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我國人民的飛天夢,從古至今都未曾中斷過,我們會想起嫦娥奔月,孫悟空的筋鬥雲,墨子的木鴛,張恆的木鳥……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不再需要再神話故事裡,繼續找尋希冀,飛機、火箭、飛船等,人類終於可以向鳥兒一樣飛上藍天,遨遊太空!
實現中國人民飛天夢的航天英雄楊利偉,更是讓我們難以忘懷,人類從沒有停止探索世界的腳步,但奧妙的宇宙仍存在太多的未知,而在太空的一念之差,往往要改寫人類歷史,多年後,得知真相的楊利偉,都不由有劫後餘生的慶幸!
01探索太空,人類飛天夢
我們總在說人類科技進步神速,但在浩瀚的宇宙面前,卻顯得嬌弱無比。
以我們目前的技術,探索到的宇宙直徑大概是930億光年,1光年的遙遠已超過了絕大多數人的認知,而930億更是令人目瞪口呆,即便是如今有人豪擲930億人民幣,我們都自問數不清。
而如今宇宙的形成,又在經歷了大爆炸之後,大概138億年的演化,每一個數字都足以把我們普通人嚇暈,但科學家面對無法逾越的未知,卻依舊勇往直前,讓人油然升起崇高的敬意。
如今人類的科技水平連光速的1%尚且無法達到,我們自詡世界的主宰,但在面對大自然的餘威和宇宙的浩瀚與奧妙時,便顯得渺小而無助,簡直是螳臂當車,可是不去挑戰,永遠都不會有所進展,而弱小和無知也從不是生存的障礙。
在人類不斷的努力和探索下,我們終於不再局限於"猴子撈月"的美好想像,而是"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
雖然我國曾經歷閉關鎖國,科學技術一度落伍,但古人的智慧仍舊是不可小覷的。
明朝時,陶成道便成為了第一個發明"火箭"雛形的人,甚至還為科學獻身,敢為天下人不敢為之事,他不僅把"火箭"綁在椅子上發射,還親自乘坐,只是不成熟的技術和條件,終究沒能收穫可喜的成果。
不過,他卻是世界上第一個模仿出載人航天雛形的人,只是在世界大戰的硝煙中,中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根本無力發展科技,因而最早在航天技術上,取得卓越成績的則是蘇聯和美國,兩個超級大國。
1957年,蘇聯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4年後,創造出了第一艘航天載人飛船,而人類踏入太空的歷史也真正拉開了帷幕。
02楊利偉的航天夢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迅速崛起,無論是科技,還是建築、軍事等,都在迎頭趕上,只是巨大的差距總需要更多的時間去追趕,而這一追便是40年,直到2003年,中國的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才發射成功,上面乘坐的便是我國航天第一人楊利偉。
1965年,伴隨著一聲啼哭,楊利偉誕生在遼寧省綏中縣的一個小鎮上,童年時的他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只是比同齡人更喜歡看書罷了,不過卻長得十分柔弱,性格內向,還缺少膽量,這樣的男孩子誰也沒想到有一天會成為中國航天事業上的奠基人。
為了讓楊利偉長成一個有膽識的男子漢,曾在中學當教師的爸爸媽媽,總會趁著寒暑假,帶他去登山望遠,帶他去河中遊泳,漸漸的他不再是躲在父母背後的小男生,反而對探險和運動充滿了興趣,他會主動邀約小夥伴,去跋山涉水,探索自然的奧妙。
在他年幼的心底,還悄悄埋下了一個夢想的種子,那便是有一天能夠像海鷗一樣飛向藍天!
天道酬勤,1983年,他從高中畢業後,恰巧趕上空軍學院在招生,喜出望外的他,果斷報名參考。
優異的成績,健碩的身體,讓他經過層層考驗,如願以償的成為中國空軍飛行學院的一員。
可是他的夢想,並非僅僅是一名飛行員,而是航天員,可是兩者之間卻有著千差萬別,航天員的篩選更為苛刻,要求超乎常人的心理、身理素質和專業知識,不過,他最終經受住了層層考驗,脫穎而出,在1998年時,成為我國第一代航天員。
楊利偉無疑是優秀的,在2003年時,就被授予三級航天員資格,享有中校軍銜,被列入神舟五號飛船的候選人,在眾多佼佼者中,對非常的敬畏和愛護之心,讓他再次脫穎而出,成為中國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太空人。
03太空奇遇記
這是我國首次發射航天載人飛船,技術並不夠嫻熟,而在浩瀚的宇宙中,存在著太多的未知,也存在著太多的風險,即便真正發生什麼,國家也鞭長莫及無法救援。
可即便如此,楊利偉仍舊堅定的踏上航天飛船開啟航天夢,2003年10月15日,隨著神舟五號飛船順利進入太空,他和技術專家的壯舉,讓中國成為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強國。
為中國的航天技術在國際上贏得一席之地,可看似一帆風順的航天之旅,其實也有著背後不為人知的驚心動魄。
由於是首次登上太空,楊利偉在太空中逗留的時間並不長,而這也讓他成功與死神擦肩而過,而不是被永遠留在太空之中,成為一個悲壯的英雄。
在太空中,他曾聽到幾聲連續不斷的"敲門聲",這突然響起的聲音,令他詫異不已,不過卻因接收到總部的返航指令而來不及探索,只能帶著疑惑回到地球。
這陣詭異的"敲門聲",一度引得大眾腦洞大開,得出各種各樣的結論和猜測,甚至很多人認為是外星人的造訪,不過由於技術不夠發達,一度沒能找出真正的結論。
直到17年後,專家和學者通過不斷的研究和探索,才找出真正的答案,原來飛船在外太空,由於環境的改變,在氣溫和壓強的作用下,是飛船本身發生了形變,敲門聲則是飛船出現問題機身開始扭曲而發出的聲響。
若非返航及時,將給我國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而航天員更是無法在太空中獨善其身,畢竟歷史上的航天事故也有很多,不少航天員在太空中罹難,連屍體都無法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
如果楊利偉在收到指令後,並沒有立刻返航,那麼後果將不堪設想,如今想想都不由為他感到後怕,英雄背後是膽戰心驚,死裡逃生勇氣和魄力。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而人的天職便是勇於探索真理!不因渺小和柔弱而放棄,堅持將是最終取勝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