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運載火箭:長徵二號F  任務:神舟三號飛船是在模擬載人狀態下的第一次飛行試驗,正式啟用了航天員逃逸救生系統,一切都按照載人的標準來實施,是一次承上啟下的關鍵性試驗。
  •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與媒體記者見面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與媒體記者見面 (5/17) "← →"翻頁
  • 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
    中國網: 2016年11月17日12時41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實施分離,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踏上返回之旅。返回艙將帶著景海鵬、陳冬兩位航天員返回地球。已經進入我們祖國的上空了。2016-11-18 13:37:49中國網: 北京飛控中心是神舟十一號返回過程中的指揮樞紐。指揮大廳中,工作人員嚴陣以待,個個神情專注。曾執行神舟九號載人飛船任務的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也來到飛控中心。
  • 神舟十一號成功發射 臺媒竟稱:神舟系列多次造假 神七是水下拍攝
    【文/觀察者網 林西】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成功發射,我國載人航天再啟新程。此事也得到臺灣媒體關注。17日晚,三立新聞臺政論節目《54新觀點》也關注了神舟十一的發射,稱時隔三年,中國大陸再次進行載人航天發射,這次發射在大陸建造太空站上,扮演關鍵角色。
  •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我們擁有同一個航天夢
    16日上午,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與中外記者見面。本報記者 陳 斌攝孫 浩攝(人民視覺)  在即將出徵太空之際,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專門為本報題詞,寄語「探索浩瀚宇宙,探究科學與未來,我們擁有同一個航天夢。」並表達向廣大讀者的問候。
  •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進入天宮二號實驗艙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進入天宮二號實驗艙 (9/10) "← →"翻頁
  • 揭秘中國航天員20年:2008年神舟七號軌道艙曾響起火災警報
    20年間中國航天員六上太空,連戰連捷,不斷刷新進軍太空的中國高度。輝煌背後,卻離不開中國航天員20年的拼搏與堅守。   20年來從來都沒想過放棄!在高速旋轉的離心機中,常人只能承受3至4倍重力加速度,而航天員要承受8倍重力加速度。   聶海勝:8倍的重力加速度,就像你自身重量的8倍,在高速旋轉的時候,強大的過載衝擊力的作用下,我們的呼吸非常困難。   景海鵬:在旋轉過程當中,你的鼻涕眼淚,全給你甩出來了,臉都拉變形了,這項訓練,家人從來不會讓他們看。
  •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天舟一號,中國航天飛船都在這裡
    神舟三號在軌運行7天,各系統工作正常,運行狀態良好,完成了預定的全部科學實驗和探測任務,取得了圓滿成功。這次發射成功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要進展,為把中國的航天員送上太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時10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新型長徵二號F遙七火箭發射,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3名航天員搭乘神舟七號飛船進入太空,實現了航天員出艙活動和小衛星伴飛,成功完成了多項技術試驗,開啟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新篇章。
  • 太空新旅 築夢天宮——神舟十一號發射前瞻
    關於此次任務航天員的猜測,在今年的6月份,長徵七號首飛之前,我曾寫過一篇文章進行了簡單的分析,具體請看:神舟十一號航天員猜想 除了上次的分析,我還想再補充一點,那就是是否為了保險起見,同時再讓兩名已經有過出徵太空經驗的航天員執行此次任務,考慮到此次任務還需要與天宮二號對接,如果再附加一個條件的話,那就是讓有交會對接經驗的航天員再次上天,我們可以簡單劃定一個範圍,執行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
  •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來看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如何一路走來
    伴隨著神舟十一號返回艙於11月18日13時59分成功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身體狀態良好,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中國載人航天的腳步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摘星攬月上九天。
  • 楊利偉解密航天服 央視「重現」出艙畫面
    向未來》節目中,再度復刻中國人首次太空出艙的偉大一幕。航天英雄楊利偉帶著兩套航天服現身,不僅與科學顧問張雙南一起講解航天航空實驗原理,還與13歲中學生一起「再現」經典出艙畫面。   楊利偉解密航天服袖口鏡子 觀眾點讚設計巧思   當艙內、艙外兩套航天服赫然陳列在《加油!向未來》的舞臺上,便成為「加油」、「未來」兩隊隊員的視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