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號太空授課視頻直播 40分鐘全過程回顧

2020-12-04 閩南網

新華網北京6月20日電(記者白瑞雪、趙薇、任珂)中國首次太空授課活動20日上午成功舉行,神舟十號航天員在天宮一號展示了失重環境下的物理現象。

太空授課的主講人為女航天員王亞平。聶海勝輔助授課,張曉光擔任攝像師。

在大約40分鐘的授課中,航天員通過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和水球等5個基礎物理實驗,展示了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他們講解了實驗背後的物理原理,並通過視頻通話與地面課堂師生進行互動交流。

地面課堂設在位於北京市海澱區的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包括少數民族學生、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及港澳臺地區學生代表在內的330餘名中小學生參加了地面課堂活動,全國8萬餘所中學6000餘萬名師生通過電視直播同步收看。

這次太空授課活動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教育部、中國科協共同主辦。有關專家說,太空授課活動是我國載人航天飛行中首次開展的教育類應用任務,體現了載人航天工程直接為國民教育服務的理念,必將進一步激發廣大青少年崇尚科學、熱愛航天、探索未知的熱情與夢想。

推薦閱讀:

神十太空授課教具飛天成本約35萬元總重量2.9公斤

神十太空授課未展示實驗:水的液橋現象及太空「書法」

責任編輯:hdwmn_cwj

相關焦點

  • 太空授課講些什麼,如何直播
    綜合新華社、《南方都市報》報導    航天員太空授課,將講些什麼內容,什麼時候講,怎麼實施直播?    6月13日16時17分,神舟十號航天員成功開啟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艙門,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以漂浮姿態進入天宮一號。
  • 神舟十一號發射過程視頻 神舟11號發射精彩瞬間回顧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過程視頻:  2016年10月17日早晨7點30分,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船神舟十一號由長徵2F遙十一火箭發射升空。這是中國自2013年完成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之後,時隔三年再次進行載人航天發射。
  • 王亞平太空授課將全程直播 或將講解牛頓定律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介紹,在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過程中,將安排航天員首次面向中小學生開展太空授課和天地互動交流等科普教育活動。本次科普教育活動是我國利用載人航天飛行普及航天知識的一次嘗試,目的是向中小學生傳遞航天科學知識,進一步激發廣大青少年對宇宙空間的嚮往、對學習科技知識的熱情。
  • 揭秘中國航天員首次太空授課內容與直播技術
    我也很期待能夠與廣大青少年朋友一起去感知、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獲取知識和快樂。 中國首位「太空老師」王亞平  南都訊神十飛天。這次最讓人期待的亮點之一即是航天員將首次面向中小學生開展太空授課和天地互動交流等科普教育活動。女航天員王亞平將成為中國首位「太空老師」。  由於地球與太空的重力差異,導致許多地面上的現象到了太空變得不同。美麗的肥皂泡到了太空,能不能破滅?
  • 9張GIF動圖回顧神舟十一號飛天全過程
    10月17日7時30分31秒409毫秒,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在酒泉基地,由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送入預定軌道,將很快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搭載神舟十一號飛船的景海鵬和陳冬兩名航天員將在軌工作、生活33天,這將創造中國載人航天在軌飛行時間的新紀錄。
  • 習近平與神舟十號航天員天地通話
    [新華網]  各位網友大家好,新華網在北京飛控中心為您現場直播天地通話。6月24日,神舟十號航天員太空飛行進入第13天。此前,23日10時07分,在航天員聶海勝的精準操控和張曉光、王亞平的密切配合下,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十號飛船成功實現手控交會對接。
  • 第54集 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成功對接
    神舟五號是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器。這個飛船標誌著我國成為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的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是我國在航天技術上的一座裡程碑。  時至今日,神州載人飛船在新時期也被賦予了新任務。「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的成功對接,標誌著我國已經基本掌握了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對後續的天宮二號,也就是第二代空間實驗室的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老報新說:歷史上的今天 神舟十號成功發射譜寫中國航天夢想
    今天是2020年6月11日,鞍山集報(雷鋒)文化收藏館館長、鞍山孫凱家庭藏報館館長孫凱,為大家講述報紙藏品中神舟十號成功發射的故事。今天,孫凱與大家共同回顧下神舟十號成功發射的精彩瞬間。2013年6月11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神舟十號航天員聶海勝(中)、張曉光(右)和女航天員王亞平向著發射場出徵。
  • ...6年前,女航天員王亞平登上最高「講臺」,完成我國首次太空授課
    在軌飛行期間,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進行自動和手控交會對接,並首次開展中國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太空授課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首次在軌開展的教育類應用項目,體現了載人航天工程直接為國民教育服務的理念,極大地激發了廣大青少年對科學探索的興趣以及熱愛航天、參與航天的熱情。
  • 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飛行乘組與記者見面會...
    中國網: 17時30分,神舟十號飛行任務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將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航天員公寓問天閣與中外記者見面,中國網即將進行現場直播。敬請關注。2013-06-10 17:31:19主持人: 女士們、先生們,記者朋友們下午好,經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總指揮部決定,執行神舟十號任務的航天員乘組由兩男一女組成,他們是:航天員聶海勝、航天員張曉光、航天員王亞平。
  • 神十太空授課教具飛天成本約35萬元
    為了備好課,她精心準備了授課內容,向專業教師虛心請教講課技巧,還紮起了秀氣的馬尾辮。不過,在失重環境下,精心梳理的馬尾辮變成了蓬鬆的「毽子」。 指令長聶海勝責任重大,作為「助教」負責看管教具。同時,他還將照管天宮一號和神舟十號組合體的飛行,並用專用耳機與地面保持聯絡,以備處置意外情況。航天員張曉光擔任太空課堂的攝影師。
  • 浙江硬核女航天工程師: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
    「神舟十號」「太空授課」前的一次演練中,信號突然中斷,20秒後才恢復正常。易欣和團隊立即連夜調試,經過多次驗證後,最終確保了那堂45分鐘「太空授課」直播畫面零失誤。每次載人航天發射,易欣負責天上地下所有圖像、聲音源的接送任務。
  • 神舟十一號返回艙順利著陸 33天太空之旅全回顧
    此次任務的主要目的,一是為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考核驗證空間站運行軌道的交會對接和載人飛船返回技術;二是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對接形成組合體,進行航天員中期駐留,考核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  神舟十一號在過去一個月太空之旅如何?讓我們進行全情回顧。
  • 神舟十號飛船有四大任務
    -sse>  昨日上午,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神舟十號飛船和長二F火箭神舟十號船箭組合體從垂直測試廠房轉運至發射塔架。!-sse>!-sse>  據新華社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3日宣布,我國將於6月中旬擇機發射神舟十號飛船,3名航天員將再次訪問天宮一號。  當天,神舟十號飛船、長徵二F遙十火箭組合體,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技術區垂直轉運至發射區。這標誌著神舟十號飛船發射進入最後準備階段。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安全著陸: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安全著陸: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來源:山東衛視《山東新聞聯播》      齊魯網6月26日訊 據山東衛視《山東新聞聯播》報導,經過15天的在軌運行,搭乘三名中國航天員的神舟十號載人飛船今天順利返回地面。
  •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號:升起了中國夢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號,不是簡單的數字疊加,而是中國載人航天發展成熟的標誌,就像小孩子成長在標記身高,神一到神十,就是中國航天的一個個新高度,標記在浩渺太空。從1999年到2013年的14年,神舟系列飛船十次升空,載著夢想出發。
  • 太空新旅 築夢天宮——神舟十一號發射前瞻
    本月中旬航天員要執行的是 「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這是自神舟十號以來,我國航天員再一次執行載人飛行任務。那麼,此次飛行任務的主要目的是什麼呢?從神舟十號開始,神舟飛船已經基本定型,只是會根據每次任務要求,做相應的小調整。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新聞—科學網
    6月11日傍晚,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中國載人航天發射場順利點火升空
  • 女航天員王亞平:太空授課前,做夢都是在做實驗
    來源中國軍網王亞平感言: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地面多一分努力,太空多一分從容。2013年6月20日上午10點,我國首次實施了天地互動、全球直播的太空授課。太空授課獲得了圓滿成功,在世界及國內都得到了強烈反響,在開啟孩子們探索太空、追求真知的同時,也展示了我國的綜合科技實力。作為我國首次在軌天地互動實驗,太空授課在啟動之初就被賦予了特殊而重要的意義。因此,作為主講人,我的壓力很大。因為,我除了要專心做好實驗在軌操作和課程講解外,還要注意好與乘組配合,與地面測控通信鏈路時間匹配,還要與地面教師進行配合。
  • 神舟十號飛船返回艙在廈展出
    神舟十號飛船返回艙在廈展出 2016-11-19 20:02:18  今年11月18日下午,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安全降落,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凱旋,順利完成在太空中長達33天的工作任務。這既標誌著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完成,也在中國大地掀起了關注航天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