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航天題材電視劇在錫殺青,《飛天英雄》講述航天英雄故事

2020-12-05 江南晚報

(晚報記者瓔珞)今年4月,由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電視藝術中心、無錫市委宣傳部和無錫瀚騰文化產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電視劇《飛天英雄》正式開拍。經過近5個月的緊張拍攝,我國首部航天題材電視劇《飛天英雄》近日正式在錫殺青。《飛天英雄》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建設為大背景,以航天英雄群體為謳歌對象,以中國航天員的成長經歷為故事線,展現了現代航天員們刻苦訓練、勇於奉獻、為國出徵、創造飛天奇蹟的故事。它反映了航天員追求崇高理想、堅韌不拔、為國爭光的航天精神。

電視劇《飛天英雄》由曾創作過電視劇《國家命運》《中國軌道》、電影《橫空出世》《錢學森》等影視劇本的著名軍旅作家陳懷國編劇,曾執導電視劇《金婚》《唐山大地震》《女人花》等的白楊擔任導演。開機當日,劉旺、劉洋兩位航天員也來到無錫助陣。據悉,整部電視劇的後期製作將在無錫完成,預計不久之後就將登陸央視。

相關焦點

  • 致敬中國航天人,楊利偉成功返航背後,是女兒的離世和妻子的離職
    【文丨張 十 扒】終於有人想到拍攝一部關於中國航天事業的電視劇了12月10日據中國青年報報導稱,由導演張蠡執導、凌瀟肅等演員領銜主演的中國首部全景展現新時代航天事業電視劇《大國飛天》,日前在北京宣布開機。
  • 電視劇《隴原英雄傳》今日播出
    《隴原英雄傳》於近日登上了青島東方影都大劇院的舞臺,參加「我愛你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優秀電視劇百日展播活動啟動儀式。「在中國革命最艱難時期,在缺吃少穿的艱苦條件下,老區人民對解放事業作出了巨大的犧牲,這一點深深打動了我這個土生土長的甘肅人,所以決定投資做這部電視劇,雖然歷經十年,但終於完成了。關注歷史對現實的教化與垂範引領,接續起那些斷裂的感情和記憶,讓當下從歷史中汲取營養,非常重要。」電視劇《隴原英雄傳》出品人和製片人劉青錄說。
  • 德州5部信用題材微電影接連殺青
    德州5部信用題材微電影接連殺青大眾日報記者 賀瑩瑩2020-11-17 20:51:52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繼國內首部信用題材電影短片《老楊的盛夏》正式上映,並獲得第八屆亞洲微電影藝術節最佳作品獎(一等獎)後,德州市新近拍攝的5部信用題材電影短片近日連續殺青
  • 不僅是中國太空漫步第一人還是「宇宙級梗王」——向航天英雄致敬
    但這一期要向大家介紹的是我國的航天英雄——翟志剛,他是中國神舟七號乘組人員之一,也是中國太空漫步第一人。他在太空中展示五星紅旗的那一刻,億萬國人歡欣鼓舞,這意味著我國航天事業又邁向了新的高度——中國從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空間出艙技術的國家。神州七號乘組人員不辱使命,順利完成任務,返航地球。事後翟志剛代表神州七號乘組人員接受採訪,頻出金句,爆梗不斷,被網友稱為「宇宙級梗王」。
  • 航天英雄聶海勝談彈射逃生經歷:定了定神,沒多久就又上天了
    航天英雄聶海勝談彈射逃生經歷:定了定神,沒多久就又上天了 「人民網江西頻道」微信公眾號 2017-04-27 10:30
  • 銀幣上的航天英雄
    大家好~這裡是帶你了解硬幣與郵品背後故事領略異域風光,感受硬幣與郵品獨特魅力所在的達裡婭小屋,我是達裡婭。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一種新形式下的對抗——冷戰就此誕生。美蘇兩國在政治、軍事、經濟、科技、民生保障全方位都在明暗較勁,爭相一決高下。
  • 航天英雄楊利偉:瀕死26秒返地球,背後是妻子離職和女兒離世
    在看電視劇的時候,經常能聽到這樣一句廣告詞:「我長大了要當太空人!」小時候我們對浩瀚星空有著無限的嚮往,但是面對未知的宇宙,我們在嚮往中又帶著一點畏懼。上學的時候老師經常會問學生,你長大了想做什麼呀?女孩子們大多會回答「老師、作家」,而男孩子們大都想成為「科學家、太空人」。太空人是十分神聖的一份職業,他們登上太空,替我們探索宇宙的奧秘。
  • 中國首次載人航天危險度有多大?致敬:中國太空人英雄楊利偉!
    「飛天」自古以來都是人類的夢想,明朝萬戶被稱為「世界航天第一人」,雖然失敗,但是這種夢想一直存在。美蘇在「冷戰」期間,蘇聯率先將太空人加加林送入了太空,從此太空這一未知領域被打開,美國為了趕超蘇聯,在1969年率先完成載人登月的世界壯舉,那中國的首次載人航天危險度有多大?我們應該致敬:中國太空人英雄楊利偉!
  • 17年前,航天英雄楊利偉乘飛船進入太空,如今他生活、工作如何?
    17年前,航天英雄楊利偉乘飛船進入太空,如今他生活、工作如何? 文/無計讀史楊利偉,曾經在全世界響亮了一個航天時代的名字。2003年10月15日,對中國來說,是載入史冊的一天。伴隨著「……三、二、一」的緊張口號,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由長徵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
  • 航天英雄楊立偉,在回到了地球之後,為什麼17年都沒有再露面?
    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曾經那個飛到地球之外的航天英雄楊利偉的故事,為什麼他在17年前進行一次飛行之後,在他回到地球便沒有在進行任何一次露面了呢。背後是有什麼神秘的事情嗎?還是說發生了什麼?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翻閱小說籤約作家張煒煒新書《為你放牧滿天星》聚焦民營航天
    反映航天事業發展 致敬航天工作者翻閱小說籤約作家張煒煒的新作《為你放牧滿天星》講述了一群對航天事業有著崇高追求的人,為了共同的理想,幾經失敗,又重來,不言棄,最終讓火箭成功飛天的故事。故事中,聰明狡黠、天生自帶嫵媚風情的女商人凌寒星,與出身於航天世家,頂尖軍校博士畢業,參加過多次實戰,極具潛力的年輕火箭專家陳牧多年後重逢。因為舊時的誤會導致二人心中存在很深的芥蒂,但共同的航天理想又將他們緊緊連接在一起,不能分割。故事的尾聲,「天梯三號」終於正式發射,電磁波傳回那首《我和我的祖國》,標誌著衛星成功入軌運行,當歌聲響起,所有人都以手覆在心口,淚流滿面。
  • 航天英雄聶海勝:身體失重心不失重 祖國利益高於一切(圖)
    4月26日上午,航天英雄聶海勝少將在南昌航空大學作航天主題報告,回憶起自己的飛天經歷,贏得在場大學生陣陣掌聲。 由一個農民的兒子,成長為一名航天員,聶海勝的經歷堪稱是一部英雄史。還是空軍飛行員時,有一次當戰鬥機爬升到4000米高空時,發動機突然停車,整個飛機猶如一大塊鐵疙瘩一樣急劇下墜。幾乎在戰鬥機即將墜毀的那一刻,聶海勝才彈射逃生。
  • 「原創」西行漫記(七)飛天聖地,探秘航天第一港
    隨著我國航天戰線捷報頻傳,「東風航天城」這個被譽為「中國航天第一港」的戈壁小城已經名揚天下。在全世界的20多個航天發射場中,中國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與前蘇聯拜科努爾發射場、美國的甘迺迪航天中心,位列前三甲。從一個最保密的地方,到世界聞名的現代航天城,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演繹了中華民族走向世界前沿的輝煌篇章,成為外部世界觀察和感受中國力量的重要脈搏。
  • 他是航天史上真正的英雄,升空前就知道回不來,依舊拒絕退出任務
    隨著時代的發展,在近代社會中,也曾有一些國家開始了對航空事業的探索,而對世界航天歷史有著一定的了解就會發現,在航天史內曾有這樣一位英雄,在進入太空之前,他就知道自己註定會面臨死亡的結果,然而,他卻仍然堅持完成任務,拒不退出,可以說,他的努力也為整個人類的太空探索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那麼,這位航天史上的英雄究竟是誰?
  • 航天英雄楊利偉,讓人民驕傲的身後,是女兒逝世與妻子離職
    航天英雄楊利偉的成功, 就離不開他背後默默付出一切的家人。這21小時,無論對楊利偉,還是對中國都是一個歷史性的突破——中國航天事業得到巨大成功。同時,這一成績的出現,表明中國已然成為一個讓世界驚豔的東方大國!
  • 中國航天日|在為上過天的英雄點讚時,這批特殊航天員也該被記住
    最後飛車凌空爆炸,陶成道身死,以萬戶之名留名青史,同時也為後來的中國乃至整個世界,埋下了一顆飛天的種子,陶成道也被尊為世界航天第一人。直到新中國成立,錢學森回國,被中國人埋在心底最深處那顆航天夢的種子,再一次遇到春天,並開始發芽,蓬勃生長。1970年4月24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順利進入太空,打開中國人的航天之路。衛星上天,下一步則是實現幾千年的飛天之夢,載人航天。
  • 電視劇《大國飛天》到寧波奉化取景!主演凌瀟肅、耿樂亮相發布會
    12月6日下午,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浙江省委宣傳部、奉化區文旅集團等8家單位聯合出品的電視劇《大國飛天》在北京航天城禮堂舉辦了「夢想啟程」主題發布會,並宣布開機。12月初,劇組已到寧波奉化進行前期選景。
  • 人類的航天始祖:元末明初的萬戶飛天
    除此以外,古代中國還有「嫦娥奔月」、敦煌莫高窟「仙女飛天圖」等傳說,體現著古代人類對於月亮的嚮往。而令人震驚的是,中國古代通過肉眼和簡單的儀器對月球進行觀察,但許多記載和猜測卻在現代被證實。比如唐朝小說《酉陽雜俎》中記載有一位月球人穿越到地球,他還說月球是一個球體,上面凹凸不平,月亮的光是折射太陽的,這本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科幻小說,卻能夠推測出月球的特徵,古人智慧真是高!
  • 航天英雄楊利偉,特級航天員,副軍級,在如今他是什麼身份?
    中國古代的傳說之中,有《嫦娥奔月》這樣一個悽冷的故事,嫦娥在情急之下吃了不屬於她的長生藥,身體突然輕飄飄起來,接著就失重開始奔向月亮,成為月宮仙子。古時候的人們也會想像天空之外是什麼,是宗教人士所說的凌霄寶殿嗎,還是虛無飄渺的存在呢?當然,他們也曾研究過一些方法上天,但因為技術的落後,無一例外都失敗了。
  • 那些開啟人類航天史的英雄
    正如所有的新技術都會首先應用於戰爭一樣,航天和火箭技術也不例外。早在1942年10月,納粹德國就拿出了人類航天運載火箭的最早雛形,V2火箭,它的發射高度已經接近了如今定義外太空邊界的卡門線(100千米)。隨後,這個高度不斷被打破。在二戰中,V2火箭對盟軍造成了巨大的傷害。然而諷刺的是,也正是這個火箭,鑄成了整個人類火箭發展事業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