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一號接待兩撥航天員:劉洋踩單車 王亞平做水球實驗

2020-12-02 騰訊網

2018年4月2日,完成使命的天宮一號將返回地球,墜入大氣層燒毀。作為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先後與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飛船6次交會對接,接待兩撥航天員。圖為2010年11月16日,中國「天宮一號」1:1模型在珠海航展上精彩亮相。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2011年9月20日,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組合體轉運至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區。圖為轉運途中。中新社記者 宿東 攝

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二號F」T1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全新研製的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中新社發 黃增光王輝俊 攝

天宮一號發射全過程示意圖。中新社記者 鍾海之 攝

2011年11月3日凌晨,天宮一號實現與神舟八號飛船的對接任務,使中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後第三個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圖為對接示意圖。

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21秒,神舟九號飛船載著景海鵬、劉旺、劉洋三名航天員,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升空。6月18日14時左右與天宮一號實施自動交會對接,這是中國實施的首次載人空間交會對接。圖為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自動對接時的畫面。

2012年6月18日,太空人景海鵬、劉旺、劉洋第一次打開「天宮」的大門。圖為景海鵬、劉旺進入天宮一號。

2012年6月20日,航天員劉洋騎行「太空自行車」在天宮一號開展空間實驗。啟聞/視覺中國

2012年6月28日,三名航天員在天宮一號擺造型拍攝「全家福」。啟聞/視覺中國

2012年6月28日,景海鵬在6點36分59秒關上天宮一號的艙門,6點37分10秒我國執行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的三名航天員完成各項任務,正式撤離天宮一號。

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神舟十號飛船載著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三名航天員發射升空,為天宮一號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任務,為天宮一號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任務;進一步考核交會對接、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功能和性能;進一步考核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開展太空飛行器在軌維修等實(試)驗和科普教育活動;進一步考核執行飛行任務的功能、性能和系統間協調性,驗證有關改進措施的有效性。

2013年6月23日10時07分,在航天員聶海勝的精準操控和張曉光、王亞平的密切配合下,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十號飛船成功實現手控交會對接。啟聞/視覺中國

2013年6月23日13時09分,神舟十號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再次成功進駐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並按計劃繼續開展相關科學實驗。啟聞/視覺中國

2013年6月20日上午,我國首次太空授課舉行。天宮一號太空講堂,航天員王亞平的身影映射在水球上。季露/視覺中國

2016年3月21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透露,已在軌工作1630天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完成與三艘神舟飛船交會對接和各項試驗任務後,由於超期服役兩年半時間,其功能已於近日失效,正式終止了數據服務。2018年4月2日,天宮一號再入大氣層,重回地球,將化身流星雨划過天空,華麗謝幕。圖為天宮一號墜落前畫面。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媒體稱景海鵬劉洋被確定為神九首選航天員
    據報導,目前有兩名分別叫劉洋和王亞平的女太空人在參加訓練。圖左為候選人王亞平,圖右為候選人劉洋。  6名航天員已全封閉入住問天閣,將至少停留太空10天  新快報訊 神舟九號此次升空,搭載的航天員是大家關注的焦點。目前航天員已經確定2男1女的組合,據了解,劉洋被確定首選神女,另一名已確定首選的男航天員是景海鵬,他曾是神七航天員。
  • 再見,天宮一號!
    剛剛天宮一號再入大氣層,完成最後的「謝幕」再見,天宮一號!、劉旺、劉洋、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六位「客人」開展了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和應用試驗「積跬步以至千裡」中國空間站建設的道路上有你撒下的一粒粒種子航天強國夢的藍圖中
  • 天宮一號完美謝幕 結束長達7年太空之旅
    這一年,進入初樣研製後,科研人員給它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天宮一號。  現在已經沒有人記得,這個名字究竟是誰想出來的。但天宮與此前的「神舟」「嫦娥」一樣,無疑都是自帶「中國風」的名字。  2009年,天宮一號模型公開亮相——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採用資源艙、實驗艙兩艙構型。2011年6月29日,它被運至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弱水河畔,「天宮」靜待飛天。
  • 天宮一號天外歸來 七大精彩瞬間難忘
    這一年,進入初樣研製後,科研人員給它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天宮一號。  現在已經沒有人記得,這個名字究竟是誰想出來的。但天宮與此前的「神舟」「嫦娥」一樣,無疑都是自帶「中國風」的名字。  2009年,天宮一號模型公開亮相——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採用資源艙、實驗艙兩艙構型。  2011年6月29日,它被運至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 ...航天員,王亞平,表面張力,張海軍,失重,過載,上海,分會場,實驗...
    昨天下午,在上海科技館舉辦的科普大講壇特別活動《對話英雄航天員王亞平》上,我國首位「太空教師」、女航天員王亞平通過遠程連線,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和感悟,鼓勵青少年為了夢想積極奮鬥。館方還邀請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張海軍為觀眾普及物理學知識,展示空間實驗的奇妙。
  • 天宮神十手控交會對接 航天員再次進駐天宮一號
    (記者趙薇、宗兆盾)23日10時07分,在航天員聶海勝的精準操控和張曉光、王亞平的密切配合下,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十號飛船成功實現手控交會對接。  8時26分,航天員手動控制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實施分離,神十飛船撤離至與天宮一號相對一定距離處。
  • 太空人將不再入住天宮一號 壽終後或可超期服役
    天宮一號目前已在軌安全運行635天,接待了6名航天員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取得了豐富成果。分離後,天宮一號再次轉至長期運行軌道。當前,天宮一號已處於兩年設計壽命末期,專家表示,由於其各方面狀態良好,或將超期服役,繼續在軌進行各項試驗,但將不再迎接航天員入住。
  • 追憶天宮一號:歸去來兮
    女航天員劉洋,我國第二批航天員、首批兩名女航天員之一,填補了我國航天員隊伍的女性缺位,僅用兩年多時間就完成原計劃需要3至5年的專業訓練,將成為我國首位飛天的「嫦娥」。  6月16日18時37分,這3位航天員乘坐神舟九號飛船,踏上了飛天徵程。  18日14時,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完成自動對接。
  • 女航天員太空授課演示水膜變水球 如變魔術(圖)
    王亞平用注射器向水球中注入顏色。航天員用吸水紙將水球回收。  在天宮一號實驗艙裡,指令長聶海勝當起了「助教」,負責配合「主講」管理教具,維護課堂秩序。航天員張曉光擔任攝像師,他先用束縛帶把自己固定在艙壁上,再用手持攝像機保持長時間穩定拍攝,才能把精彩圖像傳回地面課堂。  在大約40分鐘的授課中,航天員通過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和水球等基礎物理實驗,展示了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
  • 天宮第一課:中國6000萬學生同一時間聽講
    航天員老師用天宮一號上的質量測量儀現身說法。他們從天宮一號的艙壁上打開一個支架形狀的裝置,航天員聶海勝把自己固定在支架一端,王亞平輕輕拉開支架,一放手,支架便在彈簧的作用下回復原位。裝置上的LED屏上顯示出數字:74.0,這表示聶海勝的實測質量是74千克。
  • 天宮一號,難說再見!
    天宮一號是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也是中國在浩瀚宇宙中的「第一個家」。承載著中華民族千年不息飛天夢的天宮一號到底有多厲害?一起了解一下!資料圖:2011年9月29日晚21時16分,中國全新研製的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發射升空。
  • 歸去來兮——追憶天宮一號
    女航天員劉洋,我國第二批航天員、首批2名女航天員之一,填補了我國航天員隊伍的女性缺位,僅用2年多時間就完成原計劃需要3至5年的專業訓練,即將成為我國首位飛天的真正「織女」「嫦娥」。    他們,榮幸成為進駐中國「太空之家」的首批尊貴客人。    16日18時37分,漠北夏日,天高雲闊,神舟飛船第9次踏上了飛天徵程。
  • 「天宮一號」的太空之旅
    重達八噸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被長徵二號FT1火箭託舉升空。它的發射標誌著中國擁有了自己的空間實驗室,也在浩瀚宇宙中安下了第一個「中國之家」。2011年11月1日5時58分,承載著首次交會對接使命的「神舟八號」飛船按計劃準時起飛,追逐「天宮一號」。「天宮一號」在剛升空不到3個月,就迎來了它的第一次挑戰。
  • 王亞平太空「玩」陀螺 揭示測量太空飛行器姿態原理
    王亞平演示陀螺定軸性實驗     人民網北京神舟十號航天員在天宮一號開展基礎物理實驗,為全國青少年進行太空授課。     擔任此次太空授課主講的航天員王亞平在「天宮一號」實驗艙為全國觀眾演示了陀螺定軸性實驗。     王亞平介紹,高速旋轉的陀螺具有很好的定軸性,但這一特性在天上、地上是完全一樣的,因此很多設備都是用陀螺組合來定向。
  • 王亞平在太空製作水膜和水球(組圖)
    太空單擺實驗中出現了讓人匪夷所思的現象,當王亞平推動小球時,小球並沒有像在地面上一樣做往復擺動,而是輕輕地飄蕩在空中,貌似無力地無規則移動,「這是為什麼呢?」王亞平讓同學們思考,答案很明顯,「因為在太空中小球處於失重狀態,沒有了回復力。」那推小球一下,小球又會如何運動呢,哈,這次小球竟然繞擺軸做圓周運動。
  • 神舟十號女航天員:王亞平簡介
    王亞平,空軍中尉軍銜,能飛四種機型。中國第七批女飛行員,武漢空軍運輸機飛行員,曾駕機參加過多次戰備演習、汶川抗震救災、北京奧運會消雲減雨等重大任務,是70後女飛行員的傑出代表。2012年6月中旬,神舟九號飛船將搭載首位女航天員擇機發射升空,王亞平就是候選人之一。
  • 中國天宮一號墜落地球,地點是....
    2011年9月29日,北京飛控中心工作人員在做準備工作。天宮一號發射在即,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各項工作準備就緒。2012年6月15日,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航天員景海鵬(中)、劉旺(右)和劉洋與記者見面。飛行乘組由男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和女航天員劉洋組成。
  • 「天宮一號」完成任務告別太空
    天宮一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研製,高10.4米,重8.5噸。結構上可分為資源艙和實驗艙兩部分,為航天員提供了15立方米的活動空間。資源艙的主要任務是為天宮一號的飛行提供能源保障,並控制飛行姿態。
  • 天宮一號:完美謝幕 輝煌永駐
    日本航天員若田光一說:「我一直在關注中國在載人航天方面所做的工作。我看到中國航天員出艙,中國發射天宮,看到中國在太空領域取得的成就非常激動。我很期待飛進中國空間站,現在我必須學習中文了。」  中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  2011年11月3日1時36分,經過2天的追逐和5次變軌,神州八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一號成功實施中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
  • 神十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 天宮一號完成歷史使命
    中國網6月26日訊 三位神舟十號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26日上午8時許隨神舟十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返回地球。至此,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而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也圓滿完成其歷史使命。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進一步的鞏固了中國空間交會對接技術,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戰略目標取得了重大的階段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