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感動中國候選人——「神舟七號」航天員團隊

2020-12-05 央視網

 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

    "神舟七號"航天員團隊 (為中國人圓"太空行走之夢")

    翟志剛 男,漢族,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上校軍銜。

    劉伯明 男,漢族,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上校軍銜。

    景海鵬 男,漢族,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上校軍銜。

    北京時間9月25日晚,搭載著3名太空人的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執行中國第三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任務的主要內容是實施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突破和掌握出艙活動相關技術,同時開展衛星伴飛、衛星數據中繼等空間科學和技術實驗。

    這三位航天員是經過艱苦的訓練從眾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的。翟志剛曾入選"神五"梯隊;三人都曾入選"神六"梯隊。

    他們在72小時的飛行過程中出色的完成了所有任務,航天員翟志剛成為了中國"太空行走"第一人。

    2008年9月27日16點43分24秒,翟志剛開始出艙,他在太空邁出第一步。16點59分,他結束太空行走,返回軌道艙。

    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號"飛船成功返回地球。

    神舟七號飛船順利著陸後,翟志剛出艙後發表講話:"中國航天員進行了首次出艙活動,使命光榮,充滿挑戰,結果圓滿,我為祖國感到驕傲! "

    "神七"的成功發射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一個新的裡程碑。繼奧運後,"神七"在中國民眾心中激起了新一輪民族自豪感。

責編:張託雅

相關焦點

  • 2008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神七航天員
    專題:2008感動中國>     感動中國組委會授予神七航天員的頒獎詞:中國人的足跡,從此印進寥廓而深邃的星空,當他們問候世界的時候,給未來留下了深遠的回聲。
  • 揭秘中國航天員20年:2008年神舟七號軌道艙曾響起火災警報
    凱旋後,楊利偉把這個意外情況及時反饋給了航天科技人員,經過技術攻關,從神舟六號飛船開始,低頻共振等問題都得到了徹底解決。   然而,5年之後,也就是2008年,一場更加驚心動魄的考驗在神舟七號飛船上發生了!
  • 中國神舟七號航天員飛行乘組確定(圖)
    中國神舟七號航天員飛行乘組確定(圖) 2008年09月24日 17:43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圖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   中新網9月24日電 中國「神舟七號」航天員乘組24日下午在酒泉衛星中心與媒體見面。
  • 「神舟七號」:航天員出艙在太空行走
    「神舟七號」:航天員出艙在太空行走  2008年9月25日,中國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七號」成功發射,三名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順利升空。  「神舟七號」飛船載有三名太空人分別為翟志剛(指令長)、劉伯明和景海鵬。「神舟七號」飛船候補梯隊航天員分別為陳全(指令長)、費俊龍、聶海勝。主要任務是實施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同時開展衛星伴飛、衛星數據中繼等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  27日,翟志剛身著中國研製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在身著俄羅斯「海鷹」艙外航天服的劉伯明的輔助下,進行了19分35秒的出艙活動。
  • 圖說中國載人航天——「神舟七號」航天員與記者見面
    圖說中國載人航天——「神舟七號」航天員與記者見面 (11/16)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 中國「神舟」七號飛天全記錄
    中國「神舟」七號飛天全記錄 2008年09月28日 18:46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作者:張哉麟 朱鵬英  北京時間2008年9月25日至28日,中國成功實施了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
  • 2008年9月25日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於2008年9月25日21點10分04秒988毫秒從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飛船於2008年9月28日17點37分成功著陸於中國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
  • 厲害了我的臺媒,竟然說「神舟七號是水下拍攝,神舟九號十號都造假」
    17日晚,三立新聞臺政論節目《54新觀點》也關注了神舟十一的發射,稱時隔三年,中國大陸再次進行載人航天發射,這次發射在大陸建造太空站上,扮演關鍵角色。剛想說三立終於客觀了一回,但隨後立馬話風一轉,稱儘管大陸官方積極展示太空實力,伴隨出現的愛國主義總是讓外界摸不著頭緒。隨後,這檔節目又開始了抹黑造謠大陸模式,表示大陸從神舟七號到神舟九號、十號都有造假。
  •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是誰?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資料簡介(圖/視頻)
    經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瞄準10月17日7時30分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這是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今天在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透露的。【附:神舟十一號發射直播地址入口】  飛行乘組由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組成,景海鵬擔任指令長。
  •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資料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是誰?在今天早上我國的神舟十一號進行的升空,這是我國的航天領域的有一次突破。不少網友還不清楚本次的航天員是誰,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神舟十一號航天員的資料吧~  神舟十一號飛船是指中國於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的神舟載人飛船,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開展地球觀測和空間地球系統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空間技術和航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和試驗。神舟十一號由長徵二號FY11運載火箭發射。
  • 神舟七號飛船
    1998年1月正式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經過多年的航天員訓練,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專業技術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以優異的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技術綜合考核。曾入選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航天員梯隊。2005年6月,入選「神舟」六號航天載人飛行乘組梯隊成員。2008年6月,入選「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乘組。
  • 神舟十一號成功發射 臺媒竟稱:神舟系列多次造假 神七是水下拍攝
    隨後,這檔節目又開始了抹黑造謠大陸模式,表示大陸從神舟七號到神舟九號、十號都有造假。 先是主持人聲稱:「中國誇下豪語,說不只是未來要做地表最強國家,還要做宇宙強國。」早在2008年中國宣布神七「出艙」成功後就流傳出了類似的懷疑論,當時就有人做出了解釋和闢謠。2008年11月14日,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於登雲接受媒體採訪時,連連感嘆:「這些網友太有想像力了。」於登雲表示,「神七出艙絕不可能是假的。至於所質疑的氣泡,在太空環境下,航天員剛打開艙門時,裡外氣壓不完全一致,存在氣壓差就會產生氣泡。」
  • 五星紅旗太空飄揚——神舟七號航天員太空出艙記
    歷史一刻定格在2008年9月27日,圍繞地球飛行了29圈的神舟七號飛船,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這一圈,中國航天員的身影首次進入茫茫太空,中國載人航天發展迎來一個新的歷史時刻    15時,我們走進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大廳。
  • 神舟七號運載火箭開始研製 2008年實現發射
    來自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的消息稱,承擔神舟七號飛船發射任務的運載火箭目前已進入研製階段。按預定計劃將在2008年發射。     據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報導,發射神舟七號飛船的仍然是長徵二號F型運載火箭,此前這種火箭已經成功地將六艘神舟飛船送入太空,具有成熟的技術基礎。
  •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於2008年9月25日21點10分04秒988毫秒從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飛船於2008年9月28日17點37分成功著陸於中國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神舟七號載人飛船(Shenzhou-Ⅶ manned spaceship)是中國神舟號飛船系列之一,用長徵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是中國第三個載人航天飛船。 神舟七號,是中國第三個載人太空飛行器,是中國「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中國首次進行出艙作業的飛船。
  •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
    2008年9月25日至9月28日,神舟七號搭載三名中國航天員五載光陰,三度跨越,從神舟五號到神舟七號,從中國人首次問天到首次漫步蒼穹,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太空出艙技術的國家。這是9月25日21時10分,長徵二號F型運載火箭點火,神舟七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
  • 神舟十號女航天員:王亞平簡介
    中國第七批女飛行員,武漢空軍運輸機飛行員,曾駕機參加過多次戰備演習、汶川抗震救災、北京奧運會消雲減雨等重大任務,是70後女飛行員的傑出代表。2012年6月中旬,神舟九號飛船將搭載首位女航天員擇機發射升空,王亞平就是候選人之一。2013年3月31日,神州十號飛船搭乘伊爾-76運輸機出徵,到達酒泉發射場,王亞平為唯一候選女航天員。
  • 快訊:中國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七號發射升空
    快訊:中國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七號發射升空 2008年09月25日 21:10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酒泉九月二十五日電 (記者 孫自法)北京時間二十五日晚九時十分許,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七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 中國成功發射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七號
    中國成功發射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七號 2008年09月25日 23:15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北京時間25日21時10分許,中國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七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場成功點火升空。
  •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中國首次「太空漫步」成功!
    2008年9月25日21點10分04秒,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升空,這是中國第三個載人太空飛行器,它也成為了中國「太空漫步」的裡程碑。發射成功後,三名太空人翟志剛(指令長)、劉伯明(操作手)和景海鵬(實驗員)發回信號,揮舞著國旗畫面的那一刻至今讓很多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