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追星,追到太空中最亮的星。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對那浩瀚星空充滿無限遐想,太空人楊利偉帶著無數人的期待飛向太空。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時間9時,楊利偉乘由長徵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
太空人楊利偉
一·成長:出身普通,崇拜英雄
1965年的6月21日,楊利偉出生在遼寧省的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縣裡土產公司的職工,媽媽則是一名中學老師。一家五口,家裡還有姐姐和弟弟。
上世紀70年代,那是一個崇拜英雄的年代,楊利偉也不例外。他最崇拜的是邱少雲·黃繼光這樣的英雄人物。當時為了買到關於英雄故事的小人書,他就撿廢品一分一分地攢錢。
上學後,他當時叫作楊立偉,但他覺得「利」更有氣勢,更有英雄氣概,於是改名楊利偉。
小小的楊利偉挺有英雄氣概,當同伴落水時,會遊泳的他將其救上岸。從那以後,他就被叫做楊哥。
二·立志:置身天空,勤學苦練
家鄉有個軍用機場,高大帥氣的飛行員和在天空翱翔的飛機,給楊利偉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當時楊利偉就立下了當飛行員的志向,以後駕著那銀色的飛機飛向藍天。
1983年,楊利偉考進了空軍第八飛行學院。那時,他拿著書苦讀,認真學習,成績逐漸名列前茅。此外,他將嚴格的紀律觀念變成自己的習慣,做事準確認真·追求極致。
飛行訓練任務重·淘汰壓力大,和楊利偉一期的70多名同學中,最後只剩下十幾個。在幾個科目中遇到障礙之後,楊利偉在正常訓練外繼續練習,最終解決了問題,順利完成飛行訓練。
畢業後,楊利偉成為部隊飛行團中的一員。在有次執行任務時,他遇到了突發事故,通過平時的刻苦訓練,再加上自己的沉著冷靜,安全地化解了這場危機。
軍人楊利偉
三·獻身:放棄安逸,選擇航天
1992年,部隊精簡整編,飛行員可以轉去民航工作。去民航的話,不但任務少,而且工資高,不少親戚都勸楊利偉。楊利偉的目標是王牌飛行員,放棄了民航的工作。在部隊裡,他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年年飛全勤,總共安全飛行1350小時,成為一級飛行員。
正是因為他的出色表現,在1995年獲得了成為預備航天員的資格。886名預備航天員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淘汰,只剩下14人。14人經過不斷比拼,楊利偉被確定為最終執行任務的航天員。
2003年10月15日9點,神舟五號升空。楊利偉度過了漫長的共振56秒,火箭和飛機抖動,五臟六腑都要碎了,還好經過科技人員的共同努力,解決了這個問題。最後,成功登上太空。
神舟五號
楊利偉在工作日誌背面寫下:為了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中國人來到了太空。
四·英雄:功成名就,激勵後人
10月16日,飛船成功返航,降落在內蒙古草原上。楊利偉向指揮部報告:我是神舟五號,我已安全著陸。當時飛船落地時,他的嘴角受傷,說話時嘴裡都有血的鹹味。
楊利偉獲得了航天英雄的稱號,成為了當年的十大感動人物之一,有顆小行星也以他的名字命名。
後來,楊利偉被授予少將軍銜,他從一名士兵變成了將軍。他也先後任職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從一名航天員變成航天工程組織管理者。
英雄楊利偉
追星,追星,追逐奔向太空的那顆星。
參考資料
1·百度百科楊利偉
2·楊利偉的內部報告《飛天是身體和心靈的巨大煎熬》
3·《航天員楊利偉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