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平在太空製作水膜和水球(組圖)

2020-12-06 中國青年網

王亞平把一個中國結貼到水膜的表面。

太空水球

  在太空演示失重環境下的物理現象,這些內容想想就讓人神往,事實上今天太空授課的內容精彩紛呈,超出了人們的想像。 第一個實驗「太空質量測量」從指令長聶海勝的「懸空打坐」表演講起,主講人王亞平輕輕一推,聶海勝就飄到了實驗艙的另一頭。在質量測量儀上,聶海勝的體重顯示為74千克,那質量測量儀用的是什麼物理原理呢?王亞平自然地引出了「牛頓第二定律」的內容,「我們設計了一個『彈簧—凸輪』機構,能夠產生一個恆定的力,就是剛才把指令長拉回到初始位置的力,我們還設計了一個光柵測速系統,能夠測出剛才身體運動的加速度。然後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就可以算出身體的質量了。怎麼樣,很巧妙吧!」

  王亞平首次當老師,講課之餘還不忘啟發同學們,在接過聶海勝遞過來的彈簧教具後,她將兩個彈簧拉到同一位置,再鬆手,看得出彈簧的振動頻率明顯不一樣,「同學們看到了吧,利用這個現象能否設計出一種測質量的方法呢,這個問題就留給你們來慢慢思考吧。」 太空單擺實驗中出現了讓人匪夷所思的現象,當王亞平推動小球時,小球並沒有像在地面上一樣做往復擺動,而是輕輕地飄蕩在空中,貌似無力地無規則移動,「這是為什麼呢?」王亞平讓同學們思考,答案很明顯,「因為在太空中小球處於失重狀態,沒有了回復力。」那推小球一下,小球又會如何運動呢,哈,這次小球竟然繞擺軸做圓周運動。

  看到這一現象的同學們吃驚地睜大了眼睛,一個同學站起來提問,說很好奇航天員在太空裡是否有上和下的方位感。「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王亞平通過雜技表演為同學們作解答,在聶海勝的幫助下,她旋轉了兩個90度,「太空中我們自身的感覺,在方位上無所謂上和下的區別,無論頭朝向哪個方向,我們自身的感覺都是一樣的。不過在天宮裡,為了便於工作和生活,我們也人為地定義了上和下,並且把朝向地球的一側作為下方,並鋪設了地板。」

  一個彩色 「陀螺」的出現意味著第三個實驗開始了,「下面開始的演示在地面上可是很難做到的,你們要仔細地看哦!」王亞平賣起了關子,她向靜止的陀螺施加了一個幹擾力,陀螺竟然翻滾著向前運動,其軸向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再將其抓回並給一個使其旋轉的力量,本以為會翻滾的陀螺晃動著向前走。為了讓同學們看得更清楚,王亞平拿出兩個陀螺同時演示,原本靜止的陀螺翻滾著向前移動,而另一個旋轉的陀螺則晃動著向前「走」,真是太神奇了。

  整個太空授課的最高潮出現在最後兩個實驗中:太空製作水膜和水球。王亞平先拿出一個在太空中喝水用的飲水袋並將其打開,水並沒有流下來,王亞平從水袋中擠出一個水滴,這顆晶瑩剔透的水滴懸浮在空中,「為了避免它到處亂飛,我要用獨特的方法來收集它。正好可以潤潤嗓子。」說著王亞平張嘴把飄浮在空中的水滴吃了進去,這個奇妙的畫面引起地面課堂上學生的一陣驚嘆。

  接下來的一幕更是讓人驚嘆,王亞平用一個金屬圈伸進水袋裡,當金屬圈拉出來時,圈上套著一個漂亮的水膜。當她輕輕地晃動金屬圈時,水膜依然結實地黏附在圈上,看到這一幕,地面課堂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最後的高潮時刻來臨了,王亞平將帶顏色的液體注入到她剛剛製作的水球中,當紅色的液體在水球中慢慢地散開,水球由透明變成紅色,在張曉光的鏡頭裡,這個漂亮的水球微微晃動,嬌嫩欲滴,不禁讓人感嘆物理世界的神奇。

相關焦點

  • 王亞平製作第二個水膜 加水後形成水球
    新華網快訊:王亞平製作了第二個水膜,加水後形成水球。/2013-06/20/c_116220170.htm report 115 新華網快訊:王亞平製作了第二個水膜,加水後形成水球。
  • 女航天員太空授課演示水膜變水球 如變魔術(圖)
    在大約40分鐘的授課中,航天員通過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和水球等基礎物理實驗,展示了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  在聶海勝演示失重環境下的「懸空打坐」、「大力神功」後,王亞平開始了第一個演示實驗太空中如何稱重。  王老師的講解風趣也讓課堂笑聲不斷。
  • 太空授課第五個項目:太空製作水球
    6月20日,神舟十號航天員在天宮一號為全國青少年進行太空授課。這是航天員王亞平的倒像出現在水球中。新華社發(視頻截圖)實驗五:水球演示——用神奇的液體表面張力變個「魔法」液體表面張力的威力竟如此神奇!普通的飲用水還能變成更加神奇的「魔法水球」。
  • 製作水膜、水球─液體表面張力
    圖:王亞平往水膜上注水,水膜變成一個大水球/中新社  過程:王亞平把一個金屬圈插入飲用水袋中,慢慢抽出金屬圈
  • 王亞平太空「玩」陀螺 揭示測量太空飛行器姿態原理
    王亞平演示陀螺定軸性實驗     人民網北京6月20日電 (記者 魏豔)中國載人航天史上的首堂太空授課,今日上午10時開講。神舟十號航天員在天宮一號開展基礎物理實驗,為全國青少年進行太空授課。     擔任此次太空授課主講的航天員王亞平在「天宮一號」實驗艙為全國觀眾演示了陀螺定軸性實驗。     王亞平介紹,高速旋轉的陀螺具有很好的定軸性,但這一特性在天上、地上是完全一樣的,因此很多設備都是用陀螺組合來定向。
  • 神十太空授課:五項實驗讓你了解無重力環境
    作為此行重要人物之一,三位太空人在今天上午10點左右協力進行了我國首次「太空課堂」教學。整個授課過程中,太空人們利用自己的真實體驗和豐富的實驗內容向國內8萬多所中學的數千萬名師生講述了太空無重力環境的特點,而擔任主講的太空人王亞平也成為中國首位「太空教師」。下面,我們就一起來通過此次課堂中五項實驗來重新認識一下無重力環境下的物體運動特性。
  • 專家稱中國太空授課科技含量高於人類首次(圖)
    在指令長聶海勝和攝像師張曉光的協助下,王亞平通過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和水球等5個實驗,展示了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全國8萬餘所中學6000餘萬名師生通過電視直播同步收看。  這些美妙的實驗反映了什麼樣的物理原理?清華大學航天學院副教授王兆魁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解讀。
  • 太空授課實驗很神奇 專家給你講原理
    學生互動  王亞平留的問題,高二學生有了答案  45分鐘的「太空課堂」,中國首名「太空教師」王亞平做了5個實驗: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和水球。  在太空,實驗的效果堪稱完美。每一個「奇蹟」的產生,都贏得上虞市春暉中學同學們的驚嘆聲。而水球,更是出乎他們的想像。
  • 航天專家解讀我國首次太空授課物理原理
    新華社北京6月20日電(記者白瑞雪、趙薇、任珂)20日上午舉行的太空授課活動中,我國第一位「太空教師」王亞平通過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和水球等5個物理實驗,展示了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並通過視頻通話與地面課堂師生進行互動交流。    這些美妙的實驗反映了什麼樣的物理原理?
  • 物理教師解讀「太空授課」:宇宙飛船靠陀螺來平衡
    20日上午,山東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物理高級教師曹立組織高一8班全體同學觀看了王亞平的「太空授課」。活動結束後,曹老師就王亞平「太空授課」進行了點評和解讀。   「整堂課精彩紛呈,學生掌聲不斷。」
  • 太空授課:懸空打坐PK大力神功
    王亞平用手指輕輕一推,聶海勝搖晃地飄出很遠,「地面課堂」響起了笑聲和掌聲。  輕鬆拉開大幕之後,王亞平變起了一出出戲法,圓周運動的單擺、不變軸向的陀螺、晶瑩剔透的水膜、紅撲撲的水球,中國第一堂太空授課在趣味與驚奇中完美展現。
  • 太空授課5個實驗方案來自師生 教具重2.9公斤
    王亞平用手指輕輕一推,聶海勝搖晃地飄出很遠,「地面課堂」響起了笑聲和掌聲。輕鬆拉開大幕之後,王亞平變起了一出出戲法,圓周運動的單擺、不變軸向的陀螺、晶瑩剔透的水膜、紅撲撲的水球,中國第一堂太空授課在趣味與驚奇中完美展現。
  • 講述太空授課背後的「科學張力」
    本次太空授課最令學生感到震撼的是失重環境下液體表面張力的演示。王亞平也吊足了學生們的胃口,用「見證奇蹟的時刻」來引發更大期待。她把一個金屬圈插入裝滿飲用水的自封袋中,慢慢抽出金屬圈,便形成了水膜。輕輕晃動金屬圈,水膜也不會破裂。王亞平利用水膜造了一個大水球,並向水球內注入空氣,在水球內形成兩個球形氣泡。
  • 天宮一號接待兩撥航天員:劉洋踩單車 王亞平做水球實驗
    作為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先後與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飛船6次交會對接,接待兩撥航天員。圖為2010年11月16日,中國「天宮一號」1:1模型在珠海航展上精彩亮相。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2011年9月20日,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組合體轉運至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區。圖為轉運途中。
  • 「長大想當太空人」——「太空第一課」激發學生科技夢
    正是由於太空人在太空處於失重狀態,王亞平輕輕一推,聶海勝就像遭受重擊般騰空飛出,引來了男孩子們的尖叫聲。「失重狀態下又怎麼測量物體質量呢?」王亞平的這個問題難住了這群小學生。「F=ma。」在王亞平做出解釋後,方瀚丞默默地念著這個對他來說還很陌生的公式。當一些學生還沉浸在思考中時,班裡又是一聲響亮的「哇」。
  • 神十太空授課教具飛天成本約35萬元
    「我還有『大力神功』呢」,話音剛落,王亞平伸出一指,輕輕一點,聶海勝就向艙後飛去,邊飛還邊翻跟鬥,引來地面的掌聲和笑聲。「怎麼樣,很厲害吧。」王亞平笑著對學生們說:「在太空失重環境中,我們個個都像是身輕如燕的武林高手。」
  • 中國首次航天員太空授課舉行 教室裡驚嘆聲不斷
    奇怪的單擺、搖頭晃腦的陀螺、神奇的水球,隨著一個個實驗展開,教室裡傳來一陣又一陣驚嘆聲。一課聽罷,同學們意猶未盡。男生吳匡益想了解更多天宮一號上水循環的過程;女生高雨葉嚮往王亞平口中「深邃的黑色太空」究竟是怎樣的美麗。小科技迷賀念祖對力學很感興趣,這兩天在網上做了不少功課。雖然液體表面張力和重力加速度是高中物理內容,但他早已在課外書中有所了解。
  • 打破瓶裝水傳統,食品級保鮮膜包裝的水球!能否成功打入市場?
    打破瓶裝水傳統,食品級保鮮膜包裝的水球!能否成功打入市場?水在我們的想像中都是流動的,我們日常生活中離不開水的存在。我們印象中,水的運輸無非就是通過瓶瓶罐罐。但是今天,我們看到,水的運輸方式不再是用瓶裝,水的飲用方式也不再是傳統的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