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海勝:堅持是通往太空的成功之路

2021-01-21 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1月22日電 (記者 魏豔 王天樂 翁奇羽 張歌)2018年新年伊始,北京航天城空間站模擬器大廳內,航天員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劉旺、張曉光、劉洋、王亞平、陳冬面向巨幅五星紅旗,舉起右拳,一起重溫入隊誓詞,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迎來20歲生日。

20年來,他們築夢太空,描繪下中國載人航天事業這部巨著的「封面」;他們翱翔九天,記錄著中華民族探索浩瀚宇宙的不懈追求。

聶海勝感言:

天地一體,乘組一心。團結就是力量。載人航天工程是「萬人一桿槍」「千人一艘船」的龐大系統工程,各系統之間需要密切配合。作為航天員,我們的使命就是飛天圓夢,我們的責任就是出徵太空。無論職務高低、年齡大小、主份備份,始終堅守「天地一體、乘組一心」的信條,胸懷任務成功的大局,密切配合、同舟共濟,努力奪取任務最後勝利。「天地一體」,就是乘組在天上執行任務,戰友在地面輪流值班,為執行任務的戰友加油鼓勁,提供技術和心理支持;「乘組一心」,就是大家相互信任、相互配合、保持默契,一個眼神、一個動作,相互之間都能夠心領神會,團結一心奪取任務勝利。

寧可虧欠小家,決不愧對國家。偉大的中國人民歷來具有一種革命奉獻的精神。通往太空的成功之路是一代代航天人用青春、智慧、熱血和生命鋪就的,他們這種平凡而高尚的奉獻精神在航天事業中得到了發揚光大。加入航天員隊伍後,在「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的薰陶感染下,我深切地體會到,選擇了航天員這個職業就選擇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奉獻和犧牲。幾年十幾年如一日地重複飛天和準備飛天的工作,在家庭與事業、生命與使命的碰撞中,我們都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神六任務前夕,我母親突發腦溢血,當時正值任務準備的關鍵時期,我匆匆趕回家,卻只能待了不到3天,就告別仍昏迷不醒的母親。臨走時,弟弟對我說:「哥,咱倆分工吧,你盡忠,我盡孝。」儘管心懷牽掛,但返隊後我還是全身心投入訓練,母親去世也沒見到最後一面。自古忠孝難兩全。加入航天隊伍,對家人缺席了很多、虧欠了很多,留有遺憾,但是能夠把人生的重要時刻奉獻給偉大的祖國、偉大的事業,我無怨無悔。在我們看來,大忠就是大孝。 

(責編:張歌、熊旭)

推薦閱讀

世界首臺!我國量子計算機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這是歷史上第一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基於單光子的量子模擬機,為最終實現超越經典計算能力的量子計算這一國際學術界稱之為『量子稱霸』的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潘建偉說。【詳細】

從「氣象特警」到「隨身空調」 航天技術來到你身邊航天技術民用化已經不是新鮮事。寶寶使用的尿不溼、方便麵裡的蔬菜包等,這些產品最初都是由航天技術轉化而來,而我國現如今在航天技術轉化民用方面,更是已經覆蓋汽車、電子通信、醫療儀器等多個民用領域。【詳細】

相關焦點

  • 費俊龍聶海勝其中一人將領軍神七 出艙太空漫步
    >   2005年10月17日,神舟六號返回艙在內蒙古四子王旗中部草原成功著陸費俊龍(左)、聶海勝向人們致意。新華社資料圖片   費俊龍聶海勝或領軍神七  將在太空漫步一小時  新快報訊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即將於今年10月發射的神舟七號載人飛船,預計搭載三名航天員,並實現中國首次太空行走。
  • 科技日曆|14年前,神州六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 聶海勝在太空度過41歲...
    科技日曆|14年前,神州六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 聶海勝在太空度過41歲生日  olivia chan • 2019-10-12
  • 聶海勝趣談「太空生活」:24小時看16次日出日落
    責任編輯:左盛丹     中國航天員聶海勝20日現身上海科技館,與滬上青少年趣談「太空生活」。鄭瑩瑩 攝   中新網上海5月20日電 (鄭瑩瑩)「太空中的景色非常迷人,我們的飛船繞地球90分鐘轉一圈,24小時能看16次日出日落」,中國航天員聶海勝20日現身上海科技館,與滬上青少年趣談「太空生活」。  當天舉行的上海科普大講壇主題原是《什麼樣的飛機才是好飛機?》,卻因聶海勝的意外到來,成為「太空主場」。
  • 聶海勝太空發福?稱重胖了7公斤引發5大猜想
    20日,王亞平在太空授課中演示了如何在太空中測量航天員的質量,以「助教」身份出現的聶海勝親自上陣示範。最終太空上的質量測量儀器顯示,聶海勝的質量是74公斤。公開資料顯示,聶海勝體重多年一直保持67公斤。
  • 航天英雄聶海勝:身體失重心不失重 祖國利益高於一切(圖)
    聶海勝在作報告4月26日上午,航天英雄聶海勝少將在南昌航空大學作航天主題報告,回憶起自己的飛天經歷,贏得在場大學生陣陣掌聲。 由一個農民的兒子,成長為一名航天員,聶海勝的經歷堪稱是一部英雄史。還是空軍飛行員時,有一次當戰鬥機爬升到4000米高空時,發動機突然停車,整個飛機猶如一大塊鐵疙瘩一樣急劇下墜。幾乎在戰鬥機即將墜毀的那一刻,聶海勝才彈射逃生。
  • 航天英雄聶海勝談彈射逃生經歷:定了定神,沒多久就又上天了
    航天英雄聶海勝談彈射逃生經歷:定了定神,沒多久就又上天了 「人民網江西頻道」微信公眾號 2017-04-27 10:30
  • 楊利偉在第一次成功返航之後,卻再也沒有登上太空,原因讓人心酸
    楊利偉作為我國登上太空的第一人,早在2003年10月的時候就已經乘坐神舟五號登上太空在軌道上航行一天時間成功返回地球地面,之後為我們眾人所津津樂道了。小編也是比較關注航天事業的,總有一些比較好奇的地方想要求證,就像楊利偉為什麼在第一次登上太空並且成功返航之後卻沒了音訊,就連之後陸續傳來聶海勝等人再次成功返航的消息後也不那麼令人激動了,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為什麼楊利偉登上太空後就沒了音訊,不能夠代表中國再次登上太空之前就看到一個關於這些載人太空人的評價,都說楊利偉是超級英雄,而聶海勝,劉伯明等人是勇士。
  • 問天之路:感謝有你,中國航天員
    在這33天裡,他們克服重重困難在太空完成了近40項的空間科學試驗,為中國未來的長期載人飛行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那麼你知道中國最早選拔航天員是什麼時候呢?由此,中國開始了問天之路。1970年,中國啟動「714工程」並開始選拔太空人。參照當時蘇聯、美國的選拔經驗,中國從空軍1800名飛行員中篩選出了88的合格者。初選後又經過層層篩選,最終留下了20個人,留下的這20個人每一個無一不夢想著有一天駕駛著中國飛船飛上太空。然而直到1995年,這20個人飛行生涯結束時,他們都從沒有實現這個夢想。
  • 電子書下載|《理察·費曼傳》《通往權力之路》
    《通往權力之路》作者:羅伯特·K·邁錫出版:2018-04評分:8.7薦語 | 《通往權力之路:葉卡捷琳娜大帝》是普立茲獎獲獎者羅伯特·K·邁錫耗時八年寫就的一部傳記從一個外邦落魄貴族的女兒,因一次聯姻來到俄羅斯成為大公夫人;歷經18年的忍辱負重,她成功把自己打扮成俄羅斯的化身,通過一場宮廷政變奪取了皇位;在極富魅力的34年期間,她發動戰爭、囤積藝術、集納思想、成功的是擴充版圖,將俄國帶入了一個輝煌而鼎盛的時期。
  • 中國空軍航空開放活動驚豔收官 聶海勝勉勵「飛行少年」逐夢空天
    航天英雄聶海勝受邀回母校參加活動,並與青少年航校學子共話「追夢空天」。   接力空天夢 英雄航天員與英雄試飛員對話青年學子   飛翔,是有志青年共同的夢想。而青春,是成就美好夢想的萌生時節。9月10日下午,應邀參加空軍航空開放活動的「英雄航天員」聶海勝、「英雄試飛員」李中華來到空軍航空大學,與來自全國16所空軍青少年航空學校的42名學生代表互動交流。   28年前,聶海勝從空軍航空大學畢業,成為一名飛行員。1998年1月,正式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2005年10月,他執行神舟六號載人飛行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 通往宇宙之路!Jeff Bezos發布「登月器—藍月亮」,有生之年移民太空有希望了?
    圖片自cnet.com,版權屬原作者在發布會上,Bezos描述了自己對未來生活的願景,不只是數百萬太空人,而是1萬億人共同生活在由普林斯頓物理學家Gerard K所設想的——太空殖民地是的,你們木有看錯,咱們世界首富的夢想就是在2024年的時候成功登月,並堅信我們的後代會在數十年後開始建設太空殖民地。為了實現這個夢想,Jeff Bezos認為他和其他人(土豪)能做的,就是從此時此刻開始做基建,打造通往太空的道路。
  • 中國航天員與青少年分享太空體驗:沒看到外星人
    兩位中國航天員聶海勝、劉旺23日在香港與來自內地、香港、澳門等地的青少年,分享了他們在太空生活的體驗。與之分享太空體驗的是,來自內地各省市區和香港、澳門特區的400多名師生,以及瑞典等12個國家的青少年代表,他們剛剛參加完在香港舉行的第30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太空可享美味在太空可以吃到熱菜、熱飯。
  • 聶海勝:時刻準備著為祖國和人民出徵太空
    地面指揮要求跳傘,但我還想做一做努力,把飛機開回來,但最終卻沒能成功。此時,飛機距地面只有四五百米。跳傘後,我落在稻田裡,飛機摔在離我100多米遠的山溝裡起火爆炸。事故調查組經過認真分析判斷,發動機停車的原因是機械故障,與飛行員無關。由於我沉著冷靜處置險情,想盡一切辦法挽救飛機,組織為我記三等功。    1998年1月,我光榮入選首批航天員。
  • 聶海勝:一個普通的「放牛娃」圓了自己的航天夢!
    導讀:聶海勝中國航天英雄。1964年9月,湖北棗陽西北部的楊鎮樊莊村楊金秀的第六個孩子出生了,取名聶海勝。海盛家兄弟姐妹8個,家境貧寒,連幾元錢的學費父母都要東羅西借。但是海勝學習很刻苦,成績特別好。聶海勝航天英雄小海勝愛看戰爭片,喜歡聽軍歌,空中飛機經過,他常常駐足仰望。有一次,他在牛背上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長了一雙翅膀,在天空飛翔。
  • 輻射4通往自由之路怎麼走 老北教堂輪盤機關密碼
    很多小夥伴在輻射4通往自由這個支線這兒卡住了很多人不知道這個所謂的自由之路怎麼走。而即便知道了,後面的老北教堂輪盤機關密碼也難住了一些玩家。這裡Nicho用圖文詳細給大家介紹下。   一、通往自由之路:   1、這個其實並不難,公園街站的雕像那裡為起始點,注意地下的紅色線,順著這個走就可好了。
  • 航天員自述:聶海勝
    我怕母親難過,堅持不讓她送我出門。在火車上,部隊接兵的幹部給我們每人發了半斤1分錢1顆的糖果,不一會兒功夫就全化在了嘴裡。我是咀嚼著甜蜜走向部隊的,是部隊讓我這個苦孩子有了光明的前途,因此我也對國防、對軍隊充滿了感情。在空軍第一航空預備學校學習期間,我的各門成績都很優秀,同期學員中第一個放單飛。
  • VR太空探險之路你敢嘗試嗎?
    據新聞報導,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衛星送入預定過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這次任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47次發射。每每聽到這些新聞都覺得激動人心,科技的發展速度驚人,宇宙太空的奧妙早已激起人們的好奇之心,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從未止步。
  • 中國進過太空的11名航天員,如今都是啥軍銜?8少將2中校1上校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成功發射後,時任五院院長的錢學森就提出了要搞載人航天的建議。但受當時客觀條件的限制,這個項目最終擱淺。上世紀90年代,我國決定實施載人航天工程,並確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經過6年的刻苦訓練後,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乘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飛船在太空運行14圈,歷時21小時23分,圓滿完成了這次航天任務。楊利偉也因此成了我國進入太空的第一人,如今他是少將軍銜,特級航天員。
  • 情滿太空——習近平與航天員的兩次通話
    習近平高度重視航天事業發展,對航天員在太空的工作、生活十分關心。新華網《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推出《情滿太空——習近平與航天員的兩次通話》,與您共同領會習近平對發展中國航天事業的關懷和信心。
  • 20日在天宮一號裡成功進行我國首次太空授課
    新華社北京6月20日電(記者白瑞雪、趙薇、任珂)來自教育家孔子家鄉的女航天員王亞平,20日上午在天宮一號裡成功進行我國首次太空授課。    在指令長聶海勝和攝像師張曉光的協助下,王亞平通過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和水球等5個實驗,展示了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並回答了學生們關於太空飛行器用水、太空垃圾防護、失重對抗和太空景色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