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員與青少年分享太空體驗:沒看到外星人

2020-12-04 參考消息

中新社香港8月23日電 (記者 趙建華)「太空的生活很奇妙,景色漂亮、令人震撼;在太空哭,眼淚不會掉下來;在太空中,沒有看到外星人」。兩位中國航天員聶海勝、劉旺23日在香港與來自內地、香港、澳門等地的青少年,分享了他們在太空生活的體驗。

與之分享太空體驗的是,來自內地各省市區和香港、澳門特區的400多名師生,以及瑞典等12個國家的青少年代表,他們剛剛參加完在香港舉行的第30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太空可享美味

在太空可以吃到熱菜、熱飯。聶海勝說,為了照顧航天員的口味,專家為航天員準備了蝦仁炒雞蛋、黑椒牛柳等個性化食品。這些食品帶上太空後可以加熱。但在太空吃飯不像地球那麼方便,食品要放入密封袋,防止產生食品碎末、影響太空飛行器安全。

2013年6月,聶海勝等駕乘神舟十號飛船遨遊太空時,恰逢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聶海勝在太空吃上了科研人員為之準備的太空香粽。

因為失重,太空給人以全新的體驗。聶海勝說,在太空喝水,也和在地球不同。水要裝在專門的容器裡,壓到飲水袋裡才能飲用。「專家為我們配置了檸檬茶、葡萄汁等多種飲品,可以換換口味。」

太空景色震撼

太空的景色很漂亮,令人震撼。有過兩次太空之旅的聶海勝說,每當經過祖國上空時,會格外興奮。海岸線、沙漠、像藍色翡翠的臺灣,祖國的山美水美。

聶海勝說,「在太空看祖國、想祖國,那裡我們的家園,掛念我們的親人在那裡。即便只是看到祖國上空的白雲,也會感到親切。那(白雲)是裝扮我們家園的花朵。」

沒有發現外星人

另外一位航天員劉旺說,2012年,神舟九號飛船與天宮一號對接成功後,自己很激動、熱淚盈眶。但因為失重,眼淚沒有流下來。

踏足太空之前,劉旺已訓練已久。他說,為了提高能力,在地球上訓練的設計難度比實際需要更高。因為失重,航天員在訓練過程中,臉部會變形、胸部壓抑、呼吸困難。訓練所用的離心機設備中,有緊急停止按鈕,如有不適,航天員可以按下這個按鈕,訓練就會停止。但中國首批、二批航天員,包括女航天員在內,從來沒有人用過這個按鈕。

踏足太空後,劉旺說,自己在太空中,沒有看到外星人,但相信宇宙中、地球之外有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相信宇宙中還有生命存在。人類追求科技進步,探索宇宙奧妙,步伐會越來越遠。

不過,從太空返回地球的劉旺相信,地球是人類永遠的家園,沒有地球,就沒有人類的未來。他呼籲人類愛護地球,少丟一些垃圾,少浪費一些食物,少砍伐一些樹木。

面對內地、香港、澳門等地的青少年,劉旺還說,創新是厚積薄發、破繭成蝶、青出於藍的過程,希望大家注重學習、積累,勇往直前、百折不撓,推陳出新、有所突破。

與聶海勝、劉旺分享完太空體驗後,數百名青少年隨即接到第30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成績單」。其中,福建省的季曉煜、上海市的汪然、香港特區的王崧百獲得中國科協主席獎。每年能獲此獎項者,全國只有3名。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韓啟德為之頒獎。(完)

相關焦點

  • 揭秘中國航天員首次太空授課內容與直播技術
    我也很期待能夠與廣大青少年朋友一起去感知、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獲取知識和快樂。 中國首位「太空老師」王亞平  南都訊神十飛天。這次最讓人期待的亮點之一即是航天員將首次面向中小學生開展太空授課和天地互動交流等科普教育活動。女航天員王亞平將成為中國首位「太空老師」。  由於地球與太空的重力差異,導致許多地面上的現象到了太空變得不同。美麗的肥皂泡到了太空,能不能破滅?
  • 女航天員劉洋談「外星人」 揭秘曾在太空聽到神秘聲音
    航天員的內心世界是什麼樣的?18日,記者獨家對話女航天員劉洋。劉洋談到曾在太空聽到神秘聲音,以及航天員的日常。本月10日在北京歡送戰友景海鵬、陳冬前往酒泉時,女航天員劉洋看到陳冬的雙胞胎兒子正在單位門前玩耍,完全不知道父親要去執行一個長達33天的太空任務。「當時我就在想,如果是我,我也許會說:『孩子,媽媽要出趟遠門,為你摘顆星星回來。』」劉洋說。這就是航天員看待同事獨特的視角和情感。航天員的內心世界是什麼樣的?18日,新華社記者獨家對話女航天員劉洋。
  • 三位國際知名太空人寄語:對中國航天員談談太空心得
    三位國際知名太空人寄語:對中國航天員談談太空心得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10月17日電 全球連線:對中國航天員談談太空心得——三位國際知名太空人寄語中國航天員  新華社記者  隨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奔赴太空,景海鵬和陳冬將開啟中國航天員迄今最長太空駐留
  • 神十航天員將在太空做青少年科普講座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載人航天總工程師周建平昨天介紹,神舟十號飛船將首次進行應用性飛行,航天員人選或延續兩男一女。神十之後,我國將發射首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及貨運飛船,向空間站建設邁進。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火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梁小虹昨天透露,長徵三號乙增強型運載火箭已實現多窗口發射,將於下半年送「嫦娥三號」探月。
  • 康師傅航天科普進校園:航天員回信激勵少年築夢太空
    隨著嫦娥五號返回器順利返回陸地,我國探月工程「三步走」正式收官,中國航天事業發展進入新階段。從嫦娥五號發射、進入月地轉移軌道、月球著陸、採樣取材……直至返回地球,每一個瞬間都牽動著國人的目光,中國航天、嫦娥五號已成為「全民熱點」。在最近舉辦的「康師傅航天科普進校園」活動中,許多小朋友通過「太空郵局」表達了對航天人的敬佩和航天事業的嚮往。
  • 太空中,中國航天員吃什麼、做什麼、看到了什麼……這個展覽一網打盡
    八寶飯、陳皮牛肉、醬牛肉、蓮子粥、綠茶、墨魚丸、牛肉丸,這是「神舟五號」時期具有中國特色的航天食品……以獻禮新中國70周年為契機,《生在宇宙》中國航天藝術科技大展7月28日在浦東文瀾文化藝術中心開幕。展覽將航天科技與科幻、藝術結合,在寓教於樂中帶來生動形象的中國航天故事。
  • 航天員在太空生病了怎麼辦?王亞平在上海科博會上與觀眾交流
    原標題:航天員在太空生病了怎麼辦?今天上午,在上海科博會「青少年對話中國航天員」活動現場,中國科普宣傳大使王亞平分享了自己成為女航天員的心路歷程,向青少年播種航天夢想。現場觀眾聚精會神、掌聲不斷。  「王老師,在訓練過程中,您覺得什麼最辛苦?」一個孩子問道。王亞平說,為了練就過硬的飛天本領,航天員需要進行8個大類的上百個訓練科目,許多項目挑戰人的生理極限,其中超重耐力訓練最為艱苦。
  • 蘇聯最慘的航天員,被遺忘在太空中一年,回來後發現祖國沒了
    蘇聯最慘的航天員,被遺忘在太空中一年,回來後發現祖國沒了剛開始的時候人類探索太空只能用衛星,後來有了載人航天,航天員可以短暫的進入太空一段時間,後來有了空間站,這樣一來,航天員能夠長時間的待在太空中進行科研行動,因為一直與地面有聯繫,並且在空間站中也會存儲一定量的食物,所以他們能在空間站中待上很久
  • 中國首次航天員太空授課舉行 教室裡驚嘆聲不斷
    中國首次航天員太空授課舉行 教室裡驚嘆聲不斷   ■ 今天上午在上海中福會少年宮裡,學生們在屏幕前觀看航天員王亞平做太空實驗 本報記者 孫中欽 攝  今天上午,上海許多學校紛紛組織學生收看來自天宮一號空間站中國航天員王亞平的授課。
  • 楊利偉上太空為何要帶手槍?蘇聯航天員慘痛教訓,給中國敲響警鐘
    眾所周知,我國在航天領域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03年,楊利偉身為中國首位前往太空的航天員,引來了無數國家的關注,而有關楊利偉的傳聞極多,例如曾有人說楊利偉當年上太空時帶了手槍,此傳聞雖說並未得到證實,但這種傳聞並不是空穴來風,是存在一定原因的。而這都是因蘇聯太空人的教訓,給我國敲響了警鐘。
  • 航天科技營丨體驗航天員訓練日常,get航天科技知識
    ,中國成為第三個掌握航天技術的國家。在深圳,有一個地方能讓孩子們近距離感受到太空的神奇,讓航天夢觸手可及。國慶假期,羚羊將帶領孩子走進航天世界,在中國權威的航天機構——深圳太空研究院,讓孩子沉浸式體驗航天員的訓練項目,感受獨一無二的航天科研樂趣,探究航天科學的無窮魅力!
  • 航天員分享太空傳奇 青島站仍將擔綱測控重任
    太空探索者協會第27屆年會9月10日在北京開幕,本屆年會主題為「合作:共圓人類航天夢」,共吸引來自中國、美國、俄羅斯等19個國家的90多位航天員參加。11日是本次大會的社會活動日,包括我國太空行走第一人翟志剛在內的四名航天員走進中國國家天文臺,與大家分享了他們在太空的故事,記者也在現場與四名航天員零距離接觸,並了解到2016年前後我國將發射 「天宮二號」目標飛行器、「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以及「天舟一號」貨運飛船,開啟我國建立長期有人照料空間站的步伐,而青島也將繼續參與到任務中,並承擔重要使命。
  • 為什麼中國航天員楊利偉上太空一定要帶這支槍械?與外星人有關?
    眾所周知,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蘇聯已經實現了人類上太空的夢想,不久之後,美國也去太空遨遊了幾圈,在經濟和科技高速發展的中國,在2003年10月15日我國神舟五號終於發射成功,這也標誌著中國人靠著自己的本事成功實現了上太空的願望。
  • 聶海勝趣談「太空生活」:24小時看16次日出日落
    責任編輯:左盛丹     中國航天員聶海勝20日現身上海科技館,與滬上青少年趣談「太空生活」。鄭瑩瑩 攝   中新網上海5月20日電 (鄭瑩瑩)「太空中的景色非常迷人,我們的飛船繞地球90分鐘轉一圈,24小時能看16次日出日落」,中國航天員聶海勝20日現身上海科技館,與滬上青少年趣談「太空生活」。  當天舉行的上海科普大講壇主題原是《什麼樣的飛機才是好飛機?》,卻因聶海勝的意外到來,成為「太空主場」。
  • 為青少年築夢太空 康師傅航天科普活動落地深圳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原黨委書記孫保衛少將、中國航天基金會理事長吳志堅、原國防科工委宣傳部副部長劉江海、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首任大隊長申行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原辦公室主任楊利偉、北京空天探索信息科技研究院院長尚慶國、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張治平、深圳市團委副書記賴鋒、深圳市團委少先隊總輔導員石淳、深圳市福田區教科院研究院主任陳威、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執行長韋俊賢、康師傅方便麵事業南區副總裁陳永金等領導與嘉賓出席了啟動儀式
  • 航天員必須已婚育,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為何沒生育就上太空?
    中國首位女太空人劉洋,為何沒有生育就上太空?這個問題反過來的意思應該就是只有生育過孩子的女太空人才能進入太空,但實際上航天員選拔並沒有這方面的硬性指標。13天的太空飛行,讓劉洋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女航天員。在執行任務前劉洋已經組建家庭,但是並沒有孩子,在從太空返回後,後來在一次節目中提到自己已經成為媽媽了!太空人的選拔條件極其苛刻,可謂是萬中選一,需要有基本的文化程度,其次要有長時間的飛行經歷,第三點要在醫學檢查上達標,例如不能有心血管疾病,第四點必須要有很好的心理素質,逆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 航天員為啥要帶槍械?太空中有外星人嗎?原因跟一個教訓有關
    導語:航天員為啥要帶槍械?太空中有外星人嗎?現如今基本上有實力的國家,都擁有較為成熟的載人航天飛行技術,不過對於航天員的要求比較高,一萬個人之中可能只有一個是符合條件的,條件非常的苛刻,全世界順利登上太空並且順利返回地球的,也不過區區幾十個人而已,他們還需要面臨著未知的危險,甚至有可能會犧牲。
  • 航天員登上太空帶槍做什麼?對抗外星人嗎?蘇聯血的教訓不能忘
    各國科學家們都想從太空中尋找到有助於人類文明進步的東西,因此費很大精力去研究,甚至在太空中設立空間站,為科學家們提供一個場地。曾經就是經歷過很多次失敗的案例,才有今天的成功,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每當航天員執行任務的時候,身上都會攜帶著槍枝,這麼做用意是什麼?難道太空中外星人,用來對抗他們的嗎?答案跟一場血的教訓有關。
  • 中國航天員太空經典鏡頭回放
    新華網酒泉6月17日電題:中國航天員太空經典鏡頭回放新華社記者神舟九號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在太空工作生活的畫面,喚起了人們對此前6位中國航天員太空飛行的記憶。他們在太空定格的那些經典鏡頭,也是中國航天的珍貴歷史。
  • 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第三批航天員正在選拔 希望能重返太空
    由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等部門聯合主辦的「月亮之上太空藝術大展」將於12月20日在廣州正式對外開放,並持續至2020年4月5日。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此前在接受央視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目前,我國正在進行第三批航天員選拔,未來科研工作者和工程人員將搭乘載人飛船到訪空間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