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偉披露神五飛天故事:胡錦濤主席含淚送行

2020-11-30 搜狐網


  二○○三年十月十五日,中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五號」飛船從戈壁深處發射升空,把中國第一位「太空使者」楊利偉送上太空。他圓滿出色地完成了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

  航天英雄楊利偉二十九日來到海南大學演講,和千餘名學子共同分享了「飛天」的諸多趣聞逸事。

  胡錦濤主席含淚送行

  發射「神五」當日清早,胡錦濤主席來到指揮中心,親自為他送行。讓楊利偉心靈震動的是,他看到胡主席眼裡飽含的熱淚。「這是對中國航天科技寄予厚望,是中華民族實現飛天夢想的期望,也是對我們航天人的關切!」楊利偉深情地回憶說。

  作為中國第一代載人航天的航天員,肩負任務光榮,但風險壓力巨大。楊利偉登上五十米高平臺即將進入太空艙,一位同事提議講一個笑話,以助楊利偉放鬆心情。但當時在場的一位醫生、一位教練和兩位工程師緊張得都想不出一句笑話。一位工程師沒話找話說,俄羅斯一位關艙門工程師最後成為博物館館長。反應敏捷的楊利偉隨即回應:「館長同志,明天見!」引來同事們會心一笑,幽默自信的楊利偉放鬆了大家的心情。

  讓楊利偉感動的是,飛行到第八圈,他接到妻子和兒子從地球上打來的電話。他透露,在預定的程序裡沒有這次通話,他說這體現了對航天員人性化的關懷。

  二十一小時與十四天

  據他介紹,「神五」九十分鐘繞地球一圈,完成一個晝夜更替,其中八十分鐘他在座艙裡漂浮工作。二十一個多小時裡,他進行了一百多個操作,包括大運動量的翻身等,只睡了半個小時。楊利偉說,因為機會非常難得,時間寶貴,他要儘可能多地去體會感受生理變化和看到的現象,為以後執行任務和科研工作做儲備。

  雖然在訓練時已無數次體驗過失重,但第一次真正處在太空失重環境下,他還是有許多奇妙的體驗:特製的筆懸浮在空中,伸手即拿;吸口氣小月餅即送到嘴裡;在日夜交替的瞬間,他看到一道無比美麗炫目的金色弧圈環繞太空艙……

  回到地球,有同仁笑言,按一晝夜為一天計算,楊利偉在太空的二十一小時多,相當在地球上過了十四天!他比別人多過了十多天。

  超負荷訓練成就航天員

  楊利偉說,長年多超負荷的科學訓練讓他自信地完成了首次載人航天任務。

  超重耐力訓練是對航天員自我極限的最大挑戰,要求超載達到人體自重八倍,持續時間四十秒至五十秒。每次訓練中,在強大作用力下,航天員的臉部肌肉變形,呼吸困難。還有大強度微重力生理適應性環境訓練,每個航天員連續二十天以負六度頭低位平臥方式進行太空模擬訓練,吃喝拉撒等基本活動都在此狀態下進行。他說參加訓練的航天員都表現出驚人毅力,沒有人打退堂鼓,全部通過測試要求。

  中國將培養女航天員

  楊利偉在今天的演講中透露,「神六」載人航天將於今年下半年發射,目前各項準備工作順利,此次任務將實施多人多天飛行。

  他鼓勵現場學子說,今後國家不僅從飛行員中選撥航天員,還將在其它領域選拔人才,尤其要培養女航天員,希望在座的學子們有一天能成為他的同行,一起為中國航天事業發展作貢獻。

·點擊進入科學頻道 更多精彩在裡面

·「兩隻蝴蝶」大行其道 試解中國人的蝴蝶夢境·破解張獻忠千船沉銀之謎

·科學家打開了潘多拉盒 無頭人製造能否成功 ·男人也要保護貞操嗎?(圖)

·千隻蟾蜍自我爆炸讓科學家困惑不已 · 研究發現女性最佳生育時期是34歲

·被疑遭千年木乃伊詛咒 五位研究者先後死亡 ·我們已被外星生命包圍(圖)

·地動儀千年謎團被解開 科學手段完成復原 · 我給樓蘭美女換了雁翎(圖)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楊利偉」,共找到 498290 個相關網頁.
搜狗(www.sogou.com)搜索:「神六」,共找到 131430 個相關網頁.

( 責任編輯:孫陽 )

相關焦點

  • 艙外服右臂印「飛天」 胡錦濤親筆題寫(圖)
    南方日報9月28日報導 昨晚,廣東籍專家、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飛船系統顧問鄭松輝研究員,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向記者披露了神七出艙活動的一些「門道」。  神七乘組第一次設置了指令長崗位,即任務中自稱「洞么(01)」的航天員翟志剛。「洞二(02)」是軌道艙航天員劉伯明,「洞三(03)」是返回艙值守航天員景海鵬。  飛行進入出艙活動段後,01號和02號航天員進入軌道艙,03號航天員則留在返回艙,負責飛船監測和地面聯絡。
  • [視頻]非凡21小時 回顧"神舟五號"飛天之旅
    >>>點擊進入「神舟六號」專題<<<非凡21小時畫報    2003年10月14日,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剛剛閉幕,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就乘專機    5點20分,國家主席胡錦濤不顧疲勞親自來到被稱作問天閣的航天員公寓,為即將出發的航天員楊利偉送行。     5點28分,楊利偉在首飛梯隊的另外兩名航天員翟志剛,聶海勝的陪同下,向首次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李繼耐請示出徵。     這時候首次載人航天工程各系統總指揮,總設計師也已經到達酒泉發射現場。
  • 楊利偉滿臉鮮血出艙,11位神舟飛船太空人「飛天」背後的故事
    在酒泉戈壁深處的東風航天城內,11名已執行過飛天任務的中國航天員畫像已掛在問天閣外。他們是探索太空的英雄,他們是中國民族的驕傲。接下來,小編將為您一一揭秘,這些航天英雄們「飛天」背後的故事。
  • 楊利偉走進西工大 與大學生分享「飛天故事」
    昨日下午,中國第一位航天員、航天英雄楊利偉來到西北工業大學,與4000多名大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楊利偉和大家分享自己的「飛天故事」,並鼓勵大學生們要懷揣夢想,更要有責任和擔當。楊利偉鼓勵大學生有責任才能實現夢想下午3時許,楊利偉剛一走進西北工業大學翱翔體育館,現場就響起了一陣陣熱烈的掌聲。楊利偉說:「看到你們充滿活力的樣子我覺得很親切,很高興能和大家在一起溝通交流。」
  • 炎黃子孫尋天夢,神五飛天驚世人
    ,飛天事業自然就停止了。楊利偉在太空度過了21個小時,繞地球飛行14圈後於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返回地球。楊利偉二次飛天,華夏民族的終於實現飛天夢想。錢學森先生的導師王士倬講過陶成道的故事,點火飛天之前,陶成道說:「飛天,乃是我中華千年之夙願。今天,我縱然粉身碎骨,血濺天疆,也要為後世闖出一條探天的道路來!」陶成道當時說出這句話,該有何等的氣魄與胸懷!
  • 胡錦濤主席在車里雅賓斯克會見俄羅斯總統普京
    >    8月17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車里雅賓斯克會見俄羅斯總統普京新華社記者饒愛民攝    新華社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8月17日電 國家主席胡錦濤17日在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觀摩上海合作組織聯合反恐軍事演習後,會見了俄羅斯總統普京。    胡錦濤表示,這次聯合反恐軍演很成功,贏得了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和高度評價。
  • 「神五」直播內幕:楊利偉進艙圖像是「自拍」
    本報訊 攝影師在飛船發射架附近冒死拍攝、攝像頭髮回楊利偉圖像……本報記者日前專訪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廣電局局長聶少勇上校,他向記者透露了東風電視臺(全軍僅有的兩家電視臺之一)直播神舟系列飛船發射鮮為人知的內幕。
  • 楊利偉景海鵬母校老師揭秘:二人成長故事(圖)
    稱楊利偉體操好、景海鵬籃球棒 楊利偉 景海鵬  2003年,太空中的楊利偉出現在電視畫面上這些老人都曾是空軍第二飛行預備學校(俗稱保定航校)的教員,楊利偉、景海鵬等7名中國首批航天員曾在這裡接受飛行基礎訓練,而後逐步成為飛行員、航天員。 本世紀初,保定航校整編撤銷,這些航天員公開的簡歷上也很少提及保定航校。但楊利偉和景海鵬當年的教員仍為教出這樣的學生而自豪,他們分別回憶了兩位航天員在校訓練學習的情景。
  • 11位神舟飛船太空人「飛天」背後的故事(圖)
    如今,在酒泉戈壁深處的東風航天城內,10名已執行過飛天任務的中國航天員畫像已掛在問天閣外。他們是探索太空的英雄,他們是中國民族的驕傲。  接下來,小編將為您一一揭秘,這些航天英雄們「飛天」背後的故事。
  • 中國航天第一人楊利偉披露:升空時發生意外差點「光榮」了!
    眾所周知,中華民族千年的飛天夢圓,始於2003年。2003年10月15日9時整,隨著火箭點火升空,中國神舟五號飛船搭載著楊利偉衝向了太空。這標誌著中國成為繼前蘇聯和美國後的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它標誌著我國在航天技術上的又一座裡程碑。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神舟五號飛船返回地面。
  • 載人航天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神五發射前夜,楊利偉取下手錶,託聶海勝捎給妻子。聶海勝說:「家裡有我們,你放心吧!」神六發射前,為費俊龍、聶海勝送行的戰友們不約而同說出的,還是這句話。   「我們之間的戰友情誼,達到了能夠託付生命、妻子、兒女的高度。」聶海勝說。   2008年1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10周歲生日。
  • 楊利偉回憶神舟五號飛天 坦言做好犧牲的準備
    本周末,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將以「第一次」為主題詞,邀請到戲骨王學圻、航天英雄楊利偉、作曲家許鏡清、作家劉震雲、京劇餘派女老生王佩瑜、世界圍棋第一人柯潔等嘉賓,與大家共同走進值得回味和感恩的「第一次」。
  • 國家主席胡錦濤8日會見日本公明黨黨首太田昭宏
    1月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日本公明黨黨首太田昭宏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新華社北京1月8日電(記者 羅輝)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8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日本公明黨黨首太田昭宏。    胡錦濤對日本公明黨一貫重視對華關係,長期堅持中日友好的政策主張表示高度讚賞。他說,中日兩國政黨間的友好交往,對增進兩國人民的友好感情,促進國家關係健康發展發揮著獨特作用。
  • 「神舟五號」大片一拍三部 楊利偉將走向前臺
    據上海青年報報導,為了將這輝煌背後數十萬人數十年的奮鬥永遠定格,也為了客觀記錄下中國飛天第一人楊利偉和一代太空人的真實生活———經過該報記者長達兩周的追訪,終於獲悉八一電影製片廠將中國人的航天故事搬上電影、電視和紀錄片的全盤計劃,這三部作品將從臺前和幕後、科幻與現實的不同角度展現中國航天人的功績,也都將成為中國航天題材影視作品的開山之作!
  • 楊利偉:希望未來,你們比我飛得更高更遠
    2003年10月15日,隨著「長徵」二號F型火箭把「神舟」五號飛船推向200公裡之外的空間,時年38歲的楊利偉成了第一位叩訪太空的中國人。2004年7月31日,航天英雄楊利偉作為第三屆晶報「名人演講周」的特邀嘉賓,出席開幕式並做首場演講,與深圳人民共同分享他的「遨遊太空21小時」。
  • 飛天——開啟國人對浩瀚宇宙的發問
    可是,中國的飛天之路卻是一條坎坷而又充滿艱辛之路。歌聲嘹亮1956年,中國成立航天工業委員會,正式開啟飛天之路失敗是沉痛的,失敗是令人感到挫折的,可是科學的高峰卻是需要咬牙含淚才能到達頂峰的。也正是因為如此,中國航天才能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輝煌。運載火箭發射成功次數達334次,各式各樣的衛星,載人飛船及空間站拔地而起,奔向星辰大海。圓夢太空2003年,神舟五號發射成功,楊利偉成為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太空人,宣告中國進入載人航天俱樂部。
  • 中華飛天第一人——中國載人航天首飛航天員楊利偉的故事
    他還有一個姐姐、一個弟弟,全家五口人和和睦睦,過著舒心平靜的生活。1983年夏季,楊利偉考進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八飛行學院。在4年的航校生活中,他的學習訓練成績一直很優秀,每個科目都是第一個「放單飛」。1987年,楊利偉從學院畢業,成為空軍某師一名強擊機飛行員。天生聰慧加上勤奮努力,他不久便成了師裡的飛行尖子。後來,他又成為一名優秀的改機型的殲擊機飛行員。
  • 聽楊利偉講端詳
    2016年11月22日,楊利偉向西城區教育工會主席任颺交接「天宮二號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隨「天宮二號」一起飛天的,還有一本書——《家風》,在太空翱翔了兩個月後,這本書由神舟十一號任務乘組航天員帶回地面。為什麼會選擇《家風》?今天,航天英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北京市第八中學校長王俊成,北京市西城區教育工會主席任颺博士做客人民網,暢談這背後的故事。
  • 楊利偉返回地球,為啥17年都再不上天?太空後遺症對他影響很大
    而作為中國進入太空第一人的楊利偉也成為民族英雄,但他又為何在這之後再也沒有上天呢?這其實與那次的飛行經歷有著很大的關係。由於是第一次正式飛天,在直到降落之前,所有人的心都是懸著的,繃著的!因為這項技術很難克服,我們也沒有先例,只能自己摸索,加上當時的飛船材質等問題,對於這次飛天之旅,很多人都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包括楊利偉。
  • 飛天神舟:中國載人飛船
    這艘由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題名的「神舟」號飛船的成功發射與回收,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獲得了新的重大突破。這次試驗獲得圓滿成功,使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邁出了重要的一步。雖然這次試驗飛行沒有載人,主要驗證了有關創新技術,為我國後續發射系列宇宙飛船和載人飛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