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授課第五個項目:太空製作水球

2020-12-06 中國日報網

6月20日,神舟十號航天員在天宮一號為全國青少年進行太空授課。這是航天員王亞平的倒像出現在水球中。新華社發(視頻截圖)

實驗五:水球演示——

用神奇的液體表面張力變個「魔法」

液體表面張力的威力竟如此神奇!普通的飲用水還能變成更加神奇的「魔法水球」。

王亞平用金屬圈重新做了一個水膜,然後用飲水袋慢慢地向水膜上注水,不一會兒,水膜就變成了一個亮晶晶的大水球,水球中還有一串珍珠般的小氣泡,仿佛銀河系中的繁星點點。聶海勝取出一支注射器抽出水球中的氣泡,試驗繼續進行。

王亞平用注射器向水球內注入空氣,在水球內產生了兩個標準的球形氣泡,氣泡既沒有被擠出水球,也沒有融合到一起。水球也沒有爆裂。

緊接著,王亞平又用注射器把少許紅色液體注入水球,紅色液體慢慢擴散開來,晶瑩透亮的水球變成了粉紅色,令人嘖嘖稱奇。

相關焦點

  • 王亞平在太空製作水膜和水球(組圖)
    太空水球  在太空演示失重環境下的物理現象,這些內容想想就讓人神往,事實上今天太空授課的內容精彩紛呈,超出了人們的想像。 第一個實驗「太空質量測量」從指令長聶海勝的「懸空打坐」表演講起,主講人王亞平輕輕一推,聶海勝就飄到了實驗艙的另一頭。
  • 女航天員太空授課演示水膜變水球 如變魔術(圖)
    (新華社發)    神十航天員太空授課如變魔術  為我國載人航天史上首次,王亞平演示水膜變水球  據新華社6月20日電 「大家好!我是王亞平,本次授課由我主講。」當神舟十號女航天員王亞平從距離地球300多公裡的太空中傳來熟悉的問候時,作為太空授課的「地面課堂」中國人大附中報告廳裡發出熱烈掌聲。
  • 王亞平太空「玩」陀螺 揭示測量太空飛行器姿態原理
    王亞平演示陀螺定軸性實驗     人民網北京6月20日電 (記者 魏豔)中國載人航天史上的首堂太空授課神舟十號航天員在天宮一號開展基礎物理實驗,為全國青少年進行太空授課。     擔任此次太空授課主講的航天員王亞平在「天宮一號」實驗艙為全國觀眾演示了陀螺定軸性實驗。     王亞平介紹,高速旋轉的陀螺具有很好的定軸性,但這一特性在天上、地上是完全一樣的,因此很多設備都是用陀螺組合來定向。
  • 太空授課:懸空打坐PK大力神功
    神十飛天任務,也隨著神十乘組的太空授課,達到高潮。從十餘天前的期盼,到穿著藍色艙內工作服的3名航天員亮相,世界第二堂、中國第一堂太空授課會講什麼?「地面課堂」北京人大附中的300餘名同學睜大了雙眼,全國8萬餘所中學的6000餘萬名師生同步收聽收看。沒等大家平復興奮的心情,指令長聶海勝先展示起了「絕技」。  「我來個懸空打坐吧!」只見聶海勝輕盈地在半空中盤起了腿,好似有神功。
  • 中國首次航天員太空授課舉行 教室裡驚嘆聲不斷
    奇怪的單擺、搖頭晃腦的陀螺、神奇的水球,隨著一個個實驗展開,教室裡傳來一陣又一陣驚嘆聲。一課聽罷,同學們意猶未盡。男生吳匡益想了解更多天宮一號上水循環的過程;女生高雨葉嚮往王亞平口中「深邃的黑色太空」究竟是怎樣的美麗。小科技迷賀念祖對力學很感興趣,這兩天在網上做了不少功課。雖然液體表面張力和重力加速度是高中物理內容,但他早已在課外書中有所了解。
  • 講述太空授課背後的「科學張力」
    本次太空授課最令學生感到震撼的是失重環境下液體表面張力的演示。王亞平也吊足了學生們的胃口,用「見證奇蹟的時刻」來引發更大期待。她把一個金屬圈插入裝滿飲用水的自封袋中,慢慢抽出金屬圈,便形成了水膜。輕輕晃動金屬圈,水膜也不會破裂。王亞平利用水膜造了一個大水球,並向水球內注入空氣,在水球內形成兩個球形氣泡。
  • 太空授課5個實驗方案來自師生 教具重2.9公斤
    「我來個懸空打坐吧!」只見聶海勝輕盈地在半空中盤起了腿,好似有神功。「那我來一個大力神功吧!」王亞平用手指輕輕一推,聶海勝搖晃地飄出很遠,「地面課堂」響起了笑聲和掌聲。輕鬆拉開大幕之後,王亞平變起了一出出戲法,圓周運動的單擺、不變軸向的陀螺、晶瑩剔透的水膜、紅撲撲的水球,中國第一堂太空授課在趣味與驚奇中完美展現。
  • 專家稱中國太空授課科技含量高於人類首次(圖)
    在指令長聶海勝和攝像師張曉光的協助下,王亞平通過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和水球等5個實驗,展示了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全國8萬餘所中學6000餘萬名師生通過電視直播同步收看。  這些美妙的實驗反映了什麼樣的物理原理?清華大學航天學院副教授王兆魁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解讀。
  • 太空授課實驗很神奇 專家給你講原理
    浙江春暉中學,是全國三個「太空授課」直播點之一。學校的高二(1)班,則是最幸運的那間直播教室。  為何選擇春暉中學?一直是大家窮追不捨的問題。春暉中學校長李培民說,「其實,我們也是14號才接到通知,非常突然。所有的方案,都是保密。」  但央視的解說已道出了緣由:春暉中學是現代文學與現代教育的發源地之一。
  • 物理教師解讀「太空授課」:宇宙飛船靠陀螺來平衡
    20日上午,山東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物理高級教師曹立組織高一8班全體同學觀看了王亞平的「太空授課」。活動結束後,曹老師就王亞平「太空授課」進行了點評和解讀。   「整堂課精彩紛呈,學生掌聲不斷。」
  • 神十太空授課:五項實驗讓你了解無重力環境
    作為此行重要人物之一,三位太空人在今天上午10點左右協力進行了我國首次「太空課堂」教學。整個授課過程中,太空人們利用自己的真實體驗和豐富的實驗內容向國內8萬多所中學的數千萬名師生講述了太空無重力環境的特點,而擔任主講的太空人王亞平也成為中國首位「太空教師」。下面,我們就一起來通過此次課堂中五項實驗來重新認識一下無重力環境下的物體運動特性。
  • 神十太空授課教具飛天成本約35萬元
    地球上,北京人大附中課堂座無虛席,300多名中小學生聆聽了來自太空的「特殊一課」,全國6000多萬學生同步收看了直播。在北京航天中學裡,高二「神箭班」的26名同學更是與天宮進行了同主題的實驗。北京101中學的物理老師史藝,作為「太空授課」專家組成員,她為王亞平的太空授課打100分。
  • 神舟十號太空授課視頻直播 40分鐘全過程回顧
    新華網北京6月20日電(記者白瑞雪、趙薇、任珂)中國首次太空授課活動20日上午成功舉行,神舟十號航天員在天宮一號展示了失重環境下的物理現象。太空授課的主講人為女航天員王亞平。聶海勝輔助授課,張曉光擔任攝像師。
  • 航天專家解讀我國首次太空授課物理原理
    新華社北京6月20日電(記者白瑞雪、趙薇、任珂)20日上午舉行的太空授課活動中,我國第一位「太空教師」王亞平通過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和水球等5個物理實驗,展示了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並通過視頻通話與地面課堂師生進行互動交流。    這些美妙的實驗反映了什麼樣的物理原理?
  • 20日在天宮一號裡成功進行我國首次太空授課
    新華社北京6月20日電(記者白瑞雪、趙薇、任珂)來自教育家孔子家鄉的女航天員王亞平,20日上午在天宮一號裡成功進行我國首次太空授課。    在指令長聶海勝和攝像師張曉光的協助下,王亞平通過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和水球等5個實驗,展示了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並回答了學生們關於太空飛行器用水、太空垃圾防護、失重對抗和太空景色等問題。
  • 太空授課講些什麼,如何直播
    這次神十擔負了一項新任務太空授課,女航天員王亞平將成為中國首位太空老師。    據了解,此次授課將持續約40分鐘。央視新聞主播張泉靈評論認為,等王亞平完成太空授課之後,相信她的能量和魅力才能完全釋放出來。    講些什麼?
  • 航天專家解讀太空授課物理原理
    據新華社電 20日上午舉行的太空授課實驗反映了什麼樣的物理原理?清華大學航天學院副教授王兆魁進行了解讀。    質量測量——牛頓第二定律    實驗過程:聶海勝把自己固定在支架一端,王亞平輕輕拉開支架,一放手,支架在彈簧的作用下回復原位。
  • ...6年前,女航天員王亞平登上最高「講臺」,完成我國首次太空授課
    在軌飛行期間,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進行自動和手控交會對接,並首次開展中國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太空授課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首次在軌開展的教育類應用項目,體現了載人航天工程直接為國民教育服務的理念,極大地激發了廣大青少年對科學探索的興趣以及熱愛航天、參與航天的熱情。
  • 揭秘中國航天員首次太空授課內容與直播技術
    我也很期待能夠與廣大青少年朋友一起去感知、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獲取知識和快樂。 中國首位「太空老師」王亞平  南都訊神十飛天。這次最讓人期待的亮點之一即是航天員將首次面向中小學生開展太空授課和天地互動交流等科普教育活動。女航天員王亞平將成為中國首位「太空老師」。  由於地球與太空的重力差異,導致許多地面上的現象到了太空變得不同。美麗的肥皂泡到了太空,能不能破滅?
  • 太空養蠶小CASE 「天宮」實驗個個「高大上」
    其實,「太空養蠶」只是此次航天員在天宮二號眾多科學實驗中的一個。藉助太空特殊的環境,利用空間飛行器的特殊平臺,開展許多地面上無法實現的科學實驗和研究活動,這是人類探索太空、建立空間站等航天平臺的終極目標之一。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天宮一號、天宮二號都進行了哪些「高大上」的太空實驗或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