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零距離感受我國飛天奇蹟

2021-02-26 中關村西城園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是航天任務的指揮決策中心、控制計算中心、數據處理中心、信息交換中心和飛行器長期管理中心,是我國對外測控服務的重要窗口。

近日,西城園工委、德勝街道工委、西城園協會共同組織機關幹部、園區企業50餘人走進航天城,參觀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近距離了解火箭發射的全過程,體驗航天員的日常生活及訓練,探秘航天奇蹟背後的故事。

走進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在中心工作人員的講解下,我們了解到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曾承擔「神舟系列」「嫦娥系列」飛行控制和長期管理任務,承擔著我國衛星發射的指揮保障任務。我們了解到這群航天逐夢人如何以100%的飛控成功率,讓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想一步步變為現實,在茫茫太空中不斷刷新著中國精度。

來到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展覽館,我們參觀了我國自主研製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參觀了陳列在展櫃的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對接模型,參觀了培養出21名優秀航天員的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零距離感受「團結協作、集智攻關、開拓創新、拼搏奮進」的飛控精神,切身體會一段段扣人心弦、驚心動魄航天故事。

宇宙無邊,探索無限。通過本次活動,大家紛紛表示由衷地為我國航天測控取得的偉大發展成就感到驕傲,為中心廣大科技人員付出的辛勞工作感到欽佩。蒼穹之上,追夢不息。我們堅信,這群平凡而偉大的航天科技工作者們,一定能憑藉精湛的科學技術、嚴謹的科學態度、先進的科學理念,不辱使命,再接再厲,創造出我國航天飛控史上一個又一個奇蹟!

(來源:中關村西城園)

相關焦點

  • 與中國航天「零距離」——走進航天科普展暨中國航天成就展
    ,科技感十足的展覽,讓人與中國航天「零距離」接觸。它是一顆低軌光學遙感衛星,也是我國首顆實現精準農業觀測的高分衛星,能在高空監測田野、森林和草原。運載火箭、載人航天、深空探測、北鬥導航、高分工程等任務主題展區,讓觀眾近距離感受中國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為中國航天成就而自豪驚嘆。服務,航天科技改變生活最讓觀眾感到親切的是航天產業融合成果展。
  • 與中國航天「零距離」——走進航天科普展暨中國航天成就展(福州站)
    ,科技感十足的展覽,讓人與中國航天「零距離」接觸。它是一顆低軌光學遙感衛星,也是我國首顆實現精準農業觀測的高分衛星,能在高空監測田野、森林和草原。運載火箭、載人航天、深空探測、北鬥導航、高分工程等任務主題展區,讓觀眾近距離感受中國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為中國航天成就而自豪驚嘆。服務,航天科技改變生活最讓觀眾感到親切的是航天產業融合成果展。
  • 「嫦娥一號」準確落月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完成使命
    本報北京3月1日訊 記者郭曉宇 通訊員楊冰姜寧今天16時13分10秒,「嫦娥一號」衛星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精確控制下,準確落於月球東經52.36度、南緯1.50度的預定撞擊點,實現了預期目標。
  •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全力牽引「天問」奔火之路不迷航
    來源:新華社軍分社·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作者:李瀟帆 宋星光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23日順利升空後,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接過接力棒,將在接下來的數月內全力護送「天問」抵達火星。  據介紹,火星探測器發射入軌後,將要經歷漫長的地火轉移階段才能到達火星的引力影響球。
  • 北京航天飛行 控制中心保障「天問」不迷航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23日順利升空後,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接過接力棒,將在接下來的數月內全力護送「天問」抵達火星。據介紹,火星探測器發射入軌後,將要經歷漫長的地火轉移階段才能到達火星的引力影響球。在這一過程中,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要對探測器進行不間斷測控,牽引其按照預定軌道運行,在多個關鍵時間節點進行軌道控制,保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能夠在正確的時間順利被火星捕獲。
  • 向「火」而行——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探火目擊記
    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郭文彬 攝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郭文彬 攝中新網北京7月23日電 題:向「火」而行——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探火目擊記作者 韋琳可7月23日12時,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指揮大廳裡,銀屏閃爍,緊張有序。
  • 精心護航向「火」而行——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目擊記
    今天12時,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指揮大廳裡,銀屏閃爍,緊張有序。充分準備,迎接歷史性時刻這個牽引神舟、護送嫦娥的中國航天飛行控制「神經中樞」,將見證中國航天的又一個歷史性時刻此前,在任務準備階段,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牽頭組織,完成了內場遙操作聯試、無線聯試、深空接口聯試和測控通信系統聯調,不斷優化設計方案和信息收發的正確性。發射前,他們集中開展了關鍵飛控過程協同演練,檢驗了系統間的接口和飛行程序的正確性,也驗證了測控團隊具備執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能力。大廳裡敲擊鍵盤的聲音此起彼伏,所有人都專注地緊盯眼前的工作,不敢有一絲懈怠。
  • 「神舟五號」成功發射,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
    它的成功發射與返回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把人送入太空的國家(繼前蘇聯和美國),是中國航天事業在新世紀的一座新裡程碑。飛船搭載航天員楊利偉於北京時間2003年10月15日9時整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在軌運行14圈,歷時21小時23分,於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降落於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
  • 北京航空航天主題研學營
    3、動手製作航天模型深入了解航空器的各部件功能; 4、參觀錢學森專題展,了解錢學森等航天人對我國航天事業的偉大貢獻,學習科學精神。 下午:中國航天基地 研學主題:走進航天英雄們成長的搖籃,了解我國載人航天發展歷程。
  • 嫦娥五號飛抵月面背後,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精準操控立新功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員操正精心控嫦娥五號探測器著上組合體成功著陸月球。11月30日晚至12月1日凌晨,嫦娥五號探測器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精確操控下,完成了兩次降軌變軌,順利將著上組合體調整進入近月點15公裡,遠月點200公裡的降軌目標軌道,嫦娥五號已逐步逼近月球。
  • 中國航天四十年 那些令人難忘的飛天時刻
    神舟飛天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又稱「東風航天城」,是中國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綜合型衛星發射中心。1992年9月,中國載人航天計劃正式啟動,發射場就定在了創造了無數輝煌戰績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指揮控制大廳 圖片來源: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指揮控制大廳 圖片來源: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
  •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火星探測任務型號團隊副總師趙煥洲 七個多月守護天問 向「火」而行
    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 航天研學之旅走進文昌
    本報訊(記者李佳飛)由《完美世界》手遊打造的「宇宙飛行 完美同行」研學之旅暨玩家見面會日前在文昌圓滿結束。此次活動邀請了遊戲玩家代表前往文昌航天發射場參觀,見證「嫦娥五號」探測器進入預定軌道,並近距離體驗載人航空太空艙,感受中國航天的探索精神。
  • 近距離感受飛天夢想與技術之魅,過癮
    有機會近距離感受飛天夢想與技術之魅,讓現場觀眾大呼過癮。新一代商業火箭亮相航天展臺入口處,一枚看起來有些陌生的火箭模型引來許多觀眾駐足。不同於人們熟悉的「長徵家族」,這枚火箭不僅是第一次借工博會登臺亮相,它甚至還沒有命名。這正是上海航天抓總研製的首枚面向商業發射任務的中型火箭。
  • 【共和國的故事·飛天記】載人航天:千年飛天夢終成真
    ,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從艙內實驗到出艙活動,從單船飛行到組合體穩定運行……在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和質疑聲中,我國先後突破掌握天地往返、空間出艙、交會對接等核心技術,一舉跨越發達國家近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
  • 首部航天題材電視劇在錫殺青,《飛天英雄》講述航天英雄故事
    (晚報記者瓔珞)今年4月,由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電視藝術中心、無錫市委宣傳部和無錫瀚騰文化產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電視劇《飛天英雄》正式開拍。經過近5個月的緊張拍攝,我國首部航天題材電視劇《飛天英雄》近日正式在錫殺青。
  • 中國航天科普展3月12日舉行 與神舟返回艙「零距離」
    水母網3月8日訊(煙臺日報記者記者 慕溯)3月12日,「共築航天新時代———山東煙臺站」中國航天科普巡展活動將在煙臺國際博覽中心二樓E廳與我市航天愛好者見面。屆時,市民可通過航天展區和航天互動體驗展區兩大板塊,深入了解我國航天事業成就,「零距離」走進太空飛行器返回艙體驗「中國航天夢」,還可與煙臺籍航天員王亞平面對面。
  •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
    這是廣大航天人默默奉獻、嘔心瀝血的又一偉大壯舉;這是中國人攀登科技高峰的又一歷史性成就。五載光陰,三度跨越,從神舟五號到神舟七號,從中國人首次問天到首次漫步蒼穹,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太空出艙技術的國家。這是9月25日21時10分,長徵二號F型運載火箭點火,神舟七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
  • 組圖:走進中國航天第一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1958年開始建設的這個發射中心地處戈壁大漠深處,是中國第一個衛星發射場,也是中國規模最大的航天發射中心。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中國第一個衛星發射場。當記者進入她的載人航天發射場時,託舉著「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的「長徵」二號F型火箭挺拔地矗立在發射塔架上,中國首次載人  飛行已進入倒計時。  秋日的金色陽光中,記者漫步航天港,體驗戈壁深處的小城生活。
  • 航天元素亮相安陽航空文化節 帶您「遨遊太空」感受科技魅力
    亮點一:航天科技展首次舉辦,深入體驗太空科技  5月25日,航天科技展首次亮相安陽航空運動文化旅遊節,從航天文化、航天產業、航天技術三個方面,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普及航天科技知識,展示我國航天領域取得的成就及未來發展方向,同時激發大眾的探索創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