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五」天地往返、「神六」太空遨遊、「神七」出艙行走、「神九」交會對接,中國航天員創造了夢幻戰績。「神十」任務之際,獨家披露這些飛天英雄的最新動態———
航天員兼教練員吳傑
「為了飛天,我會堅持到最後一刻」
16年前的那一幕,對吳傑來說,就宛如發生在昨天——
在那個陽光燦爛的日子,當從俄羅斯加加林航天員訓練中心主任手中接過「聯盟」號飛船指令長證書的那一刻,他激動地說:「我現在拿的是『聯盟』號飛船指令長的證書,回去以後再拿中國自己的證書,然後駕駛著我們中國的宇宙飛船飛向太空,與你們的空間站對接,行嗎?」
如今,16年過去了,吳傑依舊在為實現當初這一夢想而全力「衝刺」。
「神六」時,吳傑距離自己的飛天夢想只差一步——他入選了此次任務備份乘組。正是因為這次在媒體前的「拋頭露面」,廣大公眾才有機會看到這張堅毅的臉龐,了解他那鮮為人知的經歷。
1996年,作為部隊優秀飛行員,他和李慶龍2人被選拔為航天員教練員,前往俄羅斯培訓。「短短一年內,我們不僅要克服語言關,還要把航天員所有的課目訓練完,其難度和強度前所未有。」
「絕不能給國家丟臉!」懷著這樣的信念,吳傑咬牙克服了一個個煉獄般的挑戰——
坐離心機上來就是8個G載荷,壓得他氣都喘不上來;在北極圈冰天雪地進行野外生存,兩天他只睡了一個小時,「不敢睡,害怕凍過去了」……
「去的時候我體重是62公斤,回來只剩57公斤。」1997年11月畢業時,吳傑交會對接的考核成績是4.98分(滿分為5分),成為俄羅斯當年唯一一位獲得「聯盟」號飛船指令長證書的外國人。
1998年1月5日,是吳傑生命中最重要的日子——這一天,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成立。面對五星紅旗,作為航天員兼航天員教練員,吳傑第一個莊嚴宣誓:「祖國的載人航天利益高於一切……」
回國後,吳傑將學習過的訓練課目進行了梳理總結。「我希望能把自己學到的知識、理念講出來,與戰友一起分享。」
常人不知,航天員這個職業表面風光,其實生活極其枯燥,「基本上就是訓練完了考試,考試完了訓練」。
這些年,在訓練場上,吳傑保持著「戰鬥心態」——
「作為一名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是每個人的夢想。然而,在最初任務少的情況下,面對選拔誰都想贏,我也一樣,任何一處細節都會影響結果。」
訓練場下,吳傑保持著「長者心態」——
平時戰友們碰到技術難題,總會向他私下請教。如今,第一批航天員都叫他「老吳」,第二批航天員則稱呼他「吳教員」。
很多時候,吳傑也很「喜歡教員這個角色」。去年「神九」任務出徵前,他分別打電話給景海鵬、劉洋和劉旺,反覆提醒他們進艙後該注意的事項。
一次次準備,一次次落選,很殘酷。吳傑說:「沒有飛天,自己總感覺跟沒有完成任務一樣。」
「神七」任務落選時,吳傑「心裡特別堵得慌」。他拿起電話打給媽媽,媽媽安慰說:「我也希望你能去,可是沒選上,你不能氣餒。向前看,放下心理包袱,你才能繼續往前跑。」
吳傑很快調整心態,在「神七」任務中,他連續兩個黑夜一個白天在地面對戰友進行出艙行走技術支持。
試問,如果沒有一份發自內心對航天事業的熱愛,誰能像吳傑這樣去付出。
天路迢迢,徵程漫漫。和吳傑一樣,第一批航天員中還有多名沒有飛上天的身影,他們依舊在默默無聞地拼搏——至今,人們甚至連他們的名字都不知曉。致敬,他們也是共和國的「航天英雄」!
「船箭分離!」這是吳傑當年在俄羅斯「聯盟」號地面模擬艙作為指令長,發出的第一道指令!
如今,不知道他還有沒有機會在中國自己的「神舟」飛船上,真正發出這道指令。
「無論怎樣,為了飛天事業,我會堅持到最後一刻。」1963年出生的吳傑堅定地對記者說。
本地寶鄭重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地寶無關。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本地寶對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網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