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李白《夜宿山寺》
月亮,星空以及無盡的宇宙毫無疑問是人類一直以來追尋的目標。在我國古代便有著對於「天上人」的各種幻想,不過在那個時代,關於太空的各種想法也只能停留在詩人們的詩句中。隨著時間的流逝,各種科學技術積累越發深厚,終於在二十世紀迎來了井噴式的爆發,而航天技術就是其中之一。自從美國成功登月之後,我國也對於登月技術有著無限的憧憬,直到2003年才由楊利偉首次登入太空,後來據楊利偉回憶他竟然在太空中聽見了敲門聲,多虧了他當時機智才躲過一劫,直到17年後才解開謎底。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我國登月技術的發展早在古代就已經展開,當時人們為了實現對於無盡星空的探索,甚至有人將自己綁在椅子上然後用自己發明「火箭」往天上飛,這個人名叫陶成道,結果可想而知。雖然他失敗了,卻也能看出古代人們對於上天的憧憬。到了近代,我國對於航天技術更加重視,當時美國和蘇聯作為全球的兩極,分別成功利用載人飛船登月,這讓想要追上他們的中國來說無疑起到了一個鞭策的作用,國家暗中下定了決心:我們也要登月!
在濃鬱的登月教育氛圍之下,當時每一個男孩都有著自己的航天夢,楊利偉就是其中之一。楊利偉出生於1965年的遼寧省,小時候的他就喜歡在海邊玩耍,看著海鷗在海上自由疾馳,心裡便產生了嚮往,希望能夠像海鷗一樣,在天上自由的飛翔,這也為他日後的成就埋下了希望的種子。後來的楊利偉也像其他大多數人一樣讀書,學習,直到高中畢業填報高考志願了,正當他猶豫不定,不知道選擇什麼專業的時候,空軍學院來招生了。
此時的楊利偉心裡正好有一個飛天夢,便大膽地報考了空軍學院,優異的成績讓他順利完成了考核,成功成為了中國空軍飛行學院的學員。不過楊利偉與她的同學們有點不同,雖然都是同處於空軍學院,他卻不僅僅想做一名飛行員,而是立志要成為一名太空人。要知道當時的中國還沒有一位太空人能夠成功進入太空,並且太空人的要求十分嚴苛,不僅需要強大的身體素質以及心理素質,還要時刻準備應對太空中的各類突發事件,這讓每一位太空人的誕生都需要經歷重重的篩選。
楊利偉心裡自然知道這件事情的難度,不過各種困難並沒有嚇退他,他勇敢地往自己選擇的道路前進,到了1998年,他已經成功成為了中國的第一代航天員,甚至到了2003年,直接被選擇成為了載人航天飛船的太空人。鐵一般的事實證明,楊利偉不僅要選擇最困難的路,甚至還要做到最好,做到前人所無法做到的地步。到了北京時間2003年10月15日,這是一個所有中國人畢生難忘的日子,楊利偉在眾人的注視之下乘坐著「神舟五號」進入了太空,帶著中華人民千年來的夢想飛向了神秘的星空。
作為第一位飛入太空的中國人,由於情報的缺失,楊利偉在太空中也經歷了數次險情,據他回憶當時楊利偉收到航天總部他發出的返回命令之後,突然詭異地聽到幾聲敲門的聲音,要知道這可是在太空中,楊利偉當時正感到疑惑,不過接受過嚴格訓練的他選擇遵從指揮部的命令,直接進行返航的指令,到了10月16日,飛船順利抵達地球,全國人民也為之歡呼,中國人終於完成了第一次太空旅行,這是值得載入史冊的一刻。回國後的楊利偉馬上進行了多項身體指標的檢查,通過檢查之後便向航天部匯報了自己在太空中的所見所聞,也匯報了自己曾聽到過的詭異敲門聲。
當時的航天部經過調查也沒有發現這種敲門聲的由來,只好暫時作罷。後來這件事情傳到了民間,很多人就猜測這可能就是外星人對於我們地球的警示,暗示我們不要過度探索太空,甚至有人說這是對於人類過度利用資源的警告,一時間眾說紛紜。不過這些猜測都沒有具體的依據,可以說都是人們發揮自己想像力創造的產物。直到後來航天技術發展越發成熟,各國也陸續有越來越多的人乘坐飛船航行太空,回到地球後有部分飛行員反映也聽到了這種詭異的敲門聲,案例的增多讓各國航天部門的科學家們重視了這個奇怪的現象。
在漫長的研究之後,各國的科學家們終於發現了其中原理,原來是由於太空中大氣層含量以及密度和地球上的完全不同,而飛船的船艙以及船體在太空中飛行時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擠壓,雖然飛船升空之前都會進行壓力測試,然而太空環境是人類無法準確計算的,因此這種敲門聲竟然是飛船受到擠壓之後即將爆裂時發出的聲音,這當然不是外星人的警示,不過也可以算作另一種形式的「警告」。得知真相的楊利偉也是一陣後怕,幸好當時遵從了指揮部的命令直接返航,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太空夢是人類永遠的夢想,不管是楊利偉還是後來的太空人們,他們都是為這共同的夢想努力奮鬥著。除了航天事業,他們和你我一樣,都是普通人,區別就是他們為了自己的理想,為了祖國的航天事業,會不懈地去奮鬥,去追求人類地極限,在功成名就之際也能為國爭光。正是由於這樣的精神,我國的航天事業才能迅猛發展,同時他們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只要繼續堅持努力著,我相信將來總有一天,我國的航天事業會站到世界之巔,甚至解開宇宙神秘的面紗。
參考文獻:《夜宿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