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七」將進行空間科學實驗,實驗究竟「驗」什麼?其實,從航天員升空的那一刻起,他們的一舉一動、吃喝拉撒都算實驗。此次有著明確目的的實驗內容大概有以下幾項:
1 太空漫步
「神七」航天員「太空行走」主要有兩個工作,一是要適應太空行走如何「走」,如何出去,出去了如何定位,如何控制身體等,因為太空行走對我國來說還是頭一次,所以需要驗證太空行走是否「走」得順利;第二個主要工作是在太空真空環境下做些實驗,包括放飛一顆伴飛小衛星。
2 固體潤滑材料試驗
一個搭載著80多種固體潤滑材料的試驗平臺,將隨著「神七」發射進入太空。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主任崔吉俊表示,研究人員對出艙的航天員交代的重要任務是完成外太空空間材料暴露實驗。
經過空間暴露增強性能
根據航天員出艙時間選定在「神七」發射後的第二天下午4時30分進行。那麼,「在航天員拿到手裡之前,這種材料已經在外太空中暴露了43.5個小時左右。」因為飛船在外太空中遨遊,時間的計算將以飛船繞行的軌道時間來計算。
「航天員在出艙後,將通過解鎖提拉,把80個在飛船外的實驗樣品拿到手裡,帶回到返回艙內,最終帶回地面。」
據悉,被神七攜帶的這種空間材料有四大類共七種。實驗的目的是為了把這些經過太空暴露的材料帶回地面的實驗室進行化學研究,觀察空間環境對材料的作用,同時還將把它們與地面進行模擬實驗的材料進行對比。這種特殊的潤滑材料和現代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液態潤滑劑不同,是一種固體潤滑劑,預計經過空間暴露後,潤滑性能不僅不會降低還會增加,將有助於開發新型高性能的空間固體潤滑材料。利用空間材料節能減排
由於潤滑材料在現代生活中使用很普遍,這個實驗將研究如何利用空間材料的特殊功能,如能運用於民用工業,將大大提高節能減排的效能。「比如用於汽車,我們計算過,大約可以節省2%的燃料油,這樣一年就能為國家省下200億—300億元。」
3 太空育種
此次將搭載「神七」遨遊太空的物種是微生物菌種和雜交水稻兩類共8種。其中,微生物菌種包括靈芝、平菇、蟲草、雙孢蘑菇、杏鮑菇、茶樹菇6種;雜交水稻包括「洲A」和「洲B」兩種。
●專家解析
水稻易變異宜太空育種
中國南方航天育種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羅紹春介紹,從往年太空育種的經驗來看,水稻比較容易產生變異,太空育種的情況比較理想。目前的實驗證明,進入過太空的水稻在成熟期、株高、粒形、穀殼色等方面都產生較好的變異。
微生物是低等生物,遺傳背景比較簡單,而且微生物的自然資源缺乏,因此,容易產生突變,一旦突變就會形成新的東西,這對航天育種研究有非常大的價值。
地上三日 天上「月半」
航天員佩戴手錶升空確保生活規律與地球同步
「神七」航空表大曝光!記者昨天從飛亞達拿到了這款手錶的照片。據「神七」航天表項目負責人介紹,「太空行走」對手錶的高性能要求,超乎一般人想像。它不僅要承受高過載和強震動,還要經受高能輻射、溫差、微流星撞擊等威脅。為協助航天員精準掌握太空漫遊時間,製造商特別為「神七航天表」設計了特殊累積計時功能和AM/PM時間顯示。「累積計時功能將幫助航天員了解任務執行時間、掌握執行進度,而AM/PM時間顯示讓航天員在漆黑的太空中,清楚地知道地球的晝夜之分。保障航天員的生活規律與地球同步,不至於打亂生物鐘」。
有媒體報導,據專家介紹,此前「神六」升空,距地面400公裡,一個晝夜相當於地上1.5小時,也就是說,地上一天,天上要經過大約16個晝夜;5天裡,「神六」太空人在太空中經歷了80個晝夜。此次「神七」將在天上3天,照此推算,太空人將在太空經歷大約48個晝夜。來自北京航天飛控中心的專家李劍表示,「神七」航天員戴上手錶,將地球的時間概念帶往太空,再返回地球。對此,李劍笑稱是驗證「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李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