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七」航天員出艙先揮舞國旗的經典畫面,其實源自一個錯誤警報

2021-01-13 科技日報

那些不為人知的瞬間⑯ 



「軌道艙火災!軌道艙火災!」


2008年9月27日下午16時41分,翟志剛打開神舟七號飛船軌道艙艙門,首度實施中國載人航天空間出艙活動。就在他取下第二個安全鎖掛鈎準備固定在艙外把手上時,軌道艙內報警聲響起,冷峻的女中音不斷重複著一句話:「軌道艙火災」。


彼時,北京飛控中心大廳的電子屏幕上,同時顯示出這行令人心驚肉跳的提示信息,並隨著電視畫面直播了出去。


翟志剛覺得自己的頭髮瞬間豎了起來,如果飛船著火,則意味著神舟七號乘組無法返回。


頂住巨大壓力,神舟七號的航天員們迅速做出決策——景海鵬繼續操作飛船,劉伯明和翟志剛臨時調整實驗順序,先把五星紅旗帶出艙外。


直播畫面顯示,劉伯明上身探出艙門,將國旗遞給翟志剛。由上百名中國科技人員織就的五星紅旗在太空中飄揚,鮮豔無比。


經排查,這次火災信號是一次儀表誤報。回憶當時情景,他們說:「如果回不來了,就把這舞動國旗的畫面,作為我們的永別。」




2003年,當航天英雄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平安返回,中國人以實力證明自己不僅能造出「兩彈一星」,也能實現載人航天。


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長徵二號F型運載火箭點火,神舟七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


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神舟飛船第一次迎來3名乘客。


指揮中心的大屏幕顯示,返回艙中間座椅上的翟志剛伸出雙手,分別與左邊的劉伯明、右邊的景海鵬緊緊地握了一下。



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到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從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到遠在大西洋的遠望三號航天遠洋測量船,以及神州大地上所有在電視機前期待的人們,都在等待又一個輝煌時刻的來臨。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指控大廳內,時任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副主任的楊利偉正緊盯著計算機屏幕,觀看神舟七號發射的全過程。


巨大的呼嘯聲驟然而至,似炸雷滾過,如天崩地裂。數千米外觀摩席上的觀眾同時感受到了滾燙的氣浪和耳膜的強烈震動。


5年前,楊利偉在首次乘坐神舟五號飛船發射升空時,曾由於火箭高速飛行產生的振動而感到「很不舒服」。



「再也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了。」火箭系統總指揮劉宇說,科技人員經過嚴密測算,在火箭助推器內新安裝了一套「變能蓄壓器」,一舉解決了火箭上升過程中的振動問題。


「神舟七號報告:舷窗打開!」


當聽到從110公裡的高空中傳來翟志剛清晰的報告聲,楊利偉不禁鼓起掌來。


事實上,這次神七任務,從載人航天工程總體,到所屬航天員、空間應用、載人飛船、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通信、著陸場等七大系統,再到各分系統,幾乎全部實現了人才隊伍的新老交替


在太空這個廣袤無垠的舞臺上,年輕一代的中國航天人將用自己的雙手,描繪出艙活動、交會對接、建造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等新的宏偉藍圖。



21時33分,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常萬全宣布:「神舟七號飛船已經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成功!」


從此刻起,神舟七號將載著3位航天員開始繞地球飛行,並將首度實施空間出艙活動。






9月27日16時35分12秒,翟志剛開始實施出艙。


這一刻,全中國的目光都鎖定在距地面343公裡高度的神舟七號——通過架設在飛船船艙外的攝像機,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翟志剛邁入太空的這歷史性一步。


可是,當翟志剛拉動艙門時,艙門並沒有像人們期望的那樣順利打開。他調整了一下身體,重新用力拉了幾次,因為使勁,不禁發出粗重的喘息聲和用力聲。接下來,艙門開動了一點,但立即又收壓回去,關死了。



就在這短短的幾分鐘之內,翟志剛已經消耗了大量體力。旁邊的劉伯明在艙內把翟志剛腿部抱住,起到一個固定作用,他大聲說:穩住,深吸一口氣,壓下來頂住。


翟志剛拼盡全身力氣,用力一拉,終於打開了連接浩瀚太空的艙門。


16時41分,翟志剛順利出艙。



把紅色的安全繫繩掛鈎掛在飛船艙外的出艙扶手上之後,翟志剛上半身露出飛船,並向攝像機揮手致意。


並對地面指揮中心報告: 「神舟七號」向全國人民、向全世界人民問好。請祖國放心,我們堅決完成任務。



然後,他把兩個安全繫繩的掛鈎全部改掛到右側的扶手上,全身飄出了飛船——此時,飛船正處於祖國上空


但是,正當翟志剛取下第二個掛鈎轉身掛在同一個白色扶手上,卻出現了一個最危急的情況,飛控中心大廳的電子屏幕上,突然顯示出一行令人心驚肉跳的警示語句,軌道艙火災。



如果說,剛才開艙門已經令人提心弔膽,焦慮不已,現在這樣的火災警報則更讓地面上的人膽戰心驚。


神舟飛船是航天員們在太空中唯一賴以生存的空間,軌道艙火災就意味著回不來了,值守在返回艙裡的景海鵬一面檢查系統,一面跟劉伯明判斷排障,同時向地面發出了報告。


美國第一個太空行走的航天員懷特就是被艙內大火給燒死的,地面人員打開艙門後發現,因為航天服材料燒熔,太空人已經看不見了,他們早已經和艙體燒粘在一起。



在承受巨大壓力的一瞬間,航天員們做出了選擇。地面飛控大廳裡,工作人員聽到了航天員的對話:


劉伯明:堅持,反正任務我們繼續。

翟志剛:明白。

劉伯明:著火我們也來不及了,不管了。

翟志剛:成。



勇者無懼。很多人都能想起「神七」航天員們在奔赴發射場前所說的這句話。


按計劃,翟志剛出艙後要先把固定在艙外的一件空間科學實驗樣品取回艙內,而劉伯明調整了步驟,直接將國旗遞了出去。翟志剛從劉伯明手中接過國旗,向著鏡頭揮舞。



這面在發射場由各大系統上百位科技人員通過十字繡一針一線繡織而成的五星紅旗,在太空中飄揚著,無比鮮豔。通過電視信號,全世界觀眾見證了這一激動人心的畫面。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廳內,掌聲、歡呼聲久久不絕。



在北京飛行控制中心,飛船系統總指揮尚志趕快走出大廳,來到指控大廳旁邊的飛船控制室一看,原來是一個感煙探測器失效了,傳感器發出了高電頻信號,誤報為「出現火警」



返回後,3名航天員道出了當時的想法:「如果回不來了,就把這舞動國旗的畫面,作為我們的永別吧。」





作為世界上第354個出艙行走的航天員,在人類首次實現太空行走的次年出生的翟志剛,比蘇聯航天員列昂諾夫晚來了43年。


中國從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空間出艙技術的國家


在翟志剛起飛的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同一緯度的不遠處,就是著名的敦煌石窟。敦煌壁畫上蹁躚起舞的飛天,寄託了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


翟志剛身著的這套航天服也被命名為「飛天」,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說,「對於中國航天人來說,這是一個再合適不過的選擇了。」



在千家萬戶的電視屏幕前,在億萬臺網絡終端前,無數華夏兒女的目光同時被翟志剛在太空中的一舉一動而牽動……


中國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共進行了19分35秒。期間,翟志剛與飛船一起飛過了9165公裡。


時間緩緩流淌,不知不覺,已到了翟志剛「回船」的時間了。


17時00分35秒,通向太空的艙門緩緩關閉。我國首次實施的空間出艙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透過飛船的太陽餘暉,給地球套上了一圈炫目的光環,給神舟鍍上了一層燦爛金色。


「神舟七號」,以它勇敢無畏的英雄氣質,被載入了中國航天的史冊。



從神舟五號到神舟七號到如今的神舟十一號,我國空間站建設已拉開大幕,中國已經基本掌握了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第三批航天員選拔工作也已啟動。未來太空中還有更艱巨的任務,等待他們去完成。





參考資料:

《通天秘旅》,當代中國出版社2010年1月版

《載人航天精神:國人圓夢太空的動力之源丨科學精神面面觀》 科技日報

《神舟七號飛船發射成功 船箭分離後飛船正常入軌》新華社

《"神七"環繞地球飛行正常 航天員將27日下午出艙》新華社

《翟志剛完成太空行走 我國首次空間出艙取得成功》新華社

《68小時27分:神七飛天全記錄》新華社

《國家記憶——錢學森與中國航天 神舟飛天路》CNTV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除註明外均來自網絡

文字整理:嶽靚

稿件統籌:嶽靚

編輯:朱麗

審核:管晶晶


相關焦點

  • 港臺媒體關注神七航天員出艙:五星紅旗格外醒目
    臺灣TVBS的報導說,神舟七號宇宙飛船25日順利升空之後,現在也完成了這趟太空行的主要任務出艙行走,透過電視轉播,神七航天員也向全世界的觀眾揮手。而這也是繼美俄後,大陸完成「太空漫步」目標,同時也意味大陸航天工程向前邁進一大步。   臺灣東森新聞報導說,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於下午順利在太空中邁出第一步。
  • 美國華裔太空人焦立中:給出艙活動打100分(圖)
    焦立中點評:在劉伯明的配合下他還拿出中國國旗在太空揮舞,說明他一切正常,精神狀態如他說的那樣,良好。  通訊系統  此次「神七」載著三位航天員在343公裡以外的太空也持續暢通地保持著與地面的對話。  焦立中點評:從視頻可以看出,地面在得到飛船數據方面也沒有遇到任何問題,所以艙外行走也進行得很順利、安全。
  • 神七航天員與三七
  • 神舟七號太空漫步航天員呼吸靠什麼【神七】
    作為民營經濟強省和製造業大省,從神一到神七,浙江先後有多家民企,憑藉獨一無二的核心技術參與製造過程,承擔著越來越重的分量。這一次,神七問天最大的亮點是航天員在太空出艙行走,其模擬訓練設備中就有浙江製造的身影。
  • 中國太空人剛準備出艙 宇宙飛船卻傳出了起火的警報聲
    中國航天發展的速度快,儘管也出過一些錯誤,也走過一些彎路,可我們沒有讓航天員的生命作為代價。根據媒體披露,2008年9月25日,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搭乘神舟七號飛船,踏上飛天之旅。9月27日,翟志剛打開了飛船艙門,在太空邁出了中國人的第一步突然,軌道艙裡響起急促的警報:「軌道艙火災!軌道艙火災!」聽起來驚心動魄。
  • 神七航天員:成功實現中國首次太空行走
    神七航天員  成功實現中國首次太空行走  2008年感動中國人物——中國人民解放軍神七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頒獎辭】中國人的足跡,從此印進寥廓而深邃的星空任務的主要內容是實施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突破和掌握出艙活動相關技術,同時開展衛星伴飛、衛星數據中繼等空間科學和技術實驗。2008年9月27日16點43分24秒,翟志剛開始出艙,他在太空邁出第一步。16點59分,他結束太空行走,返回軌道艙。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號」飛船成功返回地球。「神七」的成功發射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一個新的裡程碑。
  • 2008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神七航天員
    "神舟七號"航天員團隊 (為中國人圓"太空行走之夢")    翟志剛 男,漢族,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上校軍銜。    劉伯明 男,漢族,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上校軍銜。
  • 揭秘中國航天員20年:2008年神舟七號軌道艙曾響起火災警報
    為了出艙,付出是太多太多了,最關鍵時候開不開艙門,那前面的訓練,一切都為零了。   最終,劉伯明從艙內找到一根金屬撬棍,翟志剛用它把艙門別開一條縫,讓氣流瞬間流了出去,這才順利地打開艙門。可就在此時,又一個「意外」接踵而至,軌道艙突然響起了火災警報。   翟志剛:突然間聽見火災這兩個字,腦皮子發麻。
  • 香港為「神七」航天員「太空漫步」歡欣鼓舞
    新華網香港9月28日電 「神七」航天員成功「太空漫步」,整個香港為之歡欣鼓舞。27日下午,香港各大電子媒體均進行了直播,眾多市民在鬧市區的大屏幕前駐足觀看。報紙專發號外慶賀。28日,香港各報紛紛在頭版突出報導「神七」航天員首次太空行走的情況。
  • 楊利偉解密航天服 央視「重現」出艙畫面
    向未來》節目中,再度復刻中國人首次太空出艙的偉大一幕。航天英雄楊利偉帶著兩套航天服現身,不僅與科學顧問張雙南一起講解航天航空實驗原理,還與13歲中學生一起「再現」經典出艙畫面。   楊利偉解密航天服袖口鏡子 觀眾點讚設計巧思   當艙內、艙外兩套航天服赫然陳列在《加油!向未來》的舞臺上,便成為「加油」、「未來」兩隊隊員的視覺中心。
  • 神七航天員團隊:執行任務"十年磨一劍"
    在這兒我先給大家透露一個小小的幕後插曲,我們的評委會曾經開玩笑說,2008影響世界華人盛典,是不是應該設立這樣一個獎項,叫做2008影響宇宙華人大獎呢?說到這兒,我相信大家已經猜到接下來的領獎者是誰了,沒錯,他們就是神舟七號航天員團隊。我們中國人的飛天夢是由來已久,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
  • 中國航天員太空經典鏡頭回放
    新華網酒泉6月17日電題:中國航天員太空經典鏡頭回放新華社記者神舟九號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在太空工作生活的畫面,喚起了人們對此前6位中國航天員太空飛行的記憶。他們在太空定格的那些經典鏡頭,也是中國航天的珍貴歷史。
  • 航天員負重480斤模擬失重狀態 水底練出艙(圖)
    航天員在水下訓練上岸後,將壓力一點點降低以適應正常氣壓  負重240公斤模擬失重狀態  水底訓練出艙行走  今晚,神七將在酒泉發射中心擇機發射,三名航天員遨遊太空。在27日,將有一名航天員出艙活動,這是我國航天員第一次實現太空行走。為了適應太空行走,航天員訓練特別增加了在失重模擬水槽中的訓練。  身穿「重量級」服裝下水  乍看上去,波光盈盈的圓形失重水槽與遊泳池並無兩樣,28攝氏度至30攝氏度的水溫也與遊泳池相似。  不過,水下卻另有玄機。
  • 「神七」返回艙首亮軍博 航天服「坐鎮」展廳
    展覽共展出200餘幅攝影圖片、30餘件「飛天文物」,再現了神舟七號航天員乘組受命出徵、飛船遨遊太空、航天員翟志剛漫步太空、飛船返回艙順利著陸等瞬間。首次展出航天員進行模擬水槽訓練、完成太空出艙活動和伴飛小衛星拍攝的飛船太空運行等大量圖片,以及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等6位航天英雄的太空攝影作品和影像視頻。
  • 三個航天員戴表驗證「相對論」
    「神七」將進行空間科學實驗,實驗究竟「驗」什麼?其實,從航天員升空的那一刻起,他們的一舉一動、吃喝拉撒都算實驗。  2 固體潤滑材料試驗  一個搭載著80多種固體潤滑材料的試驗平臺,將隨著「神七」發射進入太空。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主任崔吉俊表示,研究人員對出艙的航天員交代的重要任務是完成外太空空間材料暴露實驗。
  • 國新辦召開神七發布會 王兆耀稱火災是虛警
    今天下午,神舟七號飛船成功實施了空間出艙活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王兆耀先生再次應邀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介紹神舟七號飛船運行和航天員出艙活動等情況。下面先請王兆耀先生介紹有關情況。   王兆耀:女士們、先生們,晚上好。
  • 2008感動中國候選人——「神舟七號」航天員團隊
    (為中國人圓"太空行走之夢")    翟志剛 男,漢族,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上校軍銜。    劉伯明 男,漢族,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上校軍銜。    景海鵬 男,漢族,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上校軍銜。    北京時間9月25日晚,搭載著3名太空人的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執行中國第三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
  •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出艙瞬間畫面曝光
    視頻:實拍神舟11號兩名航天員出艙 招手示意狀態非常好,時長約3分25秒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身體狀態良好,順利出倉。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有關負責人表示,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
  • 航天員的秘密:太空國旗、航天食物、太空筆……
    不到1克重的太空國旗此次展出了73件航天文物。其中包括四面國旗,大小不一。首先是湘繡手繡國旗,以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旗,每面不到1克重,紅旗綢由專供天安門國旗的紅旗廠特製。同展櫃還有神舟飛船上的「中國載人航天陶瓷藝術品搭載專用證物」。另一個展櫃有太空中的中國茶葉,傳統的中國文明象徵「絲綢、陶瓷、茶葉」在太空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