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臺媒體關注神七航天員出艙:五星紅旗格外醒目

2020-12-07 中國臺灣網



(電視截圖)



(電視截圖)

  中新網9月27日電 北京時間27日下午4點59分,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成功返回軌道艙,這標誌著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成功完成。臺灣以及香港媒體均在第一時間給予關注。

  臺灣TVBS的報導說,神舟七號宇宙飛船25日順利升空之後,現在也完成了這趟太空行的主要任務出艙行走,透過電視轉播,神七航天員也向全世界的觀眾揮手。而這也是繼美俄後,大陸完成「太空漫步」目標,同時也意味大陸航天工程向前邁進一大步。

  臺灣東森新聞報導說,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於下午順利在太空中邁出第一步。穿著大陸研發製造,總重120公斤,造價3000萬人民幣宇宙飛行服的他,以頭先腳後的方式進入太空,白色宇宙飛行服上鮮豔的五星紅旗顯得格外醒目。

  臺灣「中廣新聞網」亦對「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成功打開軌道艙的閘門並成功在太空漫步的過程做出報導,報導注意到翟志剛在出艙之後,還向鏡頭揮了揮手,表示向全中國人民以及全世界人民問好。

  「中央社」則引用中新網的報導,詳細按照時間順序對翟志剛的出艙過程詳細報導。

  香港各媒體也即時關注到事件的進展。在雅虎新聞頁面兩岸新聞部分,短短的1個小時時間裡,頁面滾動出星島、明報的近20條報導。內容從洩壓、出艙到返回,各個時段均不落下。

  《星島日報》網站報導說,翟志剛穿上國產航天服「飛天」步出軌道艙進行「太空漫步」,並向鏡頭揮手,和揮動國旗,踏出中國人在太空的第一步。

  香港《明報》網站報導說,翟志剛成功出艙,完成歷史性太空漫步,而另一名航天員劉伯明亦穿上航天服,露出艙外,交了一幅小國旗予翟志剛,翟在太空中揮動小國旗,成為整個出艙活動的高潮。

  報導說,翟志剛在神七艙外飄浮了約數分鐘後,在下午4時58分慢慢爬回艙門,返回艙內,成功完成中國人歷史性太空漫步。

  香港大公報網站自下午4點23分發出洩壓完畢稿件之後,在1個小時內連續發出即時出艙過程以及相關評論等近20篇稿件,可見關注度不亞於其他媒體。

相關焦點

  • 「神七」航天員出艙先揮舞國旗的經典畫面,其實源自一個錯誤警報
    頂住巨大壓力,神舟七號的航天員們迅速做出決策——景海鵬繼續操作飛船,劉伯明和翟志剛臨時調整實驗順序,先把五星紅旗帶出艙外。直播畫面顯示,劉伯明上身探出艙門,將國旗遞給翟志剛。由上百名中國科技人員織就的五星紅旗在太空中飄揚,鮮豔無比。經排查,這次火災信號是一次儀表誤報。
  • 神七航天員與三七
  • 五星紅旗太空飄揚——神舟七號航天員太空出艙記
    翟志剛、劉伯明在報告準備進行太空行走後,先後將艙外航天服穿戴整齊,並對服裝的氣密性進行了細緻檢查,隨後開始了出艙前的一項重要準備工作——吸氧排氮。由於艙外航天服內部氣壓較低,為避免航天員進入低壓環境後,血液中溶解的氮氣析出形成氣栓,航天員要提前吸入大量純氧,儘量排出血液中的氮氣。
  • 香港為「神七」航天員「太空漫步」歡欣鼓舞
    新華網香港9月28日電 「神七」航天員成功「太空漫步」,整個香港為之歡欣鼓舞。27日下午,香港各大電子媒體均進行了直播,眾多市民在鬧市區的大屏幕前駐足觀看。報紙專發號外慶賀。28日,香港各報紛紛在頭版突出報導「神七」航天員首次太空行走的情況。
  • 神舟七號太空漫步航天員呼吸靠什麼【神七】
    作為民營經濟強省和製造業大省,從神一到神七,浙江先後有多家民企,憑藉獨一無二的核心技術參與製造過程,承擔著越來越重的分量。這一次,神七問天最大的亮點是航天員在太空出艙行走,其模擬訓練設備中就有浙江製造的身影。
  • 神七航天員:成功實現中國首次太空行走
    神七航天員  成功實現中國首次太空行走  2008年感動中國人物——中國人民解放軍神七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頒獎辭】中國人的足跡,從此印進寥廓而深邃的星空任務的主要內容是實施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突破和掌握出艙活動相關技術,同時開展衛星伴飛、衛星數據中繼等空間科學和技術實驗。2008年9月27日16點43分24秒,翟志剛開始出艙,他在太空邁出第一步。16點59分,他結束太空行走,返回軌道艙。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號」飛船成功返回地球。「神七」的成功發射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一個新的裡程碑。
  • 2008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神七航天員
    "神舟七號"航天員團隊 (為中國人圓"太空行走之夢")    翟志剛 男,漢族,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上校軍銜。    劉伯明 男,漢族,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上校軍銜。
  • 國新辦召開神七發布會 王兆耀稱火災是虛警
    16:35:12航天員翟志剛打開艙門,41分在劉伯明、景海鵬配合下順利出艙,在艙外攝像機揮手致意,向全國人民、世界人民問好,之後展示了五星紅旗,按計劃取回四樣裝置後及進行太空行走,然後安全返回艙內。17:0分關閉艙門,出艙活動圓滿完成。  經過地面飛控中心對三位航天員進行醫學檢查結果確認,三位航天員的身體狀態良好,目前飛船運行正常,航天員工作正常。
  • 航天員負重480斤模擬失重狀態 水底練出艙(圖)
    航天員在水下訓練上岸後,將壓力一點點降低以適應正常氣壓  負重240公斤模擬失重狀態  水底訓練出艙行走  今晚,神七將在酒泉發射中心擇機發射,三名航天員遨遊太空。在27日,將有一名航天員出艙活動,這是我國航天員第一次實現太空行走。為了適應太空行走,航天員訓練特別增加了在失重模擬水槽中的訓練。  身穿「重量級」服裝下水  乍看上去,波光盈盈的圓形失重水槽與遊泳池並無兩樣,28攝氏度至30攝氏度的水溫也與遊泳池相似。  不過,水下卻另有玄機。
  • 航天員最新消息:飛天后,他們在幹什麼(組圖)
    「神五」天地往返、「神六」太空遨遊、「神七」出艙行走、「神九」交會對接,中國航天員創造了夢幻戰績。正是因為這次在媒體前的「拋頭露面」,廣大公眾才有機會看到這張堅毅的臉龐,了解他那鮮為人知的經歷。  1996年,作為部隊優秀飛行員,他和李慶龍2人被選拔為航天員教練員,前往俄羅斯培訓。「短短一年內,我們不僅要克服語言關,還要把航天員所有的課目訓練完,其難度和強度前所未有。」  「絕不能給國家丟臉!」
  • 三個航天員戴表驗證「相對論」
    2 固體潤滑材料試驗  一個搭載著80多種固體潤滑材料的試驗平臺,將隨著「神七」發射進入太空。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主任崔吉俊表示,研究人員對出艙的航天員交代的重要任務是完成外太空空間材料暴露實驗。  經過空間暴露增強性能  根據航天員出艙時間選定在「神七」發射後的第二天下午4時30分進行。那麼,「在航天員拿到手裡之前,這種材料已經在外太空中暴露了43.5個小時左右。」因為飛船在外太空中遨遊,時間的計算將以飛船繞行的軌道時間來計算。
  • 神七發射全記錄
    新華網酒泉9月25日電 題:神七發射全記錄     新華社記者李宣良、徐壯志、鞏琳萌     108盞聚光燈將發射場區照得亮如白晝,58.3米高的船箭組合體和105米高的發射架散發出水晶般的光澤。
  • 中國航天員是怎樣煉成的?背後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別錯過!
    但是那次,卻用了將近7分鐘,在當時那種緊張的情況下,這7分鐘顯得格外漫長。   由於任務難度大,情況複雜。為了保證萬無一失,此次航天員出艙準備了兩套出艙時間方案。第一套出艙活動方案為,在飛行第29圈至30圈的連續測控弧段內出艙,即27日下午。
  • 2008感動中國候選人——「神舟七號」航天員團隊
    (為中國人圓"太空行走之夢")    翟志剛 男,漢族,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上校軍銜。    劉伯明 男,漢族,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上校軍銜。    景海鵬 男,漢族,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上校軍銜。    北京時間9月25日晚,搭載著3名太空人的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執行中國第三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
  • 外國媒體積極報導和評價神舟七號飛行圓滿成功
    外國媒體積極評價神舟七號成功返航    新華社北京9月29日電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返回艙28日成功著陸,外國媒體連日來紛紛對這一事件進行了積極報導和評價,認為中國航天技術日趨成熟,並關注中國下一步太空探索的目標。
  • 費俊龍聶海勝其中一人將領軍神七 出艙太空漫步
    新華社資料圖片   費俊龍聶海勝或領軍神七  將在太空漫步一小時  新快報訊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即將於今年10月發射的神舟七號載人飛船,預計搭載三名航天員,並實現中國首次太空行走。權威消息透露,中國已從14名航天員中確定三名人選以及三名後備人選,而就目前的安排來看,「神五」航天員楊利偉預計將不會參加飛行,但「神六」兩名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中的一位﹐很可能領軍「神七」。  權威人士透露,共有14名航天員參加「神七」訓練,包括楊利偉、費俊龍和聶海勝。由於楊利偉目前已參與中國航天員訓練中心的部分行政工作,所以此次上「神七」的可能性不大。
  • 「神舟七號」:航天員出艙在太空行走
    「神舟七號」:航天員出艙在太空行走  2008年9月25日,中國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七號」成功發射,三名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順利升空。「神舟七號」飛船候補梯隊航天員分別為陳全(指令長)、費俊龍、聶海勝。主要任務是實施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同時開展衛星伴飛、衛星數據中繼等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  27日,翟志剛身著中國研製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在身著俄羅斯「海鷹」艙外航天服的劉伯明的輔助下,進行了19分35秒的出艙活動。中國隨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空間出艙活動技術的國家。
  • "黑盒子":打造神七航天員的"生命羅盤"
    專題:神七 我在現場  中新網9月28日電 打造航天員的「生命羅盤」  ――記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航天時代公司光纖慣導項目分公司「神七」手控光纖陀螺慣性系統項目組  作者:馬劉莎 龐莉 陳麗敬 馬曉蓮
  • 神舟七號飛船運行情況和航天員生活情況
    第一,在變軌前,大家都知道,昨天我們的火箭是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的,很多神七指揮部的成員都在發射現場指導工作。但是由於第五天的變軌比較重要,他們在發射成功之後,連夜趕回北京,於凌晨兩點左右專門召開會議,研究變軌的有關情況。第二,在神七任務中,我們首次使用了艙外攝像機,得到了非常漂亮的圖片。我想在航天員出艙的時候,效果一定會非常理想。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