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全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中國人來到了太空。」——楊利偉
2003年10月15日9時9分,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發射踏入了太空。神舟五號飛船環繞地球14圈,在太空遨遊大約21個小時之後,於16日6時23分成功著陸。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的圓滿成功,使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如果說人類的航天史是一部偉大而又激動人心的史詩,那麼毫無疑問,在這部偉大的史詩當中,中國人寫下了屬於自己輝煌而又壯麗的篇章。必須要說明的是,在中國載人航天偉大的篇章中,楊利偉這個名字絕對佔據了重要的一頁。
可以說,楊利偉是中國載人航天史上的一個開端。楊利偉後來表示,曾經在飛天過程中,遭遇過數次「生死危機」。
一、突然出現的「共振」
2003年10月15日凌晨,酒泉的戈壁秋夜仍舊帶著寒意,而在載人航天發射場上卻亮如白晝。這一天,經歷了六年時間訓練的航天員楊利偉,將要跟隨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進入太空執行任務。
5時40分,航天員楊利偉在車隊的護送下駛向發射場,經過一系列嚴密而周全的流程之後,進入了返回艙開始等待飛船的狀態確認。9時整,長徵二號F型火箭騰空而起,帶著神舟五號飛船飛向了太空。
伴隨著巨大的轟鳴聲,火箭帶有幾百噸高能燃料開始燃燒,同時,8臺發動機同時噴出熾熱的火焰,使得發射臺下的上千噸清水化為蒸汽。當龐大的推力將這個重達487噸的大傢伙送上天空的時候,楊利偉在返回艙內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事實上,雖然火箭在逐步加速,但這樣的壓力對於楊利偉來說並不算什麼。因為這種負荷楊利偉曾經在訓練時經常承受。然而,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裡的時候,楊利偉卻面臨著一次生死危機,那就是火箭和飛船突然開始抖動,從而產生了「共振」。
共振的產生,帶動了楊利偉內臟的震動,而且不單單如此,這樣的共振還是疊加在楊利偉承受的6G負荷基礎之上。這給從來沒有進行過訓練的他帶來了極大的麻煩。
當時,楊利偉的主要感覺就是痛苦,五臟六腑仿佛都要碎裂一般。後來楊利偉稱自己當時感覺自己就要不行了,心裡想著可能就是任務要失敗了。不過幸運的是,楊利偉度過了這艱難的26秒。
然而,楊利偉沒想到的是,在神舟五號飛船順利進入太空之後,還碰到過一種詭異的情況,那就是時不時的會聽到敲擊聲。
二、詭異的「敲門聲」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帶著楊利偉在太空環繞地球飛行了14圈,經歷了大約21個小時之後返回了地球。這樣的太空飛行任務看起來是非常圓滿而且順利的,但後來楊利偉曾自述在太空飛行時,聽到了詭異的「敲門聲」。
這種詭異的「敲門聲」不是叮叮噹噹的響聲,不像是從太空直接傳來的聲音,也不是飛船內部的聲音,更像是有人直接用木錘敲擊飛船船體的聲音。而且,更讓楊利偉覺得驚心的是,這個聲音時有時無,絲毫規律都沒有。
聽到這些不明聲響之後,楊利偉內心也有些忐忑,因為他眼下所面臨的問題都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因此,在執行飛行任務之後,他果斷將這些情況給地面指揮中心進行了反應。而後,神舟五號飛船開始返航。
16日6時4分,返回艙逐步進入稠密大氣層,23分,返回艙成功著陸。至此,神舟五號載人飛船任務圓滿成功。但楊利偉在太空聽到的「敲門聲」是什麼,仍舊像謎一樣籠罩在他的心頭。
這種事情大家知道之後都覺得有些詭異,因為宇宙中是沒有聲音傳播的,而且神舟五號飛船外面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既然如此,那詭異的「敲門聲」是怎麼來的呢?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這都是一個難以解開的謎題。不過,17年之後,這個問題的真相或許被揭開了。楊利偉稱每次飛行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一些聲音,而當時聽見的「敲門聲」或許是艙內和艙外壓力變化導致艙體結構變形所發出的聲音。
另外,「月宮一號」總設計師劉紅,在「月宮一號」啟動實驗期間,也發現類似「咚咚」的聲音,這個聲音跟楊利偉所說的「敲門聲」很相似。最後經過研究發現,這個聲音是艙體內壁材料在艙內壓力發生變化時,發生微小變形所產生的一種聲音。
同樣,新加坡國立大學專家也表示,考慮飛船在軌道上飛行時其外部溫度會發生很大變化,因而可能會出現飛船內壁材料的膨脹和收縮的情況。所以當時楊利偉在太空飛行時,會時不時的聽到「敲門聲」。
現在回想起來便會發現,幸好當時神舟五號飛船及時返航了,否則,一旦飛船內壁材料變形程度過大,很有可能造成飛船解體或者爆炸的嚴重後果。
除了這些問題之外,楊利偉還曾經對一種情況心有餘悸,那就是返回時飛船在高溫的情況下出現裂紋。
三、令人心驚的「裂紋」
神舟五號返回艙帶著楊利偉從高空落下,進入稠密大氣層之後,返回艙和大氣層高速摩擦產生了大量的熱。在這種高溫的情況下,舷窗外表面的防燒蝕層被燒的剝落了。
防燒蝕層的剝落會帶走相當多的一部分熱量,這種情況都是正常的。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一幕讓楊利偉內心充滿了驚懼:他發現右邊舷窗外出現了裂紋。這種裂紋就像強化玻璃被打碎之後的裂紋一樣,而且他眼前的裂紋正在快速增多。
看到右舷窗外不斷出現的裂紋,再看看飛船外面被燒得通紅的樣子,楊利偉內心充滿了恐懼感。要知道,飛船外面經過高速摩擦產生的溫度能達到一千多度。不過,當楊利偉看到左邊舷窗外也出現裂紋的時候,反而鬆了一口氣。
因為航天飛船出現故障是有可能的,但左邊出現和右邊一樣的故障,這種概率就不怎麼高了。結果正如楊利偉所想的那樣,返回艙並沒有在高溫下解體,而是順順噹噹的著陸了。
返回地面之後,楊利偉經過了解才知道,原來飛船舷窗外出現裂紋的是防燒塗層,而不是窗體本身。因為以前做實驗的時候,從來沒有人在裡面往外面看過,所以從來沒有人發現會出現這種情況。
但無論如何,楊利偉這個中國飛向太空第一人,總算是圓滿完成了任務。而中國航天也翻開了一個新的篇章。
結語:
中國的「天宮二號」已經在天上圓滿的完成了任務,「神州十一號」也早已經發射,更激動人心的是,前不久嫦娥五號順利登月,並且成功採集到月壤之後又順利的返回了地球。毫無疑問,這對我國航天工程來說,是裡程碑的進步。
中國在人類航天史上做出的成就,讓無數國人為之自豪。尤其是嫦娥五號登月的圓滿成功,不僅對我國科學技術的推動起到了重要作用,還對深化月球研究有著非凡的作用。
相信在中國無數科研人員以及航天人的努力下,我國的地外探索工程一定會越來越發達。而我們國家的綜合實力,也會越來越強,最終屹立於世界之巔。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