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朱子全書》這樣說道:「 孟子,大概是要人探索力討,反己自求。」 探索,一直是人類獲取新知的主要方式,只有穿梭於未知之間,人類才能獲得更多的知識,才能和宇宙更為接近。
人類的發展可以說是飛速,但這種速度卻也跟不上宇宙變化的速度。本以為人類已經快成為大自然的主人,而實際上人類的發展並不像大家想像中那麼簡單。從目前來看,要做大自然的主人幾乎是不可能的事,要不然人類也不會被新冠病毒弄得如此狼狽。在地球上都做不了自己的主,更別提控制宇宙。目前世界的宇宙探索發展水平連太陽系都沒有走出去,又何談遙遠的銀河系已經其它更遙遠的星系。
雖然人類探索的進度很慢,但探索總歸是要一步一步來。所以對宇宙的探索,世界上所有國家都是從月球開始的。我國的航天員楊利偉就是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他甚至在太空聽到「敲門聲」,十七年後才揭開謎底,還好他當時機智。
當年,楊利偉先生登上月球之前,幾乎讓全國沸騰,畢竟這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全國人民都在祝福他,希望他能平安歸來。同時大家也十分興奮,這意味著中國也能在月球上佔據「一席之地」。帶著所有人的期盼,楊利偉啟動飛船,踏上登月的旅途。在到達月球之後,他按照計劃完成所有任務,但讓楊利偉沒想到的是,他的飛船艙門竟然出現了敲門聲,按理說這太空是空無一人的,怎麼可能會有人敲門,楊利偉怕這奇怪的聲音是什麼危險的東西發出來的,為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他顧不得接下來是什麼計劃,趕緊啟動飛船返回。
當楊利偉把自己在太空的經歷告訴大家時,頓時引起了多種猜測浪潮,有人認為這是外星人來訪,而有人認為這應該是月球上不為人知的生物?無論是哪一種說法,其實都是大家的猜測。按照當時科研技術也沒能研究出來那是什麼。
楊利偉的遭遇,就這樣給大家留下了謎題,讓科學家們繼續探索。直到17年後。人們終於找到了當年敲門聲的真相。原來這個聲音並不是什麼生物敲門發出來的,而是飛船本身的問題。當時的飛船受到了外太空氣溫與壓強的擠壓,最終發生了變形,出現敲門生其實就是飛船已經來說破損,如果楊利偉沒有當機立斷返回地球的話,很有可能會永遠留在外太空。
當大家明白了真正的原因之後,都紛紛驚嘆,驚嘆的同時也在慶幸這個人類的英雄當機立斷的舉動救了自己一命。不過同樣的事也發生在了美國的阿波羅13號上,當時美國的三個太空人遭遇氧氣艙爆炸,還好這個三個人還逃了出來,不然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會更加恐懼。
不過,即便是活著回來了,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又一次加重了畏懼感,因為一旦登上太空,就會處於孤立無援的狀態,一切都要靠自己。所以每一個從太空中回來的太空人其實都是我們的大英雄,沒有他們我們也不能了解神秘的宇宙。
對宇宙的探索,我們人類要做的還有很多,但現在的國際社會似乎都不太願意將大量的資金投入到宇宙探索中,反而只重視目前的環保問題。其實如果人們在重視環保的同時也給宇宙探索投入更多的精力,這樣說不定可以在可持續發展的同時也能從外部獲取資源。
不過,人類對宇宙還是存在很多的擔憂,他們怕過於痴迷於宇宙研究會讓其他領域停止發展。事實上,探索宇宙對人類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而人類科學家也從來沒有停止對物理的研究,他們所研究的量子世界和多維度世界以及弦理論都能拉進我們和宇宙的距離,一旦這些領域做出巨大突破,我們人類的科技也會出現較大的變化。
如果因為宇宙太過深奧,其實我們也可以利用人類發明的機器人進行宇宙探索,因為他們不需要氧氣就能存活於世,他們也不會因為真空窒息而亡。因此日漸興起的人工智慧其實也是我們探索宇宙的突破口,更是人類社會進步的一大特點。
結語
所以,這個世界留給我們所要探索的東西還很多,局限於一個方向只能限制人類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也應該像人類的文化一樣多元化。
參考資料:《朱子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