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航天員王亞平:太空授課前,做夢都是在做實驗

2020-12-06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來源中國軍網

王亞平感言: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

地面多一分努力,太空多一分從容。2013年6月20日上午10點,我國首次實施了天地互動、全球直播的太空授課。太空授課獲得了圓滿成功,在世界及國內都得到了強烈反響,在開啟孩子們探索太空、追求真知的同時,也展示了我國的綜合科技實力。作為我國首次在軌天地互動實驗,太空授課在啟動之初就被賦予了特殊而重要的意義。因此,作為主講人,我的壓力很大。因為,我除了要專心做好實驗在軌操作和課程講解外,還要注意好與乘組配合,與地面測控通信鏈路時間匹配,還要與地面教師進行配合。最讓人心裡沒底的是,這是一堂在地面無法1:1彩排的課。因為在軌演示跟在地面有很大差別,每個操作體驗都與地面不同,大多數環節地面都無法真實模擬,特別是要在有限測控區間順利完成每個環節的直播展示,要求非常高,壓力非常大。因此,我們堅持在地面做好一切能做好的準備,從科學原理到演示流程再到應急預案,先後組織了十多次專題討論,流程先後調整了十多次,我個人正式演練了幾十次,甚至有時做夢都是在做實驗。因此,到了天上後雖然很多細節進行了調整,實驗也是初次在軌體驗,但有了地面非常充分的準備,所以能夠以不變應萬變,操作起來比較得心應手,各方配合順暢默契,授課獲得了圓滿成功。這個過程中,最為深刻的體會就是「地面多一份努力,太空多一些從容。」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神舟十號任務實現了飛天夢,我在太空開啟了科學夢,「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這句話是我在太空授課結束前對所有同學們說的。夢想雖然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並不是虛無的。通過腳踏實地的努力和科學的探索,我的飛天夢最終實現。科學夢隨著飛天夢的實現,不斷拓展著它的內涵和外延,展現出無窮的張力。在飛行回來一年多的時間裡,我先後去過幾十所學校,與孩子們面對面交流。沒有想到的是,短短的一堂太空授課,給孩子們帶來了非常大的影響,孩子們爭先恐後地提問,紛紛寫信與我交流感受,讓我感受到了一名教師的職業榮耀。他們因此產生的對太空知識的濃厚興趣和對探索太空的嚮往,更讓我感受到了一名太空教師的獨特價值。這是除了我作為航天員飛上太空之外的最美好的體驗。傳播知識,激勵夢想,美好而神聖。因此,我希望能夠永遠做孩子們心目中的太空老師。

相關焦點

  • ...6年前,女航天員王亞平登上最高「講臺」,完成我國首次太空授課
    科技日曆|6年前,女航天員王亞平登上最高「講臺」,完成我國首次太空授課  olivia chan • 2019-06-20
  • 「陸軍上校」王亞平:中國太空授課第一人,現狀如何?
    「陸軍上校」王亞平:80後女航天員,中國太空授課第一人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航天員是屬於男人的浪漫,貌似與女人無緣。實則不然,女航天員心細如髮,比男航天員更具有優勢。所以,世界各國都不遺餘力的培養女航天員,我國也不例外。自從楊利偉成為中國航天第一人之後,中國女航天員的培養也被提上了日程。因而,當第二批航天員選拔的時候,女航天員的選拔也被列入其中。經過激烈角逐,王亞平光榮的成為了中國女航天員,更成為了中國首位80後女航天員,也成為了中國太空授課第一人。王亞平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辛酸經歷?她的現狀又是如何?
  • 揭秘中國航天員首次太空授課內容與直播技術
    我也很期待能夠與廣大青少年朋友一起去感知、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獲取知識和快樂。 中國首位「太空老師」王亞平  南都訊神十飛天。這次最讓人期待的亮點之一即是航天員將首次面向中小學生開展太空授課和天地互動交流等科普教育活動。女航天員王亞平將成為中國首位「太空老師」。  由於地球與太空的重力差異,導致許多地面上的現象到了太空變得不同。美麗的肥皂泡到了太空,能不能破滅?
  • 女航天員太空授課演示水膜變水球 如變魔術(圖)
    (新華社發)    神十航天員太空授課如變魔術  為我國載人航天史上首次,王亞平演示水膜變水球  據新華社6月20日電 「大家好!我是王亞平,本次授課由我主講。」當神舟十號女航天員王亞平從距離地球300多公裡的太空中傳來熟悉的問候時,作為太空授課的「地面課堂」中國人大附中報告廳裡發出熱烈掌聲。
  • ...航天員,王亞平,表面張力,張海軍,失重,過載,上海,分會場,實驗...
    昨天下午,在上海科技館舉辦的科普大講壇特別活動《對話英雄航天員王亞平》上,我國首位「太空教師」、女航天員王亞平通過遠程連線,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和感悟,鼓勵青少年為了夢想積極奮鬥。館方還邀請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張海軍為觀眾普及物理學知識,展示空間實驗的奇妙。
  • 從農民走出的太空人王亞平:曾參加汶川救援,中國太空授課第一人
    ,超重、失壓、高溫等,都是常人所不能忍受的,這也是導致女性航天員數量少於男性的重要原因。人類也誕生了多位傑出女性太空人,他們用過硬的身體素質經受住了多種考驗,在眾多優秀人才中脫穎而出,代表人類走向太空。王亞平,我國一級航天員,就以女性的身份完成了進入太空的壯舉,同時,她還在太空給自己的學生授課,成為中國太空授課第一人。
  • 王亞平太空授課:小球失重條件下做圓周運動
    中廣網快訊 中國首次太空授課活動於20日上午10時許舉行,神舟十號航天員將在天宮一號(微博)開展基礎物理實驗,為全國青少年進行太空授課。中國之聲、中華之聲、華夏之聲、中央電視臺將現場直播授課實況。王亞平:同學們看,這是一個支架,這根細繩將小球連接在了支架上,形成了一個我們地面上常見的單擺。現在,我把它固定到我們的展示平臺上。現在我把小球放到這個位置,同學們想一下,如果此時我鬆手,小球會出現什麼樣的現象呢?噢,它並沒有像在地面上一樣做往復擺動,那我們把它提高一點,放到這兒,再鬆手,嗯,它還是沒有做往復擺動,這是為什麼呢?
  • 中國首次航天員太空授課舉行 教室裡驚嘆聲不斷
    ■ 今天上午在上海中福會少年宮裡,學生們在屏幕前觀看航天員王亞平做太空實驗 本報記者 孫中欽 攝  今天上午,上海許多學校紛紛組織學生收看來自天宮一號空間站中國航天員王亞平的授課。當看到航天員在水球實驗後,用餐巾紙仔細吸走每一滴水,並叮囑同學們,這麼做是為了避免水滴進入縫隙損壞實驗設備。「實驗操作的規範性和完整性,是我們在物理教育中必須強調的。」吳老師說。  在閔行第三中學的收看「太空授課」現場,同學們也是熱情高漲。
  • 中國僅有的兩位女航天員,其中一位是上校軍銜,她們現狀如何?
    可見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航天員難度之大。雖然如此,在我國航天史上,有且僅有兩位女航天員,巾幗不讓鬚眉,她們經過層層選拔,成為航天員中的一份子,創造一個又一個不可能。那麼,中國僅有的兩位女航天員,她們分別是誰?現狀如何?
  • 王亞平太空授課將全程直播 或將講解牛頓定律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介紹,在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過程中,將安排航天員首次面向中小學生開展太空授課和天地互動交流等科普教育活動。本次科普教育活動是我國利用載人航天飛行普及航天知識的一次嘗試,目的是向中小學生傳遞航天科學知識,進一步激發廣大青少年對宇宙空間的嚮往、對學習科技知識的熱情。
  • 太空授課講些什麼,如何直播
    綜合新華社、《南方都市報》報導    航天員太空授課,將講些什麼內容,什麼時候講,怎麼實施直播?    6月13日16時17分,神舟十號航天員成功開啟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艙門,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以漂浮姿態進入天宮一號。
  • 講述太空授課背後的「科學張力」
    遊思行攝(新華社供圖)本報記者 朱廣清 周熙檀「面對浩瀚的宇宙,我們都是學生。」神舟十號飛船出徵之前女航天員王亞平意味深長的話語,一直縈繞在人們的耳畔。作為中國首位「太空教師」,6月20日,她赫然站在了最高的講臺上。
  • 神舟十號女航天員:王亞平簡介
    2013年3月31日,神州十號飛船搭乘伊爾-76運輸機出徵,到達酒泉發射場,王亞平為唯一候選女航天員。  人物生平  王亞平老家在山東煙臺福山區張格莊鎮張格莊村,是地地道道的煙臺人,父母都是種地為生的農民,福山家中還有一些櫻桃樹,是主要經濟來源。王亞平姐妹二人,她是老大,如今妹妹和父母也都在武漢。
  • 神十太空授課教具飛天成本約35萬元
    」昨天上午10點04分,在距離地面300多公裡的天宮一號(微博)裡,中國女航天員王亞平開始了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第二次太空講課。可以讓孩子們知道太空是什麼樣的環境,跟地面有什麼不一樣,它會產生什麼樣奇特的現象,將這些呈現給學生,能夠引起學生進一步擴大領域的思考,使中小學生以後再考慮問題的時候,能夠更加全面,同時也更加能夠激發青少年的科技熱情。 他介紹,為使太空授課呈現良好效果,國家專門成立了專家組,「最初,專家們提出了很多實驗,但是不可能都做,最後選擇的是可視性好,便於操作的實驗」。
  • 天宮一號接待兩撥航天員:劉洋踩單車 王亞平做水球實驗
    作為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先後與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飛船6次交會對接,接待兩撥航天員。圖為2010年11月16日,中國「天宮一號」1:1模型在珠海航展上精彩亮相。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2011年9月20日,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組合體轉運至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區。圖為轉運途中。
  • 專家稱中國太空授課科技含量高於人類首次(圖)
    王亞平在使用彈簧秤測量質量  6月20日上午,女航天員王亞平在天宮一號裡成功進行我國首次太空授課。  有同學提問:「航天員在太空中有沒有上下方位感?」  王亞平說,在太空中,無論我們的頭朝向哪個方向,自身的感覺都是一樣的,不過生活在太空中,我們也人為定義了上和下,並且把朝向地球的一側作為下方,並鋪設了地板。  解讀:實驗中小球沒有來回擺動,是太空中的失重現象導致的。因為太空中沒有重力作用,小球只會在原地懸浮。
  • 太空授課5個實驗方案來自師生 教具重2.9公斤
    隨著這一句來自天宮的問候,中國首位太空老師王亞平輕輕一躍,向天宮一號(微博)艙內的攝像機鏡頭緩緩飄來。有史以來內容最神奇、教室最高遠、觀眾最龐大的一課,開始了。神十飛天任務,也隨著神十乘組的太空授課,達到高潮。從十餘天前的期盼,到穿著藍色艙內工作服的3名航天員亮相,世界第二堂、中國第一堂太空授課會講什麼?
  • 航天員在太空生病了怎麼辦?王亞平在上海科博會上與觀眾交流
    原標題:航天員在太空生病了怎麼辦?今天上午,在上海科博會「青少年對話中國航天員」活動現場,中國科普宣傳大使王亞平分享了自己成為女航天員的心路歷程,向青少年播種航天夢想。現場觀眾聚精會神、掌聲不斷。  「王老師,在訓練過程中,您覺得什麼最辛苦?」一個孩子問道。王亞平說,為了練就過硬的飛天本領,航天員需要進行8個大類的上百個訓練科目,許多項目挑戰人的生理極限,其中超重耐力訓練最為艱苦。
  • 女航天員王亞平勉勵香港青年向夢想進發
    新華社香港9月26日電(記者張雅詩)女航天員王亞平26日晚在香港勉勵有志成為航天員的香港年輕人,努力向夢想進發,將來一定有機會為祖國航天事業作貢獻。  「創科博覽2017」正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主辦方邀請了王亞平擔任當晚專家論壇的主講嘉賓。
  • 太空授課:懸空打坐PK大力神功
    從十餘天前的期盼,到穿著藍色艙內工作服的3名航天員亮相,世界第二堂、中國第一堂太空授課會講什麼?「地面課堂」北京人大附中的300餘名同學睜大了雙眼,全國8萬餘所中學的6000餘萬名師生同步收聽收看。沒等大家平復興奮的心情,指令長聶海勝先展示起了「絕技」。  「我來個懸空打坐吧!」只見聶海勝輕盈地在半空中盤起了腿,好似有神功。「那我來一個大力神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