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授課講些什麼,如何直播

2020-12-04 瀟湘晨報數字報

    綜合新華社、《南方都市報》報導

    航天員太空授課,將講些什麼內容,什麼時候講,怎麼實施直播?

    6月13日16時17分,神舟十號航天員成功開啟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艙門,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以漂浮姿態進入天宮一號。這次神十擔負了一項新任務太空授課,女航天員王亞平將成為中國首位太空老師。

    據了解,此次授課將持續約40分鐘。央視新聞主播張泉靈評論認為,等王亞平完成太空授課之後,相信她的能量和魅力才能完全釋放出來。

    講些什麼?有趣的小實驗科普課

    據悉,授課內容主要是使青少年了解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特點,了解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王亞平將進行在軌講解和試驗演示,並與地面師生開展雙向互動交流。

    為了在太空授課中實現最好的實驗效果,王亞平和乘組在地面進行了多次演練。曾有記者問:實驗不成功怎麼辦?王亞平答:「實驗做出什麼樣,我們就講什麼現象唄。面對浩瀚宇宙,其實我們都是學生。」在科普領域,哪怕是科學傳播者,也不能以老師自居,因為「其實我們都是學生」。

    何時開講?具體時間綜合考慮再定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此前表示,本次科普教育活動將在組合體運行期間擇機進行,具體時間將綜合考慮飛行任務安排、航天員作息情況和測控通信等保障條件最終確定。屆時,將通過媒體全程直播這

    次活動。據了解,此次授課將持續約40分鐘。

    怎麼直播?「衛星的衛星」傳信號

    中國以往的載人航天任務受帶寬限制,航天員在太空中只能聽到聲音卻無法看到地面高清畫面。中繼衛星建立「空─空─地」傳輸鏈路後,電子郵件、視頻通話等天地之間溝通交流的方式也更加多樣化。王亞平在天宮一號內的太空授課,將通過天鏈數據「中轉站」傳送,公眾可以看到更穩定、更清晰的實時畫面。

    神舟十號測控通信系統仍採用陸、海、天基測控網,與神舟九號任務相比,新增加了2012年7月發射入軌的天鏈一號03中繼衛星。03星與01、02星共同構成中國太空數據「中轉站」,進一步提升了神十任務測控通信覆蓋率。天鏈一號三星實現全球組網運行後,航天員可以隨時隨地與地面聯繫。

    講課目的:激發同學們對太空的嚮往

    這次太空授課是一次科普教育活動,目的就是為了激發同學們對美妙太空的嚮往,對科學探索的熱情,因此前期也做了大量的準備,比如對教具的準備,對教學內容的準備,甚至包括一些對課堂教學心理知識的了解等等,針對同學們在課堂掌握的一些相關常識,挑選了一些非常有趣的小實驗,在天空裡能達到最好的演示效果。

    此前,各界都認為科普需要加強,也確實做了不少工作,但總體而言,目前我國科普受到的重視與其重要意義並不相稱,形式老套、吸引力不強等問題仍然存在。以航天為例,此前的科普局限於講座、展覽等傳統模式,創新性不足。此次太空講課將有哪些新意和突破,也引發了公民的興趣。

    [相關新聞]

    此前太空授課僅有美國做過

    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女教師芭芭拉·摩根在2007年做過太空授課。她通過視頻,給愛達荷州的學生上了25分鐘課,並展示了太空人在太空怎樣運動。

    400公裡外的太空,摩根和她的「助教」太空人同事把國際空間站變成了課堂。教學課程25分鐘。地面上,18名愛達荷州4至8年級學生在州首府博伊西的學生活動館「發現中心」認真聽講。

    通過視頻,一名孩子問摩根,太空人在太空怎樣運動。摩根聽完,隨手拎起身旁兩名「彪形大漢」,一手一個帶著他們飛到空中,還裝出一副非常吃力的樣子。另一名學生問:「你們可以演示一下在太空如何喝水嗎?」摩根和她的同事從專門的飲品袋中擠出一些球泡狀的飲料,然後四處追著吞食失重狀態下在空中亂飛的紅色泡泡。地面上的學生們不禁哈哈大笑。

    綜合新華社、《法制晚報》報導

相關焦點

  • 揭秘中國航天員首次太空授課內容與直播技術
    我也很期待能夠與廣大青少年朋友一起去感知、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獲取知識和快樂。 中國首位「太空老師」王亞平  南都訊神十飛天。這次最讓人期待的亮點之一即是航天員將首次面向中小學生開展太空授課和天地互動交流等科普教育活動。女航天員王亞平將成為中國首位「太空老師」。  由於地球與太空的重力差異,導致許多地面上的現象到了太空變得不同。美麗的肥皂泡到了太空,能不能破滅?
  • 太空授課實驗很神奇 專家給你講原理
    浙江春暉中學,是全國三個「太空授課」直播點之一。學校的高二(1)班,則是最幸運的那間直播教室。  為何選擇春暉中學?一直是大家窮追不捨的問題。春暉中學校長李培民說,「其實,我們也是14號才接到通知,非常突然。所有的方案,都是保密。」  但央視的解說已道出了緣由:春暉中學是現代文學與現代教育的發源地之一。
  • 王亞平太空授課將全程直播 或將講解牛頓定律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介紹,在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過程中,將安排航天員首次面向中小學生開展太空授課和天地互動交流等科普教育活動。本次科普教育活動是我國利用載人航天飛行普及航天知識的一次嘗試,目的是向中小學生傳遞航天科學知識,進一步激發廣大青少年對宇宙空間的嚮往、對學習科技知識的熱情。
  • 神舟十號太空授課視頻直播 40分鐘全過程回顧
    新華網北京6月20日電(記者白瑞雪、趙薇、任珂)中國首次太空授課活動20日上午成功舉行,神舟十號航天員在天宮一號展示了失重環境下的物理現象。太空授課的主講人為女航天員王亞平。聶海勝輔助授課,張曉光擔任攝像師。
  • 神十太空授課教具飛天成本約35萬元
    地球上,北京人大附中課堂座無虛席,300多名中小學生聆聽了來自太空的「特殊一課」,全國6000多萬學生同步收看了直播。在北京航天中學裡,高二「神箭班」的26名同學更是與天宮進行了同主題的實驗。北京101中學的物理老師史藝,作為「太空授課」專家組成員,她為王亞平的太空授課打100分。
  • 王亞平太空授課:小球失重條件下做圓周運動
    中廣網快訊 中國首次太空授課活動於20日上午10時許舉行,神舟十號航天員將在天宮一號(微博)開展基礎物理實驗,為全國青少年進行太空授課。中國之聲、中華之聲、華夏之聲、中央電視臺將現場直播授課實況。因為在太空中小球處於失重狀態,沒有了回復力,所以不能像在地面上一樣作往復擺動。那如果我們推小球一下,小球又會如何運動呢?同學們你們看到了嗎?非常的神奇,現在小球竟然在做圓周運動。好,我們換個方向再來給大家演示一下。哎,它仍然在做圓周運動,這是因為在太空中,小球處於失重狀態,即使我們給小球一個很小的初速度,它也能繞擺軸作圓周運動;但是在地面上卻需要一個足夠大的初速度才能夠實現。
  • 「陸軍上校」王亞平:中國太空授課第一人,現狀如何?
    「陸軍上校」王亞平:80後女航天員,中國太空授課第一人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航天員是屬於男人的浪漫,貌似與女人無緣。實則不然,女航天員心細如髮,比男航天員更具有優勢。經過激烈角逐,王亞平光榮的成為了中國女航天員,更成為了中國首位80後女航天員,也成為了中國太空授課第一人。王亞平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辛酸經歷?她的現狀又是如何?王亞平生於1980年1月,山東濱海城市煙臺人。王亞平的童年,生活在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家庭,父母都是樸實的農民,家裡唯一的來源就是櫻桃樹。每當櫻桃豐收的時候,王亞平的學費也就有了著落。
  • ...6年前,女航天員王亞平登上最高「講臺」,完成我國首次太空授課
    在軌飛行期間,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進行自動和手控交會對接,並首次開展中國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太空授課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首次在軌開展的教育類應用項目,體現了載人航天工程直接為國民教育服務的理念,極大地激發了廣大青少年對科學探索的興趣以及熱愛航天、參與航天的熱情。
  • 女航天員王亞平:太空授課前,做夢都是在做實驗
    來源中國軍網王亞平感言: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地面多一分努力,太空多一分從容。2013年6月20日上午10點,我國首次實施了天地互動、全球直播的太空授課。太空授課獲得了圓滿成功,在世界及國內都得到了強烈反響,在開啟孩子們探索太空、追求真知的同時,也展示了我國的綜合科技實力。作為我國首次在軌天地互動實驗,太空授課在啟動之初就被賦予了特殊而重要的意義。因此,作為主講人,我的壓力很大。因為,我除了要專心做好實驗在軌操作和課程講解外,還要注意好與乘組配合,與地面測控通信鏈路時間匹配,還要與地面教師進行配合。
  • 太空授課:懸空打坐PK大力神功
    神十飛天任務,也隨著神十乘組的太空授課,達到高潮。從十餘天前的期盼,到穿著藍色艙內工作服的3名航天員亮相,世界第二堂、中國第一堂太空授課會講什麼?「地面課堂」北京人大附中的300餘名同學睜大了雙眼,全國8萬餘所中學的6000餘萬名師生同步收聽收看。沒等大家平復興奮的心情,指令長聶海勝先展示起了「絕技」。  「我來個懸空打坐吧!」只見聶海勝輕盈地在半空中盤起了腿,好似有神功。
  • 講述太空授課背後的「科學張力」
    6月20日,在南開中學航天體驗館,學生們通過弧形屏幕觀看中國首次太空授課。當日,神舟十號航天員在天宮一號開展基礎物理實驗,為青少年進行太空授課,全國8萬餘所中學6000餘萬名師生同步收看。與此同時,全國8萬餘所中學6000餘萬名師生同步組織收聽收看了太空授課活動實況。「生活中如何測量質量?」王亞平以提問的方式開始講課。地面課堂的同學們有的說用天平,有的說用電子秤,還有人提到用「曹衝稱象」的辦法。但是,這些方法在太空失重的環境下都將「失靈」,那麼航天員如何測體重?王亞平用天宮一號上的質量測量儀現身說法。
  • 戰疫| 網上教學 雲端授課 看惠園教師如何教?(四)
    課程直播的優勢本學期我參與了《國際財務管理》和《證券投資理論與實驗》兩門本科課程的教學工作,採用騰訊課堂直播方式在線授課。通過2個月左右的教學實踐,總結了一些直播授課的經驗,供老師們參考。首先,直播授課有助於克服學生在線學習惰性,要求學生按照正常上課時間參與網絡教學,授課中跟隨老師教學思路進行思考。
  • 20日在天宮一號裡成功進行我國首次太空授課
    新華社北京6月20日電(記者白瑞雪、趙薇、任珂)來自教育家孔子家鄉的女航天員王亞平,20日上午在天宮一號裡成功進行我國首次太空授課。    在指令長聶海勝和攝像師張曉光的協助下,王亞平通過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和水球等5個實驗,展示了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並回答了學生們關於太空飛行器用水、太空垃圾防護、失重對抗和太空景色等問題。
  • 專家稱中國太空授課科技含量高於人類首次(圖)
    王亞平在使用彈簧秤測量質量  6月20日上午,女航天員王亞平在天宮一號裡成功進行我國首次太空授課。  評價  中國太空授課科技  含量高於人類首次  2007年8月14日,從中學教師成長為職業航天員的美國人芭芭拉·摩根,在國際空間站裡進行了人類首次太空授課。在25分鐘的課時裡,她通過視頻向學生展示了在太空運動、喝水等情景。
  • 女航天員太空授課演示水膜變水球 如變魔術(圖)
    (新華社發)    神十航天員太空授課如變魔術  為我國載人航天史上首次,王亞平演示水膜變水球  據新華社6月20日電 「大家好!我是王亞平,本次授課由我主講。」當神舟十號女航天員王亞平從距離地球300多公裡的太空中傳來熟悉的問候時,作為太空授課的「地面課堂」中國人大附中報告廳裡發出熱烈掌聲。
  • 太空授課5個實驗方案來自師生 教具重2.9公斤
    隨著這一句來自天宮的問候,中國首位太空老師王亞平輕輕一躍,向天宮一號(微博)艙內的攝像機鏡頭緩緩飄來。有史以來內容最神奇、教室最高遠、觀眾最龐大的一課,開始了。神十飛天任務,也隨著神十乘組的太空授課,達到高潮。從十餘天前的期盼,到穿著藍色艙內工作服的3名航天員亮相,世界第二堂、中國第一堂太空授課會講什麼?
  • 中年男教師直播授課美顏開滿級
    不得不說,直播間裡老師的教學方式真的很吸引人。網傳有位老師因操作不當,美顏過度,被學生瘋狂截圖轉發,被學生吐糟也就罷了,老師的家人也不是很「支持」老師的工作,看完這個,我真的是佩服各位網友的想像力。 視頻顯示,一位中年男教師在家直播授課,顯然是經驗不足,鏡頭對著鼻孔,美顏開了個滿級,唇若施脂,面若桃花。
  • 神舟飛船探索太空 直播•訪談專題
    在15天的太空飛行中,「神十」飛行乘組3名航天員完成了進駐天宮一號、飛船與天宮一號自動和手控交會對接、中國首次太空授課、中國首次太空飛行器繞飛交會試驗以及航天醫學實驗、技術試驗等一系列太空活動,堪稱完美。此次飛行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即將進入空間站時代。
  • 80年代美國太空授課 遭遇太空梭爆炸(圖)
    事實上,在上世紀80年代,美國就有了在太空講課的計劃。1986年1月28日,教師出身的美國女太空人克麗斯塔·麥考利夫走入「挑戰者」號太空梭時 ,夢想著在太空中為她的學生上一堂課,然而一聲爆炸讓麥考利夫帶著她的夢想逝去。
  • 中國首次航天員太空授課舉行 教室裡驚嘆聲不斷
    教室裡驚嘆聲不斷  雖然今天同學們要進行信息技術學科會考,但是,位育初級中學初一年級還是在考試間歇,安排同學們集體收看這難得的太空授課,並安排物理老師隨堂講解。上午9時30分,同學們已經早早打開電視,看見太空老師「飛」進太空教室,同學們情不自禁也隨著在北京現場的學生鼓起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