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頁-臺海網]
臺海網9月19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導 神舟飛船返回艙、降落傘、艙外航天服等航天珍貴實物,嫦娥四號任務著陸器、長徵運載火箭等太空飛行器模型公開亮相;依託VR、AR、3D等先進技術的互動展示展品,特色鮮明的航天文創產品……18日,「航天放飛中國夢」航天科普展暨中國航天成就展(福州站)活動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科技感十足的展覽,讓人與中國航天「零距離」接觸。
18日,航天科普展暨中國航天成就展上,參觀者在飛船返回艙展示區觀看、拍攝。記者 王毅 攝
科普,了解中國航天成就
走進展館大門,迎面的是成就展區,大屏幕上播放著中國航天載入歷史的光榮瞬間,展廳正中間擺放著「東方紅一號」衛星1∶1模型。50年前,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的成功發射,開啟了中國航天事業的偉大徵程。
展館左側,是如排兵布陣的1∶10長徵運載火箭家族和快舟系列火箭。觀眾們仰望著這些火箭家族,紛紛拍照留念。
「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中國邁出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奔向火星……」展覽裡呈現的「上天」高科技並非所有人都能看懂,福州大學的大學生志願者分布在展館各處,隨時充當觀眾的講解員。
在月球探測展區,嫦娥四號(中繼星、探測器、巡視器)1∶1模型格外耀眼。「2018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承研的嫦娥四號任務『鵲橋』中繼星和探測器相繼成功發射,實現了地月拉格朗日L2點中繼通信、月球背面軟著陸等多個世界首次。」面對觀眾的詢問,講解員告訴大家,嫦娥五號月面採樣返回計劃今年實施,有望實現我國開展航天活動以來首次從月面起飛等四個「首次」。
在高分工程展區,高分六號1∶3模型引發觀眾興趣。它是一顆低軌光學遙感衛星,也是我國首顆實現精準農業觀測的高分衛星,能在高空監測田野、森林和草原。
運載火箭、載人航天、深空探測、北鬥導航、高分工程等任務主題展區,讓觀眾近距離感受中國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為中國航天成就而自豪驚嘆。
服務,航天科技改變生活
最讓觀眾感到親切的是航天產業融合成果展。在太空培育過的菌種,南瓜、苦瓜、西瓜等各種太空蔬菜水果,它們在微重力、宇宙射線、高真空共同誘變下,產生了遺傳性變異。
講解員向大家介紹,自神舟一號飛行任務開始至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在工程歷次飛行試驗中,利用神舟飛船、空間實驗室及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等飛行器的資源餘量,組織開展了累計百餘種、5000多份作物種子和植物材料的空間搭載誘變實驗,經過多年的地面選育和科學研究,目前共有超過200種航天育種新品種通過國家及省部級評審。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也成為助力實現交通運輸信息化和現代化的重要手段。陸地應用方面,北鬥已服務於車輛自主導航、車輛跟蹤監控、車輛智能信息系統、車聯網應用、鐵路運營監控等。
互動,感受中國航天夢
在航天互動展區,利用科技感十足的VR、裸眼3D等技術,讓航天知識以更加生動有趣的方式進行傳遞。
登上「夢回神舟」神舟飛船返回艙,觀眾能在模擬艙內經歷從地表點火起飛到太空星際遨遊等過程,體驗航天員在太空看到的景象和回歸地球的各種身體感受。
「VR模擬艙讓我圓了航天夢,感受了中國航天科技發展的速度和實力。」航天愛好者小陳說。
拼插積木類玩具、長徵5號運載火箭金屬模型、航天徽章……在航天文化創意展區,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等打造的航天文化創意產品,形式多樣,品種繁多,令人愛不釋手。
「航天文創產品和文化創意設計是承載航天精神的最好載體,我們希望通過這些產品體現中國航天的科技力量和文化風採。」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的工作人員說。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