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航天員將在太空做青少年科普講座

2020-12-04 環球網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載人航天總工程師周建平昨天介紹,神舟十號飛船將首次進行應用性飛行,航天員人選或延續兩男一女。神十之後,我國將發射首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及貨運飛船,向空間站建設邁進。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火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梁小虹昨天透露,長徵三號乙增強型運載火箭已實現多窗口發射,將於下半年送「嫦娥三號」探月。

□神舟十號

>>測試

17項技術提高可靠性

梁小虹說,今年6月至8月,長徵二號F遙十火箭將迎來神舟十號發射任務。

梁小虹表示,長徵二號F火箭進行了18項技術狀態和2項工藝狀態適應性更改,其中17項主要為提高可靠性。「遙十火箭飛行可靠性達0.9867,比遙九火箭提高0.2%。」梁小虹說。相對於長徵二號F遙九火箭,遙十火箭技術有了更大改進,其中,產品關鍵特性設置更加精細,相比遙九增加了108個。

梁小虹說,為確保船、箭分離後飛船可以執行大氣層外逃逸救生模式,遙十火箭對故障判據進行了進一步完善,增加了如有故障發生可向飛船發送「運載逃逸信號」的相關指令,「航天員安全性達到0.9997,比遙九火箭提高0.01%」。

載人火箭的可靠性一般是97%。梁小虹指出,上述兩組數據意味著:火箭發射100次,成功為98.67次,確保太空人生命安全為99.97次。

目前,長徵二號F遙十火箭已經完成全部規定的測試項目,預計4月完成出廠評審。

>>人選

神九航天員不上神十

神舟十號飛船將於今年6月至8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擇機發射。神十航天員是否會與神九一樣,男女搭配、新老結合?中國載人航天總工程師周建平昨天介紹,執行此次任務的航天員乘組尚在選拔過程中,尚未確定,希望保持兩男一女的搭配,但還要根據訓練情況最後再確定。

周建平介紹,神九的3名航天員將不再執行神十任務。周建平介紹,神十的航天員將在天宮一號裡多待2天,加上發射和返回共在軌飛行15天。

執行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和神舟十號飛船交會對接的乘組人選,正在進行嚴格訓練和選拔程序。周建平說。

周建平還表示,神十沒有安排航天員出艙,以後會有更多的航天員出艙活動,但會在空間站階段再做。神十之後,我國將發射首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及貨運飛船,向空間站建設進一步邁進。

>>任務

航天員將在太空講課

周建平介紹,神十任務的目標以應用性為主,將首次進行應用性飛行,為天宮一號在軌運行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即向一個在軌的太空飛行器運送人員和物資,進一步取得經驗。

神十與天宮一號將組合體飛行12天,其間將進行面向青少年的科普講座。「航天是一個高技術的活動,有很強烈的科學探索性」,周建平介紹,神十此行任務將設「太空講堂」,航天員會做相關的講座和實驗,比如微重力環境等,讓公眾對太空有更深刻的認識,激發青少年的興趣,「航天員會演示,會在電視上播放,感興趣的孩子應該都能看到。」

>>規劃

下一步發射天宮二號

周建平透露,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完成與神舟十號飛船交會對接後將繼續留軌工作。他還介紹,神舟十號任務之後,我國下一步將發射天宮二號,再發射貨運飛船。天宮二號原本是天宮一號的備份,在交會對接試驗技術已突破並掌握的情況下,天宮二號無需再做備份,所以就在此基礎上,研製我國首個空間實驗室,「一個飛行器研發成本也不少,這樣就省下了一個飛行器。」

目前我國的貨運飛船也正在研製中。周建平介紹,一方面需驗證貨運飛船與天宮實驗室的交會對接技術,和推進劑補加技術,另一方面貨運飛船是一個新的飛行器,本身的性能也需驗證。他表示,貨運飛船在載人飛船和空間實驗室的技術基礎上研製,自身約十多噸重,只運貨不運人,這樣能大幅度提高貨物的運力,以滿足今後空間站較大的物資需求。此前貨運飛船曾面向社會徵集名字,周建平表示,名字或將不久發布。

另據介紹,目前海南發射場正在建設中,將在空間實驗室階段用以發射運貨飛船,在空間站階段用於發射空間站的幾個艙段,包括核心艙、實驗艙等。

嫦娥三號

設計

打造「座椅」更加舒適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火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梁小虹昨天透露,長徵三號乙增強型運載火箭將為「嫦娥三號」探月衛星量身打造「座椅」。

梁小虹說,相比於「嫦娥二號」,「嫦娥三號」的結構與尺寸發生了較大變化,增強型火箭新設計了「嫦娥三號」的「連接器」——高度1760mm有效載荷支架,以及星箭接口的鎖緊裝置,使火箭與衛星更完美地連接在一起,增強了「嫦娥三號」奔月途中的舒適性和安全性。

發射

保障實現多窗口發射

梁小虹說,長徵三號乙增強型運載火箭通過窗口優化設計等,保障「嫦娥三號」實現多窗口發射。

他介紹,根據技術改進和試驗,由嫦娥二號的零窗口發射,增加至每個發射月有連續3到4天具備發射條件,每天有2個發射窗口,實現了多窗口發射。

由於太陽、地球和其他星體的相對位置在不斷變化,即使發射同一類型、同一軌道的太空飛行器,其發射窗口也是不固定的。由於太空飛行器承擔的任務、安裝的儀器、設備使用的要求不同,對運載火箭發射窗口提出了種種要求和限制條件,因此必須綜合考慮。

入軌

給火箭裝「兩隻眼睛」

梁小虹說,長徵三號乙增強型運載火箭將用「兩隻眼睛」提高入軌精度,實現將「嫦娥三號」精確送入近地點高度200km、遠地點高度38萬km的地月轉移軌道。

梁小虹說,增強型火箭採用了雙雷射慣組加衛星導航修正的複合制導技術,這種複合制導技術相當於給火箭安裝了「兩隻眼睛」,一隻眼睛可以使火箭按照設計好的軌道飛行,另一隻眼睛精確計算最佳途徑,並隨時修正。

落月

下半年發射探月衛星

梁小虹說,長徵三號乙增強型運載火箭首次運用遙測圖像實時傳輸技術,將「現場直播」火箭在發射和飛行過程中的助推分離、一二級分離、整流罩分離等關鍵動作,實現清晰監視。

他介紹,增強型火箭增加運載能力的方案設計,使運載能力又增加了30kg,即奔月軌道運載能力由3750kg(長時間滑行狀態)增長到780kg。

梁小虹說,2013年下半年,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將使用長徵三號乙增強型運載火箭,發射「嫦娥三號」探月衛星。

新型火箭

長徵五號突破130餘項技術

梁小虹說,大型運載火箭長徵五號目前處於初樣研製階段,已突破130餘項關鍵技術。

他說,長徵五號火箭已完成以5.2米直徑整流罩和5米直徑火箭艙段為代表的大部分箭體結構的製造、生產、試驗等12項重大核心關鍵技術。

長徵五號是未來深空探測的主力火箭之一,有望三年內首飛。

長徵七號有望明年首飛

梁小虹說,中型運載火箭長徵七號研製進展順利,有望2014年首飛。

他介紹,長徵七號研製團隊突破了「180kN高壓補燃液氧煤油發動機設計與製造技術」等96項關鍵技術及「箭上不鏽鋼導管全位置焊接及裝配技術」等14項關鍵工藝。長徵七號火箭是未來深空探測的主力火箭之一。長徵七號主要是滿足將來空間站發射貨運飛船的需要。

本報記者 商西 綜合新華社

相關焦點

  • 院士+航天員科普航天知識 中小學生「太空課堂」精彩紛呈
    中新網北京4月29日電 (郭超凱)為慶祝第四個「中國航天日」,全國中小學生「太空課堂」活動29日在北京市海澱區太平路小學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山,中國首批航天員、中國航天基金會公益事業部部長吳傑等出席活動,為學生們科普航天知識。
  • 康師傅航天科普進校園:航天員回信激勵少年築夢太空
    在最近舉辦的「康師傅航天科普進校園」活動中,許多小朋友通過「太空郵局」表達了對航天人的敬佩和航天事業的嚮往。除此之外,小朋友們還提出了許多「古靈精怪」的問題,比如「為什麼我們看不到月球的背面?」、「航天員平時在太空都吃什麼?」等等。嫦娥五號順利返回的時候,幾位幸運的小朋友收到了航天員叔叔趙傳東的溫暖回信,鼓勵他們朝著自己的夢想勇敢前行。
  • 揭秘中國航天員首次太空授課內容與直播技術
    我也很期待能夠與廣大青少年朋友一起去感知、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獲取知識和快樂。 中國首位「太空老師」王亞平  南都訊神十飛天。這次最讓人期待的亮點之一即是航天員將首次面向中小學生開展太空授課和天地互動交流等科普教育活動。女航天員王亞平將成為中國首位「太空老師」。  由於地球與太空的重力差異,導致許多地面上的現象到了太空變得不同。美麗的肥皂泡到了太空,能不能破滅?
  • 神十航天員素描【組圖】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10日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經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定於6月11日17時38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神舟十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由男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
  • 為青少年築夢太空 康師傅航天科普活動落地深圳
    深圳新聞網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楊渝嘉)12月24日,一場大型的航天科普公益活動空降深圳市少年宮,為市民、特別是青少年提供了近距離感受航天魅力的機會。其一是助力青少年航天科普教育;其二是推動高端研發與成果轉化,藉助航天技術,研發出更好吃、更安全、更美味、更營養的食品。」
  • 神十航天員太空生活揭秘:可吃粽子喝米粥
    今天17時38分,神十載人飛船將發射升空。人們不禁會對航天員的太空生活產生好奇:處於失重狀態下的航天員是怎樣在太空中如廁的?又怎樣洗澡?他們是否跟地面上一樣使用衝水馬桶,是站著還是蹲著?1是否睡覺?實行天地同步作息即將實現太空夢的張曉光介紹,根據任務計劃,他們將開展數十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項目。這次任務繼續實行天地同步作息制度,同神九任務相比,改進了夜間有人值守制,這樣可以保證每個人的充足睡眠。2如何娛樂?
  • 航天科普講座舉行 中國首批航天員潘佔春分享航天故事
    2019年12月22日 21:34 來源:廣西新聞網 作者:冼妍杏 編輯:陸權香 21日,主題為《航天人與載人航天》公眾科普講座在廣西科技館舉行
  • 神舟十號飛船有四大任務
    -sse>  據新華社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3日宣布,我國將於6月中旬擇機發射神舟十號飛船,3名航天員將再次訪問天宮一號。  當天,神舟十號飛船、長徵二F遙十火箭組合體,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技術區垂直轉運至發射區。這標誌著神舟十號飛船發射進入最後準備階段。
  • 中國航天員與青少年分享太空體驗:沒看到外星人
    兩位中國航天員聶海勝、劉旺23日在香港與來自內地、香港、澳門等地的青少年,分享了他們在太空生活的體驗。與之分享太空體驗的是,來自內地各省市區和香港、澳門特區的400多名師生,以及瑞典等12個國家的青少年代表,他們剛剛參加完在香港舉行的第30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太空可享美味在太空可以吃到熱菜、熱飯。
  • 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連續8年在開平開展科普報告講座
    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連續8年在開平開展科普報告講座 2020-10-17 11: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飛行乘組與記者見面會...
    2013-06-10 17:35:56中央電視臺記者: 首先我想祝賀成功入選神十任務、再次進入太空的聶海勝,八年前,你作為神六航天員在這裡出徵太空,這次又將第二次執行太空飛行任務,你此刻心情如何?謝謝2013-06-10 17:36:56聶海勝: 作為中國航天員,為祖國出徵太空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神六任務結束後,我就時刻準備著再次出徵太空。
  • 太空授課講些什麼,如何直播
    綜合新華社、《南方都市報》報導    航天員太空授課,將講些什麼內容,什麼時候講,怎麼實施直播?    6月13日16時17分,神舟十號航天員成功開啟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艙門,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以漂浮姿態進入天宮一號。
  • 太空大禮空降「偉人故裡」神十返回艙落戶韶山
    湖南省委副書記烏蘭、周建平與航天員代表張曉光共同為神州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揭幕。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將長期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陳列展出。航天員張曉光與神十返回艙合影航天員張曉光和少先隊員集體朗誦《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2013年6月11日,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搭乘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由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 有看頭,康師傅"出圈兒"做航天科普展
    近日,中國載人航天又傳捷報,歷時兩年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結束,又一批預備航天員將成為我國航天員隊伍中的新成員,踏上建設航天強國、接續飛天夢想的新徵程。那麼作為航天愛好者,怎能錯過一場席捲了全國南北的宇宙級科普盛宴呢?10月16日至10月24日,航天科普暨康師傅食品安全科普展將在浙江展覽館開展,為千萬市民及青少年帶來一場航天硬核科普秀!
  • 神十太空授課教具飛天成本約35萬元
    同時,他還將照管天宮一號和神舟十號組合體的飛行,並用專用耳機與地面保持聯絡,以備處置意外情況。航天員張曉光擔任太空課堂的攝影師。他用束縛帶把自己固定在艙壁上,保持身體平衡,地面看到的直播畫面,很多都來自他的手持攝像機。
  • 航天員在太空生病了怎麼辦?王亞平在上海科博會上與觀眾交流
    原標題:航天員在太空生病了怎麼辦?今天上午,在上海科博會「青少年對話中國航天員」活動現場,中國科普宣傳大使王亞平分享了自己成為女航天員的心路歷程,向青少年播種航天夢想。現場觀眾聚精會神、掌聲不斷。  「王老師,在訓練過程中,您覺得什麼最辛苦?」一個孩子問道。王亞平說,為了練就過硬的飛天本領,航天員需要進行8個大類的上百個訓練科目,許多項目挑戰人的生理極限,其中超重耐力訓練最為艱苦。
  • 中國航天科普展3月12日舉行 與神舟返回艙「零距離」
    水母網3月8日訊(煙臺日報記者記者 慕溯)3月12日,「共築航天新時代———山東煙臺站」中國航天科普巡展活動將在煙臺國際博覽中心二樓E廳與我市航天愛好者見面。屆時,市民可通過航天展區和航天互動體驗展區兩大板塊,深入了解我國航天事業成就,「零距離」走進太空飛行器返回艙體驗「中國航天夢」,還可與煙臺籍航天員王亞平面對面。
  • 神十太空食品增至80餘種 月餅冰激凌榜上有名
    新華網消息:神舟十號在太空遨遊的這段時間航天員究竟吃什麼?據了解,這次飛行中,根據三位航天員的不同口味,專家們制訂了個性化食譜,新增了新鮮水果、小米粥、酸奶、粽子等多種太空食品。航天食品供應商李錦記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航天員中心的配餐需求和計劃,精心開發和定製了航天員特供醬料,六種隨神十上天的醬料是:四種風味麻辣醬、蒜蓉辣椒醬、香辣醬、番茄沙司、泰式甜辣醬、豆瓣醬。
  • 王亞平太空授課將全程直播 或將講解牛頓定律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介紹,在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過程中,將安排航天員首次面向中小學生開展太空授課和天地互動交流等科普教育活動。本次科普教育活動是我國利用載人航天飛行普及航天知識的一次嘗試,目的是向中小學生傳遞航天科學知識,進一步激發廣大青少年對宇宙空間的嚮往、對學習科技知識的熱情。
  • 太空美食節嗨翻康師傅航天科普展,成都娃兒收穫宇宙級驚喜!
    透過現場陳列的航天模型穿越時光走進中國航天波瀾壯闊的發展史,聽中國首批航天員陳全老師講述航天員如何煉成的故事,在VR航天科普教室裡「探索太陽系」,同高科技AI機器人趣味互動,大顯身手開啟DIY太空美食定格親子一刻……有料有趣、玩得嗨、耍得開,航天科普展展廳和對面的星空麵館已然是人們、尤其是青少年們在開年第一天最巴適的好去處!當然樂趣不僅僅如此,還有更大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