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載人航天總工程師周建平昨天介紹,神舟十號飛船將首次進行應用性飛行,航天員人選或延續兩男一女。神十之後,我國將發射首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及貨運飛船,向空間站建設邁進。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火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梁小虹昨天透露,長徵三號乙增強型運載火箭已實現多窗口發射,將於下半年送「嫦娥三號」探月。
□神舟十號
>>測試
17項技術提高可靠性
梁小虹說,今年6月至8月,長徵二號F遙十火箭將迎來神舟十號發射任務。
梁小虹表示,長徵二號F火箭進行了18項技術狀態和2項工藝狀態適應性更改,其中17項主要為提高可靠性。「遙十火箭飛行可靠性達0.9867,比遙九火箭提高0.2%。」梁小虹說。相對於長徵二號F遙九火箭,遙十火箭技術有了更大改進,其中,產品關鍵特性設置更加精細,相比遙九增加了108個。
梁小虹說,為確保船、箭分離後飛船可以執行大氣層外逃逸救生模式,遙十火箭對故障判據進行了進一步完善,增加了如有故障發生可向飛船發送「運載逃逸信號」的相關指令,「航天員安全性達到0.9997,比遙九火箭提高0.01%」。
載人火箭的可靠性一般是97%。梁小虹指出,上述兩組數據意味著:火箭發射100次,成功為98.67次,確保太空人生命安全為99.97次。
目前,長徵二號F遙十火箭已經完成全部規定的測試項目,預計4月完成出廠評審。
>>人選
神九航天員不上神十
神舟十號飛船將於今年6月至8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擇機發射。神十航天員是否會與神九一樣,男女搭配、新老結合?中國載人航天總工程師周建平昨天介紹,執行此次任務的航天員乘組尚在選拔過程中,尚未確定,希望保持兩男一女的搭配,但還要根據訓練情況最後再確定。
周建平介紹,神九的3名航天員將不再執行神十任務。周建平介紹,神十的航天員將在天宮一號裡多待2天,加上發射和返回共在軌飛行15天。
執行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和神舟十號飛船交會對接的乘組人選,正在進行嚴格訓練和選拔程序。周建平說。
周建平還表示,神十沒有安排航天員出艙,以後會有更多的航天員出艙活動,但會在空間站階段再做。神十之後,我國將發射首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及貨運飛船,向空間站建設進一步邁進。
>>任務
航天員將在太空講課
周建平介紹,神十任務的目標以應用性為主,將首次進行應用性飛行,為天宮一號在軌運行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即向一個在軌的太空飛行器運送人員和物資,進一步取得經驗。
神十與天宮一號將組合體飛行12天,其間將進行面向青少年的科普講座。「航天是一個高技術的活動,有很強烈的科學探索性」,周建平介紹,神十此行任務將設「太空講堂」,航天員會做相關的講座和實驗,比如微重力環境等,讓公眾對太空有更深刻的認識,激發青少年的興趣,「航天員會演示,會在電視上播放,感興趣的孩子應該都能看到。」
>>規劃
下一步發射天宮二號
周建平透露,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完成與神舟十號飛船交會對接後將繼續留軌工作。他還介紹,神舟十號任務之後,我國下一步將發射天宮二號,再發射貨運飛船。天宮二號原本是天宮一號的備份,在交會對接試驗技術已突破並掌握的情況下,天宮二號無需再做備份,所以就在此基礎上,研製我國首個空間實驗室,「一個飛行器研發成本也不少,這樣就省下了一個飛行器。」
目前我國的貨運飛船也正在研製中。周建平介紹,一方面需驗證貨運飛船與天宮實驗室的交會對接技術,和推進劑補加技術,另一方面貨運飛船是一個新的飛行器,本身的性能也需驗證。他表示,貨運飛船在載人飛船和空間實驗室的技術基礎上研製,自身約十多噸重,只運貨不運人,這樣能大幅度提高貨物的運力,以滿足今後空間站較大的物資需求。此前貨運飛船曾面向社會徵集名字,周建平表示,名字或將不久發布。
另據介紹,目前海南發射場正在建設中,將在空間實驗室階段用以發射運貨飛船,在空間站階段用於發射空間站的幾個艙段,包括核心艙、實驗艙等。
嫦娥三號
設計
打造「座椅」更加舒適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火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梁小虹昨天透露,長徵三號乙增強型運載火箭將為「嫦娥三號」探月衛星量身打造「座椅」。
梁小虹說,相比於「嫦娥二號」,「嫦娥三號」的結構與尺寸發生了較大變化,增強型火箭新設計了「嫦娥三號」的「連接器」——高度1760mm有效載荷支架,以及星箭接口的鎖緊裝置,使火箭與衛星更完美地連接在一起,增強了「嫦娥三號」奔月途中的舒適性和安全性。
發射
保障實現多窗口發射
梁小虹說,長徵三號乙增強型運載火箭通過窗口優化設計等,保障「嫦娥三號」實現多窗口發射。
他介紹,根據技術改進和試驗,由嫦娥二號的零窗口發射,增加至每個發射月有連續3到4天具備發射條件,每天有2個發射窗口,實現了多窗口發射。
由於太陽、地球和其他星體的相對位置在不斷變化,即使發射同一類型、同一軌道的太空飛行器,其發射窗口也是不固定的。由於太空飛行器承擔的任務、安裝的儀器、設備使用的要求不同,對運載火箭發射窗口提出了種種要求和限制條件,因此必須綜合考慮。
入軌
給火箭裝「兩隻眼睛」
梁小虹說,長徵三號乙增強型運載火箭將用「兩隻眼睛」提高入軌精度,實現將「嫦娥三號」精確送入近地點高度200km、遠地點高度38萬km的地月轉移軌道。
梁小虹說,增強型火箭採用了雙雷射慣組加衛星導航修正的複合制導技術,這種複合制導技術相當於給火箭安裝了「兩隻眼睛」,一隻眼睛可以使火箭按照設計好的軌道飛行,另一隻眼睛精確計算最佳途徑,並隨時修正。
落月
下半年發射探月衛星
梁小虹說,長徵三號乙增強型運載火箭首次運用遙測圖像實時傳輸技術,將「現場直播」火箭在發射和飛行過程中的助推分離、一二級分離、整流罩分離等關鍵動作,實現清晰監視。
他介紹,增強型火箭增加運載能力的方案設計,使運載能力又增加了30kg,即奔月軌道運載能力由3750kg(長時間滑行狀態)增長到780kg。
梁小虹說,2013年下半年,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將使用長徵三號乙增強型運載火箭,發射「嫦娥三號」探月衛星。
新型火箭
長徵五號突破130餘項技術
梁小虹說,大型運載火箭長徵五號目前處於初樣研製階段,已突破130餘項關鍵技術。
他說,長徵五號火箭已完成以5.2米直徑整流罩和5米直徑火箭艙段為代表的大部分箭體結構的製造、生產、試驗等12項重大核心關鍵技術。
長徵五號是未來深空探測的主力火箭之一,有望三年內首飛。
長徵七號有望明年首飛
梁小虹說,中型運載火箭長徵七號研製進展順利,有望2014年首飛。
他介紹,長徵七號研製團隊突破了「180kN高壓補燃液氧煤油發動機設計與製造技術」等96項關鍵技術及「箭上不鏽鋼導管全位置焊接及裝配技術」等14項關鍵工藝。長徵七號火箭是未來深空探測的主力火箭之一。長徵七號主要是滿足將來空間站發射貨運飛船的需要。
本報記者 商西 綜合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