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我的臺媒,竟然說「神舟七號是水下拍攝,神舟九號十號都造假」

2021-01-13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 林西】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成功發射,我國載人航天再啟新程。此事也得到臺灣媒體關注。17日晚,三立新聞臺政論節目《54新觀點》也關注了神舟十一的發射,稱時隔三年,中國大陸再次進行載人航天發射,這次發射在大陸建造太空站上,扮演關鍵角色。


剛想說三立終於客觀了一回,但隨後立馬話風一轉,稱儘管大陸官方積極展示太空實力,伴隨出現的愛國主義總是讓外界摸不著頭緒。隨後,這檔節目又開始了抹黑造謠大陸模式,表示大陸從神舟七號到神舟九號、十號都有造假。



先是主持人聲稱:「中國誇下豪語,說不只是未來要做地表最強國家,還要做宇宙強國。」



難道我們不是一直都低調說我們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嘛


接下來又開始各種陰謀論,猜測大陸發射神舟十一的目的,包括「直接性的攻擊任務」「在太空偷偷做在地面上沒辦法做的飛彈」「部署低軌道的電磁脈衝武器」……



隨後,主持人就表示:「大陸釋放出來的信息,有的時候也不是真的,假的,很多都是假的。」



臺灣「軍事專家」遊昇勳提出大陸造假最嚴重的是「神舟七號」,「證據」主要有以下幾個:


1、揮舞的國旗像是在水下揮動的效果


2、背景中的地球相對飛船始終靜止


3、艙門打開時有「氣泡」從艙內飄出


4、航天員不像美蘇太空人那樣可以在太空中「自由漂浮」


5、太空人受到不同方向光照


6、手臂反光鏡反射人造光源


因此這位「專家」得出結論,「神舟七號」是在潛水池中拍攝的。



話說這個觀點一點都不新鮮。早在2008年中國宣布神七「出艙」成功後就流傳出了類似的懷疑論,當時就有人做出了解釋和闢謠。2008年11月14日,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於登雲接受媒體採訪時,連連感嘆:「這些網友太有想像力了。」於登雲表示,「神七出艙絕不可能是假的。至於所質疑的氣泡,在太空環境下,航天員剛打開艙門時,裡外氣壓不完全一致,存在氣壓差就會產生氣泡。」


對於有網友認為「翟志剛出艙時手裡的國旗飄動並非真空物理表現」,國家航天局新聞發言人李國平解釋說,翟志剛出艙後揮舞了國旗,國旗當然也就會「飄」動。

2011年,關於「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號出艙活動是造假」的視頻再度在網上流傳開來。質疑者提出,在直播視頻中有幾條「疑點」,並由此得出整件事是在水下模擬出來的一個「騙局」。


當時,果殼網也有科普文章對這些疑點逐一做出科學分析和闢謠,詳情可點擊此處查看。



這些N年前就已經被證實是謠言的猜測,如今卻被臺媒和臺灣所謂的「軍事專家」再次翻找出來,想以此證明「神舟七號」造假。


然而臺媒明顯還不止於此。在他們眼裡,除了神舟七號,神舟九號、十號也全部都有造假。


神舟十號的女航天員王亞平年齡造假,原因是為了宣傳「大陸年輕人多麼厲害」……



神舟九號的女航天員造假生過孩子……



但事實是,神舟十號時期,有媒體妙作王亞平年齡話題,質疑其年齡造假。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主任鄧一兵回應表示,無論是王亞平的公民身份登記信息還是他的入伍登記信息,顯示的出生年月都是1980年1月,造假既不屬實也無必要。


鄧一兵指出,中國載人航天任務實施以來,至今為止已經主持過五次載人航天發射,每次執行任務,航天員的基本信息包括出生年月都是發射前一天才正式公布,在此之前所有的相關報導都是道聽途說,甚至是子虛烏有。



鄧一兵強調,在公布航天員基本信息的時候,有一套嚴格的程序,既要認真比對他的公民身份登記信息,也要查他的入伍登記信息,同時要查他的個人檔案,還要個人籤字。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無論是王亞平的公民身份登記信息還是他的入伍登記信息,顯示的出生年月都是1980年1月。至於網上討論的問題,跟前幾年有關媒體報導失實有關。


而神舟九號女航天員劉洋造假生過孩子更屬子虛烏有。因當時輿論盛傳女航天員的篩選條件還有「必須已婚」,但進入最後一輪選拔的6名女航天員候選人中,包括劉洋在內有5人尚未生育。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主任鄧一兵2013年接受新華社採訪,針對記者提問航天飛行是否會對生育有影響,鄧一兵表示,目前沒有證據和數據表明航天飛行對人的生育能力會造成影響,我國航天員的選拔對已婚已育沒有硬性規定。我國對航天員的選拔有一套嚴格、科學和完善的選拔標準和選拔程序,只要符合這個標準,就可以入選航天員。


在2015年的「情系國防好家庭」總結表彰儀式上,劉洋透露自己已經當媽媽了。

最後,三立主持人表示:「所以這種造假的事情,真的蠻多的在中國大陸」,而「軍事專家」則附和稱:「這個在集權國家裡面是很常態的事情,他們造假是上窮碧落下黃泉。」



What?說到造假這回事,還有人能超越你們三立?



好在,群眾們的眼睛是雪亮的:



我們熟悉的那個三立終於回來了:




喜歡這篇文章,如何轉載本文?

請後臺回覆:轉載

合作/接洽/溝通

👉email:pr@guancha.cn

更多精彩內容,下載觀察者網App

不要評價我是粉是紅,我的世界比你繽紛得多。


相關焦點

  • 臺媒:「神舟七號是水下拍攝,神舟九號十號都造假」(氣瘋了!真TM敢說)
    17日晚,三立新聞臺政論節目《54新觀點》開啟大肆抹黑造謠大陸模式,表示大陸從神舟七號到神舟九號、十號都有造假。先是主持人聲稱:「中國誇下豪語,說不只是未來要做地表最強國家,還要做宇宙強國。」難道我們不是一直都低調說我們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嘛
  • 神舟十一號成功發射 臺媒竟稱:神舟系列多次造假 神七是水下拍攝
    剛想說三立終於客觀了一回,但隨後立馬話風一轉,稱儘管大陸官方積極展示太空實力,伴隨出現的愛國主義總是讓外界摸不著頭緒。隨後,這檔節目又開始了抹黑造謠大陸模式,表示大陸從神舟七號到神舟九號、十號都有造假。
  •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號:升起了中國夢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號,不是簡單的數字疊加,而是中國載人航天發展成熟的標誌,就像小孩子成長在標記身高,神一到神十,就是中國航天的一個個新高度,標記在浩渺太空。從1999年到2013年的14年,神舟系列飛船十次升空,載著夢想出發。
  • 神舟九號飛船
    ,是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神舟九號飛船已於2012年6月中旬擇機發射,這也是載人航天飛船首次在夏季發射。      技術改進    被稱為「改進型」飛船的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與之前的神舟飛船相比,主要變化是配備了交會對接相關設備,飛船的軌道艙增加了前艙門,數據管理和控制的計算機功能更強大,太陽能帆板發電效率更高,回收艙進行了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再設計。此外,飛船內部的環境設計也更為人性化,更好。
  • 神舟十號航天員離開天宮一號
    今天,是神舟十號航天員離開天宮一號的日子。  截至25日,神十航天員已在天宮一號工作生活了12天。從凌晨開始,航天員們就同地面科技人員天地協同開展工作,撤收放置在天宮一號艙內的試驗裝置和重要物品。  撤收完畢,3名航天員站成一列,通過話音和手語同時向地面科技人員和關心支持航天事業的人們表達他們的感謝和敬意。
  • 神舟七號飛船
    2005年6月,入選「神舟」六號航天載人飛行乘組梯隊成員。2008年6月,入選「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乘組。    北京時間2008年9月27日16點43分24秒,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開始出艙,16點45分17秒,翟志剛在太空邁出第一步,16點59分,結束太空行走,返回軌道艙。北京時間2008年9月28日,成功返回地球。
  • 神舟十號女航天員:王亞平簡介
    2012年6月中旬,神舟九號飛船將搭載首位女航天員擇機發射升空,王亞平就是候選人之一。2013年3月31日,神州十號飛船搭乘伊爾-76運輸機出徵,到達酒泉發射場,王亞平為唯一候選女航天員。  人物生平  王亞平老家在山東煙臺福山區張格莊鎮張格莊村,是地地道道的煙臺人,父母都是種地為生的農民,福山家中還有一些櫻桃樹,是主要經濟來源。
  • 神舟九號:微重力下的細節
    2012年6月29日上午,三名中國航天員隨神舟九號的返回艙返回地面,降落在內蒙古。經過短暫的重力再適應,景海鵬、劉旺和劉洋先後出艙。中央電視臺直播了全過程。畫面上地面的醫務人員表情輕鬆,而三名航天員出艙時臉上帶著的微笑更是說明了一切。歷時13天的太空任務結束了,神舟九號在許多方面都具有歷史性的重要性。
  •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七號(組圖)
    尚志作為載人航天飛船系統的總指揮,一提起載人航天,自豪之情溢於言表,他興奮地說,當初我們立項的時候有三個任務,一是要實現中國載人航天的突破;二是要帶動相關科學的發展;三是通過工程實踐培養一批科技人才。從1999年的神舟一號到今年的神舟七號,這三個目標基本都實現了。
  • 神舟十號及其任務簡介
    神舟十號是中國「神舟」號系列飛船的第十一次任務,也是中國載人航天的第五次任務,由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和附加段組成,共載三名太空人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分別進行無人和有人的交會對接,成功對接後三名太空人(兩男一女)將入駐天宮一號,進行為時12天的短期的有人照管實驗。
  • 神舟十號飛船有四大任務
    -sse>  昨日上午,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神舟十號飛船和長二F火箭神舟十號船箭組合體從垂直測試廠房轉運至發射塔架。!-sse>!-sse>  據新華社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3日宣布,我國將於6月中旬擇機發射神舟十號飛船,3名航天員將再次訪問天宮一號。  當天,神舟十號飛船、長徵二F遙十火箭組合體,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技術區垂直轉運至發射區。這標誌著神舟十號飛船發射進入最後準備階段。
  •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天舟一號,中國航天飛船都在這裡
    時10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新型長徵二號F遙七火箭發射,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3名航天員搭乘神舟七號飛船進入太空,實現了航天員出艙活動和小衛星伴飛,成功完成了多項技術試驗,開啟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新篇章。
  • 習近平與神舟十號航天員天地通話
    6月24日,神舟十號航天員太空飛行進入第13天。此前,23日10時07分,在航天員聶海勝的精準操控和張曉光、王亞平的密切配合下,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十號飛船成功實現手控交會對接。23日13時09分,神舟十號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再次成功進駐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並按計劃繼續開展相關科學實驗。
  • 追隨神舟飛船軌跡:神舟十一號邁入第四階段
    神舟三號  發射時間:2002年3月25日22時15分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運載火箭:長徵二號F  任務:神舟三號飛船是在模擬載人狀態下的第一次飛行試驗,正式啟用了航天員逃逸救生系統,一切都按照載人的標準來實施,是一次承上啟下的關鍵性試驗。
  • 神舟十一號太空之旅
    隨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總指揮張又俠宣布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神舟十一號飛船將在未來的一個月內,與等候多日的天宮二號完成一系列任務。19日凌晨,神舟十一號將和天宮二號交會對接。  出徵儀式簡短熱烈  東風航天城一夜未眠,今天凌晨,氣溫逼近零度,但圓夢園廣場道路兩側圍滿了熱情群眾。  凌晨4時,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航天員出徵儀式舉行。
  •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25日下午,胡錦濤和周永康等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聽取了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有關情況匯報。胡錦濤充分肯定了各參研參試部門和單位為完成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所做的大量準備工作。胡錦濤說,現在,任務準備已全部就緒,飛船發射已進入倒計時。
  • 中國「神舟」七號飛天全記錄
    (電視截圖)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視頻報導特輯  「神七」飛天之旅精彩圖片回放  中新網9月28日電 題:神舟七號飛天全記錄  作者:張哉麟 朱鵬英  北京時間2008年9月25日至28日,中國成功實施了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
  • 「神舟」號系列飛船
    返回艙是載人飛船唯一返回地球的艙段,飛船起飛、上升到入軌及返回著陸時,航天員都在返回艙內。神舟六號的返回艙形狀像鍾,其艙門與軌道艙相連,航天員通過這個艙門,可以進入軌道艙。返回艙是飛船的指揮控制中心,艙內安裝了航天員的座椅。飛船在起飛、上升和返回地面時,航天員是躺在座椅上的。
  • 神舟七號搭載的國旗落戶西藏
    「我想要航天員叔叔戴的頭盔。」9月30日神舟七號載人飛船搭載國旗捐贈儀式、航天員陳全科普講座在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舉行,距離活動開始還有20分鐘,同學們就已按捺不住好奇的心,左瞧瞧右看看,熱烈地開始討論起來。一面「特別的國旗」上午10時,神舟七號飛船搭載國旗捐贈儀式正式開始。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安全著陸: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安全著陸: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來源:山東衛視《山東新聞聯播》      齊魯網6月26日訊 據山東衛視《山東新聞聯播》報導,經過15天的在軌運行,搭乘三名中國航天員的神舟十號載人飛船今天順利返回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