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訓練22載只為有朝一日能圓飛天夢,現役唯一尚未飛天航天員

2020-10-03 航天那些事兒

昨天,正值國慶中秋雙節喜慶的日子,中國航天舉行了航天人七地大型集體婚禮,在此也為這些美好的航天新人們送上最美好的新婚祝福。在現場,多名中國航天員出席了儀式,其中一位,讓我看到照片後感觸頗深,他就是中國首批航天員之一——鄧清明


航天人集體婚禮現場(我們的太空)


參加航天人婚禮的航天員們,左起第四位為鄧清明(我們的太空)


中國首批航天員

1992年,我國正式批准立項了載人飛船工程,並命名為921工程。 1998年1月5日,中國航天員大隊在北京航天城成立,從中國空軍脫穎而出的14名佼佼者成為了首批航天員,包括楊利偉、翟志剛、景海鵬、李慶龍、吳傑、費俊龍、聶海勝、劉伯明、劉旺、張曉光、鄧清明、陳全、趙川東、潘佔春。


首批航天員宣誓儀式


在這14人中,航天英雄楊利偉、翟志剛分別是第一個進入太空和第一個太空行走的中國人;景海鵬曾三次分別執行神七、神九、神十一任務;李慶龍、吳傑是他們當中首批兩名前往蘇聯接受培訓的航天員,也是後來楊利偉的教員,在2014年光榮退役;還有大家耳熟能詳的費俊龍、聶海勝、劉伯明、劉旺、張曉光都執行過神舟載人飛船任務;陳全、趙川東、盤佔春三人未執行過正式任務,因超過黃金飛行期在2014年光榮退役。唯獨鄧清明,在22年後的今天,仍然堅守在航天員的工作訓練崗位上,為下一次任務做準備。

十三公裡上學路,二十餘載航天生涯

出生於江西撫州的鄧清明,小時候每次去上學,都得走上13公裡的土路。直到高二,父親給他買了一輛自行車,他才能高高興興騎一個小時自行車去上學。後來,18歲的鄧清明離開家鄉,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中國解放軍。1997年,那時身為空軍戰鬥機飛行員的鄧清明,被挑選加入中國航天員大隊,和其他首批十三名航天員一起參加航天員訓練。



從神舟五號起,一名名中國航天員陸續完成了飛天任務,鄧清明一直潛心訓練,等待著屬於自己進入太空那一天的到來。

有三次機會,鄧清明都無限接近自己的夢想。神舟九號、十號、十一號,鄧清明都進入了備份乘組。每一次,在任務正式執行前,鄧清明都會接到任務備份命令。一次次,他都在發射場,目送自己的戰友,遠赴太空執行任務,心中既為戰友感到高興,也有自己的一絲遺憾。

兩年前,媒體對鄧清明進行了一次採訪,那時即將52歲的鄧清明,仍堅持高速旋轉離心機訓練、連續7天保持負6度臥姿的頭低位臥床訓練、低壓缺氧、模擬失重等各種航天員訓練。

如今,鄧清明的女兒鄧滿琪也在大學畢業後成為了一名光榮的航天人,在自己的崗位上為中國航天默默奉獻著。在神舟十一號任務時,鄧滿琪就和父親鄧清明同時在自己的崗位上參加合練。


鄧清明和女兒鄧滿琪(中國軍網)


中國的空間站建設任務正在緊鑼密鼓地準備中,第三批共18名航天員的選拔工作目前也已經完成,我國從明年又將逐漸開始執行載人航天任務,希望鄧清明有朝一日能實現他的太空夢。 無論如何,每一名中國航天員都值得我們的尊敬,他們為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的無私默默奉獻、無數個日夜的辛勤訓練,他們都是中國的英雄!


點讚並在評論區留言,為中國航天員加油!

關注,了解更多航天資訊與知識

相關焦點

  • 航天員最新消息:飛天后,他們在幹什麼(組圖)
    「神十」任務之際,獨家披露這些飛天英雄的最新動態———  航天員兼教練員吳傑  「為了飛天,我會堅持到最後一刻」  16年前的那一幕,對吳傑來說,就宛如發生在昨天——  在那個陽光燦爛的日子,當從俄羅斯加加林航天員訓練中心主任手中接過「聯盟」號飛船指令長證書的那一刻
  • 中國航天日|在為上過天的英雄點讚時,這批特殊航天員也該被記住
    最後飛車凌空爆炸,陶成道身死,以萬戶之名留名青史,同時也為後來的中國乃至整個世界,埋下了一顆飛天的種子,陶成道也被尊為世界航天第一人。直到新中國成立,錢學森回國,被中國人埋在心底最深處那顆航天夢的種子,再一次遇到春天,並開始發芽,蓬勃生長。1970年4月24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順利進入太空,打開中國人的航天之路。衛星上天,下一步則是實現幾千年的飛天之夢,載人航天。
  • 美國姑娘發明人造翅膀,能隨意識煽動,能圓飛天夢嗎?
    美國姑娘發明人造翅膀,能隨意識煽動,能圓飛天夢嗎? 來源:科技看天下 原標題:美國姑娘發明人造翅膀,能隨意識煽動
  • 中國首批航天員無緣飛天 他們經歷了什麼?
    根據計劃,兩名航天員在軌時間預計為一個月左右,如今返回的時間已經越來越近。今年除了發射神舟十一號之外,長徵五號大型火箭首飛成功。  在航天事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幕後經歷了哪些不為人知的艱辛?在這些為公眾所熟知的航天員背後,又有多少先驅?實際上,我國的首批航天員曾經經歷過在北極圈-50℃生存48小時的極地考驗,但因為各種原因他們卻無緣飛天。
  • 【飛天時代楷模】陳冬:從天空到太空 為祖國飛得更高
    央視網消息:在入選航天員大隊之前,陳冬是一名戰鬥機飛行員。  2003年,當楊利偉駕乘神舟五號首度飛天時,25歲的陳冬通過電視直播目睹火箭升空的那一瞬,腦海裡閃念:「什麼時候我也能像楊利偉一樣飛向太空,為祖國飛得更高?」
  • 組圖:科技館裡體驗飛天之夢
    在廣東省科學中心的飛天之夢展館模擬的酒泉衛星發射基地和北京航天發射指揮控制中心裡,參觀者客串航天員、測控指揮員等不同角色,親身體驗參與飛船的發射和測控。 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9月30日,在廣東科學中心模擬的酒泉衛星發射基地內,搭載飛船的「火箭」點火發射。
  • 「飛天夢圓」7+7+4!新一批預備航天員出爐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日前結束,共有18名預備航天員(含1名女性)最終入選,包括7名航天駕駛員、7名航天飛行工程師和4名載荷專家。他們將成為我國航天員隊伍的新成員,踏上建設航天強國、接續飛天夢想的新徵程。
  • 中國「神舟」七號飛天全記錄
    以下為神舟七號飛天過程的全記錄。  第一日 9月25日  17時30分:航天員出徵儀式。胡錦濤來到航天員公寓問天閣,親切看望執行飛行任務的3名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並為他們壯行。  18時許:三名航天員抵達發射場。確認技術狀態後,航天員先後進入神七返回艙。  18時35分許:翟志剛開始用指揮棒嘗試操作。
  • 國慶期間玩著學:PBL批判式閱讀寫作訓練營——飛天夢
    「能在天上飛的,能在水裡遊的,能在地上走的.....」《墨子魯問》中提到,「公輸子削竹木為鳶,成而飛之,三日不下。」也就是說魯班已經做出能飛三天的飛行器。以此來看飛行和潛海一直是人類長期追逐的夢想。飛天夢的誘惑力尤其大,塞巴斯蒂安·特倫(Sebastian Thrun)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曾在谷歌自動駕駛部門工作過的特倫,在2010年,特倫創建了一家叫Kitty Hawk的創業公司,這家公司正在做一件事兒——研發飛行汽車。
  • 炎黃子孫尋天夢,神五飛天驚世人
    前序在中國人完成飛天夢之前,世界上有能力把太空人送入太空的國家只有兩個:美國和前蘇聯(俄羅斯)。在太空領域,美國依然是全球第一!1969年7月20日,美國宣布登月成功,唯一一次超越前蘇聯提前登月,就直接導致了前蘇聯宣布計劃失敗,並取消了登月計劃!
  • 託起飛天之夢 中國載人航天事業書寫航天史傳奇
    託起飛天之夢 中國載人航天事業書寫航天史傳奇   此次飛行任務又將創造中國載人航天多項新紀錄:航天員首次拜訪太空小型空間實驗室,女航天員首次寫下太空傳奇……中國人朝著2020年前後建成空間站的夢想,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此時,讓人不禁想起冰心老人的詩: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奪目的載人航天輝煌,正是幾代航天人不懈奮鬥的成果。
  • 為了圓飛天夢,人類的腦洞到底有多大?
    其實,無論古今、中外,人們對飛天都充滿無窮的嚮往,從《山海經》藉助風力載人飛行的奇肱飛車,到儒勒・凡爾納科幻小說虛構的三名冒險家乘坐空心炮彈飛向月球,人們為了這個夢想虛構了很多腦洞大開的「幻想裝置」。現實中,為了圓飛天夢,人們也創造出了各式各樣腦洞大開的飛行設備。
  • 為了實現飛天夢,100萬美金將翅膀植入後背的女子,現狀如何?
    就比如說飛天夢,從古至今都是人類嚮往憧憬的,古代的人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奔上月球看一看,如今也已經實現了。在很多人心裡都會有一個飛天夢,而且是不藉助任何的交通工具,靠自己就能飛上天的,要實現這樣的夢想,首先必須要有一對翅膀,不過人類是沒有翅膀的。這時候,就會有人想,能不能自己植入一雙翅膀呢?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為了實現「飛天夢」,花100萬美金將翅膀植入後背的富家女,現狀如何?
  • 走進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零距離感受我國飛天奇蹟
    近日,西城園工委、德勝街道工委、西城園協會共同組織機關幹部、園區企業50餘人走進航天城,參觀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近距離了解火箭發射的全過程,體驗航天員的日常生活及訓練,探秘航天奇蹟背後的故事。走進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在中心工作人員的講解下,我們了解到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曾承擔「神舟系列」「嫦娥系列」飛行控制和長期管理任務,承擔著我國衛星發射的指揮保障任務。
  • 從古至今的飛天太空夢 萬戶傳奇
    飛上天或去太空星球是中華民族從遠古時代就有的夢想,比如嫦娥奔月、牛郎會織女的神話故事就對飛天和太空充滿了熱情!比如風箏和孔明燈的發明無不對飛天的嚮往和夢想!可是古時候科技不發達,人類無法飛天和飛上太空,可也擋不住古人對太空的嚮往,尤其是我們中國人,今天我們就講一個古代中國人飛天的故事,這個人叫萬戶,原名陶廣義,是元末明初人,距今六百多年了,他從小就對飛天和太空感興趣,經常放風箏和夜晚觀星星。
  • 揭秘中國航天員20年:2008年神舟七號軌道艙曾響起火災警報
    模擬失重訓練,航天員需要身著160多公斤重的水下訓練服,在深水裡反覆訓練艙外活動技能,一次訓練長達4個小時。   聶海勝:一次任務訓練下來,渾身都是汗,汗不知道出了多少,衣服能擰出一斤兩斤水。   除這些嚴酷的訓練外,挑戰超重耐力的離心機訓練,則是每一位航天員腦海裡最深刻的共同記憶。
  • 星鏈計劃和北鬥衛星能否圓我飛天夢
    我當時給我的定義為飛天的夢想,天上的衛星帶著各國的電視節目,而我卻能夠很容易地接收到,當時的網絡都還不發達,從電商平臺中交易小有收穫 。那時在淘寶網,阿里巴巴,有許多電商平臺進行了銷售,當時國內農村都還沒有那種大鍋。但無奈政策不允許,淘寶至今都還把我永久封殺。 幸好當時沒有壓多少貨。後面放棄了,僅過了兩年,整個路過的農村路上,任何山區地方到處都是大鍋,不過那種不怎麼賺錢。
  • 千年飛天夢,今朝終成真
    二0二0年九月一日(庚子七月十四)周二.晴.22~32度.新鄉原作於2008/09/28.鳳凰山繼揚利偉2003年10月15日乘神舟五號首入太空之後,翟志剛、劉伯民、景海鵬三位太空人乘坐的神舟七號宇宙飛船,成功降落於內蒙古境內。
  • 【飛天時代楷模】費俊龍:在徵服宇宙的大軍裡
    央視網消息:2005年10月12日,費俊龍與戰友聶海勝一同駕乘神舟六號進入太空,以此為標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計劃正式啟動,開始了真正意義上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實驗。  在徵服宇宙的大軍裡,費俊龍承受了超重耐力訓練、失重飛行訓練、飛行程序訓練,他們走的每一步都在向人的生理極限挑戰。
  • 楊利偉披露神五飛天故事:胡錦濤主席含淚送行
    他圓滿出色地完成了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  航天英雄楊利偉二十九日來到海南大學演講,和千餘名學子共同分享了「飛天」的諸多趣聞逸事。  胡錦濤主席含淚送行  發射「神五」當日清早,胡錦濤主席來到指揮中心,親自為他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