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華社、《南方都市報》報導
航天員太空授課,將講些什麼內容,什麼時候講,怎麼實施直播?
6月13日16時17分,神舟十號航天員成功開啟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艙門,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以漂浮姿態進入天宮一號。這次神十擔負了一項新任務太空授課,女航天員王亞平將成為中國首位太空老師。
據了解,此次授課將持續約40分鐘。央視新聞主播張泉靈評論認為,等王亞平完成太空授課之後,相信她的能量和魅力才能完全釋放出來。
講些什麼?有趣的小實驗科普課
據悉,授課內容主要是使青少年了解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特點,了解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王亞平將進行在軌講解和試驗演示,並與地面師生開展雙向互動交流。
為了在太空授課中實現最好的實驗效果,王亞平和乘組在地面進行了多次演練。曾有記者問:實驗不成功怎麼辦?王亞平答:「實驗做出什麼樣,我們就講什麼現象唄。面對浩瀚宇宙,其實我們都是學生。」在科普領域,哪怕是科學傳播者,也不能以老師自居,因為「其實我們都是學生」。
何時開講?具體時間綜合考慮再定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此前表示,本次科普教育活動將在組合體運行期間擇機進行,具體時間將綜合考慮飛行任務安排、航天員作息情況和測控通信等保障條件最終確定。屆時,將通過媒體全程直播這
次活動。據了解,此次授課將持續約40分鐘。
怎麼直播?「衛星的衛星」傳信號
中國以往的載人航天任務受帶寬限制,航天員在太空中只能聽到聲音卻無法看到地面高清畫面。中繼衛星建立「空─空─地」傳輸鏈路後,電子郵件、視頻通話等天地之間溝通交流的方式也更加多樣化。王亞平在天宮一號內的太空授課,將通過天鏈數據「中轉站」傳送,公眾可以看到更穩定、更清晰的實時畫面。
神舟十號測控通信系統仍採用陸、海、天基測控網,與神舟九號任務相比,新增加了2012年7月發射入軌的天鏈一號03中繼衛星。03星與01、02星共同構成中國太空數據「中轉站」,進一步提升了神十任務測控通信覆蓋率。天鏈一號三星實現全球組網運行後,航天員可以隨時隨地與地面聯繫。
講課目的:激發同學們對太空的嚮往
這次太空授課是一次科普教育活動,目的就是為了激發同學們對美妙太空的嚮往,對科學探索的熱情,因此前期也做了大量的準備,比如對教具的準備,對教學內容的準備,甚至包括一些對課堂教學心理知識的了解等等,針對同學們在課堂掌握的一些相關常識,挑選了一些非常有趣的小實驗,在天空裡能達到最好的演示效果。
此前,各界都認為科普需要加強,也確實做了不少工作,但總體而言,目前我國科普受到的重視與其重要意義並不相稱,形式老套、吸引力不強等問題仍然存在。以航天為例,此前的科普局限於講座、展覽等傳統模式,創新性不足。此次太空講課將有哪些新意和突破,也引發了公民的興趣。
[相關新聞]
此前太空授課僅有美國做過
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女教師芭芭拉·摩根在2007年做過太空授課。她通過視頻,給愛達荷州的學生上了25分鐘課,並展示了太空人在太空怎樣運動。
400公裡外的太空,摩根和她的「助教」太空人同事把國際空間站變成了課堂。教學課程25分鐘。地面上,18名愛達荷州4至8年級學生在州首府博伊西的學生活動館「發現中心」認真聽講。
通過視頻,一名孩子問摩根,太空人在太空怎樣運動。摩根聽完,隨手拎起身旁兩名「彪形大漢」,一手一個帶著他們飛到空中,還裝出一副非常吃力的樣子。另一名學生問:「你們可以演示一下在太空如何喝水嗎?」摩根和她的同事從專門的飲品袋中擠出一些球泡狀的飲料,然後四處追著吞食失重狀態下在空中亂飛的紅色泡泡。地面上的學生們不禁哈哈大笑。
綜合新華社、《法制晚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