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偉景海鵬母校老師揭秘:二人成長故事(圖)

2020-11-30 手機鳳凰網

稱楊利偉體操好、景海鵬籃球棒

楊利偉

景海鵬

 

2003年,太空中的楊利偉出現在電視畫面上,他當年在保定航校的教員張良海一眼就認了出來,喊「這是我的學生」。

9月10日,河北保定市區航校北院家屬區門口,幾名六七十歲的老人興致勃勃地議論著即將進行的「神舟七號」載人航天的事情,「咱們學校了不起呀,培養出了7名航天員。」

這些老人都曾是空軍第二飛行預備學校(俗稱保定航校)的教員,楊利偉、景海鵬等7名中國首批航天員曾在這裡接受飛行基礎訓練,而後逐步成為飛行員、航天員。

本世紀初,保定航校整編撤銷,這些航天員公開的簡歷上也很少提及保定航校。但楊利偉和景海鵬當年的教員仍為教出這樣的學生而自豪,他們分別回憶了兩位航天員在校訓練學習的情景。

楊利偉 再苦總是笑呵呵

2003年,「神五」飛天,楊利偉成了航天英雄,體育教員張良海在家屬區的名氣也更大了。

「他給我的最深的印象,就是活潑。」61歲的張良海說,1983年,高中畢業的楊利偉經過招飛進入保定航校,成為學員。保定航校進行的是飛行員基礎教育和訓練,包括軍、政、文、體等方面,體育訓練佔了很大比重。

瘦小夥子引起教員注意

張良海介紹,飛行員對於身體素質和適應能力的要求非常高。為此,要對學員進行籃球、長跑、體操等多個項目的訓練。除了每天90分鐘的正課訓練外,還有早晚業餘訓練。

「的確很累、很苦。」張良海回憶,不少學員都練得直哭,打退堂鼓的經常有。隊伍中一名1米68的瘦小夥子,引起了張良海的注意,「不管多苦多累,總是笑呵呵的」,他就是楊利偉。

一次跑步訓練,每組跑完都坐成一隊休息,按照紀律不能交談。大多學員都是氣喘籲籲的,楊利偉卻精力旺盛地跟別人聊起來,結果被張良海批評了一頓。

張良海坦言,雖然批評,但從心裡喜歡這樣的學員,因為他每個項目都做得很好。

相關焦點

  • 細數中國航天史上的意外,楊利偉:我以為自己要犧牲了
    我國的航天工程已經走進了世界前列,探月工程更是在有條不紊的推進中,湧現出了一大批的航天英雄:楊利偉、景海鵬、翟志剛、聶海勝等英雄更是為我國載人航天的先驅英雄。我國取得如此矚目的成就,是一帆風順的嗎?不是的,是我們踩著一個個坑踩過來的。楊利偉:我以為自己要犧牲了最早飛上太空的中國人是楊利偉,那時候我國還是第一次載人航天,一切都是探索摸索。
  • 楊利偉背後的女人:如果沒有她,楊利偉成不了中國航天第一人
    今天我們就來揭秘楊利偉背後的女人,沒有她,楊利偉就不會成為中國航天第一人!楊利偉於1965年出生於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在那個時代出生的孩子都是聽著黃繼光和邱少雲等人的英雄故事長大的,所以楊利偉從小也有一個英雄夢,他渴望能夠成為像英烈們那樣受人尊重的英雄。
  • 楊利偉走進西工大 與大學生分享「飛天故事」
    昨日下午,中國第一位航天員、航天英雄楊利偉來到西北工業大學,與4000多名大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楊利偉和大家分享自己的「飛天故事」,並鼓勵大學生們要懷揣夢想,更要有責任和擔當。楊利偉鼓勵大學生有責任才能實現夢想下午3時許,楊利偉剛一走進西北工業大學翱翔體育館,現場就響起了一陣陣熱烈的掌聲。楊利偉說:「看到你們充滿活力的樣子我覺得很親切,很高興能和大家在一起溝通交流。」
  • 11位神舟飛船太空人「飛天」背後的故事(圖)
    接下來,小編將為您一一揭秘,這些航天英雄們「飛天」背後的故事。  楊利偉滿臉鮮血出艙  楊利偉,1965年生。  有網友發帖稱,2003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返回,我國首位「太空人」、航天員楊利偉是滿臉鮮血地打開艙門的。對此,擔任神舟飛船應急救生分系統主任設計師的李頤黎教授表示,楊利偉在出艙時確實受了傷。當時飛船落地時有一定衝擊,楊利偉忘記取下戴在頭上的耳麥,被耳麥的稜角劃傷嘴角,「劃破了皮而已,出血並不多」。
  • 當年的太空英雄楊利偉,現在怎麼樣了?
    太空人楊利偉一·成長:出身普通,崇拜英雄1965年的6月21日,楊利偉出生在遼寧省的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縣裡土產公司的職工,媽媽則是一名中學老師。一家五口,家裡還有姐姐和弟弟。上世紀70年代,那是一個崇拜英雄的年代,楊利偉也不例外。他最崇拜的是邱少雲·黃繼光這樣的英雄人物。當時為了買到關於英雄故事的小人書,他就撿廢品一分一分地攢錢。上學後,他當時叫作楊立偉,但他覺得「利」更有氣勢,更有英雄氣概,於是改名楊利偉。
  • 楊利偉,他成功了!可他背後的心酸故事你知道嗎?
    楊利偉,是我國第一個登上太空的人,他成功了!中國成功了!有誰知道,萬眾矚目的背後,是妻子的離職和女兒的離世。楊利偉的妻子張玉梅本是一位人民教師,結婚以後楊利偉整天忙於訓練,二人聚少離多,但是感情一直很好,結婚不久女兒出生了。在孩子2歲時,突然患上了重病。楊利偉忙著作飛入蒼穹的最後準備,都沒有時間去關心孩子,也成為了終身遺憾。
  • 楊利偉滿臉鮮血出艙,11位神舟飛船太空人「飛天」背後的故事
    接下來,小編將為您一一揭秘,這些航天英雄們「飛天」背後的故事。楊利偉滿臉鮮血出艙楊利偉,1965年生。有網友發帖稱,2003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返回,我國首位「太空人」、航天員楊利偉是滿臉鮮血地打開艙門的。對此,擔任神舟飛船應急救生分系統主任設計師的李頤黎教授表示,楊利偉在出艙時確實受了傷。當時飛船落地時有一定衝擊,楊利偉忘記取下戴在頭上的耳麥,被耳麥的稜角劃傷嘴角,「劃破了皮而已,出血並不多」。
  • 老師請考上清華的學霸回母校傳經,學霸回應三個字。老師懵了!
    學生能考上清華北大是老師、學校引以為榮的事。老師會常常把學霸的大名掛在嘴邊,時刻不忘教育下一屆學生:大家要努力學習,你看,咱們去年的學生某某某都考上了清華大學,大家一定要以他為榜樣,考清華!考北大!實現人生夢想。
  • 航天英雄楊利偉:瀕死26秒返航的背後,是女兒離世和妻子離職
    而今天要說的就是太空人楊利偉背後的故事。01.楊利偉到了該成婚的年紀,因此在朋友的撮合下,他認識了人民教師張玉梅,二人在長時間的相處下走到了一起,並順利的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後,夫妻二人共同孕育了一個女兒,一家三口生活的非常幸福,楊利偉更是朝著自己的事業努力前行,因為忙碌事業,陪伴妻子女兒的時間少之又少
  • 優秀校友反哺母校!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再次捐書母校石家莊一中!
    校友饋贈近日,石家莊一中優秀校友,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給母校寄來了他主持翻譯的書籍《要領》。在贈送圖書的扉頁上,楊斌校友這樣寫道:感恩石家莊一中的哺育,更特別感謝那些課外育人成長的老師和活動。楊斌校友一直持續關注母校的發展和學弟學妹的成長,多次來校講學並捐贈圖書為母校傳遞一份愛心,為廣大校友樹立了飲水思源、回饋母校的榜樣。
  • 航天英雄楊利偉,瀕死26秒返航背後的故事
    為了航天事業,他不得已忽略家庭,沒能陪伴孩子的成長……彼時的誰也不知道,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也仿佛註定了楊利偉之後的道路。作為楊利偉的妻子,她身上的使命也同等重大,一人肩負起家中的大小事務。楊利偉常年都不在家,對於女兒的陪伴更是寥寥無幾,心中甚是愧疚和無奈。
  • 航天英雄楊利偉,瀕死26秒返航背後的故事
    楊利偉從小是個愛看書的小男孩,每日只沉浸在自己的書海裡,慢慢地也養成略為文弱、內向、缺少膽量的性子。  彼時的誰也不知道,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也仿佛註定了楊利偉之後的道路。    優秀如他,在經歷不斷的訓練和選拔後,楊利偉成功成為一名飛行員,身上更是肩負著重大的使命。  因為這項不同尋常的使命,楊利偉在面對家庭和事業上,他只能義無反顧地選擇事業,每天投入到高強度的訓練中。  作為楊利偉的妻子,她身上的使命也同等重大,一人肩負起家中的大小事務。
  • 楊利偉在飛船裡聽到敲門聲,當真相揭開後,幸虧當時自己及時返回
    楊利偉和張玉梅是親朋介紹認識的,但二人卻意外的合契。  張玉梅是一名老師,為人很溫和仁愛,當丈夫因為訓練顧不到家裡時,她就管著家裡內外的事情。  一天晚上,楊利偉2歲的小女兒生病了,發起了高燒,張玉梅並沒有多想,只是從家裡找出了一包退燒藥給女兒餵了下去。
  • 楊利偉披露神五飛天故事:胡錦濤主席含淚送行
    楊利偉深情地回憶說。  作為中國第一代載人航天的航天員,肩負任務光榮,但風險壓力巨大。楊利偉登上五十米高平臺即將進入太空艙,一位同事提議講一個笑話,以助楊利偉放鬆心情。但當時在場的一位醫生、一位教練和兩位工程師緊張得都想不出一句笑話。一位工程師沒話找話說,俄羅斯一位關艙門工程師最後成為博物館館長。反應敏捷的楊利偉隨即回應:「館長同志,明天見!」
  • 中華飛天第一人——中國載人航天首飛航天員楊利偉的故事
    老師讓寫作文,他就拿著爸爸的照片,寫了一篇《爸爸的雄姿》。他寫道:「看到照片上爸爸為祖國航天事業無私奉獻、刻苦訓練的雄姿,我就非常自豪。」2001年7月,妻子張玉梅因病住進醫院,做「腎活檢」手術。張玉梅說:「當我被推進手術室的一剎那,看到楊利偉對我那種從未有過的萬般牽掛和憐愛歉疚的眼神時,我心如刀絞啊!」手術後,張玉梅身體十分虛弱,24小時平躺在床上一點兒都不敢動。
  • 集美工業學校校友的成長故事印證學校厚重的歷史底蘊和鮮明的辦學...
    百年來,一批又一批的老師在三尺講臺上辛勤耕耘,一批批優秀學子成為國家棟梁,他們活躍於企業界、經濟界、文化界、政界,在全國各地、各行各業貢獻著聰明才智。他們所展示出來的管理才能和工匠精神,彰顯了集美工業學校作為老牌、名牌職業學校的厚重歷史底蘊和鮮明辦學特色。「今天我以母校為榮,明天母校以我為榮」,對於無數學子來說,他們對母校總有一份難以割捨的情懷。
  • 圖:楊利偉與日本首飛航天員毛利衛在北京會面
    圖:
  • 太空歸來17年,楊利偉給孩子的公益航天課來啦
    但在這一次的公益航天課上,這些曾經在不同場合了解過的碎片知識,將被楊利偉以七堂課的形式全面、系統地串聯起來。從飛天夢想講起,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告訴孩子們:在成為一個航天人的路上,個人夢想如何通過層層試煉,成為現實。
  • 楊利偉飛天差點犧牲!這個問題5年才解決
    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乘由長徵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這是中國載人航天第一人,標誌著中國太空事業向前邁進一大步。載人航天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形,而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在發展載人航天事業時,也遇到了無數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