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天英雄聶海勝:身體失重心不失重 祖國利益高於一切(圖)
聶海勝在作報告4月26日上午,航天英雄聶海勝少將在南昌航空大學作航天主題報告,回憶起自己的飛天經歷,贏得在場大學生陣陣掌聲。 由一個農民的兒子,成長為一名航天員,聶海勝的經歷堪稱是一部英雄史。還是空軍飛行員時,有一次當戰鬥機爬升到4000米高空時,發動機突然停車,整個飛機猶如一大塊鐵疙瘩一樣急劇下墜。幾乎在戰鬥機即將墜毀的那一刻,聶海勝才彈射逃生。
-
費俊龍聶海勝其中一人將領軍神七 出艙太空漫步
費俊龍(左)、聶海勝向人們致意。新華社資料圖片 費俊龍聶海勝或領軍神七 將在太空漫步一小時 新快報訊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即將於今年10月發射的神舟七號載人飛船,預計搭載三名航天員,並實現中國首次太空行走。
-
聶海勝:一個普通的「放牛娃」圓了自己的航天夢!
導讀:聶海勝中國航天英雄。1964年9月,湖北棗陽西北部的楊鎮樊莊村楊金秀的第六個孩子出生了,取名聶海勝。海盛家兄弟姐妹8個,家境貧寒,連幾元錢的學費父母都要東羅西借。但是海勝學習很刻苦,成績特別好。聶海勝航天英雄小海勝愛看戰爭片,喜歡聽軍歌,空中飛機經過,他常常駐足仰望。有一次,他在牛背上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長了一雙翅膀,在天空飛翔。
-
神十航天員乘組公布 聶海勝任指令長(圖)
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宣布,神舟十號飛行乘組由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組成,聶海勝為指令長。聶海勝簡歷:聶海勝,1964年9月出生,湖北襄陽市棗陽人,少將軍銜。高中畢業時通過空軍招飛,於空軍長春飛行學院(今空軍航空大學)入伍,1998年1月成為中國第一批航天員。2005年6月,執行神舟六號載人飛行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
聶海勝太空發福?稱重胖了7公斤引發5大猜想
神九於2012年6月16日發射,升空後24小時,景海鵬、劉旺、劉洋三位太空人的面部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浮腫。在電視畫面中,航天員都感覺胖胖的,是不是因為出現水腫導致聶海勝體重增加?專家解釋,在失重條件下,體液要重新分布,血液上湧,會讓臉看起來比較胖。
-
載人航天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神五發射前夜,楊利偉取下手錶,託聶海勝捎給妻子。聶海勝說:「家裡有我們,你放心吧!」神六發射前,為費俊龍、聶海勝送行的戰友們不約而同說出的,還是這句話。 「我們之間的戰友情誼,達到了能夠託付生命、妻子、兒女的高度。」聶海勝說。 2008年1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10周歲生日。
-
神十航天員素描【組圖】
再度「飛天」的英雄、歷盡艱辛的追夢人、中國第一位「太空教師」,且看他們的「神十」航天夢……聶海勝:再度飛天的英雄航天員2005年那個秋季,41歲的他在神六飛行中度過了115個小時。8年後,已近知天命之年的他將再次以指令長的身份率領神十乘組飛向太空。擁有「英雄航天員」稱號和少將軍銜的他,不得不一次次面對人們的疑惑:為什麼還要飛?「飛行是我的職業,我的使命;無論將軍或士兵,都因使命而光榮。」聶海勝說,只要我還能飛,就要做好一切準備;只要任務需要,就當義無反顧。
-
中國航天日|在為上過天的英雄點讚時,這批特殊航天員也該被記住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上天,費俊龍,聶海勝兩名航天員同時進入太空。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上天,翟志剛,景海鵬和劉伯明三位航天員進入太空。翟志剛身穿國產「飛天」航天服實現太空行走。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號上天,景海鵬,劉洋和劉旺三名航天員進入太空,與天宮一號對接。其中,劉洋為我國第一名上天的女航天員。
-
航天英雄楊利偉(嘴角流血)上天時經歷了瀕死26秒
1992年9月中央決策實施載人航天工程並確定了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並開展空間應用實驗第二步,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將提前至本月底發射
本報綜合消息 原定10月發射的「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將提前至本月底升空。具體時間預計會在北京帕運會閉幕至「十一」國慶前。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隨「神七」上天的3名航天員中,將有1人執行艙外行走任務,實現中國航天員首次出艙活動。
-
時光早報:災難片"末日逃生"定檔11.20
由陷落專家傑拉德·巴特勒主演,《天使陷落》導演裡克·羅曼·沃夫執導的災難片《末日逃生》(原名:格陵蘭)確定11月20日國內上映並發定檔預告。影片已在歐洲多國上映,美國放棄影院發行,明年通過PVOD和流媒體和觀眾見面。
-
彈射座椅的「黑科技」,飛行員最後的安全依靠
一戰中,飛機設計師為飛行員配備了降落傘,當需要棄機逃生時,飛行員要自行打開座艙蓋,爬出座艙,跳離機身並打開降落傘,逃生概率比較低。 隨著軍用飛機升級換代,高速度、多姿態的飛行條件給飛行員逃生帶來了更加嚴峻的考驗,傳統逃生方式受時間限制已經無法實現。直到二戰時期,彈射救生方式應運而生。
-
天宮二號為啥帶這本書帶上天?聽楊利偉講端詳
今天,航天英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北京市第八中學校長王俊成,北京市西城區教育工會主席任颺博士做客人民網,暢談這背後的故事。 「我們看了這本書,我覺得家風對社會的發展、文化的傳承,是非常有意義的,而且這本書主要還是以教育孩子為主體的。」楊利偉說,每一次的航天飛行,都有一些任務配重,進行一些科學實驗,包括為一些很有意義的事情做宣傳。
-
聶海勝:堅持是通往太空的成功之路
人民網北京1月22日電 (記者 魏豔 王天樂 翁奇羽 張歌)2018年新年伊始,北京航天城空間站模擬器大廳內,航天員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 20年來,他們築夢太空,描繪下中國載人航天事業這部巨著的「封面」;他們翱翔九天,記錄著中華民族探索浩瀚宇宙的不懈追求。 聶海勝感言: 天地一體,乘組一心。團結就是力量。載人航天工程是「萬人一桿槍」「千人一艘船」的龐大系統工程,各系統之間需要密切配合。作為航天員,我們的使命就是飛天圓夢,我們的責任就是出徵太空。
-
他把衛星定軌精度精確到釐米
一位老專家的問話在他耳邊縈繞——「咱們的衛星雖然上天了,軌道也計算出來了,但你知道軌道精度是多少嗎?」當時,限於技術和裝備水平,只要求測控系統計算出衛星運行軌道,對軌道精度沒有提出要求。李濟生剛剛知道這個概念。不知道定軌精度,就無法驗證軌道計算的正確性;沒有精確的軌道數據,就無法對衛星進行有效的控制。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制定出中國衛星的精密軌道計算方案!
-
中國空軍航空開放活動驚豔收官 聶海勝勉勵「飛行少年」逐夢空天
航天英雄聶海勝受邀回母校參加活動,並與青少年航校學子共話「追夢空天」。 接力空天夢 英雄航天員與英雄試飛員對話青年學子 飛翔,是有志青年共同的夢想。而青春,是成就美好夢想的萌生時節。9月10日下午,應邀參加空軍航空開放活動的「英雄航天員」聶海勝、「英雄試飛員」李中華來到空軍航空大學,與來自全國16所空軍青少年航空學校的42名學生代表互動交流。 28年前,聶海勝從空軍航空大學畢業,成為一名飛行員。1998年1月,正式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2005年10月,他執行神舟六號載人飛行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
每個航天人點滴的努力,成就了我們國家的航天夢
——康德中國的航空事業到2020年已經有六十四年了,回首中國整個航天發展歷程,從「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到載人航天,到月球探測,到北鬥問天,一代代航天科研人員,用青春乃至生命,創造了一個個「中國奇蹟」,成就了中華民族的飛天夢。今天是「中國航天日」,我看了一些關於航天人員背後的故事,深深被感動了。
-
航天英雄楊利偉,瀕死26秒返航背後,是妻子的離職和女兒的離世
楊利偉走出太空艙的那刻,標誌著我國的航天事業,成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楊利偉也還成了名副其實的航天英雄,可這一切的背後,卻包含著女兒早逝、妻子離職的辛酸。但第二天,第三天女兒的病情仍不見好,慌了神的妻子趕緊將孩子送去了醫院。
-
科技日曆|14年前,神州六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 聶海勝在太空度過41歲...
執行這次任務的航天員是40歲的費俊龍和41歲的聶海勝。據說10月13日,聶海勝還在神舟六號飛船上度過了自己的41歲生日。兩年前,也就是2003年,在同一個地點,我國航天員楊利偉首次從這裡走向太空,圓了中華民族的千年「飛天夢」。楊利偉搭乘的神舟五號飛船是中國發射的第一艘載人飛船,成功繞地球飛行21小時,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把人送上太空的國家。
-
用「一發定全局」毫不為過
自2017年7月2日發射失利後,經歷了908天的等待,長徵五號再戰蒼穹,終於取得圓滿成功。這是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翻身仗」。 昨夜文昌,多少人歡呼雀躍,多少人熱淚盈眶。長徵五號與國外現役運載火箭對比因此,如果長徵五號出現問題,就意味著大容量通信衛星不能上天,嫦娥五號和火星探測器無法發射,我國的近地軌道空間站更是無法建設,所有基於長徵五號的任務都要推遲。牽一髮,而動全身。一發定成敗 航天是一項以成敗論英雄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