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集 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成功對接

2020-12-02 中國科學技術館

  從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到新時代的今天,我國的航天事業不斷取得巨大成果。其中,神州系列載人火箭一直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神舟五號是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器。這個飛船標誌著我國成為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的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是我國在航天技術上的一座裡程碑。

  時至今日,神州載人飛船在新時期也被賦予了新任務。「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的成功對接,標誌著我國已經基本掌握了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對後續的天宮二號,也就是第二代空間實驗室的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神舟飛船是我國自行研製,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達到了國際第三代載人飛船的技術水平。今天介紹的主角「神舟十號」飛船,是我國「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它是中國第五艘搭載太空人的飛船。飛船由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和附加段組成。升空後再和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對接,並對「天宮一號」空間實驗站進行短暫的有人照管試驗。對接完成之後的任務是打造太空實驗室。

  20136111738分,神舟十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921工位」,由長徵二號F改進型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在軌飛行15天,飛行乘組由男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而本次飛行主要有四大任務需要完成:一是,為天宮一號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進一步考核交會對接、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功能和性能;二是,進一步考核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三是,進行航天員空間環境適應性、空間操作工效研究,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太空飛行器在軌維修試驗和空間站有關關鍵技術驗證試驗,首次開展面向青少年的太空科學講座科普教育活動;四是,進一步考核工程各系統執行飛行任務的功能、性能和系統間協調性。

  在這次飛行當中,每位航天員的業務能力都很強,但各自也有不同的側重,那麼三位航天員又是如何進行分工的呢?我們來聽聽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武平的介紹:他們均具有飛船駕駛、組合體管理、手控交會對接,以及在故障情況下,應急處置的能力。女航天員在神十任務中增加了太空授課的任務。而且由女航天員擔任主講,還有就是女航天員在這次任務中也具備手控交會對接的能力。

  此次「神舟十號」背負的任務,可以看做是對「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技術的「拾遺補缺」,對飛船存在的不完善之處進行改進。因此在航天科研人員的心中,每一次載人航天任務都不能夠鬆懈,其中最主要的對接任務更是要打起12分的精神。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研究院李革非這樣說道:飛船和天宮,實際上距離很遠,有一萬多公裡,那麼怎麼去在兩天之內交會,就是讓飛船在兩天之內去追上這個天宮,就需要進行一系列的軌道控制。我們要求它兩個平面的偏差基本上是要在百米的量級裡面。

  如此浩大的工程,需要較高的技術水準才能成功。而我國研究人員憑藉不懈的努力以及過硬的技術水平,讓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成功進行了對接。這次飛行,除了最主要的對接任務,也開展了太空授課活動,安排的實驗項目展示的是在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為了確保太空授課活動順利實施,航天員們進行了認真備課,載人航天工程各系統也為太空授課活動提供了全面支持和保障。

  這次太空授課活動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教育部、中國科協共同主辦的。由女航天員王亞平擔任主講,聶海勝輔助授課,張曉光擔任攝像師。地面課堂設置在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師生們首先共同觀看了講述航天員太空生活的電視短片《航天員在太空的衣食住行》。之後,地面課堂建立了天宮一號的雙向通信鏈路,太空授課正式開始。在大約40分鐘的授課中,航天員通過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和水球等5個基礎物理實驗,成功展示了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並且通過視頻通話的形式與地面課堂師生進行了互動交流。

  太空授課活動是我國載人航天飛行中首次開展的教育類應用任務,體現了載人航天工程直接為我國教育服務的理念,進一步的激發了廣大青少年崇尚科學、熱愛航天、探索未知的熱情與夢想。

  每一次載人火箭飛行任務都包含了無數航天人的智慧結晶。尤其是其中先進的硬體設施也經歷了千錘百鍊,畢竟在太空中不像在地面,任何一個細小零件的差錯,都會造成巨大的失誤。

  早在「神舟七號」首次實現航天員出艙開始,鄭州大學橡塑模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就一直為中國航天員製作航天服上的頭盔面窗。根據頭盔面窗項目現場負責人介紹,針對這次飛行,他們共研發製造了十幾套航天服頭盔面窗,其中3套被「神舟十號」航天員使用。發射升空和降落時,面窗可以進行防護,能夠應對高達300攝氏度的高溫。

  除了頭盔面窗外,電連接器也至關重要。遍布火箭周身的電連接器就好比身體的「神經元」,肩負著各種數據信號、電路傳輸的重要使命。一個連接器少則有幾根、多則幾十根、上百根的插針接觸體,一旦有一個接觸點發生哪怕萬分之一秒的斷電,都將影響火箭的正常飛行,必須做到穩妥可靠、萬無一失。693廠對接機構總指揮陶建介紹說,在「神舟十號」上天前,他們對Y88電連接器進行了600多次分離試驗,Y88從未出現任何問題,在試驗質量、數量上都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不得不說,載人航天技術是科技密集綜合性尖端技術,它體現了現代科學技術多個領域的成就,同時又對現代科學技術各個領域提出了新的發展需求,推動了整個科學技術的發展,也就是說,一個國家載人航天技術的發展,可以反映國家整體科學技術和高新技術產業的水平,比如系統工程、自動控制技術、計算機系統、推進能力、環控生保技術、通信遙感、測試技術等等多個領域。也體現了一個國家的航天醫學工程的發展水平,如果沒有航天醫學工程的研究與發展,想要把人送進太空,並且能夠安全、健康、高效地生活和工作是不太可能的。

  所以,「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的成功對接,是我國科技進步的又一次深入體現。也正是因為我國綜合國力強盛,經濟和科技得到迅速發展,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從事航天科技事業的骨幹隊伍進行科學技術攻關,才使得我國載人航天事業一步步走向成熟。

相關焦點

  • 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成功對接 連接形成組合體
    新華網北京6月13日電(記者趙薇)搭載著3名航天員的神舟十號飛船13日13時18分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這是天宮一號自2011年9月發射入軌以來,第5次與神舟飛船成功實現交會對接。
  • 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飛船成功實現手控交會對接
    新華社北京6月23日電(趙薇 宗兆盾)23日10時07分,在航天員聶海勝的精準操控和張曉光、王亞平的密切配合下,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十號飛船成功實現手控交會對接。這是3位航天員手拉手慶祝成功(攝自北京航天飛控中心大屏幕)。新華社發(張曉祺 攝)     8時26分,航天員手動控制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實施分離,神十飛船撤離至與天宮一號相對一定距離處。
  • 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
    當日13時18分,搭載著3名航天員的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6月13日拍攝的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屏幕顯示,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對接王永卓 攝  6月13日拍攝的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屏幕,顯示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的模擬畫面
  • 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
    6月13日拍攝的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屏幕顯示,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對接當日13時18分,搭載著3名航天員的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新華社記者 王永卓攝    新華社北京6月13日電(記者 趙薇)搭載著3名航天員的神舟十號飛船13日13時18分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這是天宮一號自2011年9月發射入軌以來,第5次與神舟飛船成功實現交會對接。
  • 光電所研製的雷射雷達完成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任務
    6月23日10時05分,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實現手控交會對接,標誌著神十天宮太空「握手」的任務結束。作為交會對接的敏感器之一,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與中電27所聯合研製的雷射雷達完成中近距離的測量工作,使神十與天宮在太空自動、手控精準對接。在太空中,神十與天宮均以幾米每秒的速度快速運行,在使兩個高速運動的飛行器對接的過程中,雷射雷達發揮了重要作用。
  • 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手控交會對接現場直播 - 中國網
    中國網: 今天中午航天員將手動控制神舟九號飛船完成與天宮一號的交會對接任務,中國網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為您現場直播,敬請關注!可以說,3人以非常良好的身心狀態迎接手控交會對接任務。2012-06-24 11:06:17中國網: 天宮一號和神舟九號飛船已經成功分離。
  • 一位書法家對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對接成功的自豪
    一位書法家對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對接成功的自豪 2011
  • 國新辦就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神舟八號飛船昨天晚上已成功返回地面,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的進行也受到境內外輿論的高度關注,今天很高興請來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王兆耀先生、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工程師孫為鋼先生、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系統總設計師趙光恆先生出席發布會,請他們向大家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媒體感興趣的問題。下面先請王兆耀先生做介紹。
  • 天宮一號與神舟十一號今早在太空對接成功
    天宮一號與神舟十一號今早在太空對接成功 中新網 發表於 2016-10-19 08:37:23   10月19日,神舟十一號飛船於北京時間19日凌晨與天宮二號成功實施自動交會對接。
  •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號:升起了中國夢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號,不是簡單的數字疊加,而是中國載人航天發展成熟的標誌,就像小孩子成長在標記身高,神一到神十,就是中國航天的一個個新高度,標記在浩渺太空。從1999年到2013年的14年,神舟系列飛船十次升空,載著夢想出發。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與天宮一號完成交會對接!
    2013年6月11日下午5時38分,搭載三名航天員的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在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並完成了與天宮一號的交會對接任務。
  • 天宮一號/神舟九號載人自動交會對接現場直播 - 中國網
    中國網: 各位網友大家好,經歷了40多個小時的太空生活,神舟九號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迎來了相擁天宮的一刻。今天下午,神舟九號將與天宮一號進行自動交會對接,本網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為您現場直播。2012-06-18 12:57:00中國網: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宣布,經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計劃於18日14時許,實施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自動交會對接。對接完成、兩飛行器形成穩定運行的組合體後,航天員將於17時22分進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
  • 神舟八號飛船:模擬人 與天宮一號對接
    《神舟八號飛船:模擬人 與天宮一號對接》文章已經歸檔,不再展示相關內容,編輯建議你查看最新於此相關的內容:神舟八號飛船:模擬人 與天宮一號對接神舟八號飛船,是中國「神舟」系列飛船的第八架飛船,飛船為三艙結構,由軌道艙
  • 天宮一號/神舟八號 交會對接_中國網
    「神舟八號」:實現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    神舟八號是神舟飛船的最新執行任務的飛船,沿用了神舟七號飛船的返回艙、推進艙和軌道艙三艙結構,增加了交會對接測量設備,以實現與天宮一號的交會對接。年12月,「神舟四號」在經受了零下29攝氏度低溫的考驗後,於30日0時30分成功發射,突破了中國低溫發射的歷史紀錄。
  • 天宮神十手控交會對接 航天員再次進駐天宮一號
    (記者趙薇、宗兆盾)23日10時07分,在航天員聶海勝的精準操控和張曉光、王亞平的密切配合下,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十號飛船成功實現手控交會對接。  8時26分,航天員手動控制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實施分離,神十飛船撤離至與天宮一號相對一定距離處。
  • 神舟天宮對接成功-神舟十一號成功牽手天宮二號
    在凌晨,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經多次變軌,成功尋找到了天宮二號,並在自主導引控制下來到距離天宮二號5公裡的地方。
  • 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完成近距離交會
    新華社e哥有話說:【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完成近距離交會】25日上午,神舟十號飛船從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上方繞飛至其後方,並完成近距離交會,中國首次太空飛行器繞飛交會試驗取得成功。 根據計劃安排,神舟十號飛船將於26日上午8時許返回地面。
  • 「天舟一號」成功發射,與「天宮二號」完成對接
    天舟一號貨運飛船(Tianzhou-1 CargoSpaceship)是一顆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的貨運飛船,於2017年4月20日19時41分35.361秒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七號遙二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 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對接成功,中國將穩步進入空間站建設階段
    北京時間19日凌晨3點多,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成功實施了交會對接。這是中國首次模擬未來空間站的交會對接方式,即載人飛船利用自身機動能力去主動追蹤空間站。這次交會對接的成功為我國未來建設自己的空間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據報導,此次交會對接主要分為如下4個步驟完成。由神舟十一號經歷5次變軌進入天宮二號的運行軌道;兩名航天員回到飛船返回艙,封閉返回艙與軌道艙的艙門,換上航天服,做好一些列的準備工作。
  • 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太空對接成功!
    據央視新聞,今天凌晨,神舟十一載人飛船與天宮二號自動對接成功!景海鵬和陳冬入住天宮二號後,將在組合體內生活30天,開展大量科學實驗工作,成為中國史上時間最長的太空駐留飛行任務。據資料介紹,天宮二號和神十一是在距離地球393公裡的太空相約,兩個比子彈速度還要快8倍的空中飛行器安全可靠無誤差地對接在一起。按照計劃,天宮二號是中國首個真正的空間實驗室。2011年發射的天宮一號是「目標飛行器」,其任務的主要目標是突破交會對接技術以及航天員中期駐留等先期技術驗證。